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医药卫生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教学情况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专家信息:

苏秀兰,女,汉族, 195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曾任内蒙古医学院细胞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及内蒙古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聘为北大医学部博士生副导师(一导:柯杨教授,招收、毕业生2人),2006年聘为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招收2名学生),1995年聘为内蒙古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及遗传学研究

2.肿瘤生物治疗

3.抗癌活性肽的研究与开发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和担任的行政职务

1978年3月—93年9月 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组织胚胎专业 学士硕士/细胞生物

1992年9月-1993年5月 北京医科大学学习 肿瘤与遗传苏教授和研究生在一起

2008年3月 德国柏林MDC学习访问 细胞与遗传

1994-1998年 内蒙古医学院中心研究室 肿瘤机制研究/副主任

1998-2005年 内蒙古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 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

2005-至今 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物与肿瘤/主任

2004年 破格晋升副教授 细胞生物

2005年 破格晋升教授 细胞生物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街1号 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附属医院)

邮政编码:010050

e-mail: xlsu@hotmail.com

教学情况:

1. 主讲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本人讲授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总人数
细胞化学 1988-1999 18 88---99级医疗本科 240人
组织学技术 1988-1999 18 88-99级医疗本科 240人
细胞生物 1988-2002 18 88-99级级医疗本科 240人
医学科研方法 2002-至今 18 2000-2007级本科 300人
肿瘤研究进展 2002-至今 18 2002-至今 300人

   

 本科生授课

 指导本科生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细胞生物学 苏秀兰 自编  
细胞化学 苏秀兰 自编  
细胞生物学 苏秀兰 自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副主编,北大出版社 2003
医学科研方法 苏秀兰 自编—教材(军事医学出版社—主编) 2007
肿瘤研究进展 苏秀兰 自编,目前正在完善教材出版工作中,年底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95级—至今(2007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方法课程 1995-至今 32学士 研究生班(200—304人)
95级—至今(2007级)硕士研究生肿瘤研究进展课程 2000-至今 24 研究生班
同能学历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方法课程,包括如下地区:包头第四附属医院、包钢医院、赤峰市医院、呼盟盟医院、乌盟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人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乌海市医院、包钢医院 2000-至今 32学时 同等学力研究生

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教学中力求创新,授课过程中以图、文字、声音、形体教学为特点,将最新进展向学生讲授,重视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994年率先开始多媒体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所讲授的课程教材均为自己编写,是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新理论与新技术;教学中及时了解对新知识的学生接收能力以及对教学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内容,获得了各届学生的好评。

更新内容:(1)按照教学学时数要求,对于每年的课程及时调

整教学内容;(2)将国内外一些新的进展向学生讲授;

方法:

(1)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进行教学;

(2)多媒体内容力求新颖;

(3)考试方式以开卷为主,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解决方式的培养;

(4)教书育人,带教过程中,从自己的每一言行、仪表、教课方式、标准的普通话严格要求,并重视学生如何做人的培养。

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1)多媒体教学中在制作可见上下功夫,力求内容新、精,多媒体制作水平高,达到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引导其积极思考的目的;

(2)根据本院教学学时数情况,积极参与教材编写招标工作,2007年成功竞标21世纪 全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医学科研方法>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

(3)参加华北地区<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材的编写,并被聘为副主编,编写完成《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三部分。

2.  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95级—至今(2007级)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方法课程 1995-至今 32学士 研究生班(200—304人)
95级—至今(2007级)硕士研究生肿瘤研究进展课程 2000-至今 24 研究生班
同能学历硕士研究生医学科研方法课程,包括如下地区:包头第四附属医院、包钢医院、赤峰市医院、呼盟盟医院、乌盟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人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乌海市医院、包钢医院 2000-至今 32学时 同等学力研究生

3. 其他教学环节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1)1998-至今,作为药学系本科生毕业专题论文指导教师,每年指导2-4人完成毕业论文,从论文的设计、实施、论文撰写均予以指导;

