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钟旭华,男, 1963年10月生,江西省赣州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生理生态研究室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水稻生理生态与栽培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至1996年。

1996年12月-1999年3月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做博士论文。

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植物学专业博士毕业,随后分配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工作至今。

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IRRI做博士后研究。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态和栽培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广州市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项目23项,参加科研项目8项。

科研成果:

获科研成果奖五项,其中江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二项,获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一项。

1、稻田氮素管理优化系统的应用研究,1998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大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生理及其调控对策研究,1994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双季稻吨粮田定位建档追踪研究,1995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双杂吨粮生理生态指标及栽培模式研究,1991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SSNM)研究与应用,2005年6月通过省成果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发明专利:

1 一种水稻无效分蘖抑制剂 钟旭华; 黄农荣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中国专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09-06-17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共78篇(其中SCI论文10篇),参加编写教材1本,专著2本,参译专著1本。

出版专著:

1、《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0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英文:

1. Zhong X. , S. Peng, A.L. Sanico, and H. Liu. Quantify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leaf nitrogen and leaf area on tillering of rice.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2003,26(6):1203-1222.

2. Zhong X. , S. Peng, J.E. Sheehy, R.M. Visperas, and H. Liu. Relationship between tillering and leaf area index: Quantifying critical leaf area index for tillering in ric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amb.),2002,138: 269-279.

3. Zhong X , Peng S, Sheehy JE, Liu H, Visperas RM. Parameterization, valid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tillering models for irrigated rice in the tropics.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1999, 2(4): 258-266.

4. Zhong Xuhua , Peng Shaobing, Sheehy JE, Liu Hongxian, Visperas RM. Effects of leaf N concentration and leaf area index on determining rice tillering. CRRN, 1999, 7(4): 8-9.

中文:

1 天优998高产高效制种施氮技术研究 黄农荣; 钟旭华; 郑海波; 田卡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杂交水稻 2011-01-15

2 稻草覆盖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张水清; 钟旭华; 黄农荣; 吕国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5-15

3 “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田卡; 钟旭华; 黄农荣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0-08-20

4 中国稻草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张水清; 钟旭华; 黄绍敏; 郭斗斗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0-08-05

5 水稻纹枯病发生与群体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 钟旭华; 黄农荣; 彭少兵; Roland J.Buresh; 田卡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国际水稻研究所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10-20

6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效果及增产增效原因分析 黄农荣; 钟旭华; 陈荣彬; 陈文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中国稻米 2009-05-20

7 水稻氮高效基因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 黄农荣; 钟旭华; 郑海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州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06-05

8 水稻抽穗期叶色诊断指标与叶面积指数及结实期光强的关系 钟旭华; 黄农荣; 郑海波; 江远汉; Roland J.Buresh; 彭少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广州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10-05

9 超级杂交稻结实期根系活力与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黄农荣; 钟旭华; 王丰; 郑海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州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6-09-10

10 影响杂交水稻纹枯病发生的若干植株群体指标 钟旭华; 彭少兵; Roland J.BURESH; 黄农荣; 郑海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国际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菲律宾马尼拉DAPO7777信箱; 广东广州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6-09-10

11 华南双季杂交稻氮素养分消耗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钟旭华; 黄农荣; 郑海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07-25

12 不同时期施氮对华南双季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钟旭华; 黄农荣; 郑海波; 彭少兵; Roland J Buresh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国际水稻研究所; 国际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菲律宾马尼拉DAPO7777 【期刊】杂交水稻 2007-07-15

1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5S和GD-9S育性特性观察 黄农荣; 张旭 ; 钟旭华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 副研究员 【期刊】作物杂志 2003-12-15

14 水稻结实期根系活性与稻米垩白形成的相关性初步研究 钟旭华; 黄农荣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5-10-30

15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杨建昌; 王光火; 邹应斌; 张福锁; 朱庆森; Roland Buresh; Christian Witt Crop; Soil and Water Sciences Division;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IRRI); DAPOBox7777; Metro Manila; Philippines;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2-09-20

16 粳稻品种幼苗耐冷性比较研究 陈友订; 黄农荣; 刘彦卓; 梁祖扬; 邱润恒; 钟旭华; 张旭; 西田清数; 吉川年彦; 田中万纪穗; 泽田富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09-30

17 籼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温室筛选与繁殖技术探讨 黄农荣; 刘彦卓; 钟旭华; 张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0-06-25

18 水稻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关系的模拟研究 钟旭华; 彭少兵; JohnE.SHEEHY; 刘鸿先 国际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2001-05-10

19 Ⅱ-32A育性光温反应及敏感生育期的研究 刘彦卓; 李小云; 何国威; 黄农荣; 张旭; 钟旭华; 梁祖扬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站;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杂交水稻 2001-05-30

20 水稻抽穗期叶色诊断指标与叶面积指数及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关系 钟旭华; 黄农荣; 郑海波; Roland J.Buresh; 彭少兵 【会议】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0-01

