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史广顺 ,男,满族, 1978年1月20日出生,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系机器智能研究所教授。
讲授课程:
《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实训》、《跨平台程序设计》。
教学成果:
1.2004年5月开设第一批“微软精品课”《跨平台程序设计》;
2.2005年12月,主讲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被评选为首批“微软-教育部精品课”,全国仅有15门课程入选;
3.2006年7月,于《计算机教育》杂志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南开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思考”;
4.2006年7月,于《教材周刊》发表“南开大学《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引进教材是首选,实践环节勤补充”的文章;
5.2007年操作系统课为双语教学重点项目;
6.2008年度南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
7.2008年微软精品课。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2.数字图像处理;
3.自然语言理解;
4.软件开发技术。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数学公式结构的分析、理解与重现;
2.基于语言生成法的机器辅助翻译系统研究;
3.支票图象识别与电子交易系统;
4.百万人级掌纹自动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5.Windows平台操作系统教学实践环境设计与实现;
6.Chemistry Study Assistor;
7.航空订票电子商务平台;
8.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咨询;
9.中石油863子课题;
10.微软亚洲研究院自主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1 数学公式图像识别与理解 王庆人; 靳简明; 史广顺 南开大学 2003-12-01
2 数学公式图像的结构分析、理解与重现 史广顺; 许静; 王恺; 陈姣; 胡静; 李利华; 陈思远 南开大学 2005-05-26
发明专利:
图像中数学公式的自动识别方法 史广顺; 肖萃 南开大学 2008-12-24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文档图像中表格结构的自动定位与分析 史广顺 南开大学 2003-04-18
2 南开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思考 史广顺 ; 韩维桓; 袁晓洁; 计算机教育 2006-07-10
3 通过三角形Strip衍生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渲染优化 陈思远; 史广顺 ; 王庆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9-08-15
4 表格图像处理自动评测的设计与实现 李飞; 史广顺 ; 张建磊;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2-08
5 欧洲文字识别方法研究 王恺; 史广顺 ; 王庆人;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06-08-15
6 掌纹鉴别自动性能评估 齐振宇; 许静; 李吉屹; 史广顺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10-01
7 人工神经网络泛化问题研究综述 王恺; 杨巨峰; 王立; 史广顺 ; 王庆人;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12-15
8 基于神经网络的长距离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系统 王立; 王耀辉; 肖昕璐; 闫湖; 郭澎; 史广顺 ; 王庆人; 高技术通讯 2008-07-15
9 基于特征点的汉字字体识别研究 王恺; 靳简明; 史广顺 ; 王庆人;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02-15
10 基于规则集的Deep Web信息检索 杨巨峰; 史广顺 ; 赵玉娟; 王庆人; 计算机工程 2008-07-05
11 机器智能的研究与开发 史广顺 ; 中国科技奖励 2008-05-15
12 大学生就业个性化社会服务体系构想 刘大勇; 史广顺 ; 张人支; 陈忞潇; 贾楠; 职业时空 2008-07-20
13 数学公式图像的结构理解与重现 史广顺 ; 肖萃; 王庆人; 智能系统学报 2008-10-15
14 表格结构识别的自动性能评估 靳简明; 史广顺 ; 张伟鹏; 韩智; 潘武模; 王庆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02-21
15 印刷体图表中手绘信息的自动提取与识别 史广顺 ; 骆春妹; 王恺; 潘武模; 王庆人 计算机工程 2004-10-05
16 基于背景-前景分离模型的图表手绘信息识别 史广顺 ; 骆春妹; 王恺; 潘武模; 王庆人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20
17 自动票据识别系统 王林水; 潘武模; 史广顺 ; 薛峰; 万宏武; 张辉 计算机工程 2005-05-05
18 基于语法模式识别的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在中文名片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史广顺 ; 潘武模; 王庆人; 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1-08-01
19 表格版面结构的分析与判别 史广顺 ; 骆春妹; 王庆人; 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 2003-12-01
20 实时3D游戏中的智能体路径搜索与动作控制 陈思远; 史广顺 ; 李刚; 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 2008-09-01
21.GuangShun Shi , Wumo Pan, JianMing Jin, “Automat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of Chinese business card”, The 15’th conference of IS&T/SPIE’s Electronic Imaging, Document Recognition and Retrieval X. 20–24 January 2003, Santa Clara, California, USASanta Clara, USA.
22.Guangshun Shi, Chunmei Luo, Kai Wang, Wumo Pan, QR Wang, “Driver Schedule Chart Recognition Based on Background-Foreground Separation Model”. The 15’th IAPR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raphics Recognition.
23.Wumo Pan, Jianming Jin, Guangshun Shi , Qingren Wang, “a system for automatic chinese business card recognition”,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ocument Analysis & Recognition, pp577 – 581.
24.Kai Wang, Guangshun Shi , Qingren Wang. "Stochastic Curve Extraction Model for Chart Auto-Recognition", ICMLC2004, accepted.
25.Kai Wang, Jianming Jin, Wumo Pan, Guangshun Shi , Qingren Wang. "Mixed Chinese/English Document Auto-Processing Based on the Periodicity", ICMLC2004, accepted.
