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应用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学术交流

专家信息:

景辉,男,1973年生,河南鲁山人,博士。现任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光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量子芯片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河南省杰出青年,博士生导师。从事研究原子激光与量子信息调控领域工作,在国际物理学排名第一的学术刊物美国《物理评论快报》发表2篇论文,在美国《物理评论》、英国《新物理杂志》等SCI二区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获得一系列有影响的、得到国内外同行权威专家好评的成果。兼任《 Physical Review A 》 , 《中国物理快报》(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人;指导 3 名研究生, 1 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团队。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2 年 9 月 -1996 年 6 月: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系 ( 物理教育专业 ), 学士学位;

1996 年 9 月 -1999 年 6 月: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 粒子物理专业 ), 硕士学位;

1999 年 9 月 -2002 年 6 月: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中心 ( 理论物理专业 ), 博士学位;

2002-20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冷原子中心上海基地),, 博士后,副研究员;

2004-2006: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冷原子中心武汉基地),副研究员;

2005 年 4 月 -2005 年 7 月: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 . 研究助理( Research Assistance );

2006 年 5 月 -2007 年 5 月: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 访问教授,, 高级研究助理;

2007 年 5 月 - 至今: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 河南省特聘教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原子激光与量子信息调控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

1. 压缩原子激光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2003-2004 ,中科院王宽诚博士后计划,主持;

2. 原子激光的量子调控技术, 2003-2004 ,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奖励资助计划,主持;

3. 超冷原子中的超慢光机制及应用, 2003/2004 ,中国博士后科研奖励基金,主持;

4. 原子激光的输出过程与相干特性研究:脉冲与连续情形, 2004-2006 ;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 青年项目,课题编号: 10304020 , 主持;

6. 量子信息存储与操纵技术研究, 2005-2007 ,武汉市科技局晨光学者计划,主持;

7. 非线性物质波光学研究, 2007-2009 ,河南省特聘教授启动基金,主持;

8. 单光子加减相干态及纠缠研究, 2007-2008 ,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计划,主持;

9. 相干三原子分子合成及集体性置换反应研究, 2008-2010;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编号: 10874041 ,主持;

11. 分子光量子存储技术及应用研究, 2008-2009 ,河南省杰出青年支持计划,主持;

12. 超冷原子量子超化学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2011,主持;

13. 旋量气体中的超慢光存储及相干光缔合研究, 2009-2010;

14.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主持;

15. 973 计划“原子频标”子课题等重点 / 重大研究计划。

创新成果:

1. 原子激光的量子传递技术: 预言了 MIT 世界首台脉冲原子激光器中存在的光与原子束间的量子态传递机制 , 首次指出以压缩信号光制备各种非经典原子束的方案( PRA -2000) 。该研究发表不久即被丹麦 Polzik 小组 PRL 论文评述、引用和推广;最近,澳大利亚 Hope 研究组连续 5 篇论文引用(含 1 篇 PRL ),称我们的工作为制备压缩原子激光的“标准方案”。

2. 动力学 Casimir 效应: 预言了有限温度的存在导致参数共振腔真空光子产生的巨增强,该工作与本领域权威专家美国 G. Plunien 教授 2000 年 10 月 PRL 论文所用方法完全不同,最后结果表达式与所得结论则完全一致(我们的工作完成及投稿时间更早)。

3. 关联量子存储技术: 基于任意多团冷原子系统的电磁诱导透明( EIT )量子态传递与宏观多体量子纠缠技术 [PRA 2005] ,该文发表不久被 DiVicenzo 教授选入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量子信息论文精选电子杂志”;随后我们研究了涡旋与孤波原子激光及慢光开关技术。

4.Efimov 超化学中的类双缝干涉效应: 首次指出异核三原子分子合成过程中的类双缝干涉效应,预言该效应将导致分子合成效率明显提高;该工作发表于 2007 年 9 月出版的 PRL ,即美国《物理评论快报》( SCI 一区顶尖, 2006 年影响因子 7.072 );最近,我们还研究了超冷玻色 - 玻色 - 费米气体中的多缝干涉效应(发表于英国 New J. Phys. , 2006 IF=3.754 )。