21 水稻群体质量对纹枯病发生的影响研究 钟旭华; 黄农荣; 彭少兵; Roland J.Buresh; 田卡 【会议】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8-11-01

2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进展 黄农荣; 胡学应; 钟旭华; 曹开蔚; 林青山; 陈荣彬; 黄大山; 程飞虎; 田卡; 陈文丰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10

23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何健灵; 李茂禾; 钟旭华; 黄农荣; 田卡 增城市农业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10

24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仁化县的示范应用效果 凃新红; 黄农荣; 邹华旭; 施旭臻; 李佐平; 田卡; 钟旭华 仁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10

25 江西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 曹开蔚; 黄大山; 黄农荣; 程飞虎; 胥木林; 田卡; 钟旭华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昌县农业局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10

26 水稻化肥减量化栽培技术规范 钟旭华; 梁向明; 黄农荣; 田卡; 麦燕霞; 梁笑英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高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要市质量技术协会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10

27 图像处理技术估测水稻叶面积指数的研究 陆秀明; 黄庆; 孙雪晨; 张铁民; 刘怀珍; 钟旭华; 李惠芬; 黄农荣; 田卡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1-02-05

2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高要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黄农荣; 梁向明; 李嘉明; 钟旭华; 陈荣彬; 钟佐明; 陈文丰; 马万雄; 谭耀华; 田卡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高要市农业局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9-03-10

29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新会区的示范应用 戴宇勋; 黄农荣; 黎金英; 陈荣彬; 黄栢麟; 钟旭华; 陈文丰; 钟振和; 徐庭均; 刘燕华 江门市新会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新会区崖门镇农业办公室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9-03-10

30 光、氮及其互作对作物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强; 钟旭华; 黄农荣; 郑海波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6-02-10

31 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在华南双季早稻的应用效果 钟旭华; 郑海波; 黄农荣; 欧杰文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新兴县农业局 广州 【期刊】中国稻米 2006-05-20

32 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在华南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钟旭华; 黄农荣; 欧杰文; 郑海波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新兴县农业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州 【期刊】中国稻米 2006-11-20

33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 钟旭华; 黄农荣; 郑海波; 彭少兵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DAPO Box 7777; Metro Manila; Philippines;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DAPO Box 7777;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7-05-10

34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效果 黄农荣; 钟旭华; 郑海波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7-05-10

3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钟旭华; 黄农荣; 郑海波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7-05-10

36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雷州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吴华荣; 丁万春; 蔡腾友; 黄农荣; 钟旭华 雷州市农业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8-12-10

37 早籼稻垩白形成与灌浆期耐热性关系研究初报 黄农荣; 钟旭华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农业科学 2004-02-25

38 不同结实温度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钟旭华; 李太贵 江西农业大学; 中国水稻研究所 【期刊】中国水稻科学 1994-04-10

39 籼粳杂交稻的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库源特征的影响 石庆华; 徐益群; 张佩莲; 曾宪江; 潘晓华; 钟旭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4-12-21

40 籼粳杂交稻的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库”“源”特征的影响 石庆华; 徐益群; 张佩莲; 曾宪江; 钟旭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杂交水稻 1995-07-30

41 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稻米垩白度差异的研究 张佩莲; 钟旭华; 曾宪江; 徐益群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12-21

42 稻米垩白形成与籽粒灌浆动态的关系 钟旭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1995-03-15

43 强弱势粒的稻米垩白度差异及其与谷粒粒重的关系 钟旭华; 张佩莲; 曾宪江; 徐益群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6-06-21

44 稻米垩白度与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关系研究 钟旭华; 曾宪江; 徐益群; 张佩莲; 曾晓春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6-12-21

45 结实期源库活性对稻米垩白度的影响 钟旭华; 徐益群; 张佩莲; 曾宪江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1996-09-15

46 双季稻吨粮田的土壤肥力的定位研究(1991~1995) 唐建军; 张佩莲; 钟旭华; 戚昌瀚; 傅顺妹; 傅炳文; 詹胜康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 江西临川市农技中心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7-06-21

47 双季稻吨粮田的投入产出的定位研究(1991~1995) 唐建军; 张佩莲; 钟旭华; 戚昌瀚; 傅顺妹; 傅炳文; 詹胜康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局; 江西临川市农技中心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7-06-21

48 鄱阳湖区水稻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技术模式的应用研究与推广 石庆华; 潘晓华; 钟旭华; 郭进耀; 曾宪江; 徐逸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2-04-30

49 江西地方名特水稻品种调查与试验初报 钟旭华; 林鹿; 肖金香; 梁定一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樟树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山大学博士生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1993-12-31

50 双季稻吨粮田能量与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与效率的分析 钟旭华; 张佩莲; 潘晓华; 吴连喜; 曾宪江; 戚昌瀚; 付炳文; 詹胜康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临川县农技中心; 湖南乡农技站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12-31

