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顾坚,女,学士,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年7月自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毕业。

1988年分配到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工作。

1988年9月到1989年7月由云南省农科院委派参加云南省第三届讲师团。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麦类遗传育种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活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1项),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1项)。

1. 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抗病杂交小麦品种云杂5号、云杂6号的中试示范。

2. 科技部支撑计划:杂交小麦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3. 科技部863计划: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

4.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小麦×玉米杂交成胚率的遗传及其与小花穗位的关系。

5. 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优质专用高产多抗麦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示范。

科研成果:

先后育成或参与育成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品种8个。

1. 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云杂3号”的选育及应用 杨木军; 周金生; 余国东; 周边生; 田玉仙; 顾坚; 刘琨; 李绍祥; 张继君 【科技成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重庆市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种子公司; 保山市隆阳区种子公司; 保山市隆阳区农技推广中心; 师宗县农技推广中心 2006-01-01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在云南的应用与评价 杨木军; 顾坚; 周金生; 田玉仙; 刘琨; 李绍祥; 李政芳; 杨和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会议】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2-04-01

2 两系杂交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Ⅰ.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刘琨; 顾坚;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会议】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 2006-09-01

3 云南昆明自然条件下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研究 顾坚; 杨木军; 刘琨; 田玉仙; 杨和仙; 李绍祥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会议】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 2008-09-01

4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及其衍生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田玉仙; 李宏生; 顾 坚; 杨木军; 赵 红; 杨兆春; 李绍祥; 刘 琨; 耿智德; 杨和仙; 刘翠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 腾冲县界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2-05-14 17:00

5 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李绍祥; 田玉仙; 顾坚; 杨木军; 杨和仙; 刘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12-02-28

6 提高小麦×玉米中小麦单倍体苗加倍率的研究 顾坚; 杨木军; 李绍祥; 田玉仙; 李宏生; 杨和仙; 刘琨; 赵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12-02-28

7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及其衍生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田玉仙; 李宏生; 顾坚; 杨木军; 赵红; 杨兆春; 李绍祥; 刘琨; 耿智德; 杨和仙; 刘翠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腾冲县界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2-05-15

8 云南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李绍祥; 顾坚; 田玉仙; 刘琨; 杨和仙; 赵红; 杨木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种子 2011-07-25

9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李绍祥; 顾坚; 刘琨;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倪中福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9-11-15

10 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 顾坚;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单芹丽; 杨木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 云南昆明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6-07-15

11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杨木军; 李绍祥; 刘琨; 顾坚;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陈佩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云南昆明; 江苏南京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6-07-15

12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杨木军; 顾坚;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刘大钧; 陈佩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云南昆明; 江苏南京 【期刊】作物学报 2006-11-12

13 论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执政理念的主要政策取向 顾坚; 张西立 云南西双版纳职业学院; 求是杂志社内参部 讲师; 主任编辑 【期刊】岭南学刊 2007-09-15

14 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割穗离体培养研究 顾坚;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杨木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 云南昆明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8-01-15

15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的选育及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刘琨; 田玉仙; 李绍祥; 杨和仙; 杨木军; 顾坚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 云南昆明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8-04-15

16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刘琨; 杨和仙; 李绍祥; 田玉仙; 杨木军; 顾坚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8-10-15

17 云南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 杨木军; 顾坚; 李绍祥; 刘琨; 田玉仙; 杨和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期刊】中国科技奖励 2008-06-15

18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云杂3号” 杨木军; 顾坚; 周金生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昆明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3-08-30

19 小麦小花穗位及发育进度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 顾坚; 田玉仙; 李绍祥; 刘琨; 杨和仙; 杨木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昆明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5-01-15

20 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 顾坚; 杨木军; 田玉仙; 刘琨; 杨和仙; 周金生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昆明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2-05-30

21 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顾坚; 杨木军; 田玉仙; 李绍祥; 周金生; 刘琨; 杨和仙; 李政芳; 石星程; 杨寿春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云南省丽江县农业局; 云南省丽江县农业局 云南昆明; 云南昆明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2-06-30

22 云南高原区小麦两系法杂交制种技术研究初报 周金生; 杨木军; 顾坚; 田玉仙; 田学礼; 鲁宣华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保山地区农科所 【期刊】云南农业科技 1999-07-25

23 针对市场调结构 优良大麦促增收 周金生; 顾坚; 杨木军; 田玉仙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期刊】云南农业 1999-10-05

24 高原麦区小麦核不育系C49S-87与恢复系中后期生长发育进程比较 顾坚; 杨木军; 田玉仙; 杨和仙; 刘琨; 周金生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0-12-30

25 小麦高产育种中杂交后代材料的利用 杨木军; 周金生; 顾坚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期刊】云南农业科技 1994-11-25

26 云南省大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周金生; 杨木军; 顾坚; 田玉仙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期刊】云南农业科技 1997-05-25

27 温光型小麦两用不育系与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 周金生; 杨木军; 顾坚; 田玉仙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期刊】云南农业科技 1997-11-25

荣誉奖励:


1. 2011年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2. 2009年获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先进女职工”荣誉称号。

3. 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顾坚20年如一日终克世界难题

顾坚是云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自1989年至今,先后从事常规小麦品种的选育,杂交小麦的研究和应用,大麦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以及小麦单倍体研究和应用工作。

在从事杂交小麦研究工作的前期,面对没有品种、成果、研究经费少的困难,她正是通过甘于吃苦、爱岗敬业、耐得住寂寞的精神,通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杂交小麦这一世界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从而使云南的杂交小麦工作不仅得到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的支持,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等相关项目的支持。

20余年里,她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项,先后育成或参与育成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品种8个,育成通过国家级专家组鉴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不育系2个,这些新品种在生产上累计种植1000余万亩,增产粮食3亿多千克。

文章来源:《云南科技报》2009-9-1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