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陈曦 ,男,1964年9月出生,籍贯浙江诸暨,博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重大项目“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副组长、技术总负责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水文学专业。
1988年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8年8月留所参加工作至今。
1995年被聘任为副研究员。
1999年被聘任为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3年武汉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硕士生、博士生30余名。
社会兼职:
1.新疆专家顾问团成员。
2.新疆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3.新疆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
4.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5.新疆遥感中心专家组组长。
6.新疆资源环境中心专家组组长。
7.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兼生态组秘书。
8.新疆遥感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
9.新疆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
10.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
11.国际地球北部伙伴计划中亚区域主席(NEESPI-Central Asia)。
12.国际制图协会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分会副主席(ICA-INTERGIS)。
13.国际干旱区生态研究中心主任。
14.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
15.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常务理事。
16.新疆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
17.新疆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
18.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委员。
19.新疆高技术发展计划领域专家。
20.《Journal of Arid Land》主编。
21.《干旱区地理》主编。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完成30余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课题、国家九五攻关专题、新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国家重大工程招标项目、国家基金课题、世界银行项目、中加CIDA项目、中日JICA项目等。
1.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G43508课题“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与调控研究”。
2.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第三课题“新疆精准种植示范研究”。
3.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第五课题“新疆资源生态环境数据库”。
4.主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数字塔里木河一期工程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
5.主持国家973计划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设立“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项目。
6.主持“新疆生态安全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项目。
主要成就:
陈曦研究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科研一线。工作之初,他参与水资源研究,连续在4项有关国际分水的秘密级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果被水利部、科技部、外交部评为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进行相关决策和谈判提供了依据。研究工作中,他适时引入了“3S”技术,建立了水资源实时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此迷上了遥感信息技术。1995年,他从日本留学归来,根据所掌握的“3S”技术发展动态和国际前沿,在新疆和研究所基础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依靠年轻人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带头组建了GIS青年实验室,团结凝聚了一批有专业特长和学术思想的青年科技人员,以高新技术为突破口,面向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以任务带学科,短短几年,他领导的青年实验室成为研究所和新疆最具活力、工作量最满、科研成果最丰的青年研究团队,主持了国家“863”、“973”攻关课题等30余项,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新疆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使研究所在国内、区内遥感应用学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得到科技部认可成立了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他在科研工作中谦虚的态度,团结的作风,榜样的力量,赢得了同事的爱戴、尊重和支持,也使他兼任了新疆有关遥感、信息、资源、环境的许多重要社会职务,在国内、国际同行领域取得了重要地位。近年来,在国际河流模拟模型、遥感与GIS的三维模型、海量数据库建设、计算机远程数据库的实时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模型、空间水文等方面,做出重要的科学贡献,为新疆生态环境治理、自然灾害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中国干旱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干旱区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多枝柽柳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的生态适应性 王珊珊; 陈曦 ; 王权; 包安明; 曹晓明; 李平衡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静冈大学农学部 【期刊】生态学报 2011-06-08
2 1975-2007年中亚干旱区内陆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白洁; 陈曦 ; 李均力; 杨辽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湖泊科学 2011-01-06
3 天山北坡生态资产的动态评估及人类活动响应 周可法; 陈曦 ; 张清; 孙莉; 杨又陵; 张海波; 程宛文; 刘朝霞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干旱区地理 2010-11-15
4 干旱区稀疏芦苇盖度遥感信息提取 古丽•加帕尔; 陈曦 ; 马忠国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干旱区地理 2010-11-15
5 人类活动对亚洲中部水环境安全的威胁 胡汝骥; 陈曦 ; 姜逢清; 王亚俊;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阿不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区研究 2011-03-15
6 新年寄语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区地理》 干旱区地理 2011-01-15
7 基于站点的中国天山山区积雪要素变化研究 窦燕; 陈曦 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地球科学进展 2011-04-10
8 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吴淼; 张小云; 王丽贤; 陈曦 ; 张捷斌;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文献信息中心 干旱区研究 2011-05-15
9 2000—2006年中国天山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窦燕; 陈曦 ; 包安明; 李兰海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冰川冻土 2010-02-15
10 伊犁河中下游近4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朱磊; 罗格平; 陈曦 ; 许文强; 冯异星; 郑青华; 王继燕; 周德成; 尹昌应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10-03-15
11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反演与验证 李琴; 陈曦 ; Frank Veroustraete; 包安明; 刘铁; 王金林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比利时法兰德斯技术研究所; 比利时鲁汶大学水利系 【期刊】水科学进展 2010-03-30
12 新疆水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研究 陈曦 ; 秦艳芳; 周可法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9-12-25
13 土地利用影响下地下水位时空变化数值模拟 闫金凤; 郭全军; 陈曦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8-15
14 哈萨克斯坦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中国新疆的比较 张小云; 吴淼; 陈曦 ; 罗格平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10-03-15
15 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利用 吴淼; 张小云; 罗格平; 吉力力; 吴焕宗; 加帕尔;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文献信息中心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10-03-15
16 近30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柳梅英; 包安明; 陈曦 ; 刘海隆; 张红利; 陈晓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石河子大学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10-06-15
17 额尔齐斯河-斋桑湖流域近2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演变 沈金祥; 陈曦 ; 杨辽; 王杰; 李宝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10-03-15
18 基于CENTURY模型研究干旱区人工绿洲开发与管理模式变化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许文强; 陈曦 ; 罗格平; 张清; 张豫芳; 唐飞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7-23
