专家信息 | CEA基因瘤苗 | 健康人CIK治疗肿瘤 | 脐血CIK治疗红斑狼疮 | 科学研究 | 论文专著 | 荣誉奖励 | 健康人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新方法 | 媒体报道

    

 CCTV-4<华人世界>频道:大医精诚,生命之光

——专访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专家祁岩超教授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信息,2015年因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为880万人。近六分之一的死亡由癌症造成。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杀手。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430万癌症病例,癌症死亡病例超过281万,占据全年死亡人数比例的28.82%,居于世界首位。肿瘤的治疗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近二十年来,肿瘤治疗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新型免疫治疗,这一领域领域,中国科学家们的贡献璨若星河,祁岩超教授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科研创新,治病救人,三十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对生命之光的执着追求和探索人体奥秘的脚步。

    大医精诚,博极医源谋健康 

    祁岩超教授长期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同时以中晚期肿瘤病人的体细胞治疗和细胞因子的应用研究见长。他指出,肿瘤生物治疗目前在国内外被誉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第四大疗法。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把体内最后一个癌干细胞(种子细胞)消灭掉。癌症的诱因是机体的免疫功能失常。人体内同时有正常细胞和突变细胞。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几十万个正常细胞变成突变细胞,又有几万个突变细胞变成癌细胞。但只要体内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功能正常,就可以不断的识别和杀灭癌细胞,保持机体内的平衡和稳定,从而避免产生肿瘤。生物治疗的原理就是采用生物技术方法,提高T淋巴细胞的数量、识别能力和杀伤活性,达到杀灭癌细胞治疗癌症的目的。

    肿瘤的生物治疗是国内外公认的第四大常规疗法,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又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祁岩超教授团队开展细胞免疫治疗有30多年历程,第一阶段:1989~2001年,用自体LAK细胞,针对晚期肿瘤临床有效率仅20%;第二阶段:2001~2007年,脐血CIK细胞,针对晚期肿瘤临床有效率达40%;第三阶段:2007年~2019年,采用健康人的异体CIK免疫细胞,晚期肿瘤临床有效率近60%。且2007年7月26日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健康人CIK细胞治疗肿瘤的治疗,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该治疗迄今已历时12年,超过2万人次使用,过去12年安全性达到百分之百,目前仍属于全球领先的生物免疫治疗晚期肿瘤的技术,并于2014年获得国家专利。

 
 

    留美学者崔征博士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有些健康人的免疫细胞在抗癌方面的效率是某些肿瘤患者的50倍。有可能帮助癌症患者抗击癌症,甚至治愈癌症。祁岩超教授的健康人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的方法,是在崔征博士的健康人免疫细胞抗肿瘤研究的基础上,在肿瘤免疫编辑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一项崭新技术。这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已显示了良好的疗效。祁岩超教授认为,这种新技术如果用于手术,放疗和化疗使肿瘤临床消失后,预防肿瘤的复发,效果会更好。他们期望该技术能在更多的临床实践中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焚膏继晷,兀兀恒学以穷年

    作为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资深专家的祁岩超在学医从医之前,曾任职于公社生产队政治队长。1960年,祁岩超刚刚11岁,父亲英年早逝客乡,家道衰败。自此,作为家中长子的他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任。1968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

    这位年仅17岁的年轻人屡屡替乡村干部“操闲心”——去襄县买红薯干,他发现这里之所以产粮食较多乃是因为底肥施得足足的。回到叶县后,他旋即写信给公社负责人:“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地人买粮,听着很丢人,强烈呼吁充分利用牛粪、猪粪做底肥”。这一建议得到了公社书记的重视与认可,他号召全公社广积肥、多施肥。祁岩超带头行动,一手挎着篮子,一手拿着粪叉,四处捡拾牲畜粪便。冥冥之中,“有机肥料的土地增产应用”,便成为了祁岩超最初接触的“生物工程”。祁岩超的建议当年见效,粮食收成显著提高。粮食增产的喜悦进一步刺激了祁岩超的生产积极性:因为村里离平顶山煤矿很近,他向生产队长建言献策,并身体力行带领人手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建窑烧砖。这一当年行动当年见效的举措,一年就为当地带来了4000元的净利润。