5. 集体性双分子置换反应中的量子噪声: 首次将量子超化学研究从单分子合成及分解拓展到双分子置换反应,发现在反应启动阶段平均场 Gross-Pitaevskii 方程完全失效。该工作发表于 2009 年 8 月出版的 PRL 。在这方面,我们仅 2008 年就在 SCI 二区以上发表 7 篇论文。

论文专著:

1. H.Jing, J.Cheng and P.Meystre, Quantum Noise in the Collective Abstraction Reaction A+B2 → AB+B,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1, 073603 (2008).

2. H. Jing , J. Cheng and P. Meystre, Coherent Atom-Trimer Conversion in a Repulsive Bose Condensat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9, 133002 (2007).

3. H. Jing, J. Cheng and P. Meystre, Coherent bimolecular reaction with degenerate matter waves, Physical Review A 79, 023622 (2009).

4. H. Jing, J. Fu, Z. Geng, and W.-M. Liu, Coherent Photoassociation in a spinor-1 condensate, Physical Review A 79, 045601 (2009).

5. H. Jing , Y. Jiang, Weiping Zhang, and P. Meystre, Creation of three-species Rb- K-Li molecules: interfering for the best, New Journal of Physics 10, 123005 ( 2008).

6. H. Jing, J. Cheng and P. Meystre, Coherent generation of triatomic molecules from ultracold atoms, Physical Review A 77, 043614 (2008).

7. H. Jing and Y. Jiang, Coherent atom-tetramer conversion: Bright-state versus dark-state schemes, Physical Review A 77, 065601 (2008).

8. H. Jing, F. Zheng, Y. Jiang, and Z. Geng, Adiabatic condition for atom-heteronuclear- molecule conversion, Physical Review A 78, 033617(2008).

9. H. Jing , F. Zheng, and Z. Geng, Quantum squeezing effects in creating triatomic molecules from ultracold atoms, Physical Review A 78, 055601 (2008).

10. J. Cheng, H. Jing, and Y.-J. Yan, Spin-mixing dynamics in a spin-1 atomic condensate coupled with a molecular, Physical Review A 77(R), 061604 (2008).

2000-2006

11. H. Jing and J. Cheng, Quantum Super-chemistry in a Coherent Matter-Wave Output Coupler, Physical Review A 74, 063607 (2006).

12. H. Jing , X. Liu, M.-L. Ge and M.-S. Zhan, Correlated Quantum Memory: Manipulating Many-boday Atomic Entanglement via EM Induced Transparency, Physical Review A 71 , 062336 (2005).

13. X.-J. Liu, H. Jing , X.-T. Zhou, and M.-L. Ge, Technique of Quantum State Transfer in a Double-Lamda Atomic Beam, Physical Review A 70 , 015603 (2004).

14 . X.-J. Liu, H. Jing, and M.-L. Ge, Solitons Formed by Dark-state Polaritons in an EIT Medium, Physical Review A 70 , 055802 (2004).

15. B. Xie, H. Jing , S. Jin, and M.-L. Ge, Analytical Methods for Yrast Spectrum of 2-Component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 Physical Review A 65 , 055601 (2002).

16 . H. Jing , J.-L. Chen, and M.-L. Ge, Squeezing Effect in an Atom Laser: beyond Linear Model, Physical Review A 65 , 015601 (2001).

17. H. Jing , J.-L. Chen , and M.-L. Ge, Quantum Dynamical Theory for Squeezing the Output of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Physical Review A 63 , 015601 (2000).

Selected Other SCI Papers

18 . H. Jing , Quantum State Transfer from Light to Molecules, Eur. Phys. J. D 42 , 183 (2007).

19. H. Jing , Coherent Photoassociation in a Double-well Potential, Eur. Phys. J. D 39 , 271 (2006).

20 . X. Liu, H. Jing and M.-L. Ge, Creating Vortex Atom Laser from a 5 -state Medium, Eur. Phys. J. D DOI: 10.1140/epjd/e2005-00260-0 .