19 开都河流域山区径流模拟及降雨输入的不确定性分析 黄粤; 陈曦 ; 包安明; 马勇刚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新疆遥感中心 【期刊】冰川冻土 2010-06-15
20 塔里木河源流山区径流模拟及不确定性研究 黄粤; 陈曦 ; 马勇刚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新疆遥感中心 【期刊】中国沙漠 2010-09-15
21 基于RBFN模型的新疆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 杨光华; 包安明; 陈曦 ; 刘海隆; 黄莹; 代述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矿产地质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国沙漠 2010-09- 15
22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杨光华; 包安明; 陈曦 ; 刘海隆; 黄莹; 代述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矿产地质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国沙漠 2010-11-15
23 利用最大熵模型和规则集遗传算法模型预测孑遗植物裸果木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格局 马松梅; 张明理; 张宏祥; 孟宏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2010-11-01
24 新疆博斯腾湖湿地生态质量的定量评价 杨光华; 包安明; 陈曦 ; 刘海隆; 黄莹; 史建康; 沈利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2-15
25 新疆地貌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柴慧霞; 欧阳; 陈曦 ; 程维明;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9-01-15
26 塔里木河荒漠植被光谱可分性模拟 赵金; 陈曦 ; 古丽•加帕尔; 马忠国; 常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国沙漠 2009-03-15
27 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 黄莹; 包安明; 陈曦 ; 刘海隆; 杨光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期刊】冰川冻土 2009-02-15
28 40年来叶尔羌河流域景观变化过程分析 李琴;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4-15
29 干旱区资料稀缺流域日径流过程模拟 黄粤; 陈曦 ; 包安明; 刘铁; 冯先伟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比利时鲁汶大学水利系 【期刊】水科学进展 2009-05-30
30 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舒成强; 蒋良群; 陈曦 ; 谌柯; 刘辉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测绘科学 2009-05-20
31 1998—2007年新疆植被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杨光华; 包安明; 陈曦 ; 刘海隆; 黄莹; 代述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期刊】冰川冻土 2009-06- 15
32 新疆天山北坡干旱区GDP时空模拟 黄莹; 包安明; 陈曦 ; 刘海隆; 杨光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西华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09-07-15
33 基于 SRTM-DEM和TM的流动沙丘提取方法研究 柴慧霞; 刘海江; 周成虎; 陈曦 ; 程维明; 王睿博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9-15
34 基于GIS的面向对象人口空间数据库设计 白洁; 陈曦 ; 杨辽; 李江宏; 梁承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 【期刊】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15
35 新疆地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程维明; 柴慧霞; 周成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理研究 2009-09-15
36 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闫金凤; 郭全军; 陈曦 ; 周可法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资源科学 2009-10-15
37 干旱区三工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许文强; 陈曦 ; 罗格平; 王涛; 蔺卿 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市房屋产权交易管理中心; 新疆水利厅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09-10-15
38 极端干旱区荒漠稀疏河岸林遥感分类研究 古丽•加帕尔; 陈曦 ; 马忠国; 常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沙漠 2009-11- 15
39 计算机环境下地貌晕渲图制作的探讨 赵尚民; 程维明; 周成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12-15
40 新疆生态保育与重建区划图的设计与编制 柴慧霞; 程维明; 周成虎; 陈曦 ; 田长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12-15
41 青藏高原北缘公格尔山地区地形梯度的剖析 赵尚民; 程维明; 周成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12-15
42 干旱区荒漠稀疏植被覆盖度提取及尺度扩展效应 古丽•加帕尔; 陈曦 ;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9-12-15
43 新年寄语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区地理》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10-01-15
44 精准农业种植中棉田膜下自动控制滴灌系统的应用 孙莉; 陈曦 ; 王军; 包安明; 张清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01-30
45 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灌丛土壤属性研究 许文强; 罗格平;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6-04-30
46 应用Cotton2k 模型模拟北疆棉花生长结果的分析 孙莉; 陈曦 ; 周可法; 罗毅; 包安明; 欧阳竹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6-04-30
47 基于X3D/XML的组件式3维WebGIS平台:Geo-SD SHIP体系结构研究 王涛; 陈曦 ; 罗格平; 王伟胜; 包安明; 丁励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6-03-30
48 近15a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扩展动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黄粤; 陈曦 ; 包安明; 马勇刚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冰川冻土 2006-06-30
49 基于DEM的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北山区地势起伏度研究 唐飞; 陈曦 ; 程维明; 周可法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6-06-30
50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空间分布动态模拟 刘英; 包安明;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 【期刊】资源科学 2006-09-30
51 天山北坡绿洲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许文强; 罗格平; 陈曦 ; 肖鲁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地理研究 2006-11-30
52 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异性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闫金凤; 陈曦 ; 罗格平; 郭全军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科学通报 2006-12-30
53 干旱区绿洲景观斑块稳定性研究:以三工河流域为例 罗格平; 周成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科学通报 2006-12-30
54 干旱区绿洲土壤养分对不同作物系统的响应 许文强; 罗格平;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科学通报 2006-12-30
55 水分胁迫下棉花冠层叶片高光谱数据生物量变化研究 孙莉; 陈曦 ; 武建军; 冯先伟; 包安明; 马亚琴; 王登伟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 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 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科学通报 2006-12-30
56 干旱区生态资产遥感定量化评估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陈曦 ; 张清; 周可法; 孙莉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北京大学遥感研究所; 乌鲁木齐 【期刊】科学通报 2006-12-30
57 基于遥感与GIS的干旱区生态资产评估研究 周可法; 陈曦 ; 周华荣; 张清; 左其亭; 张海波; 闫金凤; 陈川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遥感研究所; 北京大学遥感研究所; 乌鲁木齐 【期刊】科学通报 2006-12-30
58 区域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进展 王树东; 陈曦 ; 刘素红; 于凯; 周淑娟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乌鲁木齐 【期刊】遥感信息 2006-12- 30
59 干旱区内陆河漫溢型生态用水调控的模拟分析——以塔里木河干流灿木里克生态区为例 陈曦 ; 黄粤; 钱静; 刘海龙; 冯先伟; 刘英; 包安明; 王伟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香港浸会大学香港;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 30
