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基础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刘勇,男,1966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7.9~1990.7,在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毕业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5.9~1998.7,在浙江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1月~1998年6月,赴美国Cornell大学等学习进修分子生物学技术;

2000.10~2003.2,在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蔬菜领域的科研工作

承担的科研情况:

目前主持的大型科研项目主要有: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南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农用光合细菌菌剂-艾格里微生物肥的中试;

德国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部(GTZ)国际合作项目亚洲辣椒资源与病害研究;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农药创制与高通量筛选技术(南方田间效果评价部分);

湖南省高新技术引导资金项目艾格里·微生物肥的产业化;

其次还主持了湖南省杰出中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多项。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国际、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

出版专著:

1. 刘勇 编著, 无公害蔬菜生产常用农药及其实用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刘勇 等编著,无污染蔬菜农药使用技术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PE文件隐型加壳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徐向阳; 解庆春; 刘勇; 俞笛; 刘寅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1-15

2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刘勇; 李钦; 曾健球 企业技术开发 2009-07-01

3 CSR纵向束团压缩腔研究 殷达钰; 刘勇; 解庆春; 李朋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9-09-20

4 采用PLC的大中型柴油发电机FUZZY-PID励磁控制系统 罗隆福; 刘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2-30

5 关于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试块养护条件的探讨 刘琴琴; 刘勇 科技资讯 2007-02-03

6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开发及改进 刘勇; 林亚平; 胡玉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10-01

7 高填石路堤动力响应的室内模型试验及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赵明华; 曾广冼; 刘勇 岩土力学 2006-10-20

8 计算机辅助离心泵性能测试装置的设计 杨湘洪 ; 刘勇 新技术新工艺 2003-09-25

9 我省国有大型企业专利战略研究 刘勇 湖南大学 2008-04-20

10 湖南移动公司短消息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刘勇 湖南大学 2004-05-11

11 基于MICAz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改进与实现 刘勇 湖南大学 2007-10-18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烟粉虱的研究与综合防治》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十一;

2、《南方蔬菜无公害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2008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3、《主要茄科蔬菜病毒及病毒病防治技术的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4、《辣椒灾害性病害全期控制技术及配套药剂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5、《5%哒·四WP和20%甲硫·锰锌WP的研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6、《辣椒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及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媒体报道:


勇葆绿色生机——记湖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刘勇

刘 勇 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南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1990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赴德国汉堡大学等进修分子生物学技术;2000年10月至2003年2月,在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多年来,曾主持国际科学基金(IFS,SWEDEN)资助项目“双抗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番茄的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转基因番茄植株,颇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参加了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的重点资助合作项目“中国辣椒病毒病毒源种类的研究及高效防病毒制剂的研制”,全面主持南方片的工作;艾格里微生物肥的研制,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科研成果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九五、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科研成果曾5次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6篇,出版专著2本。

目前,主持的大型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方菜地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农用光合细菌菌剂-艾格里微生物肥的中试;德国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部(GTZ)国际合作项目亚洲辣椒资源与病害研究。另外,还主持了湖南省杰出中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多项。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物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农业大国。近年来,毁灭性农作物病虫害频繁暴发,危险性外来生物不断入侵,导致农业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加重和突出了农业生物灾害问题。而且,随着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转基因生物的环境与食用安全问题正引起公众的忧虑和国际贸易争端。作为保护国家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植物保护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国家的重大需求,众多致力于植物保护的专家、学者兢兢业业,不懈进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为基础,建立了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植保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大大提高了我国防御生物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农作物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作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植物保护专家,本文的主人公刘勇研究员,在植物保护领域辛勤耕耘二十余载,为那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科研突破,捧回国家大奖

2010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喜气满堂。

由刘勇主持,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共同完成的项目南方蔬菜生产清洁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能得到这个奖,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鼓励。”不期而至的荣誉让刘勇和他的团队满怀激动。

其实,荣誉的背后是巨大的艰辛。从1995年至2008年,刘勇率领自己的团队和各家合作单位的科研人员一起奋力攻关,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发明了蔬菜病毒病快速诊断技术,制备了南方蔬菜主要病毒的单(多)克隆抗体并研制出相应的快速诊断试纸条,将蔬菜病毒病的诊断时间由5h缩短到5min;首次研制出辣椒疫霉菌早期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建立了疫病中长期预报技术,该技术可将辣椒疫病诊断时间由7d缩短至2h、准确预报时间由3d提前至15d、防治用药由5次减少至1次;建立了蔬菜根结线虫纯培育体系,开发构建了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早期分子诊断技术平台,首次实现了对土壤以及蔬菜植株内根结线虫的早期检测和预警。

他们发明了新型的生物型蔬菜种子包衣技术。开发出了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的壳聚糖成膜剂体系,建立了菌药合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研发了菌药合剂生产新工艺,据此研制出具有广谱防病作用的新型蔬菜种衣剂“生花一号”,应用该种衣剂使苗期和成株期杀菌剂用药量分别减少25%~35%和10%~13%。

他们在甜菜夜蛾的交配及飞翔生物学特性研究基础上,发明了1种新型高效的性诱剂诱芯及诱捕器,并提出了利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控害虫新技术;阐明了南方蔬菜主要害虫及害虫主要寄生性天敌的年季节种群动态与灾变规律,明确了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十余种常用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规律,克隆了小菜蛾对Bt、阿维菌素抗性相关的受体基因,阐明了其抗性的生化与分子机理,提出了协调主要蔬菜害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效延缓害虫抗性发展的综防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减少菜田化学杀虫剂用量50%以上。

