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发表的文章 > 侯元兆 > 文章正文

我国南方的桉树工业原料林正在迅猛发展。但是,木材生长量却始终徘徊在每亩每年1m3左右,大部分低于1m3, 只有极少数林分高于1m3。低产的阴影,长期笼罩在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南方商品林基地上。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只有通过增加施肥才能保障这一产量,现在每株桉树施用1斤复合肥,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了。

这绝对是一个危局。我国桉树栽培如果不能突破这一危局,必将引发一连串严重问题,如势必占用更多的林地、侵占更多的原生植被、吞噬造林投资的净收益,等等,而最终后果,是会导致国家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失效。

我曾经在刚果原工业人工林发展公司(UAIC)实习过,我知道,在黑角海滨那种晒盐场一般的沙滩上造桉树林,人家只施用一点调节元素就可以得到35m3/ha.年的木材生长量。我当然主张桉树栽培要施肥,但我也认定桉树是一个耐瘠薄树种,不认为增加施肥是一条光明的道路,因为现实生产中,再有实力的公司也不可能无节制地增加施肥。无论如何,在我们的那些土层深厚的造林地上,每株树施用1斤复合肥,都难以突破每年每公顷15m3的生长量,这是不正常的!

我为搞清楚我国桉树低产的原因,进行了长时期的调研,发现了一些重要原因,而且有些原因竟缘于投资者自身,在此一起提出和共勉,也是为了和有识之士商榷。

低产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技术和管理两类。技术原因主要有:造林品种严重退化、育苗理念严重落后,栽植密度严重失常。管理原因主要有:造林工序严重脱节、造林经理严重外行、国家指导严重缺位。下面,分别简述之。

造林品种严重退化,是一个育种专家已经强调的问题。但投资人不一定理解。桉树无性系造林的一个法则是,一个轮伐期之后的更新造林,要使用更适应立地、更高产速生和更具抗性的新品系,否则就一定会饱尝低产的苦果。而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性地使用相同几个老品种,甚至东部、西部之间随意远距离调用苗木。还有这样的事:一个省的林业局领导带队参观另一个气候差异显著的省的某无性系造林,赞赏不已,就下令本省也发展这个无性系造林。我国由于研究体制的关系,难以使得育种专家能够具备可以持续选育后备品种的机制,甚至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个项目,曾经筛选出了三年胸径生长达到27.3cm的桉树优良种源,如果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无性系选育,有可能产生象超级水稻一样的“超级桉树”,但是由于项目结束,人员四散,那个半拉子成果也就无人照料了,而这样的事好像政府部门也所谓。现在流行的几个无性系,据苗圃专家讲,如果不频繁施药,就已经很难育出成品苗了。全国不分立地、不分气候,共同和长期地使用相同的几个已经严重退化了的无性系发展工业原料林,这是西方造林企业家最不愿意做的事。

育苗理念严重落后,是一个很多人都不一定理解的事。20世纪80年代末,本人留学归国后,曾试图向当时的林业部推介林业育苗新理念、新技术,结果被踢了四五个部门后不了了之。后来还是中科院领导支持,开始研究。可巧的是,南方的桉树育苗实践也开始启迪人们寻求新的理念,理论和实践分别找到了相同的路,自发形成了一个新的技术潮流。但没想到的是,去年偶见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的一本讲林木工厂化育苗的书,还在把有害、过时的东西当“现代”向人们推介;再查阅国家林业育苗技术标准,亦是体现了一些相同的落后,学校里也无人讲授那些国际上已经通行的理念和技术。

我国目前的林业育苗,最缺乏的是繁殖材料幼化和苗木根系平衡的理念与技术。所谓幼化,就是把无性繁殖的造林材料,通过一些技术措施,消除其从母体带来的老化物质,恢复其幼态性状,藉以保障造林后幼树的生长活力。优良无性系繁殖材料如果是老化的,它的优良性状将被约束,这是无性系林业的最为基本的忌讳。无性繁殖的苗木幼化程度越高,生长活力就越高,未经幼化的苗木,一定会形成小老树。在我国,很多人因不懂幼化理念而年复一年地制造着小老头人工林。有领导讲中国怎么有那么多的小老头树,其实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还有,本人每到一地,看到的多是缠根的辣椒管苗,或塑料袋苗,或蜂窝纸苗。这类缠根的苗木,栽植到地里后,卷绕的根系永远不会伸展,从而严重制约了树木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各种抗性也大为减弱,也会形成小老头树。这正像一个肢体残疾的幼儿,他的肢体一生都是残疾的道理一样。如果您投资营造桉树原料林,一是造林材料老化,二是造林苗木缠根,您还能指望得到高产的回报吗?

