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李明福,男, 1965年9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中共党员,所学专业:植物保护,现从事专业:植物检疫,现任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室副主任、博士、副研究员。
目前,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工作,现任中国检科院动植物检疫研究所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作为检验检疫系统内唯一的植物病毒检测中心和双桥国家隔离检疫圃的负责人,致力于我国进出境生物安全工作,是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生物安全分委会委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09-1987.07,南京农业大学,本科。
1987.09-1990.07,北京农业大学,硕士。
1994.07-1997.07,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1998.06-2001.05,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疫试验所,副主任。
2001.06.-2004.0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负责人。
2004.06-2009.12,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检研究所,主任。
2009.12-2012.2,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检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2012.3-2018.9,国家质检总局生物物种资源检测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016.09-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检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2020.03-2021.7,中国检科院三亚生物安全中心,副主任。
2021.7-,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验与检疫研究所(物种资源检测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
长期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科研和业务,擅长出入境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物种鉴定、资源性引种检疫、农产品检疫风险评估、检疫性植物病毒评价、植物隔离检疫、种苗健康检测等技术和方法。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从事植物进境种苗隔离检疫、植物病毒诊断鉴定和脱毒处理,熟悉生物学技术、电镜、血清学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计算机进行植物病毒的辅助诊断。
研究成果:
1. 搭建了种苗健康检验检疫平台。植物种苗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外来生物传入的主要途径。针对种苗检疫问题,提出以种苗健康为核心的种苗检疫新观念,在国家局成立的植物种苗和繁殖材料检验检疫协作组中,作为主要执行人之一,组织了包括直属局等二十个单位参加的种苗协作组研讨会,建立了种苗检疫技术协作网,立项开展了“高风险种苗检疫策略研究”。同时,提出要充分发挥隔离检疫圃的作用,组织开展了双桥隔离检疫圃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2005年,获国家科技部设备升级项目“外来物种隔离及风险模拟设施建设”资助,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种苗健康检验检疫平台,该平台也可用于外来物种隔离及风险模拟。
2. 筹建植物健康诊断试剂创制基地。为摆脱我国在植物诊断试剂上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主持《烟草环斑病毒、马铃薯X病毒碱性磷酸酶酶联诊断试剂盒》的研制,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2003年,获得了质检总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持国家质检总局专项“有害生物诊断试剂创制及GMP基地建设”,相关设备及车间已经到位,第一批5种诊断标准试剂已制备出来,并应用于口岸检疫和疫情监测中,2006年在辽宁首次发现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重大疫情,防止了疫情在我国扩散,保护了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3. 参与植物检疫法规标准的起草及植物检验检疫法制建设。先后主持《马铃薯黄矮病毒检疫鉴定方法》、《植物隔离检疫圃分级标准》的起草,参加《进境植物隔离检疫圃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等的修订工作,特别是为改进我国植物种苗检疫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4. 出席《生物安全议定书》赔偿责任与补救问题法律与技术专家不限名额特设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赔偿责任与补救问题法律与技术专家不限名额特设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03月12日至19日在哥伦比亚卡特赫纳召开。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公约及议定书的国家联络点牵头组团参会,外交部条法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外交学院以及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派员参团。中国检科院李明福研究员受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的指派,代表质检总局参会,这是质检系统首次派员跟踪“议定书”关于赔偿责任和补救问题谈判。
认定成果:
1 海量跨境物种大数据平台及评估预警系统研究 李明福;许瑾;郭新红;李敏;吴海荣;邓朝晖;何日荣;陈克;武目涛;宋云;滕少娜;宣晶;谢淦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2021
2 重要进境牧草种质资源的保藏和鉴定技术平台构建 许瑾;宋云;李明福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2020
3 出入境物种资源检验检疫体系构建研究 龚志强;武扬;李沛忆;陈哲;李明福;张明哲;张晓燕;陈吴健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6