他们研制出了一种能有效降解有机磷与菊酯类农药残留物的生物修复剂,该修复剂对土壤以及蔬菜产品中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残留物降解率最大可达90%与75%;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开发了一种能显著提高作物氮磷利用效率的光合细菌菌肥,该生物菌肥可使菜田氮肥和磷肥投入量减少20%-40%,菜地径流中总氮和总磷含量、BOD和COD值均持续下降15%以上。

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与我国南方蔬菜生产条件相适应,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依靠生物制剂与生物肥料”为核心内容的南方蔬菜生产清洁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从1995年至今在湖南、湖北、广东、海南等南方菜区推广应用3886万亩,累计经济效益97.3亿元,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十分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相继发明了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光合细菌菌肥等12项农药(肥料)新产品或新技术,其中3个产品获得登记证,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另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制订国家农业行业标准4项;发表SCI论文12篇,在《中国农业科学》、《微生物学报》、《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本,培养研究生42人,培训农民3万人次。

……

在阐明蔬菜病虫害灾变规律与蔬菜产品污染物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快速分子诊断与早期预警、种子包衣、生物生态调控、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和光合细菌调控营养等系列蔬菜重大病虫害无害化防控与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创造性地提出南方蔬菜清洁化生产技术体系,这一项目在科研上的创新意义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对中国未来的蔬菜产业以及人民的健康均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坚韧不拔,奠定扎实基础

要到达山顶,必须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要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必须脚踏实地付出。刘勇深知这一点。正因如此,他二十年如一日,在植物保护领域潜心钻研,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积极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学植物病理学,就是将来当植物医生。”辅导员老师当年简单明了的解释言犹在耳。1983年高考时,刘勇没想到自己会考上植保专业,更没想到自己会进入植保行业,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大学四年,刘勇不但培养出自己对植物病理学的浓厚兴趣,还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紧接着,他凭着对专业的热爱,凭着继续深造的决心,报考了植保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期间,他更是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讲,不耻下问,积极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植保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是他追求的目标。

天道酬勤。1990年,表现优异的刘勇硕士毕业,进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那里,是刘勇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也让他收获了科研路上的“第一桶金”。

当然,刘勇的“第一桶金”,不是指金钱的多少,而是指他为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在此过程中对科研事业的感悟与心得。

农业科技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这是刘勇在实践中的最早体会。当时,蔬菜所培育的蔬菜种子是最早进入市场的,而且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由于收入增加了,科研工作有了资金的支持,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那时候,我一有空就骑自行车下乡,给农民讲课,指导农民生产,把科学技术送到他们身边;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大量的农村调查,根据农村的需要确定我们的研究方向。应该说,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刘勇用质朴的言辞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保证自己学的知识对农民的生产有用。”

实践出真知,多年的摸爬滚打给了刘勇无形的财富。他体会到,如何把生产中的问题带进科研中是每个科研工作者要解决的大问题;科研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方法,要采取新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尤其是当一种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依靠创新保持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由于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表现,2000年,刘勇被调到湖南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担任所长。

又一次出发,又一次起航,刘勇的前进步伐愈发稳健。

成功的路从来都是荆棘满布的。尽管在蔬菜所曾经担任过多年负责科技管理的副所长,但是,面对植物保护研究所当时的“烂摊子”,刘勇还是有一点受惊:资金短缺,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刚上任的刘勇结结实实地挨了当头一棒。

工作必须开展,而且必须开展的有声有色,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面对困难,刘勇毅然决然地挑起了重担。

科研与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制定好了工作方针,刘勇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为解燃眉之急,刘勇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向银行申请贷款,启动科研项目,甚至挪用家里的存款为单位职工补发工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严抓管理,大胆上项目,充分调动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带领团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积极参与到市场运作之中。

天道酬勤,2001年,企业获得利润超过百万,植物保护研究所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

简简单单、三三两两地做课题,只能维持生计。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做出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建立起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定下发展目标之后,刘勇开始大踏步地前进,先后申请并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台湾亚洲蔬菜研究中心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在科研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同时,还建立起一支蔬菜病害防治团队,将他们研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应用到了生产实践之中。

目前,植物保护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50余名,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超过千万,年收益达到800多万元。

一路风雨,一路高歌,刘勇用一颗赤诚的心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再接再厉,“勇”葆绿色生机

成功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在成功之后能够继续保持平淡的心态,继续向着更高处攀登。刘勇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他已经制定好了自己的“五年计划”:要继续巩固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传统学科,不断推动蔬菜害虫防治技术的进步;要重新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技术水平;要积极发展微生物技术,积极应对农药残留、温室气体等问题,满足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的要求;他看准转基因蔬菜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准备积极引导,率先占领市场……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于是,刘勇狠抓科研管理,尽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善于搞科研工作的一定要发挥科研的特长;善于和农民打交道的,就会被派到一线做科技推广。尽管前路漫漫,但是,有了团队的精诚团结,还会有不能攻克的难关吗?

当然,刘勇也非常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位研究生还清晰记得刘勇教授曾这样教他做论文:先看150篇以上的国外文献,其中50篇精读,100篇略读;然后,再看200篇国内文献。只有这样,他才能“有资格”和老师探讨论文的具体规划。现在,这位学生的研究进展非常顺利,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篇,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除此之外,刘勇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现在学生越来越多,他不能做到手把手地教学,但一有时间总会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说到底,这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蔬菜科研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蔬菜学科的整体水平在国际上已经达到中上水平,已经从单纯注重数量发展到以注重质量为主,数量质量并重的局面。”刘勇这样告诉记者。

在大好的形势面前,刘勇和他的团队已经整装待发,他们将创造更多的奇迹,继续书写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来源:《中国科学人》2010-1-27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