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旅游学家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罗兹柏,男,1956年生,重庆沙坪坝人。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旅游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与重庆市旅游局共建)院长、教授,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管理学硕士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重庆“十一五”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学带头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地理系。

1994年起任地理旅游系副系主任。

1995、1996年参加了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举办的两届“教育教育者”国际研修班学习,获世界旅游组织颁发的结业证书。

1996年被四川省教委作为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首批选送的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到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理学博士点进行了国际经贸及旅游管理的访学一年。

1997年11月在天津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参加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旅游饭店总经理培训班学习,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饭店总经理岗位资格证书。

2003年7月至8月被重庆市教委选送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学习培训。

社会兼职:

1、教育部旅游管理高职教指委委员。

2、重庆市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3、重庆市市场营销与策划学会副会长。

4、《世界旅游》China(北京-香港)期刊顾问。

5、《旅游科学》(上海)学术期刊特聘编委。

6、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理事。

7、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

8、上海市教委“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特聘咨询专家。

9、重庆市总商会旅游同业公会高级顾问。

10、重庆旅业控股集团公司独立董事。

11、世界休闲组织中国分会常务理事。

12、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顾问团高级顾问。

13、重庆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及旅游教育分会会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世界经济地理、市场营销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地营销等本专科主干课程及旅游营销管理、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硕士研究生课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区域旅游开发与营销、旅游学与旅游地理、旅游高等教育。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主研以各级各类旅游开发、规划、策划为主的课题三十多项(包括8个区市县的旅游发展规划)。

1、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重庆都市形象与旅游开发,2002。

2、国家科技部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课题:长江三峡库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0。

3、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旅游管理2004、2005、2006年度重点课题:《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的“重庆出境旅游城市报告”。

科研成果:

《重庆都市形象与旅游开发》被国内评审专家评价为“对都市形象与旅游开发所作的具有开创意义的专项旅游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主、参编以旅游专业为主的著作十七部,其中主编6部(包括教育部规划教材两部)。

出版专著:

1、《旅游市场营销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中国旅游地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旅游开发与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旅游策划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1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论"大区域旅游观"与大三峡旅游整体开发 罗兹柏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重庆 【期刊】中国发展 2004-12-30

2 略论自然环境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罗兹柏 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旅游系 【期刊】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6-08-15

3 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罗兹柏; 罗有贤 重庆师范学院旅游系 【期刊】旅游学刊 1997-12-30

4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计再研究 罗兹柏; 罗有贤 重庆师范学院旅游系 【期刊】旅游学刊 1998-12-30

5 乡村旅游发展及其核心价值体现问题初探 齐晓波; 罗兹柏 重庆旅游学院 【会议】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09-01

6 新10年中国旅游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陈仙波、范家驹、李明德、刘德谦、罗兹柏、王洪滨、张辉 课题报告执笔:刘德谦 【报纸】中国旅游报 2010-12-15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7年重庆师范大学名师。

2、“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开拓性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大学城旅游,准备好了吗?——专访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

COLLEGE TOWN TOURISM:ARE YOU READY?—INTERVIEW WITH MR. LUO ZIBAI, DEAN OF CHONGQING TOURISM COLLEGE

近段时间,重庆大学城将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消息被国内多家媒体关注。虽然中国大学城不少,将旅游发展纳入大学城自身发展规划的也不少,但是明确提出要把大学城建成4A级景区,重庆大学城却是第一个。重庆大学城是否真的已经具备了建立成熟景区的能力?如果大学城旅游成真,在包装定位上跟传统景区又会有什么差别?

4A还是个概念

重庆大学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50万左右,建设总投资约300亿元。计划入驻高校15所,目前已经有包括重庆大学、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14所高校正式入驻。周边还拥有郭沫若故居、冯玉祥故居等景点。

在重庆大学城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介绍:“重庆大学城是西部新城率先启动的第一个功能片区,以教育科研为主,是重庆市重要科教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程。按照‘五城’(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明城、生态城)、‘四化’(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生态化)的理念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大学城。” 由于大学城所在地在山城地貌中难得的平坦、开阔,因此,重庆大学城对于重庆来说不仅是一个容纳了15所高校的集中区域,更是重庆市城市拓展的一个新方向。在重庆市的发展规划中,西部新城还包括有10平方公里的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为大学城配套的14平方公里的西永科技产业园、5平方公里的土主现代物流园、10平方公里的旅游观光区等。