4 出入境物种资源检验鉴定技术方法研究 李明福;宋云;许瑾;赵竹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2016
5 马铃薯种薯有害生物检测关键技术、风险预警及其标准化 王秀芬;李明福;粟智平;徐凤敏;李鑫;崔博采;黄静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2016
6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致病机理及风险监控技术研究 李鑫;李明福;李立梅;曹冬梅;王秀芬;胡强;朱连;刘卉秋;张寅寅;黑多尔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4
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马铃薯病毒方法的研究 刘洪义;张永江;陈定虎;车瑞丰;刘忠梅;杨长志;李明福;赵伟;魏梅生;杨立群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2014
8 鳄梨日斑类病毒等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标准研究 张永江;刘荭;辛言言;赵文军;朱水芳;李桂芬;马洁;牟海青;魏梅生;李明福;马云霞;贾鹏;郑晓聪;何俊强;王津津;于力;刘洪义;廖富荣;粟智平;郑耘;阚式绂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2014
9 植物检疫能力验证关键技术的研究 王有福;姜丽;曹冬梅;殷国建;刘卉秋;胡强;吴志毅;王晓明;陈丽;闫平平;邵秀玲;陈红运;吴翠萍;李明福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0
9 生物物种基因资源查验技术研究 陈洪俊;徐涛;李明福;朱水芳;梁成珠;郑耘;白松;许瑾;岳志芹;陈克;汪万春;杨伟东;林祥梅;刘建;宋云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2009
10 植物源性食品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研究 汪琳;吴小兵;周琦;马新颖;任鲁风;高文娜;邓丛良;相宁;李明福;周雪平;张永江;王欣月;王甲正;汪万春;何新舟;种焱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5
11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的鉴定及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 刘洪义;张洪祥;魏梅生;李明福;李桂芬;杨立群;于恒纯;滕丽雅;张有才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5
12 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芯片的研制及在检验检疫中应用 魏传忠;张立;吴小兵;赖平安;周琦;任勉;李明福;车志军;朱水芳;汪琳;张鹤晓;董小岩;相宁;张猛;种焱;任鲁风;林祥梅;马鑫;彭峰;赵靖敏;张永江;何新舟;黄文胜;赵文君;王甲正;朱宇;赵革新;刘凤杰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3
13 病毒类病毒脱毒处理体系的建立 李明福;陈燕芳;李桂芬;魏梅生;相宁;李世访;王秀芬;刘善斌;韩林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所 2002
论文专著:

已先后组织和参加了十余次系统内外植物病毒、转基因等生物安全技术培训,编写相关教材6本,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7多篇。
发表期刊论文:
[1]吴佳冲, 王颖, 张盼盼, 雷荣, 许瑾, 李明福. 基于RPA的玉米锈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J]. 植物检疫, 2024, 38 (02): 43-49.
[2]李明福, 王振华, 许瑾, 宋云, 安榆林. 植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因子分级研究[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 33 (03): 44-47.
[3]朱晓霞, 郑祥, 尹龙龙, 许瑾, 宋云, 李明福. 高等级植物隔离温室物理防护关键设施设备场景分析及风险评估[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 33 (03): 54-56.
[4]宋云, 李鹏举, 池秀莲, 袁庆军, 翟俊峰, 张明哲, 许瑾, 李明福. 物种鉴定在市场生物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 33 (03): 57-59+63.
[5]雷荣, 李明福. 市场生物安全监管中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分析[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 33 (03): 60-63.
[6]雷荣, 费鑫宇, 李明福, 吴品珊, 王新一. 基于CRISPR/Cas的检测技术发展及其在植物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J]. 植物检疫, 2021, 35 (06): 1-10.
[7]金安琪, 池秀莲, 李明福, 江宗岳, 阙灵, 周修腾, 杨光. 基于中药质量特征和HACCP体系的中药可追溯系统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 (21): 5304-5308.
[8]尹文秀, 张明哲, 楼成杰, 王金砖, 于文涛, 胡美玲, 吴姗, 虞惠贞, 许瑾, 张晓峰, 李明福. 基于ITS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红豆杉属植物[J]. 浙江林业科技, 2020, 40 (02): 111-115.
[9]朱晓霞, 许瑾, 宋云, 刘慧, 秦萌, 赵守岐, 李明福. 我国植物隔离检疫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调查分析[J]. 植物检疫, 2019, 33 (05): 55-58.
[10]周思倩, 焦伟丽, 彭珠黎, 周靖宇, 何兴鑫, 李都悦, 李明福, 谭钟扬.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中微卫星序列的分布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38 (03): 1087-1095.
[11]张明哲, 尹文秀, 陈哲, 吴姗, 虞惠贞, 张晓峰, 许瑾, 李明福, 吴蓉.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土沉香物种鉴定[J]. 浙江林业科技, 2018, 38 (06): 29-32.
[12]张明哲, 尹文秀, 陈哲, 王沛, 吴姗, 许瑾, 虞惠贞, 张晓峰, 李明福.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南方红豆杉[J]. 植物检疫, 2018, 32 (05): 39-42.
[13]许瑾, 高妍, 杨碧, 宋云, 李明福, 陈乃中. 基于珙桐SNP位点的dCAPS标记开发[J]. 生物资源, 2018, 40 (04): 334-338.