    1971年,由于有文化、“老三篇”背得顺溜又善于写文章,祁岩超当选为生产队政治队长。当然,这个短暂的“仕途”也为一年后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搭建了难得的平台。

    1972年春节过后,祁岩超以全国首届工农兵大学生身份进入河南医学院,1975年毕业。1979年,祁岩超进入河南医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深造,主攻组织胚胎专业。冲刺研究生考试时,他已过而立之年。初高中和大学,他公共外语是俄语,本想报考心脏外科研究生,可全国都要求考英语,他只好报考组织胚胎专业。入校后导师要求学英语。此时,他对英语的认知基础仅仅停留在26个英文字母和极少数单词。入校后的英语课上,祁岩超很“想不通”:中文说“是”就是“是”,怎么英语里系动词“be”还有“am”、“is”、“are”三种表达方式呢?祁岩超的“想不通”让英语老师更为惊讶!无奈,学校给他们三个考俄语入校的“英语盲”针对性集中授课,“一对三”恶补,祁岩超一月之内被高压灌输大学本科的全部英语课程。“30岁开始学英语。”这成为祁岩超的唯一选择。“那时候,我身上揣满了写有英语单词的小卡片,一面是英语,一面是汉语,走着看,上厕所也念。”最可笑的是,就连食堂饭票上也写满单词,等打完饭交上饭票才后悔不已:“可坏了,连单词也上交了。”虽然时过30多年了,但有个镜头却让祁岩超的爱人张晓敏至今回想起来仍旧忍俊不禁:那次,她和儿子从叶县老家去郑州,祁岩超在车站等车时也情不自禁地从口袋中掏出小纸片,喃喃有词地读英语,引来四周人的好奇和“围观”,而他本人尚不自知。 1

    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以及围绕肿瘤的细胞治疗所著之学位论文获取了硕士研究生学位,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1986年至今,33年来潜心于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法。从此,祁岩超的学术研究生涯进入“井喷期”,终于在1992年达到高潮:因为发表论文多、承揽课题多、科研创收多,他以全国唯一的中级职称身份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同批次的获得该荣誉的都已经是专家教授主任。1995年,祁岩超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借调身份来到羊城广州,迎接他的是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为其建好的实验室。

    厚德至善,妙手仁心济世人

    自从1986年以来,尤其是祁岩超在广州工作的这24年,经过长期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治疗,已有近千位的晚期肿瘤患者,告别死神判决书,拉长了生命链条。受惠者不仅涵盖全国各地,而且远涉欧美、亚非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2008年,43岁的梁女士慕名从北京到广州,在此之前她累计放疗24次,化疗17个周期,然而日她身上的肿瘤不仅复发,而且继续增大。主治医师无奈为梁女士下达了“判决”,存活期只能按天按周来计算了!接受了祁岩超教授两个疗程的健康人CIK细胞治疗之后,奇迹出现了:肺部6个转移灶,一个月后3个消失,3个缩小50%,10个月后,全部消失。她感慨地对祁岩超教授说:“从2008年开始,我的年龄要从一岁开始计算!”2010年底,时任尼日利亚总统夫人身患乳腺癌,飞赴北京治疗。这位总统夫人开出了“苛刻”的条件:一不开刀,二不放化疗。通过当地大使馆联系到祁岩超教授,经过祁岩超教授的系统治疗,仅仅一个疗程,总统夫人的自我反应立竿见影。两个疗程肿瘤消失,并在第二次飞来中国时,带上自己的一双儿女并都接受了细胞的抗衰老疗程。且都获得良好效果。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祁岩超教授的厚德源远流长。早在他上研究生课程的一个夏天,一位当年下乡时认识的患者找上门来求助,这个患者经济条件不好,而住院需要花不少钱。于是,他自作主张让病人住进研究生宿舍自己的床上,他却抱着凉席去实验室睡觉。“当时想得简单,谁知那位病人呕吐不止,把宿舍弄得一塌糊涂,我是当好人了,结果把同宿舍的室友给‘得罪’了。”回首往事,祁岩超感慨万端。早先在河南工作时,遇到熟人来看病,下不起馆子,祁岩超就把病人领到家里,买菜做饭。现在条件好了,谁来找他看病,领病人下馆子是常事。祁岩超教授的爱人张晓敏也曾开玩笑说:“你幸亏是做学问的,要是做生意的,早赔光了!”亦有患者及其家人对祁岩超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祁教授,医术高,人品好,真可交。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祁岩超教授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蝉精竭虑。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精勤不倦、仁恕博爱的医者情怀。