60 干旱区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方法及应用 左其亭; 周可法; 夏军; 陈曦 ; 王永琴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61 开都河流域融雪径流模拟研究 张一驰; 李宝林; 包安明; 周成虎; 陈曦 ; 张学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北京;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62 干旱区绿洲两种典型的LUCC过程与驱动力对比分析——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 汤发树; 陈曦 ; 罗格平; 蔺卿; 刘海隆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63 基于地面波谱测量的植被荣枯变化波谱响应分析 古丽•加帕尔; 陈曦 ; 赵金; 马忠国; 常存; 张学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64 中亚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周可法; 张清; 陈曦 ; 孙莉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 30
65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闸洪水漫溢过程分布式水文模拟——以灿木里克生态闸为例 黄粤; 陈曦 ; 钱静; 王伟胜;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07-01-30
66 北疆棉花精准种植施肥指标量试验研究 周可法; 孙莉; 张清; 陈曦 ; 王军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研究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03- 30
67 天山北坡绿洲土壤养分对作物系统变化的响应 许文强; 陈曦 ; 罗格平; 唐飞; 肖鲁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7-05-15
68 土地利用监测适宜尺度选择方法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赵金; 陈曦 ; 包安明; 段远斌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地理学报 2007-06-15
69 新疆三工河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仿真 汤发树; 陈曦 ; 罗格平; 蔺卿; 李照杰; 赫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沙漠 2007-07-15
70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监测尺度分析 赵金; 陈曦 ; 包安明; 段远斌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新疆库尔勒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07-09-15
71 基于Web services的WebGISVisA 体系结构研究与实现 尹小君; 陈曦 ; 罗格平; 包安明; 王涛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GIS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GIS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GIS实验室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石河子; 乌鲁木齐 【期刊】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10-15
72 天山北坡不同环境条件下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限土壤属性 陈曦 ; 许文强; 罗格平; 蔺卿; 肖鲁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生态学报 2008-01-15
73 干旱/半干旱区MODIS地表温度反演与验证研究 李琴; 陈曦 ; 包安明; 王金林; Frank Veroustraete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Centre for Remote Sensing and Earth Observation Processes; 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 【期刊】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12-15
74 新疆交通可达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刘海隆; 包安明; 陈曦 ; 张小雷; 张进英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地理学报 2008-04-15
75 基于地理格网的新疆地貌区划方法与实现 柴慧霞; 周成虎; 陈曦 ; 程维明; 欧阳; 袁烨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地理研究 2008-05-15
76 塔里木河干流植被遥感监测时空多尺度协同分析方法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8-01-15
77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生态风险遥感定量评估 孙莉; 周可法; 蒋良群; 陈曦 ; 秦艳芳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乌鲁木齐; 四川南充 【期刊】新疆地质 2008-03-15
78 近4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窦燕; 陈曦 ;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8-05-15
79 塔里木河流域下游植被生态风险遥感定量评估 蒋良群; 舒成强; 陈曦 ; 包安明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研究 2008-07-15
80 土地利用变化对绿洲区地下水硝酸盐空间变异特征的影响 闫金凤; 陈曦 ; 周可法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07-20
81 塔里木河河道整治与生态建设科学考察及再思考 夏军; 陈曦 ; 左其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08-09-15
82 干旱区绿洲生态研究及其进展 陈曦 ; 罗格平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8-07-15
83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 罗格平; 周成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地理学报 2003-01-23
84 GIS支撑下的干旱区水资源及其利用的空间分异研究 王永兴; 陈曦 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厦门;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3-06-30
85 基于GIS的干旱区LUCC分析和模拟方法探讨 阎金凤;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3-06-30
86 地统计学软件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 吕昭智; 包安明; 陈曦 ; 马英杰; 沈佐锐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乌鲁木齐;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乌鲁木齐 【期刊】生态学杂志 2003-12-11
87 绿洲浅层地下水位与水质变化对人为驱动LUCC的响应——以三工河流域为例 闫金凤; 陈曦 ; 罗格平; 许文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05-03-15
88 干旱区冲洪积扇-冲积平原绿洲浅层地下水质时空变化初步分析——以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 肖鲁湘; 罗格平; 陈曦 ; 许文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5-04-30
89 乌鲁木齐近50年城市用地动态扩展及其机制分析 张新焕; 杨德刚;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5-04- 30
90 精准农业技术系统集成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 孙莉; 张清; 陈曦 ; 王军; 包安明; 张斌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石河子科学技术委员会; 新疆石河子科学技术委员会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05-08-30
91 天山北坡绿洲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罗格平; 许文强;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地理学报 2005-09-23
92 从景观格局分析人为驱动的绿洲时空变化——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 罗格平; 周成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生态学报 2005-09-25
93 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 蔺卿; 罗格平;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 乌鲁术齐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05-09-30
94 乌鲁木齐市无资料地区山洪泥石流临界雨量推求 李德; 陈广才; 谢平; 陈曦 ; 杨德刚; 钱静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水能水文部;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广西 南宁; 湖北 武汉; 新疆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5-08-30
95 干旱区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 许文强; 罗格平; 陈曦 ; 肖鲁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5-12- 30
96 三工河流域土地转移空间分析 闫金凤; 陈曦 ; 方晖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09- 30
97 大面积棉花长势的MODIS监测分析方法与实践 吕建海; 陈曦 ; 王小平;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03-05
98 棉花各生育期高光谱数据与叶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量的相关分析 孙莉; 陈曦 ; 包安明; 冯先伟; 王登伟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03-05
99 基于GIS的绿洲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钱静; 陈曦 ; 吕建海; 赵成义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研究 2004-03-30
100 博斯腾湖水体矿化度变化趋势及调控研究 左其亭; 马军霞; 陈曦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河南郑州 【期刊】水科学进展 2004-05-30
101 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生理变化及其高光谱响应分析 冯先伟; 陈曦 ; 包安明; 孙莉; 王登伟; 马亚琴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06-05
102 基于Web的新疆资源生态环境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涛; 陈曦 ; 王伟胜;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08-11
