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计算机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李英壮,男,1955年2月出生。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中心主任,网络中心主任,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DUT-Compaq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年12月 大连工学院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专业,读书。

1980年12月 大连工学院计算中心筹建。

1983年5月 美国Honeywell公司学习培训。

1983年11月~2009年3月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中心任计算中心主任、网络中心主任、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DUT-Compaq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9年3月~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任总工程师。

学术兼职:

1、2000年被聘为辽宁师范大学校园网建设技术顾问。

2、2000年被聘为大连市广播电视局网站项目实施监督评测组组长。

3、2000年被聘为大连市党政信息网工程建设顾问。

4、2000年被聘为大连轻工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5、2001年被聘为大连水产学院校园网络建设技术顾问。

6、2001年被聘为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理事。

7、2001年被聘为大连市金州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总设计师。

8、2001年被聘为大连市保密局保密技术专家组成员。

9、2004年被聘为大连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聘期5年)。

10、2005年被聘为大连市地方税务局信息化建设顾问。

11、大连软件行业学会副理事长;

12、CERNET大连地区网络中心主任。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

《网络技术与应用》

培养学生情况: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硕士17人;

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硕士30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高性能计算平台与集群技术研究与应用、网络拓扑设计、路由设计、网络监测与安全防范技术。

承担的科研情况:

科学研究课题:

1、ATM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2、Internet网络的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与研究;

3、在有线电视网络环境下实现与Internet网互连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4、计算机网示范工程;

5、在CATV双向多功能网络环境下的Internet网络应用与研究;

6、大连市城域网建设方案设计;

7、大连理工大学网上教学支持系统;

8、大规模电子邮件系统;

9、大连市电子政务工程~国土资源和房屋信息系统分工程(电子政务一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

10、大连市电子政务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分工程(金保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

11、大连市行政服务网上审批平台暨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可研报告编制;

12、大连市地方税务局数据大集中项目顾问。

合作研究课题:

1、中国瓦轴企业集团网络建设;

2、中国吉化集团合成树脂厂网络建设;

3、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校园网建设;

4、大连电力学校校园网建设;

5、普兰店丰荣开发中心网络建设;

6、抚顺石化集团企业网络建设。

自然科学基金:

1、基于标识检索事例推理的个性化与共享知识管理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基金(70272050)。

在研项目:

1、大规模电子邮件系统;

2、个性化门户网站;

3、VoIP及应用管理;

4、LDAP系统;

5、CA及安全防范技术;

6、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7、IPv6及其相关应用。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微型计算机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发表论文:

1 精品课程网络展示平台的建设 郭晓明; 刘化总; 李英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15

2 IXP2400网络处理器编程模型研究与应用 胡晓伟; 李英壮; 李剑虹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6-12-30

3 基于IXP2400的双栈路由器的设计和实现 李英壮; 李剑虹; 赵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1-15

4 IPv6环境下基于DHT的VoIP系统的设计 李英壮; 赵健; 李剑虹; 赵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1-15

5 基于校园网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 郜激扬; 郝伟旭; 姜霄; 李英壮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9-23

6 基于中间件的NAT与IPSEC兼容性问题的研究 李英壮; 孔令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0-15

7 一种改进的基于SNMP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 林之光; 李英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0-15

8 基于Linux的集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英壮; 李先毅; 王利明; 李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3-12-30

9 嵌入式移动IPv6协议栈的设计 李英壮; 房俊梅; 张晓景; 冯刚; 李先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12-30

10 基于IXA架构的流量测量系统设计 于广辉; 陈衡; 李英壮; 房俊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12-30

11 基于IPv6的SIP移动性研究 张晓景; 冯刚; 李英壮; 房俊梅; 高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12-30

12 基于非结构化P2P网络资源检索的自组织研究 李英壮; 王守彦; 张建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12-30

13 统一认证下的校园网语音通信系统 李英壮; 李新; 王守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14 SSH反网络监听的研究与应用 宋怡; 李英壮; 郑炎 计算机工程 2000-12-30

15 大连理工大学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李英壮; 黄宝贵; 张晓景; 于广辉 现代教育技术 2001-05-15

16 IXP2400网络处理器编程模型研究与应用 胡晓伟; 李英壮; 李剑虹 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 2006-10-01

17 基于校园网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北航校刊》 Vol. 95 1999.1

