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张少实,男,1943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汉族,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天科学与力学系教授,校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校基础教学带头人,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力学课程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与校、院教学督导组成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8年毕业于哈工大液力传动专业。

1968年12月至1970年3月,在沈阳军区3359部队学生连接受再教育。

1970年3月至1978年10月,先后在黑龙江省肇东、肇源变压器厂任技术员、室主任。

1978年10月至1980年12月,哈工大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师从于王铎、顾震隆教授。

1980年12月留校,在材料力学教研室任教。

社会兼职:

1.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科力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特约委员。

3.黑龙江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4.曾任黑龙江省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5.黑龙江省大学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6.曾任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组成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讲授“材料力学”等3门本科生课,“板壳理论”等5门研究生课。

培养学生情况:

指导研究生19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计算固体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大型复杂工程结构分析等方向的科研工作。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或参与“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与航天预研、航天基金等科研课题26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倒的生物动力学机理与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科研成果:

获原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成果奖1项。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教材专著多部,发表较有影响的教研论文27篇,发表较有影响的科学研究论文50余篇。

出版专著:

1、主编《材料力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

2、主编《新编材料力学》(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主编《复合材料与粘弹性力学》(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主编《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多媒体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5、参编《基础材料力学》 科学出版社 2009

6、主编《新编材料力学电子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主编《新编材料力学(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0

8、主编《复合材料与粘弹性力学(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9、参编《自然科学学科辞典》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发表论文:

1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艺术、教学创新中的应用 张桂莲;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期刊】高等建筑教育 2010-10-15

2 风磨机打击轮连接梁结构分析 张少实; 张桂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期刊】电站系统工程 2007-07-15

3 基于模式分析的遗传算法种群插入策略 张鹏飞; 张羽飞;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惯导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惯导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02-28

4 感悟教学艺术——备好课的体会与实践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科学与力学系 【期刊】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2004-05-01

5 某热电厂风扇磨煤机打击轮前盘应力分析 张少实; 张桂莲; 赵慧传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0-02-29

6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large thrust elastic metal-plastics bearing bush for a hydraulic turbine 张少实; 张桂莲; 赵慧传 【期刊】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0-03-30

7 纤维与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研究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 【期刊】复合材料学报 1995-08-30

8 凹底平车移动心盘有限元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庞宝君; 李涛; 张少实; 项徽 【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7-04-30

9 材料力学多媒体系统界面设计 张羽飞; 原松梅;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期刊】现代教育技术 1997-05-15

10 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测定 黄玉东; 张嘉梅; 魏月贞; 张少实; 谭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 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410信箱哈尔滨市 【期刊】材料科学进展 1992-03-01

11 复合材料纤维与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 副教授 【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3-05-31

12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和应力分析 张少实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 【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85-01-01

荣誉奖励:


1.1993年航天部颁发的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1994年黑龙江省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工作者”奖。

3.1996年黑龙江省教委颁发的优秀CAI课件一等奖。

4.1996年航天工业总公司颁发的优秀教材三等奖。

5.1997年东北地区高校颁发的优秀CAI课件一等奖。

6.1999年黑龙江省教委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

7.200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成果一等奖。

8.2001年东北地区高校颁发的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

9.200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省首届教学名师奖。

10.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

11.2004年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特等奖。

12.2005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13.2008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14.2008年黑龙江省节能降耗科技创新成果奖。

媒体报道一:


栉风沐雨自在行———记首届全国教学名师张少实教授

只有甘当学生的人,才能得到名师的学识。

只有甘为人梯的人,才能得到名师的风采。

只有完全燃烧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名师的心灵。

只有将名字刻在学生心中的人,才能得到名师的称号。

——全国教学名师张少实教授

“哈工大有许多无名的名师,他们才是真正的名师,真正的大师。我们的许多前辈、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没有机遇参加这样的名师评选,但是我们要永远缅怀他们的业绩,永远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是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张少实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名师表彰会上讲的话,也是他面对来访记者的开场白,更是张少实教授虚怀若谷、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真实写照。

我的成长得益于环境

“我的成长得益于环境,哈工大有一个非常好的成才的环境。”谈起自己入选国家级百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张少实教授首先谈到的是自己学习、工作了几十年的哈工大,谈到的是自己所在的力学教研室深厚的治学传统,谈到的是自己的老师、前辈。“一个人的成长当然需要个人的努力,但个人的力量不可能超越环境、超越时代。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我的许多同学,毕业后到了其他学校,走上了其他岗位,他们没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没有得益于他们所处的环境。”“正因为有了这些前辈、名师,才使得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以大师为师、与大师结伴、随大师前行。”谈起环境,谈起个人的成长,你会发现教学名师张少实并不是始终处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也不是能够始终从事他深爱着的教学工作、力学研究工作,他的生活也远非一帆风顺。1963年,张少实进入哈工大液力传动专业学习,属于人们所说的老五届的学生。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1968年张少实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军区3359部队学生连接受再教育,边参加政治学习边从事农业劳动。1970年又被分配到当时的黑龙江省肇东县变压器厂任技术员,在那里度过了8年的时光,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与工人一起劳动,并进行可控硅等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直到1978年他又回到哈工大攻读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成为“文革”后全校第一批的55名研究生之一,并于1980年留校到材料力学教研室任教,从此走上了教学、科研岗位。