自2005年开始有大学正式入驻来,由于大学城拥有的独特人文资源和秀美景观,逐渐成为了重庆市民以及外地游客观光游览的新景点。不久前,重庆大学城所在的沙坪坝区旅游局局长廖建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区将围绕大学城科教文化优势,有效整合、利用大学城其他资源,把重庆大学城打造成集科教、文化、生态为一体的旅游城。而关于重庆大学城将建成4A级景区的报道更是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不过当记者向重庆大学城管委会求证时,重庆大学城管委会委员、接待处主任王玲表示,这还仅仅是一个“目标性的远景规划”,是大学城管委会与沙坪坝区旅游局在工作中碰撞出的一个想法,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沙坪坝区旅游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虽然提出了发展大学城旅游的远景规划,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时间。

“就重庆大学城而言,发展旅游还是很有优势的,但目前还需要时间,4A级景区目前还是一个概念。”作为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主持并参与了沙坪坝区旅游局“旅游西进”的相关规划,其中,有关大学城的旅游规划即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重庆师范大学的新校区同样位于大学城内,校园内拥有风景秀丽的“桃山”、“李山”,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很受前来大学城休闲、观光的游客青睐。罗兹柏认为,重庆大学城地势开阔,与老城区山城地貌的格局非常不同,集中了十五所各有特色的高校,紧邻新兴科技产业园,无论是在生态环境、建筑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方面都有着不错的基础。同时,虽然地处正在开发的新城区,具有天然的田园风光,但是由于隧道、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开通或兴建,使其与原来老城区的距离并不远,“可以说,大学城目前已经具备了旅游、参观的基本条件。”

据罗兹柏介绍,目前到重庆大学城旅游、参观的游客主要还是以市民、散客为主,尚未出现团队客人。同时,由于重庆大学城代表了重庆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到大学城参观、视察的各级政府官员也非常多,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到重庆访问时就专程到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新校区进行了参观。再有则是到各个高校进行参观学习的专业人员。“可以说,目前的重庆大学城更具有‘休闲观光性’和‘专门游览性’。”

异于传统游览景区

国外的大学大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因此自然不存在参观上的障碍。但是国内封闭式的大学却曾出现过游客参观与校园管理发生矛盾的问题。前几年,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到校参观游览的游客过多,而对社会关上了大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论争。因此,当大力发展大学城旅游的声音出

现时,同样出现了反对的声浪。他们的理由是:大学毕竟是教学、科研单位,如果将大学发展为景区,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多,必将会影响到大学的日常工作,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我认为不能将北大、清华遭遇的模式套用到一般大学城的旅游上来。”罗兹柏表示,北大和清华由于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旅游景点,但是对于一般的大学城而言,发展旅游显然并不意味着就要将大学城打造成一个专门用于大众游览的景区。“大学城的旅游发展并不应该按一般的景区旅游来对待,它有着自己特定的市场。”罗兹柏认为,相对于九寨沟、峨眉山等传统景区来说,大学城并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专门的游览地,而仅仅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因此,大学城的旅游也应该放在“大旅游”的层面上去规划和考虑。“大学城旅游应该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一种功能性的旅游资源,与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并列,是伴随着休闲、文化活动产生的一种旅游形态。”因此,大学城旅游在客观上不太可能出现一般旅游景点整天游人如织的情景。也正因如此,“大学城的旅游市场,并不适合、也不应该过度地朝大众旅游的方向去引导、包装。”

同时由于多数大学城在规划建设时就已经把开放性、资源高度整合性等作为大学城兴建的目标,所以很多大学实际上也已经开始效仿国外,由封闭型大学变成了没有围墙的大学,以往宏伟、森严的校门更多的由一个代表着学校的标志代替,在实际上也不可能把游客拒之门外。

“大学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机构,对于文化观光活动肯定应该支持,这是一个前提。当然,在具体的问题上,可以协调解决。”“如果能够效仿国外大学设立校园‘开放日’,或者开展更多的活动、表演,就能更好地增进学校和社会的交流,发挥校园的文化功能。”

并非无为而治

既然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游览地,那么是否建好基础设施后,大学城就可以完全采取“无为而治”的方法去管理呢?