18 代理服务器在校园网中应用与研究 《计算机应用》 增47 1998.9

19 流动用户网络计费的实现 《计算机应用》 增47 1998.9

20 防火墙内的安全技术与研究 《计算机应用》 增47 1998.9

21 迈向实用化的Cable Modem接入技术 《计算机应用》 增47 1998.9

22 利用Java Beans/JDBC 开发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 《计算机应用》 增47 1998.9

23 有线电视网与校园计算机网互连的试验与研究 《西交出版社》 1997.9

24 并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学习自动机任务调度器 《日本广岛国际学院研究报告》 Vol. 31 1999

25 HPCC-48×2机群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日本广岛国际学院研究报告》 Vol. 31 1999

26 大连理工大学ATM多功能校园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 《辽连(临)》 1997.5

27 《微型计算机:选型•组装•检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4

28 大规模网络视频实时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东南大学学报》 2002.Vol.32

29 基于LDAP的集群邮件系统 《东南大学学报》 2002.Vol.32

30 基于Zope平台的个性化门户网站的设计 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0年被评为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先进个人。

2、2001年被评为校机关优秀党员。

3、2002年“计算机网络教学支撑系统”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4、2004年“基于嵌入式的校园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5、2004年被评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十年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6、2004年“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校园网应用中的实现”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7、2005年获校教学质量优良奖。

8、2005年“基于网络环境计算机教学一体化”获省教学成果。

9、“大连理工大学网上教学系统”获大连市政府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

10、2006年完成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证书。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未雨先缪建持久网

——访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李英壮

1995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网正式开通。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网络变化,迎来送往的人事更迭,网络中心完成了目前75万多平米千兆互联的校园网,赢得全校近万个用户端的良性运行和良好口碑。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的李英壮老师总结这么多年来的工作时说:“信息瞬息万变,每天都要努力。”

以网养网,早于CERNET一年收费

大连理工大学的校园网发展将近十年,基础建设已经告一段落,“以网养网”的成功实践是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网的一大特色。

目前困扰各大高校校园网的最主要问题是维护管理和校园网的收费,李英壮老师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定启动收费政策,另一方面是加大校园网基础设施投入后,巨大的投入如何能持续发挥效益,这与将运行维护费用滚动起来分不开。”

针对校园网收费体系,李英壮老师总结认为:一开始建设就要考虑运行,通过运行指标考虑建设指标,这样才能长远。

十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网建设基本已经形成这样一个运作规则,即:建设预算,运行自立。大连理工目前的设备规模是2500-3000万元,按一定比例,每年需要200万元的运行维护费用。200万对学校年度的财政预算来说,是一个大数字。运行经费直接影响学校对建设投入的决策。

为此,网络中心在建网之初就在运行维护问题上与学校商讨解决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建设方面由学校进行投入,按预算制进行;运行方面学校给政策,不承担费用,学校同意网络中心的收费政策,以网养网。

学校给予网络中心的政策是,用户缴纳的费用第一用于运行维护,第二,考虑网络中心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学校允许提取一定的酬金;第三,学校每年将扣除一定的管理费,而在启动之初,学校采取贴补政策。

目前很多学校的政策是网络中心的收入先纳入学校大财务,再由网络中心向校方申请相关经费,这大大削弱了网络中心的积极性及各方面的主动性。对此,李英壮老师分析认为,大连理工大学这一政策的延续归结于几个原因。一是学校每年对网络中心的账目进行跟踪,认为财务状况良好,账目清楚;二是较早就研究制定了相关的收费政策,由于没有可参照的政策,因此,早期政策得以确立和延续;三是学校领导支持。有了学校的强力支持,校园网从1996年1月5日起实行收费制度,而CERNET收费则是从1997年1月才开始启动的。

从1996年起,学校与网络中心在收费规则上达成了共识:长期自立,短期学校扶持,实行以网养网,独立运行。学校允许参照同行业收费标准,制定大连理工大学的标准,标准的原则是福利性收费,网络不按运营商的标准进行,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区别用网与不用网的人,所有收取的费用都交纳到学校财务的专用账户中。

据介绍,目前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网收费稳定的标准是:教学区中每个IP地址10元/月,学生宿舍每个IP地址20元/月。家属区的宽带上网和校园网月收费均低于市场标准,而带宽及服务不逊于运营商。网络中心的服务在教职工家属区和学生宿舍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在运行上,网络中心不但自主承担了校园网每年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包括日常的办公开销等,甚至每年还在自行支配的费用中拨出80万元左右的经费投入到校园网的建设项目中去。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网的建设和运行基本上已经形成良性的循环。

