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潘鼎,男,汉族,1943年4月出生。东华大学材料学学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始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脚踏实地、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高性能纤维及增强复合材料、化学纤维及成型理论、化学纤维成形理论(湿法纺丝及干湿法纺丝)、高性能纤维(PAN基及RAYON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理论及应用。

承担的科研情况:

先后主持了十余项国家及部级科研任务,获得各项奖项近十项。主持了国防重大军工科研项目"300Kg/年粘胶基碳纤维扩试线"的研制,为我国烧蚀型粘胶基碳纤维填补了空白,解决了我国重大战略材料粘胶基碳纤维的严重短缺问题,为我国新型战略弹头防热层材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积极投身于我国军工部门急需的另一项目:"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基础理论"的研究。他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干喷湿纺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纤维结构性能的基础研究",同时承担了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PAN基及RAYON基高效环保型活性碳纤维"的研究。他还作为863项目子课题"PAN原丝纺丝张力在线测试系统的研制"的顾问参与项目研究。作为领衔人物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高性能碳纤维制备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已经获得成功(科研经费350万元)。

1、干喷湿纺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纤维结构性能的基础研究,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

2、PAN基及RAYON基高效环保型活性碳纤维的研究,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

3、PAN原丝纺丝张力在线测试系统的研制,863项目子课题;

4、高性能碳纤维制备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

科研成果:

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以上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获社会力量科技一等、特等奖三项;

1、“硝酸一步法聚丙烯腈原丝”获国防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2、“化学纤维成型理论和结构性质的研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

3、 荣获“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RCF)的研制”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明专利:

1 一种沥青碳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 吕永根; 王鹏; 杨常玲; 秦显营; 辛诚; 曾凡龙; 舒练兵; 潘鼎 东华大学 2007-11-07

2 凹凸棒土纳米粒子改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及制备方法 陈大俊; 尹晗; 王军泉; 陈惠芳; 罗伟强; 张清华; 潘鼎 东华大学 2008-08-20

3 一种多孔沥青基炭微球的制备方法 吕永根; 杨常玲; 潘鼎 东华大学 2005-01-05

4 一种多孔酚醛树脂基炭微球的制备方法 吕永根; 杨常玲; 潘鼎 东华大学 2005-01-05

5 一种负载金属的脱醛炭质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荣海琴; 潘鼎; 曾凡龙; 吕永根 东华大学 2005-06-29

6 一种催化脱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荣海琴; 潘鼎; 曾凡龙 东华大学 2005-06-29

7 大孔径活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曾凡龙; 潘鼎; 陈惠芳; 刘占莲; 吕永根; 李包顺; 荣海琴 东华大学 2005-06-29

8 一种活性碳纤维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吴琪琳; 张志海; 潘鼎 东华大学 2006-04-26

9 一种异形PAN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方法 曾小梅; 武永涛; 胡娟; 房弈; 张幼维; 赵炯心; 潘鼎 东华大学 2007-02-28

10 高温杀病毒口罩 潘鼎; 曾凡龙; 陈惠芳; 胡菊芳; 全崇华; 李包顺; 李恩光 东华大学 2004-06-30

11 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纤维的预氧化方法 吕永根; 宋云鹏; 杨常玲; 秦显营; 周吉松; 邴雪飞; 潘鼎 东华大学 2008-09-10

12 高强度大长径比陶瓷喷丝板及制作方法 李友宝; 寇华敏; 潘鼎; 励永平; 潘裕柏; 陈惠芳; 励才勋; 张庆青; 郭景坤; 孙兴伟; 李包顺; 高建 宁波东联密封件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东华大学 2009-06-17

13 一种强度大于0.3GPa的大孔活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吴琪琳; 严成; 蔡则田; 荣海琴; 潘宁; 潘鼎 东华大学 2009-01-07

论文专著:


论文专著:

出版、发表一百余篇论文、著作。

发表论文:

1 炭纤维原丝用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 陈桂莲; 巨安奇; 徐洪耀; 潘鼎; 陈惠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2-15