“我认为,提出把重庆大学城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多的是一种服务和管理上的标准。”罗兹柏表示,由于大学城一般占地面积很大,所属景点又多,非常需要对游客在吃、住、行、游等方面提供服务、指导。“目前对于重庆大学城而言,要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应该设立游客接待中心,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导游咨询服务。”

而在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方面,由于人流量的增加,也必然会导致相关需求的增大,因此同样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部分反对者反对发展大学城旅游,理由之一就是这样会使有限的高校餐饮、住宿设施更为紧张。对此观点,罗兹柏认为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即学校一般不应在校园内承担商业性旅游接待服务,而是一方面可交给周边外围服务机构解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学校相关专业、相关部门以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形式,在周边或专门的区域兴办旅游接待服务机构来解决,这样也不会存在给学校带来什么负担,反而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同时,这些服务接待机构也应该具有共享性,“‘大学城旅游’并不等于‘大学旅游’,我们应该更多地依托‘城’的功能。旅游产生的最大效益其实在城市。”

来源:《中国饭店》杂志(2009年9月刊)2009-9-15

媒体报道二:


罗兹柏:让重庆不再成为旅游驿站

“黄金周”之后,国内著名旅游网站“携程网”评选出行人气最旺的城市,重庆排名第八。有数据显示,全市共接待旅游者717.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56亿元。其中过夜旅游只有167.78万人次,而一日游高达550万人次。3倍多的差距,让人不得不正视拥有丰厚旅游资源的重庆,只能作为旅游过境地的尴尬。

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就重庆发展都市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都市旅游定位不明

《时代信报》:网上被热捧的《2007十一旅游50大都市排行榜》上,重庆名列全国11位。但旅游的焦点景区仍然集中在小三峡、大足石刻等周边景点,都市旅游热门景点中仅解放碑上榜,重庆仍只是不少外地游客的驿站。这样的结果,是不是由于重庆在都市旅游方面挖掘不够?

罗兹柏:可以这样说。重庆是一座在都市旅游中可以大有作为的城市,但目前挖掘不够。重庆都市旅游最大的亮点是依托半岛山城、两江环抱的优势,但除了景观之外,还应该重视有巴渝风情、时尚气息的休闲活动。不仅吸引游客游览观看,还要停下来休闲感受,而这个亮点没有很好地凸现。

《时代信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罗兹柏:目前,重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到成熟阶段,是以散客旅游为主的。能否吸引游客,更加取决于一个城市的独特气质。造成这种情况很大一个原因是,重庆都市旅游定位不明确。

重庆城应该说在世界上都是特色突出的,完全可以打造成国际特色都市旅游目的地。首先从依托地理的景观优势来看,重庆是一座雄奇豪放的山水组合城市。它是国内最著名的山城,但山城并不能完全凸现它的旅游魅力。香港也是山城,它是山海组合的城市,而重庆是山江组合,江水环抱的一个半岛城市。不仅雄奇,而且有亲水性。我是这样定位的,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半岛山城。

《时代信报》:这个定位听上去很让人震撼。

罗兹柏:如果是泛泛说山水城市,人家会想到桂林,重庆能跟桂林比秀吗?有人说重庆是山水园林城市,说到园林,能跟苏、杭比美吗?那重庆的特质是什么呢?首先是雄奇豪放,然后才是不失秀美,它是一座综合性的城市。用半岛山城来概括是比较适合的,足以突出个性、彰显魅力。

打造一座立体山水城

《时代信报》:我们在宣传城市时,好像单一地突出了山城和江城的概念,而忽略了山水的整体组合包装。那具体来说,应该怎么整体性打造?

罗兹柏:首先让游客欣赏半岛美景。像两江游、在朝天门远眺南岸、南滨路放眼渝中半岛,这都是必游景点。另外,可以发展江北、南坪两座大桥附近的滨江路观赏点,多角度欣赏这座城市。从一个点延伸至一段,在游客心中勾勒出半岛山城的整体印象。

除此之外,还应该深入内部,引导游客感受重庆的立体交通,比如索道、轻轨、大扶梯。重庆人习以为常的交通工具,往往最能让外地人兴奋,让其深刻感受到重庆是立体的山城。但目前的状况是:这些交通工具在都市旅游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逐利的旅游社来说,便宜的票价无利可图,所以并未在一日游中设置、引导和强化立体城市的概念。