引入企业经营理念

网络中心启动收费政策之初,遭遇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国外回来的专家、老师t和学生等不同层面的人在各种场合对这一做法表示了不满和抵制。如何处理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李英壮老师提出了“服务履约”的化解阻力方法。

李老师介绍说:“我们的老师经常会跟我们叫板:‘你收了我们的钱,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就确立了。如果服务不好造成了损失,当然要理论了。’这种情况也启示了我们。在某种层面上,我觉得我们校园网现在的运行和网通等电信运营商很相近,不管收多少钱,只要是收了钱就必须要做服务,一旦承诺了就必须要履约。写出来的东西,落地就要带响,做不到挨骂也是该的。”

在这一想法的促进下,网络中心力争在服务上“服众”。一开始由网络中心人员提供服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勤工助学的学生来提供服务。但学生由于学业等的客观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因此,从2004年起,网络中心开始聘用两个临时工。事实证明,这两个专职服务人员完全实现收支相抵,所带来的服务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李英壮老师介绍了网络中心买车养车并聘用临时工的例子,说:“服务是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素,可以说,我们在校园网管理进程中引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目前,网络中心共有七个岗位编制,在企业管理理念的推动下,中心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促进。

这种机制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校园网络的严格管理。比如,在校园网管理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人情方面的问题。欠费的老师打电话来请求重新开户,碍于情面,网络中心的人员会帮忙注入一些费用并开通账户,但是这些费用往往无法回收。账目上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颇困扰了网络中心。最后,网络中心决定采取管理完全进入程序化的办法:遇到老师为欠费说情,就让管理员开通临时解禁,但是在计费系统的程序上,欠费的端口在晚上仍会关闭。时间长了,说情现象也就慢慢消失了。这种管理有效地杜绝了人情的问题。

在对企业经营理念的解释上,李英壮老师很明确地说:“一个责任不清、利益不清的校园网,劳动积极性必然有限,也自然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效率。”他认为,大连理工的这套规则促使整个校园网的高效运行,有力地推动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值得推荐给其他院校参考。

可控的校园网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2000年是大连理工大学投入最多的一年,当年投入了700万元,相当于前5年的投入之和。在进行专家论证、方案评估时,问题集中在网络终端的管理上,通过充分讨论分析,最后商定了全程跟踪控制管理的设备,购买了美国凯创的网络设备。李英壮老师介绍说,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网管理原则是网络必须与计算机网卡相关,即所有电脑网卡的MAC地址固定到端口,网卡的MAC地址和端口、IP地址三者完全一致,任何地方只要采集到IP地址即可找到该用户。这是一个可控的网络。

在建网论证的同时,李老师还参照了国外的校园网管理,得出一个结论:网络必须是有序的,不是有序的网络不可能生存。

因此,李英壮老师认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建网要辉煌,更要持久,不是一鸣惊人,不是昙花一现。当前,信息内容安全及网络安全正在引起全网的高度关注,回顾当时的决策,李老师认为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创新管理:BBS先建后放

大连理工大学BBS——碧海青天(http://bbs.dlut.edu.cn)的管理,是李英壮老师贯彻可控的校园网的一个缩影。

国内高校BBS从1995年“水木清华”论坛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年的历程了,大连理工大学于1996年成立了“碧海青天”。作为 “碧海青天”的站长,李老师每天早上开机后首先打开的三个窗口是:信箱、“碧海青天”、浏览器。最先浏览“碧海青天”的站务管理及几个关键的版块。目前“碧海青天”已有147个版块,站务管理成员十多人,新一届的站务成员正在推选中。

说起BBS的管理,李英壮老师说:“我希望能够坚持论坛的持久性,让学生们十年二十年以后回来,还能看到‘碧海青天’。”

早在1997年教育部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次会议上,相关人士专题讨论了BBS的管理问题。李英壮老师在会上提出:“高校不应忽略BBS,而应该重视它,不能等到论坛成规模了才想起来要管,学校应该在一开始就介入BBS的建设和管理。”

李英壮老师分析说,回想BBS发展的这几年,昙花一现的BBS原因都在于学校的管理介入太慢。比如有些著名论坛一开始由几个学生创建,启动时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到有一定规模后,学校开始介入、接管,投入设备、换班子,受到学生的抵触是必然的。