(2)接收培养区外毕业本科生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

(3)从1995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起,迄今为止,作为第一及第二导师,一培养研究生近40余人,并已经指导其他专业研究生200余人完成毕业论文,包括论文设计、实验指导、论文修改;

(4)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副博导,培养博士2人(第一导师:北大常务副校长柯杨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独立招收3人(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兼职博导)

(5)在承担的本科生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细胞培养、细胞化学、凝胶电泳、药物分离、现代仪器使用等

(6) 二次获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2次分别获得获得中国高校学校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及二等奖;获得全区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一次

4.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主持/参加 起止日期
少数民族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优化 自治区教育厅 2000元,自筹1万元 主持 2006-2008

5.  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时间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第一作者》 高校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获一等奖 1998,673
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分析与思考。《第一作者》 中国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获二等奖 1999,143
细胞化学 自编  
细胞生物学 自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03
医学科研方法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主编) 2008年
肿瘤研究进展 自编  
组织学技术 自编  

6.  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2000年《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获全区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科技成果奖。排名第一

(2)获得基础学院教学成果奖2次(第一作者);

(3)获得中国高校学校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

(4)获得中国高校学校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

(5)主持教育厅关于教学方面课题一项,已经完成,正在申请鉴定(第一作者)

7. 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1)本科生培养重点放在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听课并思考)、考核方式、师生交流方面下工夫;(2)加大学生实习课的投入,增加实验课学时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3)根据本地区、本院特点、教学学时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8.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

多年来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1)对年轻教师从严要求,重视德才兼备方面的培养;(2)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备课,从教案、讲课方式、制作课件、仪表等多方面培养;(3重视教师与学生交流,及时纠正不足,力求教学效果完美,达到学生感兴趣、了解相关基础与前沿研究理论与技术,掌握新知识。

在思想道德、综合能力以及授课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下工夫。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实验中1、抗癌活性肽对胃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7 19万 第一

2、抗癌活性肽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及抗肿瘤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860327 26 第一

3、激素对血管壁中主要促血管生成因子-PDGF及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8 25万 第二

4、内蒙古地区蒙古族HLA-2类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教育部春晖计划 2005-2008 3万 第一

5、呼市地区蒙古族与汉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呼市科技局 2005-2008 2万 第一

6、少数民族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优化 自治区教育厅 2006-2007 1万 第一

7、cDNA基因芯片分析抗癌活性肽作用后胃癌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谱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重大项目2007-2010 8万 第一

8、乌索酸对人胃癌细胞BGC-803化学预防作用的机制研究 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 2万 第一

9、抗癌活性肽的研究与开发 自治区财政厅 18万 第一

10、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中国妇女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TERC 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卫生部科研项目 2007-2008,12月 50万元(负责人)

11、内蒙古地区鄂温克、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基因多态性研究,内蒙古医学院重大项目8万

12、企业基金:牛脾肽的研究与开发,5万

科研成果

加样中1、 内蒙古地区农区蒙古族STR基因多态性研究 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 第二作者

2 、T淋巴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实验研究 内蒙古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包头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作者

3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大肠及胰腺癌基因表达谱 自治区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

4 、抗胃癌癌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

5 、化学致癌剂MNNG与胃癌的关系 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

6 、三种中药多糖协同生物抑癌因子抗白血病临床前疗效的研究 全区青年科技知识分子创新奖 第二

7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全区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 第一

8 、内蒙古地区锡盟地区牧民生活习惯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发病关系及遗传学分析 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一

9、 一种抗癌生物活性肽制剂的制备方法 粤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

10 、临床医学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四

11 、人类胃粘膜上皮细胞癌变机制模型的建立及化学致癌机制的研究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四

12 、中药有效成分黄芪多糖等协同生物活性抗癌因子实验性白血病疗效的研究 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

13 、硬骨鱼类的细胞核移植 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哲盟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三

论文专著:

1.X.Su,*(责任作者) L.Bi, R.Hai,S.M.Ying ,S.ahring , M.Gong .Qimuge, HLA-DPB1,DRB1,and DQB1 polymorphism define in
      Ewenki ethnic minority of China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eogenetics 2007,
      34,000-000 (SCI)

2.Qi Sun, Lifu Bi, Xiulan Su, Kunio Tsurugi,Kazuhiro Mitsui.Valproate induces apoptosiss by inducing accumulateion of
       neutrall lipids which was prevented by disruption of the SIR2 gene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EBS Letter.581
      (2007):3991-3995.(SCI)

3.冬梅,毕力夫*,苏秀兰*(责任作者) 。瘦素与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0):739-742。

4. P16和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张秋实,苏秀兰,李继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4):
        305-309。

5. P21WAF1/CIP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席亚光,任英慧,苏秀兰,柯杨;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
        (4):444-447。

6. 超声内镜对胰腺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评估。陈萍,苏秉忠,苏秀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1):72-76。

7.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陈珂,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2):1019-1021。

8. 多糖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李东霞,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国新药杂志,2002,11(9):689-692。

9. 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韩志强,欧阳晓晖,杨成旺,苏秀兰;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4):342-344。

10. 喉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欧阳昱晖,苏秀兰(责任作者),李玲香;实用癌症杂志,2004,19(5):491-493。

11. 基因芯片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相关基因筛选中的研究。托娅,苏秀兰,路桂荣,辛学东,王文礼,柯杨,包文宇;第二军医大
         学学报,2002,23(3):273-275。

12. 牛心朴子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抗S180肉瘤效应初步观察。刘涛,苏秀兰,李敬福,任靖;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3,25(1):
         13-16。

13. 热休克蛋白的历史回顾及研究进展。胡文秀,苏秀兰(责任作者),欧阳晓晖,杨成旺;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3):
         224-226。

14. 人乳头状瘤病毒16种在食管癌不同人群中的检出率。朱林忠,苏秀兰,陈克能,杨仁杰,刑海平,崔建国,柯杨;癌症,2005,24
         (7):870-873。

15. 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及在胃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贾淑芹,王文礼,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1):
         69-76。

16 .胃癌的生物治疗进展。史绯绯,杨成旺,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1):70-75。

17.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CyclinD1、P16表达及意义。董勤,孔广忠,秦雯,欧阳晓晖,苏秀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2,24(4):
         236-241。

18. 乌索酸的抗肿瘤作用。迎梅,曲韵智,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4):313-315。

19. 中药抗肿瘤机制探讨。托娅,苏秀兰,柯杨;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4):262-264。

20. p53 polymorphism and P21WAF1/CIP1 haplotype in the intestinal gastric cancer and the precancerous lesions.Ya-Guang
         Xi,Ke-Yue Ding,Xiu-Lan Su,Da –Fang Chen,Wei-Cheng You,Yan Shen and Yang Ke. Carcinogenesis, 2004,25(11):
         2201-2206.(SCI)

21. HPV16/18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欧阳昱晖,李林香,苏秀兰,孙勤暖,李超美;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1):6-8。

22. P57kip2、PCNA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张雅峰,仝林虎,苏秀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6):71-73。

23. 鼻咽癌细胞周期调控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赵媛媛,彭诗东,苏秀兰(责任作者);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17卷增刊:49-51。

24.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张瑞剑,仝林虎,苏秀兰;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3):260-262。

25. 多糖及多糖类药物研究概况。孙玉书,毕力夫,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1):75-78。

26.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阿斯楞,仝林虎,苏秀兰;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3):235-238。

27. 抗癌活性肽对荷白血病鼠的作用。侯金凤,闫美荣,闫晓红,荣雅宁,焦团梅,苏秀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1):
         3-6。

28. 抗癌活性肽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诱生TNF的研究。全晓红,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5,12(4):
         301-302。

29. 抗癌活性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研究进展。温再和,苏秀兰(责任作者),欧阳晓晖;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
         34-36。