    人物链接:祁岩超,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肿瘤临床应用研究和肿瘤生物治疗工作超过30年,以中晚期肿瘤的体细胞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专长。1985年以来,承担和完成国家科技部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30多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12项,成果奖19项。《健康人CIK细胞治疗晚期肿瘤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等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出版《细胞生长因子基础和临床》等专著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兼任: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世界神经康复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抗衰老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广东省医疗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广州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WkaU7lOLAgVHESFg65vuA

    科技与生活报道:

    

凝目皆峥嵘  回眸尽芳华

——祁岩超的妙手仁心与决断杀伐

 

 

 

 

    人民日报报道:

    

《我与共和国同庆生日》

本报讯(记者吴冰、贺林平)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我国著名肿瘤生物治疗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祁岩超教授,作为观礼嘉宾应邀到京参加建国70周年庆典,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的他激动地说,“真的很荣幸很激动,我今年与共和国同岁,70岁能够来参加观礼,同庆生日,人生难得,太有意义啦!感谢感恩党和国家给我的这个观礼荣誉!能够近距离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非常激动!讲话涵盖了70年成就,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催人奋进!尤其是阅兵式军威雄壮,70年强军之路,也是复兴之路。70年巨大变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又见证了开辟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带给广州的同事们,把观礼台看到的国威军威带回去与同事们分享,激情满怀,永不懈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努力攻坚克难,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继续以仁心医术好好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注:以上是2019十一国庆70周年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观礼及人民日报记者的文章!

    海峡科技与产业报道:

    

大医精诚 博极医源谋健康

——记著名肿瘤生物治疗专家祁岩超教授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他是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却时刻心系患者;他名利双收,却处之淡然;他修身洁行, 守经达权;他的责任、 努力;他的无私、奉献;他的博学、创新; 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他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位明德惟馨的仁者品质。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肿瘤生物治疗专家祁岩超教授。

    精勤不倦, 奉献不止

    和众多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一样,祁岩超教授虽然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但也经受了文革等特殊历史时期, 这不仅让他的学业经历了诸多坎坷,也让他养成了坚毅而执着的性格。凭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取了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 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医学知识;而到了而立之年,他又获得了医学硕士学位,2001 年, 他又到加拿大 YES 生物工程技术公司进行了专业研修,这一年他52 岁。 可以说,祁岩超教授的一生都是在治病救人和学习中度过的。

    如今,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祁岩超教授用近 30 年的从医之旅,讲述了一段执着创新、砥砺前行的不平凡经历。 最值得一提的是, 他通过潜心研究, 开发了一种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方法,为众多被宣判“死刑” 的肿瘤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将人体形象的比喻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或一个“小社会”,这里有“合法公民” ——正常细胞, 有“犯罪分子”——突变细胞,有“犯罪团伙”——癌巢,并且每人每天都有十几万个突变细胞变成癌细胞。 但是,只要体内的“公安部队” 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就可以不断地识别并杀灭癌细胞。 因此,祁岩超提出,人之所以得癌症, 就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细胞和自身的肿瘤细胞成了“朋友”, 不但不杀伤肿瘤,而且还起到了“保护” 作用, 最终导致肌体死亡。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 有些健康人的免疫细胞在抗癌方面的效率是某些肿瘤患者的50 倍。因此,祁岩超所研究的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方法,正是先完成对健康人免疫细胞提取、培育等环节,再注入肿瘤患者体内,以胞制胞,对肿瘤进行“异地执法”。不仅如此, 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还补充了对肿瘤患者手术、 化疗、放疗的传统治疗,而且痛苦小,有效率高。

    自从1986 年以来,尤其是祁岩超在广州工作的近 20 年时间里, 经过长期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近千位的晚期肿瘤患者, 通过他的治疗, 告别死神判决书, 拉长了生命链条。 受惠者不仅涵盖全国各地, 而且远涉欧美、 亚非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2008 年,43岁的梁女士慕名从北京到广州, 向祁岩超发出“SOS” ——在累计放疗24 次,化疗17个周期之后, 她身上的肿瘤不仅复发, 而且继续增大。主治医师无奈为梁女士下达了“判决”, 存活期只能按天按周来计算了!接受了祁岩超两个疗程的健康人CIK 细胞治疗之后, 奇迹出现了: 肺部6 个转移灶,一个月后3 个消失,3 个缩小50%,10 个月后, 全部消失。 梁女士在“鬼门关” 溜达一圈又回来了,直到今天依然正常上班生活。她感慨地对祁岩超说:“从2008 年开始,我的年龄要从一岁开始计算!”