2 工艺条件对粘胶基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与收率的影响 倪朝晖; 潘鼎; 季涛 产业用纺织品 2009-02-25

3 硫酸尿素催化体系对黏胶纤维热解行为的影响 赵旭晨; 陈惠芳; 王二轲; 潘鼎 宇航材料工艺 2009-02-15

4 凝胶纺聚丙烯腈原液的流变性能 马彩霞; 杜卫平; 秦宗益; 潘鼎 合成纤维 2009-03-25

5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产业化及装置 吕永根; 王华平; 潘鼎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09-04-15

6 成形条件对PAN原丝微孔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 董瑞蛟; 赵炯心; 张幼维; 吴承训;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9-06-10

7 超临界流体制备中间相沥青泡沫炭及其导热性能研究 辛诚; 吕永根; 杨常玲;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9-08-15

8 碱金属盐对黏胶基活性炭纤维表面大孔形成的影响 张志海; 吴琪琳; 蔡则田; 严成; 宋华溢; 潘鼎 新型炭材料 2009-09-15

9 PAN/DMSO溶液凝胶化行为的流变学研究 谭连江; 叶武; 陈惠芳;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9-06-28

10 纺丝成形工艺和条件对PAN原丝中孔隙的影响 梁艺乐; 赵炯心; 张幼维;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9-09-28

11 PAN基碳纤维原丝梯级凝固成型的研究 梁艺乐; 王威; 阎晋; 张德刚; 赵炯心; 张幼维; 潘鼎 材料工程 2009-11-15

12 PAN基碳纤维原丝的高锰酸钾改性(英文) 刘水平; 谭连江; 潘鼎; 陈彦模 材料工程 2009-11-15

13 水对PAN/DMSO/H_2O的流变行为和原丝性能的影响 杜卫平; 马彩霞; 陈惠芳; 秦宗益; 潘鼎 宇航材料工艺 2009-10-15

14 喷丝头长径比对PANCF原丝性能的影响 王二轲; 莫迪; 陈惠芳;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9-10-10

15 模板法中孔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栾广贵; 刘振辉; 荣海琴; 潘鼎 炭素技术 2006-02-28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AN纤维中的DMSO含量(英文) 曾小梅; Jan Ellinger; 张幼维; 赵炯心;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6-06-10

17 活性碳纤维对甲醛吸附转化性能的研究 荣海琴; 吕永根; 吴琪琳; 潘鼎 合成纤维 2006-06-25

18 碳纤维用PAN原丝超声波水洗新技术 刘世昌; 陈惠芳; 潘鼎 宇航材料工艺 2006-12-30

19 H_2O对PAN/DMSO纺丝溶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唐乃杰; 陈惠芳; 潘鼎 宇航材料工艺 2006-12-30

20 不同纤维素原丝及其制备的炭纤维的分形比较 陈宇晗; 吴琪琳; 潘鼎 炭素 2006-09-21

21 补强前后粘胶基炭纤维中的分形 陈宇晗; 吴琪琳; 潘鼎 炭素 2006-09-21

22 水对PAN-DMSO溶液流变性能及纺丝成形的影响 曾小梅; 赵炯心; 武永涛; 张幼维; 吴承训;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6-10-10

23 干湿法制备异形PAN原丝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武永涛; 赵炯心; 曾小梅;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6-12-28

24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纤维的研制(Ⅰ活性炭纤维的强度与比表面积) 刘志玲; 李包顺; 潘鼎 炭素 2006-12-21

25 Polynosic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富宇; 曾凡龙; 潘鼎 炭素 2006-12-21

26 催化处理Lyocell纤维在热解过程中的结构与性能变化 吴琪琳; 龚静华; 张志海; 潘鼎 新型炭材料 2007-03-30

27 凝胶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研究 沈端; 潘鼎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7-04-25

28 拉伸对异形聚丙烯腈原丝截面形状的影响 武永涛; 曾小梅; 赵炯心; 房奕;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7-06-10

29 中国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展望 潘鼎; 曾凡龙; 荣海琴 玻璃钢 2006-09-20