荣誉奖励:
1.2004年获南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科第一名;
2.2004年获天津市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科一等奖;
3.2004年指导“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2项,获得天津市第五届“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两项;
4.2005年指导“挑战杯”创业项目1项,获得校级二等奖;
5.2005年指导本科学生团队参加“IBM应用创新大赛”,最终闯入全国总决赛(前20名)并获得“优胜奖”;
6.2006年指导研究生团队参加“IBM—SOA应用创新大赛”,最终闯入全国总决赛(前15名)并获得“优胜奖”;
7.2006年京津8校辩论邀请赛南开大学代表队教练,获亚军;
8.2006~2007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9.2007年,带领学生参加诺基亚青年创业大赛获全国金奖;
10.2007年度百项创新校际特等奖;
11.2007年度操作系统获校际精品课。
媒体报道:
从梦想到现实
——史广顺老师谈南开大学机器智能研究所发展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原点,它洞穿了的是时间,改变了的是人类的生活,缔造了一种延续的文明。任何创新的起点无疑都是历史沉淀的进步。
1990年,南开大学机器智能研究所开发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市场销售的Windows平台商业软件;1992年,开发出中国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Macintosh商业软件,以及跨多个平台的文字识别软件开发工具包OpenRTK,这些软件产品获得美、英、澳等几十家产业杂志的百篇好评,并在国际上最严格的OCR技术评比中战胜国外最优秀的对手Xerox、Caere和Catera等,在1992、1993、199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世界上最优秀的OCR软件。
近日,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史广顺, 他1994年进入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学习,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机器智能研究所,并留校任教。请他为我们介绍了南开大学机器智能研究所发展的相关情况。
记者: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将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智能研究所可以说是创新发展成功的典范,给我们介绍一下研究所的沿革好吗?
史广顺:南开大学机器智能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9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方法与技术等方向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3个专业的硕士点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 目前拥有专职教师5人,硕博研究生40余人。
机器智能研究所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国际市场。1990年,由智能所研究生构成的一支研发队伍就迁到硅谷,以技术转让的形式与美国ExperVision公司合作,同年就开发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视窗商业OCR软件TypeReader,1992年开发出中国第一个Macintosh商业软件,以及跨多个平台的文字识别软件开发工具包OpenRTK。这些软件产品获得美、英、澳等几十家产业杂志的百篇好评,并在国际上最严格的OCR技术评比中战胜国外最优秀的对手Xerox、Caere和Catera等,在1992、1993、199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世界上最优秀的OCR软件。
记者:那么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智能所是否还完成了其他的工程项目?
史广顺:在自主研发产品的同时,智能所还完成了多个越洋软件工程项目,包括澳大利亚HIC表格识别处理系统、Corex西文名片识别系统、股票分析评测系统等多个大型系统。客户覆盖亚、欧、美、澳几大洲。自2000年以来,机器智能研究所积极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在文档图像管理、数学公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机器翻译、软件测试与协同开发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工作。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天津市纵向课题资助。开发完成了世界首创的印刷体数学公式图像识别与理解软件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刑侦领域掌纹自动鉴别系统、国内领先的网上软件系统开发平台和软件测试管理平台、基于语言生成法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与此同时,机器智能研究所积极将模式识别领域和文档图像处理领域的经验向Web Application转移,成功的完成了多项OLAP、Web 搜索工程项目。
自2005年以来,智能所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领域的深厚经验向虚拟现实技术领域迁移,对基于图像的3D建模与渲染技术、智能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GPU的虚拟环境物理计算等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娱乐软件研发、科学数据3维可视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截止目前,机器智能研究所已经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生100余人、博士生20余人。在模式识别、图形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自然语言理解、软件工程与软件外包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科研环境与人才梯队,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工程经验。
记者:请史老师详细介绍一下研究所的主要项目好吗?
史广顺:好的。文字识别软件工具包——Open RTK,该项目为智能所创始人王庆人老师独创,采用熵分类机制建立满足大规模字符集识别需要的模式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成,形成了覆盖文档图像处理、版面结构分析、字符识别、格式转换与应用的完整工具包。1990年以技术转让形式赴硅谷创业,并建立闻名世界的Expervison品牌(为目前世界上三大OCR厂商之一),于1992-1994年连续三次获得美国能源部组织的全球OCR评比冠军(UNLV)。
掌纹自动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为公安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智能所与北京刑科所、中科院数学学院、北大计算机系合作,共同研制满足国内刑侦领域需求的“百万人级掌纹自动识别系统”。
刑侦领域需要的掌纹识别技术针对脱机掌纹图像进行处理,具有处理复杂度高、性能指标要求高、系统集成难度大等特点。智能所负责关键技术的研究,所承担的研究工作包括第一是针对掌纹图像的处理方法研究,包括脱机掌纹图像定位、基于灰度/二值图像的增强与去噪方法研究、纹线的细化方法研究、三角区/中心区提取方法研究、掌纹图像质量判定方法研究。第二是针对掌纹特征的提取与处理方法研究,其中包括细节特征点的提取与过滤方法研究、纹线特征描述与提取方法研究、分区与轮廓结构特征描述与提取方法研究。
第三是针对掌纹识别的特征比对与应用系统研究,其中包括针对细节特征点的比对机制和计分机制研究,针对T型分区和三角/中心区的多级比对机制研究,同时负责搭建基于Web的全国联网掌纹识别应用平台。
智能所在方向已经进行了长达5年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已经顺利通过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中期检查,科研成果得到专家的好评,预计2009年投入实用。
记者手记:科技已经是这个时代创新精神的代名词,它以独特而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步伐。奋斗在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锐意创新,刻苦攻关,不断研发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
历史不曾止步,创新从未停止。感谢史广顺老师接受本刊采访,我们祝愿智能所能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出处:《科学中国人》2009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