    2010 年底,尼日利亚前总统夫人身患乳腺癌,飞赴中国接受治疗,并开出了“一不开刀,二不化疗”的苛刻条件。对此,祁岩超一出手,仅仅一个疗程,总统夫人的自我反应立竿见影。

    祁岩超教授的创新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不仅为我国肿瘤治疗的科研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将生物技术治疗肿瘤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推向了一个顶峰。如今,他已经成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不为荣誉所动容,继续沿着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健康事业贡献着力量。

    硕果累累, 不忘初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医疗发展也离不开创新的推动,祁岩超深谙其中的道理。为此,自1985 年以来,他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已经获得科研成果9项,成果奖15项,1985年完成的“杂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恶性浸润的研究”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 年主持省医科院“脏器细胞应用研究” 获省医药卫生成果三等奖。1991年主持的“人胸腺素的制备研究” 获省医药卫生成果二等奖 ,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年主持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获 94 雅加达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就展览会金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主持的省科委攻关课题“安吉复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1998 年获省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 年主持的“CEA 阳性肿瘤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2006 年获中国医院管理协会医疗新技术一等奖。 2007 年“CEA阳性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广东省科委的成果鉴定。 充分显示了其对医疗创新的执着和贡献。

    除了科研创新,祁岩超教授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付诸笔端,先后编著《细胞生长因子基础和临床》 等3部专著及译著1部,发表《脐血 CD3A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等论文100 余篇, 其中国家级杂志30余篇,国际杂志6 篇。他的三项研究成果:“CEA 阳性肿瘤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申报了国家专利,“人胎胸腺素”和“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获得国家专利。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CIK,DC 细胞和 CEA 基因重组痘苗等现代生物技术个体化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研究,并且在国内首家用CEA—rV 基因痘苗治疗CEA 阳性肿瘤病人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 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 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 中对“医者” 的界定。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祁岩超教授30年栉风沐雨,30年殚精竭虑。他用自己的言行,向人们展示了一位精勤不倦、仁恕博爱的医者情怀。

     

    郑州日报报道:

    

为生命再造生命——中原之子系列人物之祁岩超

     

    人物名片 祁岩超,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原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人物档案 生于1949年10月,河南叶县人。1975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82年拿到河南医学院组胚专业研究生文凭并分配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1995年至今,任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专家教授。

    人生亮点 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世界神神经修复学会理事、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委、广州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人生格言  “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得恩莫忘施惠莫念”。

    引言

    远赴广州,走近“这一个”,记者的直观感觉是,这是一场无把握之仗——采访领域,一窍不通;采访对象,一无所知。

    7月14日9:00,T255把我们从绿城拉到了羊城。9:10,正当记者排队打的赶赴目的地时,他打来电话了——堂堂全国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资深专家祁岩超教授执意要驾车来车站迎接。

    一千个没想到,让记者顿时感从中来:

    这个老乡专家“中”!

    看得见的是祁岩超的温柔敦厚,看不见的是祁岩超的博大精深。羊城三日,记者紧紧抓住72个小时的分分秒秒,在祁岩超的办公室、实验室;在餐厅,在宾馆,由表及里,探寻他那看不见的“奥妙”。

    英雄不问出处,星光当然耀眼;英雄若问出处,花开更加灿烂。今日之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资深专家出身于昨日之生产队政治队长。

    但凡成功人士,漫漫一生,流动的是挑战,凝固的是坚韧。回首过往的岁月,祁岩超走过的正是这样一条“动”“静”结合的人生之路。1960年,祁岩超刚刚11岁,父亲英年早逝客乡,家道崩溃。自此,小岩超作为老大就无可选择地挑起大梁了。