[14]许瑾, 宋云, 李明福, 赵竹, 陈克, 陈乃中. 口岸物种资源查验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 植物检疫, 2015, 29 (06): 44-47.
[15]贾茜, 宋云, 李明福, 丁小兰, 赵竹, 许瑾, 江丽辉, 陈乃中. 基于LAMP的进境苜蓿种质鉴定技术的研究[J]. 植物检疫, 2015, 29 (06): 47-51.
[16]赵竹, 宋云, 许瑾, 李明福, 陈乃中. 出入境口岸生物遗传资源查验点建设初探[J]. 植物检疫, 2015, 29 (05): 22-24.
[17]宋云, 许瑾, 赵竹, 李明福, 陈克, 黄炎, 陈乃中.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分析[J]. 植物检疫, 2015, 29 (05): 25-29.
[18]李明福. 对物种资源检验检疫3个相关问题的浅见[J]. 植物检疫, 2015, 29 (05): 17-19.
[19]赵源, 宋云, 李明福, 赵竹, 丁小兰, 许瑾, 朱有勇. 基于LAMP的人参物种鉴定技术的研究[J]. 植物检疫, 2015, 29 (05): 30-34.
[20]丁小兰, 赵竹, 马占鸿, 张永江, 何增磊, 李明福. 马铃薯帚顶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 植物检疫, 2014, 28 (05): 59-64.
[21]金世超, 赵竹, 张丽荣, 王建中, 李明福.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出入境管理对策研究[J]. 植物检疫, 2014, 28 (03): 58-62.
[22]孙涛, 滕少娜, 孔德英, 宋云, 许谨, 李应国, 王昱, 李明福. 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人参鉴定[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3, 33 (04): 143-148.
[23]赵竹, 宋云, 许瑾, 何增磊, 李明福. 基于COI基因对犀角工艺品真伪的鉴别[J]. 植物检疫, 2013, 27 (02): 68-71.
[24]张永江, 马洁, 李桂芬, 鲁洁, 辛言言, 孔君, 李明福, 邓丛良, 朱水芳. 应用纳米磁珠实时荧光PCR检测非洲木薯花叶病毒[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06): 203-207.
[25]丁小兰, 赵竹, 李明福. 棉花曲叶病毒研究进展[J]. 植物检疫, 2013, 27 (01): 68-72.
[26]张永江, 李明福, 辛言言, 李桂芬, 马洁, 邓丛良. 应用纳米磁珠荧光PCR检测棉花曲叶病毒[J]. 棉花学报, 2013, 25 (01): 90-94.
[27]宋云, 陈岩, 徐晗, 李明福, 刘仕琴. 稻属单拷贝核基因TPI序列分析及其在疣粒野生稻鉴定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12): 76-81.
[28]许瑾, 徐涛, 宋云, 李明福, 张万霞, 白松, 杨碧. 基于atpF-atpH序列的稻属植物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24): 173-178.
[29]王仁睿, 王乔春, 李明福, 王彪, 马艳丽. 植物茎尖超低温技术脱除病原体研究进展[J]. 植物检疫, 2012, 26 (04): 65-69.
[30]申建茹, 李明福, 陈乃中, 王进军, 万方浩. 苹果蠹蛾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克隆及热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 昆虫学报, 2011, 54 (11): 1236-1248.
[31]张明哲, 陈曦, 吴志毅, 张永江, 闻伟刚, 林晓佳, 陈吴健, 吴蓉, 刘鹏程, 李明福. 一种植物病毒检测新方法——纳米上转换荧光技术[J]. 植物保护, 2011, 37 (03): 113-116.
[32]高雅红, 王进忠, 李明福, 李桂芬. 李痘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生物技术通讯, 2011, 22 (01): 77-80.
[33]杨鹏辉, 王仁睿, 刘军, 李明福. 菊花脱毒无害化技术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7 (01): 89-92+108.
[34]吴斌, 李明福, 肖敏, 刘霞, 董薇. 进境樱桃脱毒处理及健康评测技术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26 (07): 13-15.
[35]蔡明, 李明福, 江东. 日本、韩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发生及防控策略[J]. 植物检疫, 2010, 24 (04): 65-68.
[36]周祎, 陈洪俊, 李明福, 易丽萍, 刘选明, 谭钟扬. 基于相对密码子频率的芜菁花叶病毒基因组序列的进化分析[J]. 生物信息学, 2010, 8 (02): 142-146+149.
[37]王仁睿, 李明福, 韩林波, 刘敏. 蝴蝶兰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0): 197-201.