103 新疆湿地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周可法; 吴世新; 李静;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遥感中心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09-05
104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罗格平; 周成虎; 陈曦 ; 周可法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新疆乌鲁木齐 【期刊】自然资源学报 2004-07-15
105 干旱区生态资产定量评估的技术体系 陈曦 ; 周可法; 张海波; 李静; 张清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遥感中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市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12-05
106 干旱区绿洲景观尺度稳定性初步分析 罗格平; 周成虎;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12-05
107 干旱区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模型研究 周可法; 陈曦 ; 张海波; 李静; 张清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遥感中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北京大学遥感所;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12-05
108 棉花精准农业种植与管理系统初步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 张清; 陈曦 ; 包安明; 孙莉; 王军; 张斌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农八师121团科技办; 新疆石河子科委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4-12-05
109 新疆天山北坡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研究 陈曦 ; 罗格平; 夏军; 周可法; 娄少平; 叶民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20
110 新疆棉花精准种植施肥指标体系试验示范结果 孙莉 ; 陈曦 ; 包安明; 王军; 张清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21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中国棉花 2005-01-25
111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动态分析 蒋良群; 陈曦 ;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疆遥感与 GIS 应用重点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5-02-28
112 典型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可视化模拟初步分析 罗格平; 陈小钢; 王涛;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GIS 与模拟中心; 墨尔本 澳大利亚;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5-02-28
113 用Delphi开发新疆地区棉铃虫测报数据库管理系统 王涛; 吕昭智; 陈曦 ; 包安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5-02-28
114 “数字地球”背景下新疆空间信息设施的建设 武建军; 陈曦 ; 陈险峰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0-09-30
115 基于ERDAS IMAGING软件的TM影像几何精校正方法初探——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刘志丽; 陈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1-12-30
116 天山北坡山地针叶林土壤性质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许文强; 张豫芳; 陈曦 ; 罗格平; 蔺卿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新疆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新疆水利厅 【会议】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 2010-07-22
荣誉奖励:
1.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
2.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
3.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四等奖两次。
4.获新疆50年十位优秀科技人物等荣誉称号。
5.2001年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0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7.2002年荣获政府决策咨询二等奖
8.2002年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
9.2003年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
10.2003年荣获政府决策咨询二等奖。
11.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首届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12.2004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和乌鲁木齐十大杰出青年。
13.2004年荣获优秀工作者称号。
14.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15.2005年获第八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16.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7.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8.2010年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
19.2010年获新疆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2010年入选“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库”。
21.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22.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媒体报道(一):
晨曦之歌——记全国劳模、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
2007年2月27日,我国首都北京风和日丽、春意盎然。
这是全国人民大喜大庆的日子。2006年度国家科技颁奖大会,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央领导同全国各地的科技精英及国际友人们,怀着极其喜悦的心情光临大会。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研究员所主持的《新疆生态安全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他从国家领导同志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获奖证书和奖金时,大会堂内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犹如优秀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似地激动得热泪滚滚:这是艰辛的泪水,这是荣幸的泪水,这是圣洁的泪水,她点点滴滴地流淌在庄严的主席台上,仿佛是一串串价值连城的珍珠,演绎了一曲震撼心灵、回肠荡气的“晨曦之歌”——
一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是不通过实际接触便可以感知的一门科学。像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有这样特殊的功能。人类数千年来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与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质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便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质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属于科学技术界中的小字辈,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兴学科之一。亦是人类迈向太空,对地观测获取地表空间信息的一种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具有宏观、准确、综合地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的能力。我国的遥感科技事业比美国这样的先进国家晚10多年,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而我们新疆的遥感事业又比内地发达地区晚10年,即上世纪80年代末,人生有幸的陈曦恰恰遇上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新兴的遥感事业让他梦牵魂绕;是新兴的遥感事业让他远离红尘;是新兴的遥感事业让他勇于献身!
1964年金秋,陈曦出生与人杰地灵的新疆石河子。由于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又受到故乡吴语文化的熏陶。自小不仅勤奋朴实,而且好学上进。从启蒙到中学毕业年年是班上的尖子学生。所以于1981年夏天有幸考上了新疆大学地理系水文专业;更令人可喜的是1985年大学毕业后,又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从此,他便与人类誉称为“生命之泉——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1988年8月8日,这个大吉、大利、大喜、大发的日子里,陈曦怀着信念和憧憬,来到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工作,主攻的科研方向是水文。这位智商不凡而又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科坛新秀,硬是以水资源研究为契机,在新疆首先应用了新兴的“3S”技术: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并在应用伊始就初步尝到到了甜头,深切地感悟到高科技的无穷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贵有自知之明的陈曦,在深邃的科研领域中,深感自己学识的浅薄,十分渴望得到充实和提高。他暗自庆幸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家庭里,不久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的勤奋好学受到中国科学院伯乐们的青睐和厚爱,有幸被推荐作为国家的十位研修生之一,于1993年9月,前去日本的富士通公司深造,学习高层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当然也与遥感科学密切相关。陈曦深深地感谢党和国家对他高度的信任和培养,于是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和人生的黄金时代,所以他在1年半之久的留学生涯中,没有心思游览旖旎的风景和繁华的街市,也没有熏染上任何不正之风的诱惑,将思念家乡的情感紧锁在内心的深处,如迷似醉地一心扑在计算机软件的自由王国里……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不挤它不会出来……”陈曦几乎将海绵里的“水”挤了又挤,挤得干干净净。走在路上,坐在车上,甚至连洗刷和吃饭时间都用于背读日语单词和专业术语的名词。使他娴熟地掌握了英语和日语,为攀登和开拓软件科技高峰创造了先决条件。皇天不负苦心人。由于他以甘于清苦、甘于寂寞、甘于献身的精神,因而获得了丰硕的学术专业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他回国后如虎添翼,像凤凰展翅般发挥了潜能和施展出才华,更可喜的是几年后他又团结了一批仁人志士,凝聚了一批具有抱负的热血青年科研人才,积极领衔努力组建了地理信息系统青年实验室。