在大连理工大学BBS的创建中,李英壮老师一开始就主张BBS要以网络中心为主建设,网络中心出设备、人员、技术,成形后放手给学生管理,这正好与其他学校相反:先建后放。

在BBS的管理中,最初的站务管理由李老师的研究生负责。从2000年起,站务成员开始外放,BBS仅有技术管理归网络中心负责,网络中心只做论坛的技术维护、程序维护、系统维护等。目前的“碧海青天”是学生对全站进行自治管理,站务组由学校统一归口领导。

李英壮老师说:“听到闲谈中的学生对BBS站务管理模式的认同,我感到很欣慰。”

构筑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平台

对于BBS,大连理工大学的程耿东校长曾说:“‘碧海青天’就是学校和学生接触的一个窗口。”学校管理层面很重视来自BBS的信息,收集相关意见并及时进行处理。

关于程校长与BBS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2003年12月,李英壮老师与程校长到北京出差,下午下了飞机,发现程校长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管理后勤的王校长,他说:“你派人去查一下,西山有一个老宿舍楼学生说晚上刮风打碎了玻璃,天冷,你找人去看看吧。”这个信息李英壮老师头天在BBS上看到过的。

这个小细节让李老师颇为感慨,校领导对BBS的关注度无疑是对BBS发展壮大的极大支持。

力排众议坚持实名制

高校BBS的实名制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一些BBS的关闭,实名制改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李英壮老师在BBS创办之初就认为:论坛能长久生存和实名制有莫大的关系。

“碧海青天”从一开始就采用实名制。通过信箱注册或手工认证的方式。没有学校信箱或是EDU信箱的学生填完注册表后,可以凭学生证进行验证,获取账号。网络中心在确认学生证时会将相关信息在网上补充完整:如姓名、联系地址、IP地址等,并将相关信息锁定在相关账号上。

实名制必然涉及个人隐私信息。论坛的规则、学生的规则和社会舆论的规则,都明确指向隐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2000年在“碧海青天”的站务规则中明确规定:BBS中任何人无权提供个人隐私信息。出现问题将由校办发出指令,网络中心判定合理,才能进行处理。一些行政部门为此吃了几次闭门羹,这也给学生们吃了定心丸。

对于在高校BBS强盛时期就采用不受欢迎的实名制的行为,曾有不少学生质疑李老师:有些论坛同时在线能达万人,大连理工最多也只千八百人,都是因为实名制缘故。但李老师的想法是: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持久性的论坛?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学校和学生都认可的论坛?“实名制”是李老师长时间考虑后的最佳答案。

李英壮老师认为,BBS作为学校的论坛,还是需要一定的游戏规则的。论坛的目的是为了校方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有些学校BBS到后来甚至已经扩展成为全球性的华人论坛,偏离了原有的宗旨,这并不是一个高校的服务所能承受的。校内应该有校内的规则,实名制是现在及至今后都应该坚持的。

搭建信息化技术环境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在校园网信息化建设中负责技术支持。就在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中心经历了一场定位的洗礼。

初期阶段,网络中心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搭建了各院系网站,但由于动态数据的更新,造成网络中心人人为此疲于奔命。1998年网络中心对各院系部门的数据进行了分解,分散到各部门负责,进入第二阶段。但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病毒问题、安全问题等接踵而来。2001年,在网络中心的协助下,学校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第三次改造,重新进行数据整合,建立了数据中心。这一次,学校重新投入,集中购进一批服务器,收集所有部门的数据,由网络中心负责网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各部门负责数据更新。

信息化建设从大集中到大分散,又到大集中,网络中心的定位因此逐渐明确。目前,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提供纯技术的工作,统一管理安全、统一管理操作系统、更改线路、制定技术措施等等,为信息化建设搭建一个完善的技术环境。

在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次改造后,网络中心曾进行过访问量、安全性等指标的评估,国内外访问量的上升和变化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尤其是国外的访问量,从2003年的4%上升到2004年4月的20%左右,这个比例的变化,说明大连理工大学正在稳步地迈向建设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据了解,网络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各部门的网站评比,提出技术指标、客观指标等,让学生、老师、社会来评价,通过这一活动让师生共同关注网站的内容建设。

在谈到网络中心的定位时,李英壮老师并不认为现在的网络中心已经进入理想状态,他说:“我理想中的网络中心应该是具备管理职能权限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也需要网络中心具备这样的权限。”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10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