[38]陈定虎, 邓丛良, 李明福, 杨雷亮. 运用纳米磁珠技术结合RT-PCR方法检测李痘病毒[J]. 植物检疫, 2010, 24 (03): 17-19.
[39]刘梅, 黄新, 马占鸿, 陈洪俊, 李明福. 烟草环斑病毒的定量检测技术研究[J]. 生物技术通讯, 2010, 21 (01): 73-76.
[40]黄冲, 李明福, 马占鸿. 基于植物病害传入风险的种苗引种限量模拟研究[J]. 植物检疫, 2010, 24 (01): 6-10.
[41]高雅红, 王进忠, 冷平生, 张克, 李明福, 焦慧. 延庆地区侵染百合的病毒检测与序列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 25 (01): 13-15.
[42]黄冲, 李明福. 一种基于Monte Carlo模拟方法的种苗传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系统[J]. 农业网络信息, 2009, (12): 18-21.
[43]李桂芬, 曹振, 马杰, 李明福, 陈笑瑜, 丁建云, 李娜.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J]. 植物保护, 2009, 35 (06): 40-42+129.
[44]田永蕾, 刘冬梅, 张永江, 李明福, 马占鸿.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北京和山东分离物的生物学测定及其基因组比较[J]. 植物检疫, 2009, 23 (06): 1-6.
[45]黄新, 郭欣硕, 李明福, 陈洪俊, 朱水芳. 生物传感器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 (10): 83-87.
[46]蒋小平, 李明福, 陈洪俊, 吴会旺, 谭钟扬, 蒋健晖, 沈国励, 俞汝勤. 基于酶催化沉积放大的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的生物传感技术[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 11 (05): 125-129.
[47]王仁睿, 李明福, 李桂芬, 马洁, 韩林波. 菊花品种“日本红”的脱毒和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 45 (08): 797-798.
[48]刘梅, 黄新, 马占鸿, 陈洪俊, 李明福. 应用DPO引物检测马铃薯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 (04): 431-434.
[49]李明福, 陈洪俊, 陈定虎, 邱德义, 杨雷亮, 赵世恒.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怀柔分离物CP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J]. 植物保护, 2009, 35 (04): 29-33.
[50]杨雷亮, 陈定虎, 李明福, 陈洪俊. 香石竹斑驳病毒属和潜隐病毒属的PCR检测方法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 2009, 19 (02): 1-3.
[51]高雅红, 李明福, 刘冬梅, 李桂芬, 王敏, 王进忠, 赵世恒, 张志勇. 地黄病毒病的检测与初步鉴定[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 24 (02): 31-34.
[52]赵世恒, 王进忠, 李明福, 李桂芬, 马洁, 勾军伟. 北京怀柔地区李矮缩病毒的检测鉴定[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 29 (02): 5-7.
[53]田永蕾, 张永江, 刘冬梅, 刘梅, 马占鸿, 李明福, 陈洪俊. 马铃薯病毒疫情调查及马铃薯S病毒的检测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3): 1001-1002.
[54]张永江, 马洁, 李桂芬, 李明福. 3种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检测[J]. 种子, 2008, (10): 41-43.
[55]张永江, 李明福. 基于外壳蛋白核酸序列的中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分离物起源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4): 601-604+609.
[56]郭瑞, 李峰, 李明福, 成卓敏, 师迎春, 李世访. 苹果锈果类病毒新疆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 (06): 1076-1077.
[57]李桂芬, 马洁, 陈红运, 李明福, 陈笑瑜, 丁建云.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1): 76-78.
[58]徐涛, 许瑾, 李明福, 朱水芳. 应用DNA条码技术鉴定狗咬胶熏料植物种[J]. 检验检疫科学, 2007, (05): 13-17.
[59]李桂芬, 李明福, 张永江. 植物类病毒检测技术概述[J].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03): 19-21.
[60]陈京, 李明福. 新入侵的有害生物——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J]. 植物检疫, 2007, (02): 94-96.
[61]张永江, 李桂芬, 朱水芳, 施宗伟, 李明福. 黄瓜花叶病毒紫松果菊分离物外壳蛋白特性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34-37.
[62]郑耘, 杨伟东, 陈枝楠, 李明福, 章桂明, 余道坚, 张永江. 烟草环斑病毒DB-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J]. 植物保护, 2007, (01): 117-120.
[63]李明福. 关于重视和开展引种隔离检疫评估的建议[J]. 植物检疫, 2007, (01): 45-47.
[64]薛杨, 安德荣, 全鑫, 李明福. 南芥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克隆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06): 217-220.
[65]陈红运, 白静, 朱水芳, 赵文军, 李明福.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与3′非编码区的序列分析[J]. Virologica Sinica, 2006, (05): 516-518.