30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林德春; 潘鼎; 高健; 陈尚开 玻璃钢 2007-03-30

31 干湿法PAN纤维截面成形条件的研究 曾小梅; 张冠; 胡娟; 赵炯心; 张幼维;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7-12-10

32 浊点滴定法研究PAN-DMSO-H_2O体系的相行为 胡娟; 曾小梅; 董瑞蛟; 张幼维; 赵炯心; 吴承训;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8-08-10

33 超临界流体制备中间相沥青泡沫炭 王鹏; 吕永根; 辛诚; 杨常玲; 舒练兵; 潘鼎 炭素技术 2008-06-15

34 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热性能研究 周吉松; 吕永根; 王小华; 杨常玲;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8-12-28

35 PAN/DMSO/H_2O溶液的流变学性质 徐海峰; 杜卫平; 谭连江; 陈慧芳;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8-12-28

36 聚丙烯腈纺丝原液三元体系的流变行为 马彩霞; 秦宗益; 潘鼎 合成纤维 2008-12-25

37 石油沥青对乳化法煤沥青基炭微球的改性机理(英文) 薛运伟; 杨常玲; 吕永根; 荣海琴; 王鹏; 潘鼎 新型炭材料 2008-03-15

38 聚丙烯腈/凹凸棒土纺丝溶液的流变行为 王军泉; 陈惠芳; 陈大俊; 潘鼎 合成纤维 2008-04-25

39 国产炭纤维灰分现状及产生机理的分析 强杉杉; 潘鼎 炭素 2008-06-15

40 超临界条件对沥青泡沫炭结构的影响 王鹏; 吕永根; 秦显营; 辛诚; 杨常玲; 潘鼎 炭素 2008-06-15

41 2-甲基-2-丁烯二酸单甲酯的合成及其与丙烯腈二元共聚的表观竞聚率的测定 杨俊锋; 陆国林; 谭久青; 黄晓宇; 陈惠芳; 潘鼎 化学学报 2008-07-28

42 聚丙烯腈原丝的凝固成形与相分离研究进展 董瑞蛟; Keuser Marcus; 赵炯心; 张幼维; 吴承训;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8-06-28

43 粘胶基活性碳纤维新工艺研究 曾凡龙; 潘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3-10-20

44 干-喷湿纺聚丙烯腈纤维拉伸工艺研究 朱岿立;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3-04-15

45 不同线密度粘胶原丝及其碳纤维的结构性能对比 吴琪琳;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3-10-15

46 二次拉伸对干湿法PAN原丝结构性能的影响 陈方泉; 高健; 陈惠芳;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3-12-15

47 光催化再生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研究 徐昌曦; 曾凡龙; 黄永秋;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3-12-15

48 聚丙烯腈/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流变学性质 陈方泉; 陈惠芳; 潘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5-28

49 Lyocell纤维在低温热处理阶段的TG-DSC-MS研究 吴琪琳; 张志海; 潘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5-28

50 氮磷(PN)组分催化剂对粘胶纤维热裂解行为的影响 胡锋; 陈惠芳;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5-05-25

51 PAN湿法纺丝凝固成形中的凝胶化与传质 汪仁钧; 吴承训;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5-06-30

52 刊首语 潘鼎 国际纺织导报 2005-03-10

53 中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栾广贵; 刘振辉; 荣海琴; 潘鼎 炭素 2005-12-21

54 DMSO湿法PAN纤维截面形状形成条件的研究 张冠; 赵炯心; 曾小梅; 武永涛; 吴承训; 潘鼎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5-12-30

55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固化技术 徐昌曦; 曾凡龙; 黄永秋;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3-07-25

56 碳纤维的性能缺陷及改进方法 张莹; 赵炯心;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3-08-25

57 碳纤维用聚丙烯腈新型共聚物的制备 骆效雄;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3-08-25

58 干湿法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 陈方泉; 陈惠芳;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3-11-25

59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刘占莲; 潘鼎; 曾凡龙 炭素 2003-09-21