21. H. Jing and Y.-Z. Wang, Scheme for Preparation of Coherent Hybrid Atomic and Molecular Beams, Phys. Lett. A 324 , 272 (2004).

22. H. Jing , Mutual Coherence and Spin-Squeezing in Double-Well Atomic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Phys. Lett. A 306 , 91 (2003).

23. H. Jing , J.-S. Wu and Q.-Y. Shi, Dynamical Casimir Effect at finite temperature, Phys. Lett. A 268 , 174 (2000).

24 . H. Jing , B.-H. Xie and Q.-Y. Shi, Perturbed Laudau System and Non-adiabatic Berry's Phase in Two-dimensions , Phys. Lett. A 277 , 295 (2000).

25 . H. Jing and M.-L. Ge, Non-classical Effects in the MIT Output Coupler of a Bose Condensate , Phys. Lett. A 280 , 261 (2001).

26 . H. Jing and M.-L. Ge, Controlling Quantum Coherence of an Atom Laser by Strong RF field, Science in China A 8 , 725 (2001).

27. H. Jing , B.-H. Xie and J.-L. Chen, Thermo-field Dynamics of Casimir Effect and Deformation, Chin. Phys. Lett. 18, 740 (2001).

28 . H. Jing and Q.-Y. Shi,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with Changeable Coefficient and Landau Systems in the Framework of Supersymmetry, Acta. Phys. Sini. 48, 1581 (1999). (in Chinese) .

29. 量子超化学中的类双缝干涉: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原子-三聚物相干转化 景辉; 程静; Pierre Meystre 物理 2009-01-12

30. 外电场中椭球静电性质的若干讨论 耿振铎; 邓元刚; 张现周; 景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1-15

31.Double-slit Interference in Quantum Superchemistry 景辉; 程静; PIERRE MEYSTRE 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 2008-07-01

荣誉奖励:

1.1998/1999 :郑州大学奖学金(一等奖);

2.2000/2001 :南开大学光华奖学金(特等奖);

3.2002/2003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科研奖励计划 ;

4.2003/2004 :中国博士后科研奖励基金(二等奖);

5.上海市博士后科研奖励资助计划;

6.2005/2006 :武汉市科技局“晨光计划”(晨光学者);

7.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8.“河南省杰出青年”;

9.“河南省创新人才计划”;

10.“河南省百人计划”;

11.“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光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12. " 河南省量子芯片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常务副主任 ;

13. “新乡市建国 60 周年十大崇文人物”。

学术交流:

1. 2001 年 4 月 -5 月: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参加首届国际量子信息与计算大会 报告题目:几何量子计算与耗散模型(后发表于德国 Springer 出版社 IJTP 杂志)

2. 2002 年 7 月:首届国际冷原子物理大会(庐山),分会报告( 15 分钟) 报告题目:孤立波原子激光、涡旋原子激光、以及纠缠原子激光

3. 2005 年 9 月:中国物理学会秋季会议(武汉),邀请报告( 30 分钟) 报告题目:关联量子存储技术— towards quantum grid network

4. 2007 年 6 月:首届国际光子与原子分子量子调控大会(北京),邀请报告( 30 分钟) 报告题目:量子超化学中的类 Yang 氏双缝干涉效应

5. 2008 年 7 月:第 3 届国际冷原子物理大会(武汉),大会特邀,主题报告( 30 分钟) 报告题目:集体性相干置换反应中的量子噪声效应

6. 2008 年 8 月:第 7 届国际凝聚态物理与计算材料大会(太原),特邀报告( 45 分钟) 报告题目: 超冷手性分子的合成及手性提纯超选择定则( super-selectivity )

7. 2008 年 9 月:第 2 届全国冷原子与量子信息青年学者大会(郑州), 1 小时邀请报告 报告题目:激光催化下的旋量凝聚原子自旋混合及共振拍( resonance beating )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