[66]陈红运, 赵文军, 程毅, 李明福, 朱水芳. 辽中地区西瓜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 2006, (04): 306-309.
[67]刘洪义, 张洪祥, 李明福, 杨立群, 腾丽雅, 于恒纯, 张有才.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的普查及鉴定[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 307-310.
[68]杨伟东, 郑耘, 章桂明, 陈枝楠, 李明福, 余道坚, 张永江. 烟草环斑病毒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J]. Virologica Sinica, 2006, (03): 277-280.
[69]张永江, 李明福, 黄冲, 相宁. 一步法RT-PCR检测烟草环斑病毒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0): 2072-2073.
[70]张永江, 李明福, 相宁, 李桂芬.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北京分离物的鉴定及其基因组3′端特性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01): 32-36.
[71]李明福. 法国葡萄种苗隔离检疫问题[J]. 植物检疫, 2006, (01): 43-44.
[72]黄冲,李明福,张永江.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怀柔分离物(PNRSV-HR)外壳蛋白基因片断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S1): 105-108.
[73]李明福. 我国检疫性病毒类有害生物名单修订及相关问题评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S1): 181-184.
[74]张永江,金羽,李桂芬,陈燕芳,李明福,王敏,黄璐琦. 三七上一种新线状病毒的初步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S1): 263.
[75]薛杨, 安德荣, 李明福. 葡萄的两种检疫性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J].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S1): 14-17.
[76]李明福, 张永江, 黄冲, 相宁, 张秀琴, 李桂芬, 魏梅生, 陈燕芳. 北京怀柔地区樱桃上发现李属坏死环斑病毒[J].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06): 552-554.
[77]李明福. 中国水稻种子出口中的病毒风险评述[J]. 植物检疫, 2005, (04): 225-226.
[78]金羽,张永江,陈燕芳,李桂芬,魏梅生,李明福,王敏,黄璐琦. 三七花叶症的检测与鉴定[J]. 中国植保导刊, 2005, (06): 10-11.
发表会议论文:
[1]李明福. (2018). 海量跨境生物物种查验控制技术研究. (eds.)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2018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 (pp.167).
[2]张明哲,尹文秀,陈哲,吴姗,许瑾,虞惠贞... & 李明福. (2018). 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南方红豆杉鉴定. (eds.)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2018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 (pp.219).
[3]李明福. (2017). 药用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跨境风险监控. (eds.)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2017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 (pp.419-420).
[4]贾茜, 丁小兰 & 李明福. (2015). 苜蓿及其可传带的AMV及TBRV的LAMP检测方法研究. (eds.)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665).
[5]张明哲,徐莉莉,李明福,宋云,陈曦,陈吴健... & 武扬. (2014). DNA条形码技术在马来沉香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eds.)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 (pp.394-407).
[6]赵竹, 马洁, 张永江, 张健, 王荣洲 & 李明福. (2011). 浙江地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疫情暴发. (eds.) 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732).
[7]田永蕾, 刘冬梅, 高雅红 & 李明福. (2010). 李痘病毒和南芥菜花叶病毒阳性参考品的制备.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96).
[8]任争毅, 李明福, 马占鸿, 曲伟伟 & 陈洪俊. (2010). 南芥菜花叶病毒风险分析及在我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400-401).
[9]高雅红, 李明福, 王进忠, 张永江, 李桂芬 & 刘梅. (2010). 李痘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52-353).
[10]王仁睿, 李明福, 马洁, 田永蕾 & 杨鹏辉. (2010). “日本红”(Dendranthema morifolium)上菊花B病毒(CVB)检测技术及脱毒技术研究.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54-355).
[11]杨鹏辉, 王仁睿, 李明福 & 刘军. (2010). 传带棉花曲叶病毒的扶桑脱毒处理技术初步研究.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80-381).
[12]刘梅, 刘冬梅, 田永蕾, 马占鸿 & 李明福. (2010). 扶桑上棉花曲叶病毒的检测鉴定及生物学危害评估.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89).
[13]王仁睿 & 李明福. (2010). 蝴蝶兰化学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除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研究.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91-392).
[14]王仁睿 & 李明福. (2010). 葡萄、马铃薯种质超低温脱毒应用初步研究.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590-591).
[15]刘梅, 刘冬梅, 黄新, 马占鸿 & 李明福. (2009).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马铃薯A病毒. (eds.) 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 (pp.1020).
[16]田永蕾, 刘梅, 张永江, 刘冬梅, Richard Holmes, 李明福 & 马洁. (2009). 免疫试纸条RT-PCR复合检测马铃薯病毒. (eds.) 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 (pp.1021).