60 Lyocell基炭纤维表面微结构的STM研究 吴琪琳; 潘鼎 新型炭材料 2003-09-30

61 中孔活性碳纤维的研究 刘占莲; 潘鼎 材料导报 2003-02-15

62 炭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吴琪琳; 潘鼎 材料导报 2003-08-15

63 我国活性碳纤维的研究、工业化及前景(Ⅰ) 曾凡龙; 潘鼎 材料导报 2003-09-15

64 我国活性碳纤维的研究、工业化及前景(Ⅱ) 曾凡龙; 潘鼎 材料导报 2003-10-15

65 n-C_7H_(16)/CCl_4热解处理对粘胶基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李国荣; 黄永秋;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4-02-15

66 实验室用脱泡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陈方泉; 徐昌曦; 陈惠芳;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4-02-15

67 两种铵盐催化剂和不同活化工艺对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影响 曾凡龙; 潘鼎 合成纤维 2004-03-25

68 细旦粘胶基碳纤维及原丝结构的研究 胡扬; 陈惠芳; 潘鼎 宇航材料工艺 2004-04-30

69 高温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的制备 徐昌曦; 刘剑萍; 黄永秋;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4-05-25

70 大孔活性碳纤维的初探 钱明娟;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4-06-25

71 干-湿纺聚丙烯腈/二甲基亚砜原液流变性能的研究 王鹏;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4-08-25

72 粘胶活性碳纤维预浸剂的热分解作用及效能评选 曾凡龙; 潘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4-10-20

73 PAN原丝干湿法纺丝断裂问题的研究及其计算机计算 高健; 潘鼎; 陈惠芳 合成纤维 2004-12-30

74 n-C_7H_(16)/CCl_4体系CVD-热解炭的形貌与形成机理 李国荣; 黄永秋; 潘鼎 材料工程 2004-07-25

75 干湿纺PAN/DMSO原液触变性与大分子缠结机理的研究 王鹏;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4-12-15

76 多元回归法分析干喷湿纺PAN/DMSO原液流变性能 王鹏;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5-02-15

77 碳纤维强度的WE1BULL分析理论 吴琪琳; 潘鼎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1999-12-30

78 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粘胶基碳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研究 胡扬; 潘鼎; 敖明 宇航材料工艺 2002-08-30

79 电化学表面处理对粘胶基碳纤维热稳定性的影响 黄强; 黄永秋; 郑成斐; 吴药镜; 潘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30

80 活性炭纤维在治理水和大气污染中的应用 黄强; 潘鼎; 黄永秋 化工新型材料 2002-08-25

81 炭纤维电镀镍工艺的研究 田丰; 黄永秋; 潘鼎 炭素 2002-03-21

82 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机理及其化学动力学 杨昕; 陈惠芳; 潘鼎 炭素 2002-06-21

83 进展中的活性炭纤维 刘占莲; 潘鼎 炭素 2002-09-21

84 缺陷对粘胶基炭纤维强度的影响及补强处理方法 刘海玉; 朱岿立; 潘鼎; 黄永秋 合成纤维工业 2000-04-05

85 碳纤维电化学表面氧化处理效果的表征 韩风; 潘鼎; 黄永秋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00-02-29

86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2000-03-25

87 电化学表面处理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机理研究 韩风; 潘鼎; 黄永秋 化工新型材料 2000-09-25

88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炭素 2000-09-21

89 裂纹分布与Weibull模数关系的研究 吴琪琳; 潘鼎 新型炭材料 2000-09-30

90 碳纤维表面处理与上浆综述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材料导报 2000-06-15

91 国产粘胶基碳纤维强度的两种统计分布 吴琪琳; 潘鼎 材料导报 2000-11-15

92 Lyocell纤维与国产粘胶纤维的对比研究 吴琪琳; 潘鼎; 邵惠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7-28

93 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提高粘胶基碳纤维的界面粘结性能 韩风; 黄永秋; 潘鼎 合成纤维工业 2001-08-30