    灾难过早降临,催促祁岩超快快成熟。1968年他“高中”毕业后(下文会专门解释这个引号)回家务农。17岁的祁岩超屡屡替乡村干部“操闲心”——去襄县买红薯干,他发现这里之所以产粮食较多乃是因为底肥施得足足的。回家后,他居然斗胆给公社书记写信: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地人买粮,听着很丢人,强烈呼吁充分利用牛粪、猪粪做底肥。谁知,公社书记还果然把祁岩超当成根儿“葱”,号召全公社广积肥、多施肥。祁岩超带头行动,一手挎着篮子,一手拿着粪叉,四处捡粪。冥冥之中,牛粪,让祁岩超最初接触了“生物工程”。结果,祁岩超的建议当年见效,父老乡亲的碗里也变了模样。

    有了吃的还得有花的。祁岩超再次开动脑子:村里离平顶山煤矿很近,一直有着烧砖的传统。他匡算过:一座砖窑,烧一窑砖有800元钱的进项呢,为什么不利用起来?这次,他直接给生产队长建言献策。可队长说,这活儿太累,没人干,再说烧砖容易报废,有风险。祁岩超立马回答:“我来干!”队长也立马给他调来三个“地富反坏右”子弟当下手。

    这是祁岩超第一次“当官”。他领着三个“地富”子弟驻扎在砖窑上。烧砖,那可是个体力活儿,刨土、和泥、脱坯、点火,样样都是吃力活。身高一米八的祁岩超身先士卒,那是真真正正的撅着屁股朝死里干啊!还别说,这又是一个当年行动当年见效的举措,一年下来净赚4000元呢。这对贫穷的故乡可不是个小数目:“俺队当时200口人,那就是人均增加收入20元。那时的猪肉也就五六毛钱一斤,你算算,一人一年能多吃40来斤肉呢。”直到今天,祁岩超还能换算出富有趣味的“奥数题”呢。

    1971年,由于有文化、“老三篇”背得顺溜还会写文章,祁岩超“荣升”为生产队政治队长。当然,这个短暂的“仕途”也为一年后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搭建了难得的平台。

    “高中”,他算毕业;“大学”,他算毕业;研究生,他是真真正正的毕业。1992年,因为发表论文多、承揽课题多、科研创收多,“祁三多”全省唯一以中级职称身份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生进行曲也是如此。祁岩超的高中、大学文凭之所以要加引号,确乎有着独特的故事——

    “高中”,他算毕业。1965年,祁岩超作为村里唯一的“状元”考上叶县高中了。但考得上未必能上得起:8元钱的学费压得他喘不过气儿。去公社信用社贷款,人家只给贷两元钱,而且还得以买猪娃的名义,因为买猪娃还贷能力强,说上学才不给你贷款呢!剩下六元钱哪里筹措啊?听说给平顶山奶牛场割青草能卖钱,祁岩超和爷爷奋战了一天,用架子车把青草拉到奶牛场,谁知对方只收本场家属的!那真是“六块钱难倒英雄汉”。“天无绝人之路”,离开学还有五六天的时间,父亲的朋友宋进财在桂林当兵,还是个连长之类的军官吧,当时正好探亲回来。看见小岩超“老三篇”背得滚瓜烂熟,人很机灵,觉得是棵好苗子,当即资助了10元钱。10元钱换回一个教授,这在半世纪之前谁也想不到啊!

    高中上了仅仅一年,“文革”爆发,串联、运动代替了上课。1968年,祁岩超糊里糊涂地算是“高中”毕业了。

    “大学”,他算毕业。1972年春节过后,祁岩超以工农兵大学生身份跻身河南医学院,1975年毕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工农兵大学生的文凭界定曾经坐了两回“过山车”——2002年的认定程序是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工农兵大学生—中专;2005年“拨乱反正”,才认定为本科。

    研究生,他是真真正正的毕业。1979年,祁岩超昂首走进河南医学院研究生部,主攻组胚专业,毕业论文是肿瘤的细胞治疗。1982年,他以优异成绩稳稳当当拿到研究生文凭,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1986年至今,25年来潜心于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法。从此,祁岩超的学术研究生涯进入“井喷期”,终于在1992年达到高潮:因为发表论文多、承揽课题多、科研创收多,“祁三多”以全省唯一的中级职称身份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命运在1993年拐了个弯,祁岩超的人生频道“被切换”——河南和广东为了祁岩超展开“拔河”赛,一方苦苦挽留,另一方重金聘请。拔河拔了两年,1995年,祁岩超以借调身份来到南国羊城。而人未到,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已经给他建好实验室。1997年,祁岩超被“明媒正娶”到广州。

    广州,是一个想有大作为而要来的地方,更是一个来了果然有大作为的地方。祁岩超的成功就是明证!