栽植密度严重偏密,也是一个死活说不通的问题。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桉树栽植2-3个月后就互相拥挤,开始了争光斗争,除了边缘木,林内的树木基本上得不到足够的光照。而造林者窃以为“郁闭快”。桉树是碳4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是光、水和肥,南方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缺的主要是光,没有充足的光,无论造林品系多么速生,肥料施得多么多,其生长潜力也是无法发挥的。因此必须保持足够的株行距,让树木得到更多的光。然而,有太多的造林者都迷恋“密植高产”的幻想,而且难以自拔。这种情况,在巴西、刚果、智利等国家是看不到的,他们相信科学,我们却相信错觉!

以上是我国桉树造林中的三个技术通病。主要是它们,使得我国的桉树原料林不能高产。如果规避了它们,至少可以把被制约的30%以上的生长潜力释放出来,甚至100%。因此,即使使用现在的这些老的品种,也有希望达到年公顷30m3的生长量。

但是,管理方面的消极后果,有时甚于技术原因。管理原因主要有:造林工序严重脱节、造林经理严重外行、国家指导严重缺位。

造林工序严重脱节。大企业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苗圃提供了合格的苗木,出圃时已经对苗木质量签字画押,可是这些苗子到栽植时已经严重降等或成批死亡。大企业造林,从自己的苗圃起苗到栽植,这中间要转手多个下属部门,多有不衔接的时候。那些接手的人,往往只对制度负责,企业的管理十分死板。有生命的苗子在死的制度面前,时常付出自己的质量。如果是从市场上购苗,问题可能更多,特别是塑料袋苗,出圃时一般要浇水,经长途运输,一路颠簸,到达造林地区时,多已挤压揉搓,且不说在缺失质量认证和行政管理的“自由市场”上购得的苗子内在质量如何。

造林经理严重外行。本人接触过一些造林经理,发现他们经营现代工业原料林的知识几乎空白。他们的现有一些知识多数是通过观摩学来的,或是从前辈那里传承的。这些人多指挥过千军万马营造过数十万亩的桉树林,甚至质量超过前人,但是,要想营造出更高产的现代化原料林,他们十分缺乏眼光和才干,其中还有一些固步自封者。他们或许也到国外参观考察过,但真经不是靠看一看就能学到的。由于我国的桉树工业原料林发展太快,涉足这个行业的房地产业等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像雨后春笋一样涌来,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和内行的经理人供这些企业选聘。我的观察是,目前在那里指挥千军万马大造林的“将军们”,目前都还是生手,对于怎样才能够营造出高质量的桉树林,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原料基地永续经营,是茫然的。这些经理们和社会打交道的能力是足够的,但他们的专业素质很欠缺,若不经培训,这些经理人中的多数是不可能营造出现代工业原料林的。更叫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造林公司有时还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采购滥种子、营造滥林子。本人在几处地方见都到过大公司的桉树林还不如农民的,农民也常这样讥笑这些大公司。我在海南就到处见过稀疏不堪、参次不齐的,却仍被称做现代工业原料林的桉树林。这样低劣的桉树林的普遍产生,肯定应归咎为管理类原因。

国家指导严重缺位。迄今为止,国家对桉树工业原料林发展的指导是缺位的,没有培育示范,没有技术引导,没有组织交流,没有法规约束,没有必要的质量调控,几乎完全是放任自流。例如,对全国长期使用几个老无性系的局面,就没有应对举措。又如两年以来,南方社会对企业发展桉树出现了严重的对峙局面,很多造林区的原生植被被绝对剿灭了,及时引导,何至如此!职能部门在迅猛异常的工业原料林发展提出的大量问题面前,好像并不存在那样。如果说我国工业原料林的发展存在深刻的不可持续性,那么,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是第一位的。

搞速生丰产林,我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巴西始于70年代,我们起步比巴西还早十年。刚果是个落后国家,黑角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一举成名,其总经理是本人的学长,我们的共同老师担任技术总监。泰国顺和成集团是1990年从中国引进了无性品系后才着手发展的,现在它的桉树原料林生长量在年公顷30-40m3。智利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桉树的,智利的桉树产品出口在世界上也已经有一席之地了。

所有这些国家几乎都只是用了10 - 20年就成就了桉树大业。他们研究—试验—大规模发展—形成支柱经济,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但是走得有板有眼。而我国,何以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长期面临低产的局面?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拙见。  

注:本文以《三大技术通病 南方桉树林低产“病根”》为题  刊载于《消费日报 中国纸业》2007年2月13日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