[17]李明福. (2009). 我国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检疫控制研究进展.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55).
[18]刘冬梅, 田永蕾, 张永江, 李桂芬, 刘梅, 李明福 & 范在丰. (2008). 棉花曲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的制备. (eds.)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53).
[19]田永蕾, 刘冬梅, 张永江, 刘梅, 雷强, 李明福 & 马占鸿. (2008). 河北张家口市马铃薯S病毒的检测及鉴定. (eds.)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82).
[20]李明福. (2008). 植物保护中的种苗健康策略. (eds.)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429).
[21]王仁睿 & 李明福. (2008). 种苗脱毒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eds.)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430).
[22]赵世恒, 王进忠, 李明福, 李桂芬 & 马洁. (2008). 北京怀柔地区樱桃上发现李矮缩病毒. (eds.)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91).
[23]张永江, 夏惠娟, 郭京泽, 陈燕芳 & 李明福. (2006). 荷兰进口郁金香球芽的病原鉴定.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192-194).
[24]李明福. (2005). 种苗健康与生物安全. (eds.) 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摘要集 (pp.294-295).
[25]黄冲, 李明福 & 张永江. (2005).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怀柔分离物(PNRSV-HR)外壳蛋白基因片断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113-116).
[26]李明福. (2005). 我国检疫性病毒类有害生物名单修订及相关问题评述.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189-192).
[27]张永江, 金羽, 李桂芬, 陈燕芳, 李明福, 王敏 & 黄璐琦. (2005). 三七上一种新线状病毒的初步研究.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271).
[28]薛杨, 李明福 & 安德荣. (2005). 侵染葡萄的两种检疫性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 (pp.89).
[29]李明福 & 相宁. (2005). 我国新修订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病毒类有害生物.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 (pp.94).
[30]薛杨, 李明福 & 安德荣. (2005). 侵染葡萄的两种检疫性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 (pp.89).
[31]李明福 & 相宁. (2005). 我国新修订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的病毒类有害生物.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 (pp.94).
[32]薛杨, 安德荣 & 李明福. (2005). 葡萄的两种检疫性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eds.)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 (pp.188-191).
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许瑾, 宋云, 尹龙龙, 李明福. 一种草莓病毒-寄主物种的多目标基因芯片检测鉴定方法[P]. 海南省: CN117143965A, 2023-12-01.
[2]李明福, 吴佳冲, 张盼盼, 雷荣, 许瑾, 宋云, 易帆. 玉米锈病重组聚合酶快速检测方法和试剂盒[P]. 海南省: CN116970735A, 2023-10-31.
[3]雷荣, 李明福, 赵文军, 彭海, 李甜甜, 田茜, 许瑾, 宋云, 李论. 一种基于MNP快速检测水稻病原菌的引物组及试剂盒和方法[P]. 海南省: CN116904620A, 2023-10-20.
[4]宋云, 赵文军, 李明福, 张永江, 许瑾. 用于鉴别重楼品种及其混伪品的引物组、试剂盒和方法[P]. 海南省: CN114438246A, 2022-05-06.
[5]雷荣, 吴品珊, 李明福. 一种油菜黑腿病致病菌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13122648A, 2021-07-16.
[6]赵竹, 丁小兰, 李明福, 张永江, 许瑾, 宋云, 何增磊. 一种引物组及其在鉴定马铃薯帚顶病毒中的应用[P]. 北京: CN103834644A, 2014-06-04.
[7]赵竹, 李明福, 张永江, 宋云, 许瑾, 丁小兰, 何增磊. 辅助鉴定棉花曲叶病毒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3436532A, 2013-12-11.
[8]宋云, 陈岩, 徐晗, 李明福. 用于鉴定疣粒野生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2732628A, 2012-10-17.
[9]赵竹, 宋云, 李明福, 张永江, 鲁洁, 王仁睿, 许瑾. 犀牛角制品真伪及其所属种类的分子鉴定方法[P]. 北京: CN102732634A, 2012-10-17.
[10]张永江, 朱水芳, 辛言言, 李桂芬, 赵文军, 李明福, 魏梅生. 筛查鳄梨日斑类病毒属类病毒的芯片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2719559A, 2012-10-10.
[11]张永江, 李明福, 李桂芬, 李世访, 朱水芳, 辛言言. 筛查椰子死亡类病毒属类病毒的芯片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2719562A, 2012-10-10.
[12]许瑾, 李明福. 珙桐PCR鉴定用引物及PCR鉴定方法[P]. 北京: CN102559908A, 2012-07-11.