94 热解条件对粘胶基炭纤维(RCF)抗拉强度的影响 杨昕; 陈惠芳; 潘鼎 炭素 2001-12-21

95 高科技碳纤维工业方兴未艾 潘鼎; 陈惠芳 纺织信息周刊 2001-10-31

96 粘胶基碳纤维孔洞形成过程的研究 吴琪琳; 潘鼎 材料导报 2001-08-15

97 电化学氧化对炭纤维界面性质的影响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03-28

98 粘胶基碳纤维表面结构的STM研究 吴琪琳; 胡杨; 潘鼎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2-04-28

99 PAN碳纤维原丝干湿纺凝固动力学的新模型 丁莉萍; 顾劲华; 潘鼎 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2006-10-15

100 聚丙烯腈碳纤维结构形成与演变机制 吕永根; 吕春祥; 刘杰; 潘鼎 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2006-10-15

101 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原液的热力学性质 马彩霞; 顾劲华; 潘鼎 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2006-10-15

102 PAN碳纤维原丝纺丝凝固成形条件对初生丝微细结构的影响 沈端; 顾劲华; 潘鼎 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2006-10-15

103 聚丙烯腈原丝饱和蒸汽牵伸工艺研究 王灵善; 潘鼎 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2006-10-15

104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湿法纺丝拉伸的研究 曾小梅; 胡娟; Zimmerhackl Philipp; 武永涛; 张幼维; 赵炯心; 潘鼎 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 2006-10-15

105 X射线小角散射对黏胶基碳纤维微孔分形的研究 谭连江; 陈宇晗; 潘鼎 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 2006-10-15

106 聚丙烯腈纺丝原液在热可逆凝胶化过程中的流变行为 马彩霞; 秦宗益; 潘鼎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07 凝胶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 叶武; 谭连江; 潘鼎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08 高锰酸钾改性PAN原丝的预氧化研究 谭连江; 叶武; 潘鼎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09 聚丙烯腈碳纤维凝胶纺凝固成型机理研究 徐海峰; 马彩霞; 潘鼎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1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凝固成型与相分离 董瑞蛟; M.Keuser; 曾小梅; 张幼维; 赵炯心; 吴承训; 潘鼎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11 PAN原丝成形过程中的双扩散和截面形状的形成 曾小梅; 张冠; 赵炯心; 张幼维; 吴承训; 潘鼎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12 PAN/DMSO体系湿法及干喷湿法纺丝可纺性的研究 王二轲; 陈惠芳; 潘鼎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13 燃气舵舱舱体贴层模压成型工艺理论研究 唐波; 潘鼎; 左铖 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114 凝胶化理论初探及PANCF原丝的凝胶法纺丝 潘鼎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增强体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12-17

115 一种新型的纤维素基碳纤维材料的研制 吴琪琳; 潘鼎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10-01

116 试制一种表面富含大孔的新型粘胶基活性碳纤维 吴琪琳; 顾书英; 张志海; 潘鼎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 2004-09-01

117 环氧基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热化学模型 吴海峰; 潘鼎 复合材料力学现代进展会议论文集扩展摘要 2005-05-01

118 DMSO法PAN基碳纤维原丝凝固成型机理的初步探讨 曾小梅; 张幼维; 赵炯心; 潘鼎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119 H_2O对PAN/DMSO纺丝溶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唐乃杰; 陈惠芳; 潘鼎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120 环氧基复合材料纤维缠绕成型固化的热化学模型 吴海峰; 潘鼎 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08-01

121 高锰酸钾改性对PAN原丝制备碳纤维的影响 马利哲; 吕永根; 吴海峰; 潘鼎 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08-01

122 PAN原丝饱和蒸汽牵伸传热机理研究 王灵善; 潘鼎; 刘小妮 中国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08-01

123 Polynosic基活性碳纤维的制备 富宇; 曾凡龙; 潘鼎 第20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 2006-09-01

124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纤维的研制(第一报 活性炭纤维的强度与比表面) 刘志玲; 李包顺; 潘鼎 第20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 2006-09-01