    2008年,被他从死神之门“拽”回来的梁女士说:“这一年是我的生命元年。”国内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研究和使用成果,只有祁岩超才能超过祁岩超!

    2008年,43岁的梁女士慕名从北京到广州,向祁岩超发出“SOS”——在累计放疗24次,化疗17个周期之后,她身上的肿瘤不仅复发,而且继续增大。主治医师无奈为梁女士下达了“判决”,存活期只能按天按周来计算了!接受了祁岩超两个疗程的健康人CIK细胞治疗之后,奇迹出现了:肺部6个转移灶,一个月后3个消失,3个缩小50%,10个月后,全部消失。梁女士在“鬼门关”溜达一圈又回来了,直到今天依然正常上班生活。她感慨地对祁岩超说:“从2008年开始,我的年龄要从一岁开始计算!”

    记者突击“扫盲”后,对祁岩超潜心研究25年的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方法有了些许认识。最通俗地讲,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小社会”,有“合法公民”——正常细胞,有“犯罪分子”——突变细胞,有“犯罪团伙”——癌巢。绝非危言耸听,每人每天都有十几万个突变细胞变成癌细胞。但是,只要体内的“公安部队”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就可以不断地识别并杀灭癌细胞。祁岩超形象地比喻,人之所以得癌症,就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细胞和自身的肿瘤细胞成了“朋友”,不但不杀伤肿瘤,而且还起到了“保护”作用,最终导致肌体死亡。

    那么,体内细胞何以以正压邪?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有些健康人的免疫细胞在抗癌方面的效率是某些肿瘤患者的50倍!说白了,祁岩超的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方法实际上就是先完成对健康人免疫细胞提取、培育等环节,再注入肿瘤患者体内,以胞制胞,对肿瘤进行“异地执法”。不仅如此,晚期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还补充了对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的传统治疗,而且痛苦小,有效率高。

    自从1986年以来,尤其是祁岩超在广州工作的这17年,经过长期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近千位的晚期肿瘤患者,告别死神判决书,拉长了生命链条。受惠者不仅涵盖全国各地,而且远涉欧美、亚非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2010年底,尼日利亚总统夫人身患乳腺癌,飞赴北京燕达国际健康城治疗。这位可怜的病人却开出了“苛刻”的条件:一不开刀,二不化疗。祁岩超一出手,仅仅一个疗程,总统夫人的自我反应立竿见影。

    广州的市花是木棉,因其树冠总是高出附近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木棉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艳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祁岩超,他为濒临绝境的生命再造了一棵棵“英雄树”、“生命树”!

    过人之处必有过人之举。列车之所以成功运行,就在于恒久行驶在博识求精与厚德至善铺就的道轨上。为了成功,祁岩超选择了“笨鸟先飞”的研究苦旅。

    说祁岩超是“追着太阳走的人”无疑是贴切而准确的——每天6点准时起床,6:30准时来到办公室。他的论据很充分:这两个小时没电话、没信息、没人找,最适合于搞研究。把一天拉长为26个小时,这大概也是祁岩超的一大发明吧。而双休日在他的心中早已“归零”。

    祁岩超的苦旅早在大学期间已经深深扎根了。1979年冲刺研究生考试时,他已过而立之年。初高中和大学,他学的是俄语,本想报考心脏外科研究生,可全国都要求考英语,他只好报考组胚专业。入校后导师要求学英语。此时,他对英语的认知基础仅仅停留在26个字母和少而又少的单词。入校后的英语课上,祁岩超很“想不通”:中文说“是”就“是”,怎么英语里还有“is”、“are”、“be”三种表达方式哩。祁岩超的“想不通”让英语老师更惊讶!无奈,学校给他们三个考俄语入校的“英语盲”开设了小灶,“一对三”恶补,一月之内被高压灌输大学本科的全部英语课程。