陈曦任主任的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是专业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拥有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0人,其他科研人员30多人,同时具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其中包括:近1000平米的现代化机房和科研场所,6TB的海量存储设备,国际一流的卫星数据地面接受站,两台超大绘图仪和彩色扫描仪,ASD光谱仪、叶面指数仪、冠层仪、分水仪、叶绿素仪等野外遥感设备,近百台计算机和工作台。并且配备了国际一流的大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开放和谐的环境,为研究和开发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
凡是有信念的花蕾,终能姹紫嫣红,香飘万里。自实验室成立后的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地方及国际合作项目共40多项,获国家二等奖、省部级一、二等奖6项。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处于国家的先进行列。该实验室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6名,与加拿大的里贾纳大学、日本的东京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达成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联合培养协议,保证了实验室人才的源远流长。
陈曦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为新疆遥感科学的开拓者,扛鼎者和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二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陈曦将高尔基的教诲永远铭刻在心坎里,落实在行动上。
他曾担任过中科院新疆地理所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以至现今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以这些室、所为依托,奉信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同事们肝胆相照地精诚合作,又在兄弟科研单位的协作和支持下,尤其是当他于世纪之交获得武汉大学水利理学博士后,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先后领衔完成国家863、国家攻关、国家基金、世界银行、中加EIDA、中日JIEA和自治区重点项目20多次,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四等奖2次,影响颇大的项目有:
一、 1998年10月,与新疆水文资源局合作完成的《新疆跨流域调水前期研究》项目:这是一项具有超前意识的战略性研究,其主要目的是提出解决新疆水利资源利用和分布严重失调的途径,对新疆水利资源区域开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理顺了关系,出台了可行的方案。在水资源量的重新计算,对水资源利用的分区和供需平衡预测,对调水工程的多方案比较和论证等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观点,总体评价是立论正确,资料翔实;经济、社会效益大;难度、规模与工作量大;应用价值大;并有重大创新,达到了国内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二、2002年10月,与新疆遥感中心,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的《新疆生态环境遥感本底调查及动态监测系统》项目:此项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理论及观点等方面开拓性强,受到何建邦、陈述彭、童庆禧院士及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在遥感应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西部大开发起到积极的贡献。
三、2003年11月,受中石化新星公司西北分公司委托完成的《塔北地区高精度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及塔北油田三维地形虚拟仿真系统》项目:此项目采用的虚拟踏勘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不用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对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逼真的了解,能够完成野外踏勘的大多数工作,极大的减少了野外的工作量,相应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资源管理、虚拟旅游、军事指挥、工程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此项目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受到李小文院士等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并建议积极推广和应用。
四、2004年12月,与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合作完成的《流域水资源利用及耗水机理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复杂、研究规模和难度大、技术路线科学、创新点突出、科技攻关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遥感、能量平衡与耗水计算理论与实践属于国内外首创。专家们共同建议应用和推广。
五、2005年8月,与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5单位合作的《干旱区流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及应用》项目:该项目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复杂、研究范围广而难度大。由于技术路线正确,创新点突出,科技攻关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已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的前景广阔,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因而受到孙鸿烈、刘昌明、李小文、李佩成院士及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同时在研究中诞生了5部专著,发表了86篇学术论文,并被500多篇文章所引用。尤其是《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实践》出版时,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为该书作序中指出:在如何应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深入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类问题上,无疑是一个颇具特殊的典范”。
六、2007年1月,与新疆遥感中心,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合作完成的《新疆生态资源遥感定量评估业务运行系统研究》项目:该项目是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网络技术和野外抽样调查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多种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为信息源,以统计应用部门生态资产评估为对象,构建一套运行化的新疆生态资产遥感评估集成应用系统,并在昌吉州实验应用。由于科技难度、规模和工作量很大,所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很大,综观科研价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尤其是本文开篇所说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新疆生态安全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项目,是在国家“973”、“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同兄弟单位的精诚合作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了对我国新疆干旱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应用,提出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技术集成体系,构建了新疆多尺度卫星遥感监测平台,提出了空间决策与管理模式。利用3S技术建立了国家边界与跨国河流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解决了数据采集、数据规范、实时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问题,为高新技术在国际安全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应用系统;在干旱区数字流域建设方面,建立了合理调度干旱区大流域水量的理论方法,集成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研发了实际运行系统,解决了生态用水调度国际难题;在干旱区生态与环境监测方面,建立了遥感数据 取与处理平台、资源与环境数据库技术标准体系和元数据标准体系、数据库集成技术方法,运行管理与更新机制。更令人可喜的是在该项目研究中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1 20多篇,出版专著2部,软件著作登记4项,培养了8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当代科学技术呼唤多学科的立体交叉与融合。惟聚众智,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惟集众力,才能众志成城、战无不胜。所以陈曦近几年来主持了国家863、973攻关课题30多项,经费达3000多万元,成了新疆科研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之一。所以他的人生精华在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树立了科研工作的楷模,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攻关夺隘。老实说有些知识分子就喜欢“单干”,但他的科研项目是开放的、跨科学、跨单位、跨部门的联姻协作:他以海纳百川的大将胸怀招贤纳士;他以事业高于一切的革命精神团结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
所以说在我国科坛上不是缺少一般的专家,而渴求的是像陈曦研究员这样“有参天拔地之才,尤贵有苍山涵海之量”的举旗率众、领衔掌舵的科技精英!