30. 抗胃癌生物活性肽对荷胃癌裸鼠LDH同工酶谱的影响。闫美荣,苏秀兰,刘庆平;肿瘤防治杂志,2002,9(4):382-383。

31. 山羊脾脏多肽的HPCE定性分析。杨兆勇,王文礼,苏秀兰(责任作者);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0):1248-1249。

32. 山羊脾脏多肽的分离纯化。杨兆勇,张志雯,苏秀兰(责任作者);药物分析杂志,2002,25(8):962-963。

33. 山羊脾脏来源多肽MOLDI-TOF定性分析。杨兆勇,张志雯,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国药学杂志 2005;40( 10 ) :797。

34. 山羊脾脏来源多肽对HT29细胞作用的研究。杨兆勇,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7月第3期: 29-30。

35. 生物多肽的色谱分离。萨仁娜,毕力夫,苏秀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4):309-312。

36. 天然产物中的多肽的分离、分析及其药用价值。杨兆勇,王文礼,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2):
         138-140。

37. 小鼠白血病Cyclin G和其它相关蛋白表达及凋亡研究。贾晋松,徐世荣,白莉,马劼,苏秀兰,哈森;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
         16(1):26-28。

38. HLA-Ⅱ类区6个基因位点在肠型胃癌中的突变情况。郭瑞芳,闫晓红,王文礼,苏秀兰,吕有勇;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2,
         24(2):77-81。

39. PCR-SBT法分析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人群HLA-DPB1等位基因型别。海荣,毕力夫,徐安龙,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5,21(8):602-604。

40. VWA、FGA、PENTAE三个STR基因座在内蒙古地区土左旗蒙古族人群中的遗传多肽性研究。刘淑萍,苏秀兰(责任作者),毕力夫,李
         彩平,王凤岐;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3,25(1):9-12。

41. 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海荣,毕力夫,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1):
         95-96。

42. 内蒙古农区蒙古族D3S1358、D13S317和D5S818基因座位的遗传多态性。刘淑萍,苏秀兰(责任作者),毕力夫,李彩萍,邱琳,王
         凤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4,21(3):297-298。

43. 内蒙古锡盟地区蒙古族人群VWA、FGA、PENTAE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李东霞,乌云高娃,李彩萍,王凤岐,邱琳,毕力夫,
         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3,25(1):4-8。

44. 内蒙古锡盟蒙族群体VWA、FGA、PENTAE基因座的多肽性研究。李东霞,苏秀兰(责任作者),毕力夫;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11(6):19-22。

45. 我国少数民族人白细胞抗原多肽性研究概况。海荣,毕力夫,苏秀兰(责任作者);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26(4):
         316-320。

46. 中国蒙古族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李东霞,毕力夫,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
         21(4):407-408。

47. 中国蒙古族群体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刘淑萍,毕力夫,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
         22(2):222-223。

48.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omoter of 1A6/DRIM,a novel cancer-related gene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transcriptiona
         l activator.Xiaoyan Xing,Xiaojuan Du,Zheming Lu,Tao Ning,Xiulan Su,Yang Ke;Gene, 344(2005):161-169.(SCI)

49. Population studies on two native Mongolia population groups in China using STR loci.Xiulan Su*(责任作者),Dongxia
         Li,Shuping Liu,Bi Lifu,Peiyu Wang,Tuoya Wu Yun,Sheng Yun;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141(2004):197-199.(SCI)

50. 人类基因组的新型遗传标记:STR和SNP。李东霞,苏秀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1):61-66。

51. 肥大细胞增生病患者皮肤组织中干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张利中,徐敏丽,苏秀兰;中华医学杂志,2006,86(7):
         490-491。

52.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对白藜芦醇的分析测定。杨俊佼,苏秀兰,方平,王秀丽,蒋学华,赵宏,阎超;色谱,2004,22(3):270-272。

