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姜广顺,男,1971年8月出生,吉林省通榆县人,博士。现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际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吉林林学院林学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学生。   

1994年7月至1997年9月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7年9月至2000年1月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资源科科长。   

2000年1月至2001年9月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工程师。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 硕士研究生。  

2004年7月至2007年11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秘书。   

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2010年10月至今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社会任职:

1.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指导委员会成员。   

2. 国家林业局主管科技期刊《野生动物》编委。  

3. 黑龙江省动物学会会员。

4.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虎豹保护项目高级官员。

5.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WWF-China)东北虎、远东豹保护项目高级官员。

6.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会会员。

7. 中国林学会会员。

8. 澳大利亚《Wildlife Research》(SCI期刊)、美国《Journal of Mammalogy》(SCI期刊)、《动物学报》审稿专家。

9. 《野生动物》杂志编委。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批中国博士后重点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落户科研基金项目”、“动植物国际(FFI)项目”、“WWF虎豹保护项目”、“自然保护区濒危鸟类资源救护、监测与管理项目”等,且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技部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项目”3项等10余项科研项目。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蜂房花粉采收工具及其产业化生产技术研究 张明海; 张少斌; 张石胜; 陈立娟; 王双玲; 李言阔; 姜广顺 【科技成果】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2005-01-01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英文论文:

1、Jiang Guangshun, Ma Jianzhang, Zhang Minghai.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tribution of ungulate responses to habitat factors in Wandashan region, north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2006, 70 (5):1470-1476.(SCI期刊)

2、Jiang Guangshun,Zhang Minghai,Ma Jianzhang.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movement, foraging and bed site selection of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 in the Wandasha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 Acta Theriologica, 2007,52(4):435-446. (SCI期刊)

3、Jiang Guangshun, Zhang Minghai,Ma Jianzhang. Habitat use and separation between red deer and roe deer in relation to human disturbance in the Wandasha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 Wildlife Biology, 2008,14 (1) : 92-100.(SCI期刊)

4、Jiang Guangshun, Ma Jianzhang, Zhang Minghai and Philip Stott. Multiple spatial scale resource selection function models in relation to human disturbance for moose in northeastern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2009, 24: 423–440.(SCI期刊)

5、Jiang Guangshun, Ma Jianzhang, Zhang Minghai and Philip Stott.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oe deer in northwestern slope of Lesser Khinga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 Acta Theriologica, 2009, 54 (1): 61–76. (SCI期刊)

6、Jiang Guangshun, Ma Jianzhang, Zhang Minghai and Philip Stott. Assessing microhabitat use by roe deer and moose in northeastern China. Wildlife Research, 2009, 36, 134–142. (SCI期刊)

7、Jiang Guangshun, Ma Jianzhang, Zhang Minghai and Philip Stott. Multi-scale foraging habitat use and interactions by sympatric cervids in north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2010, 74(4):678–689.(SCI期刊).

8、Zhang Minghai, Liu Qunxiu, Piao Renzhu and Jiang Guangshun. The wolverine Gulo gulo popul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Great Khingan Mountains, northeastern China. Wildlife Biology, 2007, 13 (2) :83-88.(SCI期刊)

9、Jiang Guanshun, Zhao Tianbiao, Liu Jun, Xu Lei, Yu Guirui, He Honglin, Krebs C.J. and Zhang Zhibin. Effects of ENSO-linked climate and vegetation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sympatric rodent species in semi-arid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2011.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89: 678–691. doi: 10.1139/z11-048.(SCI期刊)

10、Eric Wikramanayake, Eric Dinerstein, John Seidensticker, Susan Lumpkin, Bivash Pandav, Mahendra Shrestha, HemantaMishra, Jonathan Ballou, A.J.T. Johnsingh, Igor Chestin, Sunarto Sunarto, Phuntsho Thinley, Kanchan Thapa, Guangshun Jiang, Sivananthan Elagupillay, Hemanta Kafley, Narendra Man Babu Pradhan, Karma Jigme, Seng Teak, Peter Cutter, Md. Abdul Aziz, & Utin Than. A landscape-based conservation strategy to double the wild tiger population. Conservation Letters, 00 (2011) 1–9. doi: 10.1111/j.1755-263X.2010.00162.x .(SCI期刊)

发表中文论文:

1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马鹿生境景观破碎化 姜广顺; 张明海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会议】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2004-10-01

2 马鹿冬季生境破碎化因子斑块尺度结构的地理统计学分析 姜广顺; 马建章; 张明海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期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12-30

