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经济学家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研究领域 主要著作 科研成果

专家信息:

王雅莉,女,汉族 1953年2月生,河北曲阳人,经济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

专家履历:       

1965.8-1968.9 辽宁省新民县第一中学学生

1968.9-1971.9 辽宁省新民县柳河沟公社下乡知青

1971.9-1974.9 辽宁省新民县印刷厂工人

1974.9-1977.8 辽宁财经学院工业计划统计专业学生

1977.8-1985.8 辽宁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教师(其中1985年硕士研究生班学习)地1986.8-1992.9 东北财经大学计统系讲师、国民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

1992-1998年东北财经大学计统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东财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1998.9-2008.  东北财经大学计统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计划学会常务理事, 大连市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大连市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研究领域:

城市管理、市政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公共管理学。

王雅莉 教授长期从事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学术造诣,特别是在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上实现了理论创新,受到学术界关注。她在《城市化经济运行分析---一个城市化经济的均衡模型及其应用》(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专著中,首次提出“城均衡”、“市均衡”、“城市化均衡”等经济学概念,归纳了“资源环境约束”和“需求约束”两类典型的城市化非均衡态,指出我国城市化滞后是由于制度性约束的非均衡态;提出城市化经济定律,认为它是建立在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和比较优势、非农产业、集聚经济和外溢效应紧密关系上形成的四个命题的自然经济规律,并据此归纳了城市化经济在时间和空间纵横两方面的运行机制,揭示了城市化经济运行的时空内在机理;开创性的建立了“城”均衡线U和“市”均衡曲线Y,进而探索了城市化均衡的一般状态,并认为城市化均衡态和目标状态分别是经济学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研究对象。运用这一理论,她分析了中国改革前后城市化经济的目标状态,认为当前城市化均衡态的目标状态是实现包括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在内的城市化经济运行的四种非均衡态,探讨了非均衡态的形成机制、趋向均衡态的基本条件和调节机制与政策;指出城市化经济均衡的制度性本质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同时均衡,空间性本质是城市区域中的城市间的相互协调,经济性本质是城市产业高级化中的动态均衡,因而城市化进程依存于公共政策。对这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城市化经济运行分析体系,受到有关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始创性,为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创新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公开在《财经研究》、《中国软科学》等刊物上发表经济学及管理学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刊物等转载,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在中国财经出版社等出版《公共规制经济学》、《市政管理学》、《经济计划方法概论》等专著和统编教材等10余部;其中《城市化经济运行分析---一个城市化经济的均衡模型及其应用》有多位学者作了书评,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做出了创新。完成重大社科课题《城市化中的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等10余项,其中,通过投标而中标的浙江省重大社科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受到浙江省政府好评。她学科基础理论扎实,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和开拓性的研究,许多学术会议邀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她取得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国家级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省市科技进步奖,政府科学(技术进步)著作奖,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建言奖,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主要著作:

1.《城市化经济运行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2.《城市化中的劳动力再配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市政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 

4.《公共规制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5.《市政企业管理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6.《经济计划方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出版)

7.《宏观经济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科研成果:

1.海岸城市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青岛科技大学报社科版2005第21卷。

2.产业化:“大大连”建设中城市环境优势的经济功能转化,《建设“大大连”的思考——科技工作者建言集》,大连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获辽宁省教育工会“献良策”活动优秀建议奖。

3. 劳动力转移:我国当前城市化经济运行的重要目标,《中国城市经济》2003第10期。

4.城市公共设施供给模式的探讨,《辽宁经济》2003年第6期。

5.体制转轨时期财政货币政策技术上与体制上的双重协调,《财政研究》2001第4期。

6.智能型城市:我国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中国软科学》2000第12期。

7.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高级化,《中国城市经济》2000年3期。

8.论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化建设,《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2期。

9.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东北财经大学校报》,200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0年第三期全文转载。获2002年辽宁省第八届社科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10. 城市国有土地利用效率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经济问题》1997年第11期,人  大复印刊物《城市经济区域经济》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获辽宁省七届社科成果奖。

11.对第四产业形成的思考,发表于《经济问题》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刊物《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8期全文转载。

12.论适度性计划,《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国民经济管理》1997年第6期全文转载。获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3.“哈尔滨市财政经济预测模型系统”获1995年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4.主要软科学项目“沈阳市社会财力分析模型系统”获1995年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5.“大连市宏观经济模型系统”获1991年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