53. 免疫学变化在桥本甲状腺炎中意义。魏枫,苏秀兰,霍晓静,王津京,乌兰;现代免疫学,2005,25(6):510-517。

54. 细胞因子治疗费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进展。白志刚,刘万林,苏秀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3):213-215。

55. Bone mass and lifestyle related factor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Japanese and Inner Mongolian young
        premenopausal women. M.Zhang, T.Shimmura,L.F.Bi,H.Nagase,H.Nishino,E.Kajita,M.Eto,H.B.Wang,X.LSu,H.Chang,T.Aratani,
        S.Kagamimori;Osteoporos Int, 15(2004): 547-551.(SCI)

56. 低能量激光对机体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聂巧珍,韩伊林,苏秀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5):82-85。

57. 格雷夫斯病合并2型糖尿病淋巴细胞亚群研究。魏枫,苏秀兰,乌兰,王津京,霍晓静;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7):
         533-553。

58. Beneficial effects of taurine on serum lipids in overweight or obese non-diabetic subjects.M.Zhang,L.F.Bi,J.H.Fang,
         X.L.Su, G.L.Da, T.Kuwamori,and S.Kagamimori;Amino Acids,26(2004):267-271.(SCI)

59. 去甲基化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张嘉玲,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4531-4533

60. 两种中草药抗癌有效部位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托娅,苏秀兰,柯杨;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18(7):451-452。

61. 利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医用胶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实验研究。白俊文,杨成旺,苏秉忠,苏秀兰(责任
         作者)作者);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18(7):442-444。

62. 抗癌活性肽对鼻咽癌细胞周期的影响。赵媛媛,彭诗东,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
         607-611。

63. 胃癌发病风险与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任建军,欧阳晓晖,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
         13(22):1686-1688。

64. 抑癌基因p53及细胞周期素cyclinD1与胃癌的关系。张宏,苏秀兰;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34-136。

65. 抗肿瘤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徐桂华,毕力夫,苏秀兰*(责任作者);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2):130-132。

66. 抗癌活性肽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调控。徐桂华,苏秀兰*(责任作者),申杰,欧阳晓晖;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
         14(18):1361-1364。

67. 抗癌生物活性肽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苏秀兰*(责任作者),欧阳晓晖,徐桂华,申杰等;中华肿瘤杂志2008,
         30(6):422-427。

68. 抗癌活性肽对胆囊癌细胞GBC-SD的作用及机制。苏秀兰*(责任作者),师迎旭,崔宏伟等;解剖学报 2007,38卷增刊 p39-42。

69. Xiulan SU, Xiaohui Ouyang, Guihua XU,et al. Regulation of Anti-cancer Bioactive Peptide 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2007 4th International Think Tank Forum: Anti-Cancer Innovation and
         Golbal Collaboration.(大会发言)

70. Xiulan SU, Xiaohui Ouyang, Guihua XU,et al.Regulation of Anti-cancer Bioactive Peptide on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s. 2007 ASCO

71. 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苏秀兰*(责任作者),欧阳哓晖,闫美荣,刘桂荣。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2(3):
         197-200。

72. Identification of IGFBP-6 as an effector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activity of SEMA3B.N Koyama , J Zhang , Huqun ,
         H Miyazawa , T Tanaka , X Su and K Hagiwara . Oncogene (2008), 1–9

73. Shu-Qin Jia • Zhao-Jian Niu • Lian-Hai Zhang •Xi-Yao Zhong Tao Shi Hong Du Gui-Guo Zhang Ying Hu Xiu-Lan Su Jia-Fu
        Ji . Identification of of prognosis-related proteins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 mass spectrometry-based
         comparative proteomics .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8

74. X.-L.Su*, X.-H.Ouyang†, M.-R.Yan* and G.-R.Liu* p73 express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colorectal cancer . Colorectal Disease ,2008 on line

荣誉奖励:

1.   1990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   1995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1996年获自治区“青年科技成果奖”,并被授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

4.   1996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哲盟科技进步一等奖;

5.   1997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6.   1997年获自治区“科技兴区特别奖”;是获奖人中唯一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7.   1997年获奥、港地区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