3 反刍动物雪尿分析:3个指数在评价营养样状态中的比较及应用(英文) 张玮琪; 张明海; 姜广顺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期刊】野生动物 2008-11-10

4 HPLC测定驼鹿和狍雪尿肌酐及嘌呤衍生物 张玮琪; 姜广顺; 张明海; 马建章; 董会书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吉林省安图县林业局乡村站 【期刊】兽类学报 2008-12-15

5 半圈养条件下东北虎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滕丽微; 刘振生; 李枫; 姜广顺; 刘丹; 周晓禹; 郭玉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北京 【期刊】生态学杂志 2003-12-11

6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马鹿生境破碎化及其影响因子 姜广顺; 张明海;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哈尔滨 【期刊】生态学报 2005-07-25

7 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 姜广顺 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东北林业大学 2007-04-01

8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生境破碎化对马鹿数量分布的影响 姜广顺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东北林业大学 2004-05-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获“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和梁希青年论文奖、“东北林业大学年度新闻人物”等荣誉;

1. 2009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 2010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野生动物保护咏叹调

——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姜广顺

2007年秋,一场“虎照风波”曾让野生动物保护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2011年秋,两起新闻事件再次让野生动物保护成为热门话题。不同的是,前者纯粹是一场闹剧,而后者,则让所有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人们为之沸腾雀跃。

2011年9月19日,一只濒危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豹,在汪清自然保护区的西南岔林场山脊活动时,被放置在山上的远红外相机拍摄到。这是我国首次拍到野生东北豹的远红外照片。11月8日,一只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区东方红林业局奇源林场活动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东方红林业局合作设置的远红外自动触发相机成功拍到。

事件一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英国每日电讯、北京科技报、哈尔滨新晚报等几十家国内外媒体对这些重大进展进行了采访报道。而在这两起引起媒体争相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中,一个名字被多次提及——姜广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WWF东北办公室虎豹保护项目高级官员。

说起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故事,姜广顺打开了话匣子。

对专业:从偶然的闯入到忘我的热爱

自1991年上大学起,姜广顺就一直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科研和教学一线工作,先后在吉林林学院、向海自然保护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过,主持了“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批中国博士后重点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落户科研基金项目”、“动植物国际(FFI)项目”、“WWF虎豹保护项目”、“自然保护区濒危鸟类资源救护、监测与管理项目”等,且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技部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野生动物保护与监测项目”3项等10余项科研项目,积累了在基层野生动物保护和科研、教学一线的丰富经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已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姜广顺,儿时的愿望却是当一个医生。“因为姥爷是医生,虽然我的文科成绩一直十分优异,但高二时我仍然义无反顾的转到了理科班,然而数理化的学问可不是一两天就能突破的,那时距离高考只有一年时间了。”正因为如此,姜广顺的高考成绩并不十分理想,只被当时的吉林林学院录取了,跨入林学院的大门,姜广顺的人生从此就与野生动物保护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总会有回报,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做下去。”或许是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人生理念,自从上了大学,进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姜广顺一做就是20年。走过20年的光阴,姜广顺越发觉得,自己越来越爱这个行业,越来越离不开野生动物保护这个领域。

谈工作:儿子说,东北虎回家了 我爸爸没回家

既然是野生动物保护,野外考察就是姜广顺工作的主要部分。“每年元旦至春节的这段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在野外度过的。”“干我们这行的,没有野外考察的工作经历,所有理论都是纸上谈兵。”

渺无人烟的野外考察生活相当艰苦,酷夏被毒虫叮咬,严冬则彻骨寒冷,而无所不在的危险境遇,更是永远无法预知的。尽管小心谨慎,悲剧还是难以避免。

“我带的学生中有个北京大学的年轻小伙子,在野外架设远红外线相机时刚好是春夏之交的季节,正是毒虫鼠蚁出没的高峰期,开始他只是觉得自己被蚊虫叮咬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痒了就用手去挠,那时流汗又特别多,后来痒得越来越严重了,他才去医院看病,医生说他患上了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干我们这行的就是这样,一个不小心就‘中招’了。”