[13]李明福, 张永江, 丁建云, 李桂芬, 田永蕾, 陈笑瑜, 马洁, 赵竹, 魏梅生, 朱水芳. 快速检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特异引物对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2140536A, 2011-08-03.
[14]张永江, 李明福, 赵文军, 朱水芳, 李桂芬, 魏梅生, 相宁. 棉花曲叶病毒检测用引物[P]. 北京: CN102102133A, 2011-06-22.
[15]张永江, 赵文军, 朱水芳, 李桂芬, 李明福, 魏梅生, 相宁.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检测用引物及探针[P]. 北京: CN102102134A, 2011-06-22.
[16]粟智平, 李明福, 耿金培, 杨益娥, 张京萱, 栾晶. 半巢式-RT-Realtime PCR检测马铃薯X病毒的试剂盒[P]. 山东: CN102080132A, 2011-06-01.
[17]粟智平, 张永江, 王真, 李彬, 李明福, 杨益娥, 陈洪俊. 一种辅助鉴定马铃薯V病毒的试剂及其应用[P]. 山东: CN102002538A, 2011-04-06.
[18]李明福, 高雅红, 王进忠, 李桂芬, 张永江. 一种辅助鉴定李痘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1928786A, 2010-12-29.
[19]李明福, 黄新, 刘梅. 一种检测感染马铃薯的病毒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P]. 北京: CN101851685A, 2010-10-06.
[20]李明福, 黄新, 刘梅. 一种辅助检测烟草环斑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1705309A, 2010-05-12.
[21]张永江, 朱水芳, 黄新, 李明福, 李桂芬. 筛查黄瓜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芯片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1570799, 2009-11-04.
[22]赵文军, 陈红运, 白净, 朱水芳, 李明福.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检测用引物及探针[P]. 北京: CN101186950, 2008-05-28.
[23]汪琳, 吴小兵, 相宁, 周雪平, 周琦, 任鲁风, 马新颖, 高文娜, 李明福, 邓丛良, 王欣月, 张永江, 汪万春, 种焱, 王甲正, 何新舟, 于翠, 吴建祥. 一种检测豆科植物病毒的基因芯片、核苷酸序列及试剂盒[P]. 北京: CN1952648, 2007-04-25.
[24]汪琳, 吴小兵, 相宁, 周雪平, 周琦, 任鲁风, 马新颖, 高文娜, 李明福, 邓丛良, 王欣月, 张永江, 汪万春, 种焱, 王甲正, 何新舟, 于翠, 吴建祥. 一种检测茄科植物病毒的基因芯片、核苷酸序列及试剂盒[P]. 北京: CN1952649, 2007-04-25.
发明授权:
[1]雷荣, 李明福, 赵文军, 彭海, 李甜甜, 田茜, 许瑾, 宋云, 李论. 一种基于MNP快速检测水稻病原菌的引物组及试剂盒和方法[P]. 海南省: CN116904620B, 2024-04-30.
[2]李明福, 吴佳冲, 张盼盼, 雷荣, 许瑾, 宋云, 易帆. 玉米锈病重组聚合酶快速检测方法和试剂盒[P]. 海南省: CN116970735B, 2024-01-19.
[3]宋云, 赵文军, 李明福, 张永江, 许瑾. 用于鉴别重楼品种及其混伪品的引物组、试剂盒和方法[P]. 海南省: CN114438246B, 2023-12-19.
[4]雷荣, 吴品珊, 李明福. 一种油菜黑腿病致病菌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13122648B, 2022-11-22.
[5]赵竹, 丁小兰, 李明福, 张永江, 许瑾, 宋云, 何增磊. 一种引物组及其在鉴定马铃薯帚顶病毒中的应用[P]. 北京市: CN103834644B, 2016-03-02.
[6]赵竹, 李明福, 张永江, 宋云, 许瑾, 丁小兰, 何增磊. 辅助鉴定棉花曲叶病毒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P]. 北京市: CN103436532B, 2015-04-29.
[7]宋云, 陈岩, 徐晗, 李明福. 用于鉴定疣粒野生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北京市: CN102732628B, 2014-01-08.
[8]张永江, 尹君, 李明福, 李桂芬, 李世访, 朱水芳, 辛言言. 筛查椰子死亡类病毒属类病毒的芯片及其应用[P]. 北京市: CN102719562B, 2013-12-11.
[9]张永江, 朱水芳, 辛言言, 尹君, 李桂芬, 赵文军, 李明福, 魏梅生. 筛查鳄梨日斑类病毒属类病毒的芯片及其应用[P]. 北京市: CN102719559B, 2013-09-25.