《时代信报》:说到交通工具,有人曾提出把过江轮渡保护性开发成旅游景点。

罗兹柏:我非常赞成。另外,还有一件很能体现重庆特色的交通工具在城市发展中被毁掉了,我建议恢复一段作为旅游景点———那就是缆车。缆车在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木质缆车根据地形顺势而修,梯级式座位非常有特色。现在重庆的缆车已经寥寥无几,并且失去了原始的味道。其实,一座城市除了它的现代气息外,历史也是不可磨灭的。旅游不仅仅是追求时尚,还有回归过去,不断在追逐未来和回归历史中游走。

香港就保留了一段工业时代的叮当车(有轨电车),虽然车内是木制的座位,还没有窗户,反映的却是当时香港的气息和文化。这恰恰是吸引游客的地方。

《时代信报》:除了交通工具以外,重庆还有没有值得恢复的景点?

罗兹柏:一些非常好的历史建筑在城市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被破坏掉了,比如临江门一带的老房子。现在政府也意识到这点,适度包装了石板坡片区,但是规模都不足以反映重庆鼎盛时期的历史文化。

下半城道门口附近白象街的白象会所,是重庆开埠时期修建的4层建筑,简直太漂亮了!那一块完全应该进行保护性开发,让老百姓迁出来,在建筑中可以做一些参观、购物点,发挥它的旅游功能。下半城要整体保留一大片是不可能的,但选取最精华的地带风貌,保存基本建筑格局是很有必要的。

营造远东历史名城氛围

《时代信报》:除了自然景观外,重庆在人文历史景观挖掘上有什么不足?

罗兹柏:重庆是影响世界的远东历史名城,这点挖掘得更不够。真正知道重庆历史意义的人大多是学者和上层人士,普通老百姓了解并不够深入。而重庆历史上,唯一能进入世界视野的,就是作为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的二战时期。有学者提过,莫斯科、伦敦、华盛顿、重庆4座英雄之城在二战期间作为抗战指挥中心积聚了世界的目光,二战之后莫斯科、伦敦、华盛顿延续了辉煌,而重庆却从其中消失了。这非常可惜。重庆是影响世界的远东历史名城的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认知和张扬。

《时代信报》:这块旅游资源怎么挖掘?

罗兹柏:要有景点支撑,但更重要的是氛围。很多景点在打抗战文化牌,我很害怕,担心打造出来的景点很新。红岩革命纪念馆修葺一新,甚至很时尚,失去了原本的韵味。抗战文化景点的打造需要的是适度包装,保留历史风貌不让其衰败就行。

除了对抗战遗迹加以保护,更重要的是氛围的营造。很简单,只需要系统地为景点加上明显中英文标牌,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就完全可以营造氛围。这段光辉、正面的历史形象完全可以大抒特抒。个别标志性的建筑完全可以独立包装,甚至可以重建做旧,比如老上清寺转角的圆形房屋,有浓郁的抗战时期特征,可惜后来被拆掉了。

抗战时期的重庆其实是战时中国的缩影,名人文化等资源完全应该利用起来为都市旅游服务。

我想说的是,自然景观是很重要的,但没有人文历史景点,不足以支撑一座城市的重量。

应专设信息服务中心

《时代信报》:你说到的内容中,有的旅游部门也有注意,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

罗兹柏:这是因为重庆旅游的信息服务做得不好。很多城市会通过短信平台把各自的特点和历史文化景区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游客处。如果去成都,会收到“熊猫之乡欢迎你”;到四川内江,会收到“欢迎来到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游览哪里一目了然。重庆在这块做得很差。

另外,重庆市内缺乏区别于路标、且统一有序的旅游标识。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都市旅游的发展。最大的旅游载体是都市,没有任何一个景区可以达到都市旅游人流的规模。因此,在城市港口集散地应该建立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免费发放旅游宣传品、地图,并建立咨询中心。上海、成都都有这样的游客接待集散中心。

拿香港来说,政府专门归纳出上百个游览项目做成旅游手册供游客选择。上面不仅有自然风景,也包括香港独有的街景、传统。它会让你去乘双层电车在山路中观赏城市,让你注意路两边的江湖医生,流动的书摊、饮食、夜市等。这些不经意的街头闪光,为都市旅游增加了实质的内容。重庆应该资源整合,深度发掘。而这个工作应该由政府来完成,不是交给某个企业。

来源:《时代信报》2007年10月15日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