    “学英语从30岁开始。”这成为祁岩超的不二选择。“那时候,我身上揣满了写有英语单词的小卡片,一面是英语,一面是汉语,走着看,上厕所也念。”最可笑的是,就连食堂饭票上也写满单词,等打完饭交上饭票才后悔不跌:“可坏了,连单词也上交了。”

    虽然时过30多年了,但有个镜头却让嫂夫人忍俊不禁:那次,她和儿子从叶县老家去郑州,祁岩超在车站等车时也情不自禁地从口袋中掏出小纸片,喃喃有词地读着,引来四周人的好奇和“围观”。

    而每逢得知国内有相关培训班、学习班,祁岩超就不假思索地前往充电。去年,上海举办了一个干细胞培训班,祁岩超二话没说,自费飞来飞往,结果,他以全班年龄最大者顺利完成了培训。

    祁岩超属牛,自始至终牛性不改。他调侃说,属牛的人,天生就应该迎着朝霞走!

    他有一句凡人名言:“严于律己,宽以对人,只有朋友,没有敌人。”诚哉!他不仅以德赢得患者好口碑,而且以善感染了一窍不通的记者,祁岩超用课件、用肢体语言为记者进行高科技“扫盲”。

    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认可,河南话说“中”,广东话说“德”。自始至终的采访,记者不禁被祁岩超的厚德所感染——

    阐述细胞知识时,祁岩超怕记者听不懂,就把左手伸出来,用右手指点着、讲解着,随后,干脆打开电脑,对着X光片指指点点,哪里是肺部,哪里是癌肿,为记者快速“扫盲”。就连饭桌上点菜、夹菜,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厚道。在我们眼里,祁岩超首先是温柔的长兄,其次是敦厚的老乡,最后才是鼎鼎大名的专家。

    祁岩超的厚德和大爱在今年7月8日还得到最新见证。这天是广东茂名的何老先生百岁生日,祁岩超是唯一的“特邀嘉宾”。在这次生日宴会上,何老先生在香港“做大事儿”的六儿子发出邀请:意欲出资与祁岩超合作建立生物治疗研究中心机构。根深才能情深,何老先生共有七个儿子,60多岁的四儿子肝癌晚期,原主治医生“判决”说,只有三个月的活头儿了。经过祁岩超的免疫细胞“异地作战”,半年后四儿子生活能自理,已经重返工作岗位了。何家脱口而出用“三字经”评价:祁教授,医术高,人品好,真可交。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祁岩超的厚德源远流长。早在他上研究生时的一个夏天,一位当年下乡时认识的患者找上门来求助,这个患者家境不好,住院需要花不少钱。于是,他自作主张让病人住进研究生宿舍自己的床上,他却抱着凉席去实验室睡觉。“当时想得简单,谁知那位病人呕吐不止,把宿舍弄得一塌糊涂,我是当好人了,结果把同宿舍的室友给‘得罪’了。”回首往事,祁岩超感慨万端。

    早先在河南工作时,遇到熟人来看病,下不起馆子,祁岩超就把病人领到家里,买菜做饭。现在条件好了,谁来找他看病,领病人下馆子是常事。嫂夫人一句话评说:“你幸亏是做学问的,要是做生意的,早赔光了!”

    记者感言

    从采访前言必称祁教授到临别时动辄叫祁哥,称呼的变化乃是心灵的距离缩短——羊城采访三天,记者尽享祁哥72个小时的呵护,无不见证了祁哥的人格魅力。

    16日临别那一天,台湾几位客人慕名来穗求医祁岩超。不失河南人本色的祁哥憨厚地说:咱河南有句俗语,送客饺子迎客面,今天既迎客又送客,两个主食都得要啊!

    登临火车的刹那间,记者突然有了顿悟:厚德才能艺高,大爱方能有才。

    对了,记者还忍俊不禁要为祁嫂唱支《嫂子颂》,那几天,驾车取票、订餐甚至准备路上的干粮等等,都是祁嫂打理的!

    郑州日报   原文链接 :https://zzrb.zynews.cn/page/1/2012-07/26/06/2012072606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