[10]许瑾, 李明福. 珙桐PCR鉴定用引物及PCR鉴定方法[P]. 北京市: CN102559908B, 2013-08-28.
[11]张永江, 李明福, 赵文军, 朱水芳, 李桂芬, 魏梅生, 相宁. 棉花曲叶病毒检测用引物[P]. 北京市: CN102102133B, 2012-12-12.
[12]张永江, 赵文军, 朱水芳, 李桂芬, 李明福, 魏梅生, 相宁.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检测用引物及探针[P]. 北京市: CN102102134B, 2012-11-21.
[13]粟智平, 李明福, 耿金培, 杨益娥, 张京萱, 栾晶. 半巢式-RT-Realtime PCR检测马铃薯X病毒的试剂盒[P]. 山东省: CN102080132B, 2012-10-17.
[14]李明福, 高雅红, 王进忠, 李桂芬, 张永江. 一种辅助鉴定李痘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P]. 北京市: CN101928786B, 2012-09-05.
[15]粟智平, 张永江, 王真, 李彬, 李明福, 杨益娥, 陈洪俊. 一种辅助鉴定马铃薯V病毒的试剂及其应用[P]. 山东省: CN102002538B, 2012-07-18.
[16]李明福, 黄新, 刘梅. 一种辅助检测烟草环斑病毒的试剂盒及其应用[P]. 北京市: CN101705309B, 2012-04-18.
[17]李明福, 黄新, 刘梅. 一种检测感染马铃薯的病毒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P]. 北京市: CN101851685B, 2012-02-01.
[18]张永江, 朱水芳, 黄新, 李明福, 李桂芬. 筛查黄瓜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芯片及其应用[P]. 北京市: CN101570799B, 2011-10-05.
[19]赵文军, 陈红运, 白净, 朱水芳, 李明福.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检测用引物及探针[P]. 北京市: CN101186950B, 2011-05-04.
[20]汪琳, 吴小兵, 相宁, 周雪平, 周琦, 任鲁风, 马新颖, 高文娜, 李明福, 邓丛良, 王欣月, 张永江, 汪万春, 种焱, 王甲正, 何新舟, 于翠, 吴建祥. 一种检测豆科植物病毒的基因芯片、核苷酸序列及试剂盒[P]. 北京市: CN100580429C, 2010-01-13.
[21]汪琳, 吴小兵, 相宁, 周雪平, 周琦, 任鲁风, 马新颖, 高文娜, 李明福, 邓丛良, 王欣月, 张永江, 汪万春, 种焱, 王甲正, 何新舟, 于翠, 吴建祥. 一种检测茄科植物病毒的基因芯片、核苷酸序列及试剂盒[P]. 北京市: CN100580430C, 2010-01-13.
实用新型:
[1]李明福, 陈克, 陈刚, 赵竹, 许瑾, 张健, 宋云, 李彬, 刘志恒, 曹研, 杨海波, 孟祥鑫. 物种现场查验工具箱[P]. 北京: CN203152779U, 2013-08-28.
[2]李明福, 陈克, 陈刚, 赵竹, 许瑾, 张健, 宋云, 李彬, 刘志恒, 杨海波, 孟祥鑫. 口岸物种查验鉴定工作站[P]. 北京: CN203148848U, 2013-08-21.
制定标准:

1 植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通用要求 现行 GB/T 27428-2022 2022-12-30 国家标准
2 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检验检疫操作规程 现行 GB/T 36857-2018 2019-04-15 国家标准
3 马铃薯M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现行 GB/T 36846-2018 2019-04-15 国家标准
4 棉花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现行 GB/T 31791-2015 2015-12-31 国家标准
5 苹果锈果类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现行 GB/T 31804-2015 2016-04-12 国家标准
6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现行 GB/T 29376-2012 2023-10-20 国家标准
7 马铃薯种薯 现行 GB 18133-2012 2023-10-20 国家标准
8 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与检验规程 现行 GB/T 29377-2012 2023-10-20 国家标准
9 鳞球茎花卉检疫规程 现行 GB/T 28061-2011 2012-06-13 国家标准
10 植物病毒和类病毒风险分析指南 现行 GB/T 23633-2009 2009-11-18 国家标准
11 引进植物病原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要求 现行 GB/T 23629-2009 2009-11-18 国家标准
12 隔离检疫圃分级 现行 GB/T 23415-2009 2009-11-18 国家标准
13 制绳机械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现行 GB/T 15032-2008 2009-07-23 国家标准
14 胡椒初加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现行 NY/T 736-2003 2019-11-27 行业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