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地球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创新成果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社会评价与反响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毕思文,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所党委委员和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研究领域为地球系统科学与量子遥感。目前主要以青藏高原为示范,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量子遥感实验与理论研究;数字人体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领域为地球系统科学与量子遥感。 1995年8月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5.9.-1997.1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博士后、副教授。 1997.12.-2000.1. 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 1997年,获北京大学“论文状元”称号;1998年,参加全国有750余名博士后申请的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4人,二等100人,以排名第一获得其一等基金;1998年在德国做访问学者4个月;1999年被清华大学评为优秀博士后。 2001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创新研究员。2001年,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量子遥感”新学科方向。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先后负责和参加中美德加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共著有专著14部,全为第一作者,已出版10部,4部出版中。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NATURE 1篇,SCI收录35篇,EI收录21篇, CSCD与核心期刊收录130余篇。目前主要以青藏高原为示范,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量子遥感实验与理论研究;数字人体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教育情况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安徽理工大学地质系,煤田地质学与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同时选修了物理学专业和化学工程、矿建等专业的大部分课程。

1987年9月—1990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学系,沉积学与构造地质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5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9月—1997年11月,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质学专业博士后。

1997年12月—2000年1月,清华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后。

教学工作

⑴1999年2-5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塑性力学》硕士研究生25课时

⑵2000-2001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球系统科学》,20课时

⑶自2001年10月以来,每年一次,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博士研究生20课时

⑷自2001年以来,每年一次,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博士研究生,60-40课时

⑸自2003年4月以来,每年一次,成都理工大学《数字工程》,硕博研究生,30课时

⑹自2004年3-5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量子遥感》,博士研究生,20课时

⑺自2004年6月,安徽理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硕士研究生,20课时

⑻自2000年以来,培养硕士生:10余人,培养博士生:6人

工作经历

⑴自70年代初期以来从事煤矿工作,历经从采煤工、回柱工到生产技术科、安全检查科和地质测量科等工种,职务:采矿技术员、测绘技术员。

⑵1975年9月—1977年10月江苏省徐州煤炭工业学校学习,煤田地质学与勘探专业。

⑶1977年10月—1978年10月,江苏省徐州矿务局,职务:地质技术员,从事煤地质学与勘探、数学地质、地层古生物、矿井地质的技术和科研工作。

⑷1982年8月—1987年8月、1990年8月—1991年8月,江苏省徐州矿务局。职务:助理工程师、地质工程师,研究室主任,从事矿井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数学地质、构造地质的技术和研究工作及科研管理工作。

⑸1995年9月—1997年11月,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从事大地构造学与数值模拟,地球系统科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藏北西昆仑大地构造分区,演化及其模拟实验研究;②统一构造理论初探(地球系统构造学);③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④山东兖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与模型研究。职务:博士后、副教授。

⑹1997年11月—1999年12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从事①青藏高原构造地质与区域地质学;②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和数值模拟;③新概念地质力学等研究工作。职务: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

⑺1997年12月—2000年1月,清华大学力学系,从事地球系统力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工作。主要有:①地球系统力学与构造动力学研究;②青藏高原构造地质与南北边界碰撞变形的运动学、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职务:博士后、教授。

⑻1998年7月-1998年12月,德国波茨坦大学地学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⑼2000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从事①青藏高原构造遥感分析与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②地球系统科学与数字地球互动关系研究;③量子遥感与数字矿山研究。职务: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地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开放实验室等高校兼职教授;《中国科学》、《地震学报》、《山地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数字人体智能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医药信息学会数字人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医药信息学会“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