51 双季稻吨粮田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定位动态分析 张佩莲; 潘晓华; 钟旭华; 戚昌翰; 詹胜康; 付炳文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临川县农技中心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12-31

52 赣抚平原双季稻高产田的氮磷钾肥料配施及其效率初步研究 吴连喜; 钟旭华; 潘晓华; 詹胜康; 付炳文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临川县农技中心; 湖南乡农技站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12-31

53 双季稻吨粮田的栽培模式与关键技术 戚昌瀚; 郭进耀; 石庆华; 曾宪江; 潘晓华; 钟旭华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12-31

54 威优64晚季种植的吸氮规律与施氮技术 石庆华; 潘晓华; 钟旭华; 郭进跃 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 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 【期刊】杂交水稻 1989-06-30

55 杂交早稻四个组合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生产对策 郭进耀; 潘晓华; 万庆华; 钟旭华 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 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1989-07-02

56 优质米品种双竹粘的产量生理及其调控指标的研究 彭春瑞; 戚昌瀚; 钟旭华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1989-12-31

57 杂交早稻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初步研究 石庆华; 潘晓华; 钟旭华; 郭进耀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89-03-02

58 栽培措施对优质米品种双竹粘米质的影响的研究 钟旭华; 郭进耀; 张佩莲; 彭春瑞; 戚昌瀚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89-06-30

59 杂交早稻的吸钾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初报 石庆华; 钟旭华; 潘晓华; 郭进耀; 张佩莲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0-03-02

60 不同熟期杂交晚稻的氮素吸收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石庆华; 潘晓华; 钟旭华; 张佩莲; 郭进跃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1991-07-02

61 双杂吨粮生理生态指标及栽培模式研究 郭进耀; 石庆华; 潘晓华; 钟旭华; 胡智; 张佩莲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新建县农业推广中心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1-05-01

62 杂交晚稻不同熟期组合增产途径分析 钟旭华; 郭进耀;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 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 【期刊】耕作与栽培 1991-12-27

63 二系杂交稻超高产机制的研究——Ⅰ 二系杂交稻营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石庆华; 潘晓华; 张佩莲; 钟旭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03-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方控施肥”新技术,亩可增收100元

“这是一种有别于一次性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新技术,名之‘方控施肥’。”日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生理生态室主任钟旭华博士向记者透露,这项由该研究室历经多年试验研究以及示范推广应用的施肥新技术———“实地养分管理技术”,又称“实地施肥法”和“方控施肥法”,将有效解决肥料使用率低下的问题,降低农药用量、提高稻米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

针对解决肥料流失问题

“以氮肥为例,我国以世界9%的耕地,消耗了世界30%的氮肥。单位面积施肥量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国际水稻所作物与环境科学系资深作物生理学家彭少兵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氮肥利用率仅为30%-35%,低于发达国家40-50个百分点。在广东,水稻施肥量更是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出51%,亩施氮肥达到了12.6公斤。”

钟旭华介绍说,我国流失的肥料,单是纯氮就达到了1500万吨,占氮肥生产总量的65%,价值300多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部分流失绝大部分由农民承受了。而“方控施肥”主要针对解决肥料流失问题。

同时,有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使用量达到130万吨,单位面积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倍;在广东,每生产1000公斤稻谷,农药施用就达到1公斤,在全国“名列前茅”。

不增成本,增加产量

钟旭华告诉记者,该技术通过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的引进、本土化和推广应用,不增加任何成本(包括可见或者不可见),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降低化肥农药用量,降低水稻成本,提升稻米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增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和谐统一。

他说,“这是一种有别于一次性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新技术,名之‘方控施肥’,即“实地施肥法”,又称“实地管理养分技术”,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生理生态室从国际水稻所(IR?鄄RI)引进、经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一项新型水稻养分管理技术。”

2005年,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生理生态室在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高要市白诸镇进行了晚稻连片示范。当年的10月28日,省内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实割验收。经现场实割,示范片稻谷为453.2公斤/亩,对照组为409.4公斤/亩,方控施肥法比传统法增产10.7%。专家组一致认为,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示范片水稻长势旺盛均匀,明显优于传统施肥法,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施肥新技术。

“关键在于不仅不用额外增加成本,反而节省肥料,而且带动了用药的减少,人工的减少,更是增加了产量。” 钟旭华博士在分析测苗施肥法的优点时说。

群众:“省肥省药增产”

“这种施肥技术,确实相当好。”日前,记者在新兴县六祖镇官洞村采访时,不少村民反映说,施肥新技术不仅省下了肥料和农药,还增加了产量。

“我一年2.3亩可以增产200-250公斤,你说好不好?”就记者对于方控施肥法效果的质疑,村民梁朝辉给了记者解释:“单季肥料可以减少1/3,累计亩节省30元左右;而农药可以少喷一次到两次,亩节省10元左右,合计亩增收100元左右。”

来源:《广东科技报》2006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