常年在野外考察,姜广顺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一次,我要给学生做一个题目叫“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的讲座,我6岁的儿子听说之后打电话问我,爸爸,听说你要做报告,叫东北虎回家之路。东北虎回家了,我爸爸却没回家,你再不回家我就换爸爸了。”说起与儿子之间的这段对话,姜广顺既有无奈也有愧疚。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七年里,姜广顺先后从事野外动物种群监测、丹顶鹤、东方白鹳等濒危水鸟的人工救护和繁育、资源管护(反盗猎)等工作,累计救护和繁育濒危鸟类200余只,为向海自然保护区提供了人工繁育丹顶鹤的奠基种群;主持了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工作,摸清了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分布情况,为有效开展濒危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期间在《湿地通讯》、《鹤类通讯》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参加湿地国际等国际保护组织的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推动了向海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工作步入国际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钻学术:勤勤恳恳成果卓著

多年来,姜广顺注重业务钻研和知识的更新与积累,结合实际工作实践著书立说。博士研究工作期间,他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生态学观点和研究技术手段,立足野生动物生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围绕当前导致野生动物濒危乃至绝灭的关键因子——人类干扰对东北林区珍稀鹿类驼鹿和狍的生境丧失、取食行为、卧息行为需求的影响,探讨其在人为干扰下对生境的利用、分离、营养调节等策略,以及多空间尺度下的濒危物种的生态适应规律等热点问题。

1)其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实现了我国国内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具有从单一物种到多个物种、从单一尺度到多空间尺度、从定性理论描述野生动物对人为干扰的反应到定量化研究等学科发展导向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导向性研究意义;

2)在野生动物种群生态模型的空间自相关技术、分维分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雪尿营养指标技术、野生动物生境植被多尺度分析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创新性的应用和发展;

3)对野生动物管理理论中的人维管理理论(Human Dimension)、移动生态学理论(Movement Ecology)、野外行为生态研究理论、人为干扰压力下的种间关系理论、营养生态学理论、野生动物景观生态学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推动和贡献,其核心研究成果已有7篇论文发表在国际较高水平专业学术期刊上,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且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种群调查和监测、生境质量评价和恢复等保护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由于其在野生动物生态学技术和理论等方面获得了多项突破性的进展,姜广顺的博士学位论文《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荣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自开展此项评审10余年来,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的唯一入选论文。基于此,2010年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于同年获得“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研经费的支持,继续组建科研团队进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学方向的深入研究。

在中科院动物所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中,他的工作报告突破了以前关系到长期气候变化效应对鼠类种群丰富度的影响研究,绝大多数仅限于单一物种或单一位点的研究的局限,应用近25年(1982-2006)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地区21个县27个鼠类物种的种群动态数据,研究南方涛动(ENSO)、降水、温度和植被NDVI指数对鼠类种群动态影响效应,并探讨其生态驱动关系,首次应用交互相关分析技术(CCF)和Bootstrap的方法探测到与南方涛动(ENSO)相关的降水、温度、植被和鼠类多物种的群落水平上的上行效应(Bottom-up Effects)的多级生态关系的因果驱动链,为探索长期复杂的气候变化生物学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加拿大的SCI检索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2011, 89: 678-691)。

此外,他还首次探索到内蒙古鼠类长时间序列的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多时空尺度的反应,即进行局域和区域、季节和年的四个时空动态的组合分析,研究表明气候和植被对鼠类种群的效应在局域和月份的尺度上表现出显著地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且分析了具有时滞的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效应,为气候变暖可能加速鼠类种群的丰富度提供了证据。

聊未来: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是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

对于野生动物保护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姜广顺坦言,人类为发展经济砍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

在2010年11月召开的“世界老虎峰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并就老虎的保护提出三点主张,其中就提到要主动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使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

姜广顺指出,保护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是广布于全国山川旷野的地上自然资源,又是依存于特定自然环境的生物物种,活动范围广,但它们一旦被毁灭或其生存环境被破坏就很难恢复。这就给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有法律法规来保护,还要有专门的队伍来管理。

而姜广顺所在的东北林业大学作为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国家“211”重点大学,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级重点学科,理应为猫科动物保护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国际前沿问题的解决发挥相应的作用。为此,为了整合我国猫科动物研究智力资源,打造国内猫科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信息与合作平台,引进国际先进的保护和研究理念,推广先进的研究和保护技术,培养高水平的猫科动物研究人才,推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去年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并建立了“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以期依靠组织的力量保护濒危猫科动物。

而他个人,也先后作为腾讯微博、国家地理杂志、WWF三方共同组织的“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科考志愿者活动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应用野生动物移动生态学的研究技术作为主要技术进行科考指导,同时也作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芝麻开门》节目的科学顾问和两期节目的主要专家采访对象,大力宣传和普及了像东北虎这样的全球濒危物种的基础生态保护知识。

文章来源:《科学中国人》作者:韩孝雪 2012-4-23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