8.   1997年获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兴院特别奖”;

9.   1998年获自治区“杰出青年科技标兵”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10. 1999年获内蒙古医学院基础部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

11. 2000年获自治区科委,教委等颁发的创新奖;

12. 2000年获全区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科技成果奖;

13. 200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第一发明人;

14. 2002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15. 2002年入选“321”工程第二层次;

16. 200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17. 2004年入选“321”工程第一层次;

18. 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

19. 2005年获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一等奖;

20. 2005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 ;

21. 2005年获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

22. 2006年获包头市科技进步奖(二等);

23. 2007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三等);

24. 2005-2006年度附属医院科技先进个人;

25. 现任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人;内蒙医学杂志编委,内蒙古医学院学报编委,内蒙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内蒙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内蒙骨质疏松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内蒙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委。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自治区医疗卫生系统中唯一的专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单位,占地675平方米,集科研、教学、临床研究多项职能为一体的新兴科室。也是医院对外交流,促进科研与教学全面发展的重要窗口。研究中心的基本任务是在圆满完成中心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入室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完成工作。

中心配备有较完善的科研、教学设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目前设有免疫组化室、原位杂交室、细胞培养室、PCR室、精密仪器室、普通动物饲养室、裸鼠室、药物分离室、洗涤及灭菌室等多个部门。中心主任苏秀兰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已独立招收博士生2人)、硕士生导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中心在岗人员有教授/博导一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高级实验师2人、硕士研究生2人。

中心的仪器建设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具备了单通道中低压制备色谱、双色红外激光图像分析系统、核酸蛋白分析仪、定量PCR仪、离心浓缩冻干系统、突变分析仪、全自动数码图像分析系统、荧光显微镜、生物安全柜、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等先进实验设备。可开展工作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方面的工作

Think great thoughts and you will be great

Yanaha教授来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

There is no elevator to success only stairs.
Introduction to Lab
General Introduction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Central Research Laboratory for Clinical Medicine Sciences(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Center Research Laboratory)was found in Janary 2006 and openly served for outside, invested 4 million yuan by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The laboratory is directed by Prof. Xiu-lan Su, whose pioneering work is on the cellular biology. The laboratory now is composed of seven members: one professor (master tutor and doctor tutor), two advanced laboratory assistants (bachelors), assistant (bachelor), three laboratory assistants (two masters one bachelor), one technician.. Research center is the whole body comb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teaching, and the window of showing hospital’s communication , promo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teaching .. The laboratory is also a open window of promoting connections with outside and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teaching, which carries out the running mechanism: open, mobile, combined, competitive , and welcomes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 researchers to have a cooperation..

The laboratory is equipped with many advanced facilities for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is laboratory, there is satisfactary envionment and the perfect manage institut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base of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experiments. The personnels not only fulfil their research and teaching tasks, but also direct researchers, postgraduates and graduates to finish their tasks.

The objective of research center is to become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ner Mongolia in three years, and built hard it into the nation key laboratory .

Main research interes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laboratory i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 of the minority, and animal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ngolia medicine in the Inner Mongolia area.

Main research fields

● →Research for anticancer active peptide-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preparation deriving from animal organs which has gained the national patent.

● →Research for relation between living habit and hypertension, diabetes of the minority in the Inner Mongolia area, and hereditary research.

● →Screening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f anti-cancer tradition and Meng medicine

● →Research for Mechanism of Neoplasm.

● →Estabalishment of the bank of neoplasm samples.

● →Mechanism research of osteoporosis’s happening

● →Separate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rm cells.

Don’t look for the reasons for failure, Search for ways to succeed.

2006-1---6月在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本科生46人

 

   

 快乐的师生

 2003级毕业研究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Ximon 来访

 Ximon教授参观实验

   

 与内蒙古大学愉快的合作

 美国李志刚博士来访

   

 拖县高氟地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澳大利亚友人参观实验室

   

 春晖合作

 中日合作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