三
在我们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纯粹的只属于个人的历史,当我们在讲述一个人的历史时,其实是讲述的时代缩影。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目前是拥有500多人的厅局级科研单位,作为一所之长的陈曦研究员,在主持搞好各项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一大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可见任务之艰巨、工作之繁重、精神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由于当年的彭加木、夏训诚、杨利普、刘铭庭,目前的张小雷、陈曦、陈亚宁等一批优秀专家卓越的科研成果令人瞩目;而且新疆又是生态与地理研究得天独厚的大课堂,所以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纷纷西出阳关慕名而来。以2006年为例,硕士生报考者达到 245人,分别来自北京、江苏、山东、湖南、河南、陕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23个省、市、自治区的25所大学。所以目前陈曦麾下人才济济,博士生达89人,硕士生达到177人,这样庞大的人才梯队,不仅雄居新疆的科研单位之首,而且在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全国而言亦颇具影响。怪不得社会上许多有识志士无不伸起大拇指赞扬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不愧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
在学位教育中他首先严字当头,特别强调人品第一的道德教育。他坚定不移地紧紧抓住课堂学习和论文写作两个重要部位。坚持基础课程学习的正规化,论文开题调研的论证化,数据的准确化,论文写作期间检查的制度化,学位授予的严格评审化,从而行之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们的含金量。以2006年而言,该所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1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发表CSCD论文的60篇,所以引起了新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在200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励的20名青年科技奖中,该所26岁的许皓成为博士生中最年轻的获奖者,博士生陈永金、吴楠,硕士生唐自华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刘永龄获奖学金优秀奖,地奥奖学金二等奖,刘加珍博士、陈志超硕士获中科院研究生科学与实践专题资助。在中科院2005—2006年度的评比中,陈亚鹏、吴楠获三好学生标兵荣誉,闫海龙、刘雅轩、湾疆辉、张进英获优秀学生干部荣誉,刘加珍、高卫东获优秀毕业生荣誉,王雷等34人获三好学生的荣誉。所以作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领衔导师的陈曦研究员功不可没!
他认为马棚里是培养不出千里马的。所以他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率领研究生们奔赴野外考察,其感人的故事比比皆是,在此仅摄取近两年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之一:
女博士生黄粤文质彬彬地向记者说,2005年夏天陈导师带领我们一批学生,千里迢迢地奔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勘察,在气温40多度的炎炎烈日下,挖坑取水样化验,测量生态植被情况,并结合考察实际如数家珍似地讲解地表水文与生态植被的学术知识,中午啃着干馍馍,大伙儿仍然乐呵呵的,仿佛一头扑进了“母亲河”的怀抱……
镜头之二:
博士生许文强以甘肃口音情真意切地说,2006年7月下旬课题组人员集中到昌吉市撰写《新疆50年LUCC数字重建》的验收前的项目报告,执笔由陈导师主动地承担了。当他开了一天座谈会,又接着翻阅各种资料,核实各种数据忙乎了大半夜之后,第二天就病得不轻,但到医院打针吃药后又继续坚持工作,以“拼命三郎”的精神,终于拿出了高水平的项目报告。陈导师的这种敬业精神使我们永远终身难忘!
镜头之三:
陈曦研究员经常说科学没有边境线,科技工作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一位来自重庆市的博士生刘海隆绘声绘色的说:2006年5月初,陈导师领着加拿大华人黄国河等3位专家及我们几位学生,奔赴开都河流域考察。当第6天来到和静县的巴音布鲁草原时,突然下起了新疆罕见的顷盆大雨。草地上坑坑洼洼地没有路,汽车在软绵绵的草上打滑十分危险!为了保护黄教授一行的人生安全,陈导师好几次奋不顾身地下车后全力以赴地推汽车,为此我们几位学生非常感动,也跟着跳下汽车使劲地推。当时陈导师全身湿淋淋地似落汤鸡,又黑不溜秋像泥猴,真是可笑极了,18公里路硬是行程1个多小时。
当雨过天晴后黄国河教授向东眺望着罗布泊沉思片刻后,满怀深情而又万分感慨地说:“因为我的祖国有彭加木,夏训诚与陈曦这样敢于献身的科学家,将在世界科技之林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
雷锋同志说得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说句实在话,陈曦就是这样典型的人物。
他既要主持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又要培养造就科研人才;还要从事学术著作,真是三付重担一肩挑呀!近10年来他废寝忘食地争分夺秒;他殚精竭虑地费尽心机;以智慧和才华;以心血和汗水,先后共计发表论文30多篇,专著两部,参与编著4部,其中主要的是
1、2002年6月,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三工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异及其稳定性研究》;
2、2003年1月,发表在《地理学报》上的《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 ;
3、2003年6月,发表在《干旱区地理》上的《三工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
4、2004年4月,发表在《干旱区地理》上的《干旱区生态资产定量评估的技术体系》;
5、2004年12月,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新疆天山北坡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研究》;
6、2006年1月,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干旱生态资产遥感定量化评估及其动态变化分析》等等……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排放的废水、污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在“水”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如出现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问题等。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水问题,必需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必须统筹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以及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合理和谐的分配,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道路,这与传统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有较大的区别,特别强调了水资源开放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这部著作,由于内容丰富,涉及面又很广泛,工作量相当庞大,所以是陈曦同比他年长的左其亭教授共同合著的。这种大度大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极其可贵的。
该书可作为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农田水利、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从事水利、环保、地理、地质、管理及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参考。所以此书被人们誉为宏伟的“水文化工程”。
当2003年桃花盛开,莺歌燕舞的时候,这位年仅39岁的青年科学家著作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这本沉甸甸的论著出版后,引起了我国水利界的极大反响和高度评价。陈曦抱着这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儿子,心似潮涌、热泪盈眶……因为这既是他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才华的结晶;亦是他的信念和追求、苦斗和奉献的象征!
五
巴甫洛夫说:“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假定你们每个人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说句实在话陈曦的人生写照——科学战线上忠贞不喻的殉道者!