125 PAN原丝饱和蒸汽牵伸传热机理研究 王灵善; 潘鼎; 刘小妮 复合材料技术与应用可持续发展工程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6-10-01

126 环氧基复合材料纤维缠绕成型固化的热化学模型 吴海峰; 潘鼎 全国首届青年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7-01-01

127 不同牵伸条件下粘胶基碳纤维拉伸强度的Weibull分布模型(英文) 吴琪琳; 吴敏; 潘鼎 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 2007-11-01

128 聚丙烯腈浓溶液热致凝胶化的流变研究 马彩霞; 闫伟霞; 张莉; 秦宗益; 潘鼎 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8-09-01

荣誉奖励:


1、获2001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

2、2002年被教育部评定并推荐为"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3、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被评为2001-200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媒体报道:


坚定的信仰 毕生的追求——访东华大学潘鼎研究员

用来生产纺织品的原料中,以棉、麻、丝、毛的历史最悠久。但是天然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化学家开始研究,利用价格更便宜、来源更丰富的原料来纺纱织布,它们便是化学纤维。

1664年,英国人R.胡克在他所著的《微晶图案》一书中,首次提到人类可以模仿食桑蚕吐的丝而用人工方法生产纺织纤维。经过200多年的不断探索,终于在1891年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工业生产了化学纤维,由此开始了化学纤维工业的历史。

潘鼎研究员致力化学纤维事业四十余年,潜心于化纤成形理论、尤其是高性能纤维领域碳纤维及其原丝制备、工程化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国防科工委重大、“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近20余项,造诣颇深,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创性、实用性重大成果。

他作为负责人之一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腈碳纤维(PANCF)原丝制备技术、首次提出原丝成形新思路;主持研制并长期稳定生产自主产权的洲际导弹防热层关键材料——粘胶基碳纤维(RCF)。为我国导弹武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我国碳纤维领域的著名专家,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一等奖等十余项重大奖励。发表论文100多篇,培养4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他在我国化学纤维科学领域里兢兢业业的奋斗着,科学研究带给他的不仅仅是那些光彩夺目的成就荣誉,更多的是一种深入灵魂的幸福与满足。

攻克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层关键材料,为发展导弹武器作出重要贡献

RCF是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层关键材料。其性能、品质直接关系到飞行的质量及成败。国际上,只有美、俄两国拥有该材料制造技术,但长期实施技术封锁。直至1990年“核制裁”的最后关头,原攻关方案依然久攻未克,成上天计划最后拦路虎之首,军委及国家领导人予以高度重视。在国家计委国防司、纺织部、航天部支持下,他毅然勇摘此“重中之重”请战牌。

除时间紧、资料少、要求高(为美、俄优项指标的集成,但关键指标相互制约,难以两全)外,对于碳丝质量有绝对影响的原丝,国内仅有为国外(采用木桨粕)早已否定的棉浆粕帘子线,且原料来源混杂又未建立质量指标。他首先研究并确立了纤维截面、内应力、沸水收缩等关键指标,促使原丝质量获得本质性改善。

在热处理中原丝主链醚键受热易断,丝束强度骤降难以连续运行;原丝炭含量过低,产物RCF强度差、得率低;裂变排出产物不仅3~4倍于产品量,且易凝聚滴落丝束或堵塞排气系统,对生产正常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这些是RCF生产的三大致命要害。他采用国内首创的稀纬带技术及温度谱的巧妙设置,解决了零强度点的逾越问题;用有机、无机混合型催化体系(优于美、俄的单一催化剂)及空气介质低温热处理技术同时解决了强度、得率偏低问题;用两段排焦技术解决了大容量排焦问题;设计制造了箱管结合式热处理炉、高温碳化炉、高效焚烧炉、张力自动控制装置等七项创新设备。苦战四年,闯过强度、得率、断丝、毛丝、排焦五大关,研制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级RCF,并编制了该产品的国军标,其强度比原碳布路线提高300%~400%,与号称“世界头牌”的俄产品相比,其含碳量、纯度指标明显呈优,碳-酚醛复合材料的抗拉、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超过28%、30%、150%,小发动机烧蚀率降低27%。