陈曦的爱人名叫楼婷。但不是高楼深宅中婷婷玉立的大家闺秀,而是一位剪着男青年短发的泼辣精干的青年知识女性。她夫妻俩是同乡又是同龄人,真可谓是名符其实的青梅竹马了,楼婷那朴实无华的仪态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女性之美;那快人快语的性格讨人喜欢。采访中,她向记者情真意切地说出了“科学家可敬不可爱”的肺腑之言。咋一听,真让人不可思议?!但当同她推心置腹、剖诉衷肠的恳谈后,使人情不自禁地以同情的心态频频点头:是、是、是……
楼婷于1986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经管专业,按照她的专业和实际工作能力,现在当个处级领导是可以的。但因为丈夫是个科学家,而现在她只是科级干部,实际上成了家中几代人的“ 保姆”。当她俩结婚后的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全家人喜出望外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但在欢乐之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那就是对科研事业如迷似醉,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陈曦,10多年来从未照料过儿子;从未到幼儿园接送过1次;从未辅导过儿子学习;从未开过1次家长会;从未领着儿子去过公园;“从未”这个词在他俩的父子关系中比比皆是……
1995年4月中旬的一天,儿子突然浑身发烧,脸色通红,呼吸急促,用体温表一量40 度。为此楼婷急得团团转,打电话向丈夫告急!然而,陈曦以愧疚的心情回答说:“我的工作很忙实在离不开,你很能干,深信你肯定可以将儿子的病看好的!”当时,楼婷真是哭笑不得,背着儿子汗流满面地往医院跑,由于当时经济拮据舍不得打的,为儿子打针一天来来回回跑4次,将她累得筋疲力尽。类似的事例楼婷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几个……
陈曦的母亲患有心脏病和胆囊炎,经常性地老病复发。有一次,他好不容易陪护老人家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看病,但他仍然惦记着科研工作。当母亲在打吊针时。他信马由缰不由自主地走出病房,坐上2路公共汽车回到北京路的818科研大楼的工作岗位上。当他忙乎到下班时方才如梦初醒,想到了在医院打吊针的母亲,拍着自己的脑袋非常内疚地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好在他的父母具有中华民族通情达理的传统美德,私毫没有怨言,望着儿子忙忙碌碌的身影,偶尔只是悄悄地流泪……
其实陈曦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因为在他的日历上从来都没有节假日,每年仅休息大年初一这一天。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家中好似招待所,从未干过家务活,也从未操心过家中的事,家在他的心中淡化了,唯有事业高于一切,在此仅举两个小小的事例,让读者以便得到明确的印证:
1993年9月,陈曦等10名青年科学家前去日本留学1年半之久,规定本人中途可以回国两次,若不回国者亦可以让伴侣前去一周时间团聚,这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然而他既没有回国,也没有叫楼婷前去日本。而是埋头争分夺秒地苦学专业技术知识。
就在记者采访的3个月前,陈曦家的新楼房装修时,有位油漆工悄悄地向楼婷真挚地说: “你同孩子两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干嘛?”原来这位油漆工因为多天不见陈曦的人影子,还以为楼婷没有男人呢!当楼婷哭笑不得地说出其中的 “奥秘”之后,那位油漆工满怀深情地说:“科学家固然可敬可爱;但更可敬可爱的应该是科学家的伴侣!”
说句老实话,楼婷毕竟是位知情达理、胸情豁达的知识女性,她虽然嘴里怨言多多,但心坎里却是敬意浓浓,恩爱重重!当采访结束时,她十分虔诚地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拿出了陈曦的部分荣誉证书,小心冀冀地展示在记者的面前:
2001年,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一);
2002年,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
2003年,荣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2002—2003年,两次荣获政府决策咨询二等奖;
2004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和乌鲁木齐十大杰出青年;
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陈曦硕硕的殊荣,在场的人无不发出纵情赞美的笑声;此时此刻,楼婷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笑得那么灿烂、笑得那么美丽、笑得那么迷人;真是“军功章有他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当记者通宵达旦地写就此稿时,信手推开窗户向着东方眺望:银光闪闪的天幕下飘逸着轻柔如纱的晨雾,朝霞朦胧、云彩靓丽、炊烟袅娜、在金光灿烂的晨曦中东方巨龙苏醒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又迎来了一个营造和谐社会的艳阳天!
陈曦,顾名思义:共和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科坛晨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在晨曦中营造成辉煌、超越辉煌,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奔向未来永远的信仰和追求!
来源:中国科学院离退体干部工作局 2008- 10-20
媒体报道(二):
新疆都市报专访:“不顾家”的科学家--陈曦
新疆都市报专访新疆遥感第一人陈曦
“遥感”这个词,对于普通民众来讲,也许比较陌生。它究竟能干什么?它有多大的能量?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建设、环境治理和保护有多少关联?
其实,它有巨大的能量,能把占了祖国六分之一土地和广博资源的新疆装进电脑。
说起遥感,就必须提到一个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曦,是他和他的团队把新疆的水资源状况、母亲河流——塔里木河等装进了小小的电脑,供研究者随手点击和翻阅,供相关管理者勾画科学发展和科学建设美好新疆提供理论依据。
陈曦(前中)与科研人员讨论研究课题。图/新疆生地所
“ 千里眼”扫描新疆大地
12月8日,本报A05版以《十名科技工作者获全国优秀》为题,报道了新疆科技工作者荣耀登榜的事迹。其中,被誉为新疆遥感第一人的陈曦,荣获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因此,说起新疆的遥感事业,以及遥感为新疆的发展、资源管理、水土利用、环境治理等所提供的信息系统平台所作出的贡献,就必须先从陈曦说起。
1993年,在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工作不久的陈曦作为国家10位研修生之一,前往日本深造,学习与遥感科学密切相关的高层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此时,我国的遥感科技事业刚刚起步,新疆的遥感事业更是一片空白,陈曦由此开始了自己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登的第一步。
一年半的留学时光是短暂的,在此期间,陈曦把自己的时间“挤得” 干干净净。走在路上,坐在车上,他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用在背日语单词和专业名词,后来他娴熟地掌握了英语和日语,并很快在学业中取得好的成绩。
功夫不负苦心人。由于陈曦甘于清苦和寂寞,在深造学习期间收获了丰富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攀登和开拓遥感信息科技高峰创造了先决条件。
学成回国后,陈曦开始发掘自己的潜能,施展自己的才智。作为水文专业出身的陈曦,敏锐地意识到3S(是英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技术在地域辽阔的新疆大有用武之地,围绕在干旱区水的产生和利用,率先在新疆利用3S技术开展研究。由他领衔、凝聚了一批有志青年,并组建起地理信息系统青年实验室。2002年,该实验室以“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的名称进入自治区首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行列,成为新疆唯一的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我区空白。
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陈曦带领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跨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国家先进行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攻克境外无法实地定标区域的遥感数据处理难题,发展了少控制点或无控制点区域的卫星影像几何精纠正技术;改进海量数据集成模式与组织技术,实现了“生态环境数据—模型—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制定干旱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规范,建成了面向新疆生态环境监测的遥感信息产品制作平台与发布系统等。
在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陈曦和他的团队针对干旱区稀疏植被针叶结构,建立了几何结构模型和植被覆盖度分级模型,实测精度达到85%以上,为干旱区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成果得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陆地遥感产品研发小组的认同,并派专家来新疆交流。
在国际碳排放谈判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这一背景下,陈曦和他的团队敏锐地发现“干旱区盐碱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这一现象,开拓干旱区碳过程与全球碳黑洞补偿研究的新领域。2009年,国家973计划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设立“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项目,由陈曦担任首席科学家,开展服务于我国节能减排规划和国际碳平衡谈判的工作。
陈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973、863 、支撑计划、重点基金、国际合作和地方重点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81篇,专著2部,软件登记8项;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11项,多项研究成果已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得到应用。
陈曦开拓了新疆的“遥感”事业,同时“遥感”事业也成就了一名勤奋、忘我的科学家。
塔里木河被“数字化”
塔里木河是沙漠里的生命之河,上世纪90年代,由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其下游河道断流、湖泊干涸、胡杨林衰败,从而对整个流域面积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自2001年起,国家投资107亿元,提出使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数字塔里木河 ”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陈曦带领他的研究团队,面向国家与区域的重大需求和重大工程,围绕干旱内陆区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在新疆生态与环境遥感监测综合信息平台基础上,继续延伸出了5个应用系统。
其中涉及塔河应用系统的内容包括:干旱区跨国河流水资源利用模拟系统针对国际河流开发与利用,建立了基于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的分布式生态耗水计算方法,重建近30年跨界河流生态与环境变化过程;基于“数字流域”的理念,设计了“数字塔里木河”的总体方案,通过遥感、遥测、模拟和优化调度等技术的集成,建立了投资2亿元的数字塔里木河一期工程“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实现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统一调配与数字化管理。至此,整个塔河流域近26万平方公里的相关信息,都装在了计算机里。
今年7月底,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配管理系统通过自治区竣工验收,标志着“数字塔河”全面建成,为科学治理塔河流域,科学调配塔河流域水资源等提供了一个高效、高科技的系统平台。
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项目,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从2002年12月合同签订到现在已历时近7年,建设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系统软硬件平台、水调系统环境建设。二是应用系统建设,包括10个子系统,通过数学模型、科学计算、虚拟仿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为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操作平台和决策环境,全面提高塔管局水量调度业务的处理能力。
作为塔河综合治理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以水量调度的业务流程为主线,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实现了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共享;水资源、生态的分析评价;水量调度方案的科学编制;会商环境下水调及生态保护成果的全面展示等。系统初期运用就发挥了很大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今年11月6日,塔里木河第11次生态输水工程启动,向塔河下游输送的生态水经其文阔尔河成功到达塔河尾闾台特玛湖后,前后生态输水量近4亿立方米。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 坚持边治理边输水,先后11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由大西海子水库下输水量累计达26亿余立方米,生态输水7次到达台特玛湖,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后记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休息”二字
对于科学事业,陈曦可以说是如迷似醉。在采访时,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数:10多年来从未照料过儿子,从未到幼儿园接送过1次,从未辅导过儿子学习,从未开过1次家长会,也从未领着儿子去过公园……当儿子患重病需要他照顾时,他因工作繁忙没能尽到责任;当母亲患病时他仅送到医院打完吊针,便坐公交车赶到到单位忙工作。
陈曦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
对于妻子来说,陈曦也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因为在他的日历上从来都没有节假日,每年仅在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家也好像招待所,从未干过家务活,也从未操心过家中的事,似乎家在他的心中没有位置,惟有事业高于一切。有关家里的一切事务,全然落在了妻子一人的肩上。他的妻子虽然嘴上有很多怨言,但心里还是装满温情和敬意。仅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就可以说明这一点。陈曦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他自己都不知道把这些荣誉证书放在哪里,而细心的妻子却一一收藏在一个手提包里。
说实话,对于家庭来说,陈曦并不是一个没有心肠的人,只是他把国家事业看得比家庭更重要,他把对父母、妻儿的爱埋藏在心里,然后轻装上阵,勤于科研。用科研成果来回报国家对他的培养,回报家庭在他身后的巨大支撑。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经费不足,科研人员“东南飞”成为普遍现象,当时有很多国内外的科研所邀请陈曦加入,但陈曦并不为所动,他仍然坚定地选择扎根边疆。
作为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文与水资源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陈曦说:“比起内地,新疆有更多自然科学的领域和奥妙值得研究。而现在,新疆科研单位的设备、经费等都已经走上了正轨。”
来源:新疆都市报 2010-12-20
媒体报道(三):
陈曦:我们的目标是国际一流
陈曦,男,1964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王蓓 孙亚娟) 做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处理行政事务,偶尔参加家庭活动,这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曦十几年来生活的主要内容。
12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09年度的学术交流会中场休息时间,记者见到了陈曦。腼腆的笑容,年轻人常戴的黑色板材框架眼镜,让这个45岁的科学家多了一分可爱,也拉近了采访距离。
作为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文与水资源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陈曦说:“比起内地,新疆有更多自然科学的领域和奥妙值得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经费不足,科研人员“东南飞”成为普遍现象。当时有很多国内外的科研所邀请陈曦加入,陈曦说:“曾经动摇过,但是大家都一步步坚持了下来,度过了困难时期。现在新疆科研单位的设备、科研经费都走上了正轨。”
陈曦和他的团队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干旱区的水如何产生、如何利用,如何更好地为生态建设发展服务。
为了治理塔河流域荒漠化,陈曦提出了数字塔里木河的概念,构建了数字塔里木河的设计方案,作为技术总负责,主持了“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的工程,得到了水利部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陈曦和他的团队发现盐碱土吸收二氧化碳作用明显,这一成果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在干旱区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做成国际一流。”陈曦信心十足地说。
来源:乌鲁木齐在线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