1998年按国家安排,将关键技术无偿转让给中科院煤化所,四个月后吨级线成功投产,2003年国防科工委支持东华大学扩建了3吨/年生产新线,迄今为止两单位共为航天部门提供了约15吨(产值近亿元)合格产品。已被用于现役及高新工程后续的所有有关型号,每一发的成功飞行,与RCF的坚实保障是密不可分的。RCF技术的攻克,使我国成为RCF世界第三大国、为我国杀手锏武器的更新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获得了国家、部委多项奖项。

研制成功PANCF国产原丝,提出改善CF性能的新理论

早在1967年,他就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合作,开始了国内最早的PAN 原丝研究。硝酸一步法原丝是一项完全属于我国知识产权的技术。具有纯度高、性能好、环化放热低等优点,十分适合碳纤维制造的需要。但有易水解、转化率低及易爆问题。作为中、小试验负责人之一,他对体系的安全性、原丝的得率及均匀性的提高、水解度的降低等技术的研究获得成功。为PANCF原丝的工程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2~1998年近二十年间,从第一发进入太平洋的X-5导弹打响开始,百余吨硝酸法原丝制得的碳丝通过了洲际导弹的各项前期试验,用于XX-2捆火箭的发动机喷管、喉衬、端头、端头帽等以及卫星支架桁条、仪器舱等产品,90年前后均得到军方定型。原丝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导弹复合材料研究的起步,提前了20~30年,赢得了极其珍贵的“核试验”时间。为此国家、部委给予了多次嘉奖。

研究生期间,他师从我国著名化纤专家钱宝钧教授,国内首次瞄准国际最新的干湿法纺丝技术,对该法成形机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所发表论文被国外多次引用。近年来,在航天极RCF全盘稳定生产后,他又为解决PANCF的瓶颈问题,主持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的重点基础理论课题,对PANCF原丝成形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体系扩散动力学研究,结合溶液热力学的理论探讨,发现传统的湿法纺丝中,相分离亚稳态的存在是造成大孔及皮芯结构不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以热致变等多因素致变凝胶化为依据的凝胶纺丝新思路:既可避免皮芯结构差异,又可获得只有微孔(利于氧扩散)的理想原丝。此见解已被实验验证,并在项目中期验收中,被以师昌绪院士为首的国内顶尖专家组肯定,认为有望以超越国外先进产品的生产方式得到优质原丝。

努力开发碳纤维的军民两用产品,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成绩

他80年代就利用碳纤维的电性能,研制了非能源自放电式“JXQ系列静电消除器”,分别在纺织、印刷、化工、军工等行业获得大量应用,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七五”期间,他以民用腈纶为原料,开展了预氧化纤维织物的研究,创造性地嫁接流化床技术解决环化集中放热、用化学络合提高产品强度、以超大牵伸纺纱新方法提高产品可纺性,获得了性能好、价廉的预氧化织物,在炼钢、消防、油田、军事等领域被大量推广应用。SARS病毒肆虐期间,他用自行研制的介孔活性碳纤维毡大量制成医用防毒口罩,并专门研制了专利产品陷阱式加热口罩。为抗击非典病毒作出了贡献。他还用活性碳毡研制了高性能输血滤血片,迄今为止已为用户提供了几百万片产品。连云港鹰游集团公司在他的指导下,不到一年时间迅速建立起12K,500吨原丝、200吨民用碳丝的生产线,现已规模投产。安徽宿州佳力奇碳纤维有限公司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大力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生产出廉价、质优的活性碳纤维毡新产品,2006年产值达1690万元。

潘鼎研究员为人诚恳,谦虚谨慎,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他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是老一辈专家学者可以信赖的接班人。

科学研究,是个天堂与地狱交织于一身的神奇领域。经历过地狱的煎熬才会拥有对天堂的体会,坚持到最后的人必定是幸福的。对于潘鼎研究员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天都累计着勤勉与历练,衷心的祝愿他能为我国高性能纤维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科学中国人》2008年04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