对于这段似乎与今天无关的经历,张少实满含珍视与怀念:“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离不开那8年做技术员的经历,我在教学中的许多心得也都得益于那段时期的实际工作和工程实践。”“虽然是技术员,当时的知识分子真是放下架子,与工人师傅打成一片。那时每天都加班加点,大家从无怨言,从不计报酬,每一个人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活儿。那种忘我的奉献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我的成长和以后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我仍然与当年的工人师傅保持着联系。”也正是由于这些经历,张教授有着自己的成才观:“年轻人要成才,自己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要选择有利于成才的良好环境。现在强调市场经济,外面的世界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吸引力,高校还不具备那样的物质条件。但我个人认为,高校促进科技成才的环境和条件是无可比拟的,有志于科技成才的青年应该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左右,要扎扎实实地从事自己的事业,走好自己的成才之路。”

正是由于具有长期的一线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张少实教授对教学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那段时期的工程实践对我的教学、科研起到了很大作用。无论是材料力学还是其他工程学科,它的任何教学和科研活动都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不是干巴巴的,而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是活生生的。”所以他有意识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剖析工程实践以及科学前沿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调动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先后入选校基础学科带头人、优秀课程负责人,校、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兼任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获省部级、校级优秀教学、教材成果奖18项。他还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工作者奖,哈工大优秀教师奖,哈工大首届“海王奖”、“八达奖”。他负责的课程《材料力学》还获得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他告诉我们,此次在北京参加全国名师座谈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会上强调:我们要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创造性的教学。对此,张少实教授认为,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都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工作可做,都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做出贡献。“如果基础课的教学不能与工程实际、科学前沿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就会是教条的、僵化的、干巴巴的。基础也要有外延,越是基础课教师就越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科研工作,主持参与“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与航天预研、航天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倒的生物动力学机理与过程的可视化模拟”等两个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不断涉猎科学前沿,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张少实教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常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常有人说,听某某人讲的某堂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当然是说至美至妙的课堂教学达到了艺术境界。古人云:‘技达于道者,艺也’。是说技巧若能够表达事物的本质属性与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入求真至善达美之境地,便堪称艺术。如此,艺术是一种理想境界,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说,每个教师都想自己的课讲得好,受学生欢迎;每个学生都想取得更大的成就,都想成才。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在上课之前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了解这门课的学习对他的发展、成才有什么作用、什么影响,使学生对此形成默契、达成共识。因此教师的知识面要宽,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生动活泼地分析、说明。学生对这门课不但要有兴趣,还要有爱。每个成才的人都爱自己的专业,爱专业是你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的前提。“备好课对讲好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很难设想,一次没有充分备课的课堂教学会很精彩,不砸锅就已是很万幸的事了,还能奢求什么艺术!”

“若把课程内容比作人的骨骼和肌肉,那么课程体系可否看成人的经脉?有了经脉才能使骨骼和肌肉相互作用、协调动作。按着体系逐渐地展开内容,这就是设计课程的章、节结构。最终课程的总体框架是以章、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张少实教授认为,分析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关系与联系,用条线索将他们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其首尾相顾、前后呼应,这便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张少实教授和他的授课组首先改革了《材料力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他们编写使用的多学时、少学时两套教材,内容和体系都很新颖,很好地协调了传统经典内容与新知识间的关系,教学中留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搭建了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声、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粉笔字和学生们屏住呼吸静静听讲的情境中进行的。而现在,张少实教授考虑得最多的是,构造怎样的教学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怎样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策划怎样的教学情境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采用,使得设计色彩斑斓的教学情境变得如此轻松、自如。那种“一本教材一张口,一块黑板一只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情境已成为历史,代之而来的是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交融在一起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因此,张少实教授带头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授。学生与教师之间、教与学之间形成了互动的课堂氛围,克服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缺点。课堂教学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多媒体”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内容轻松、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加强了学生对力学概念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进步,教育教学也与其他事物一样需要创新。教学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与体系的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与可靠保证,已成为我国乃至于世界教育界志士仁人的共识。”张少实教学说,“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积累,需要做许多‘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目前全国都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张教授认为,创造精神可以说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批判精神,我们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如果你把自己所讲的内容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不是批判地加以接受,就会把知识讲死。”他非常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通过开放实验、材料力学计算机分析大作业、选写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独立猎取知识的能力,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他说,科学事业是充满艰辛、磨难甚至危险的,没有勇气和牺牲精神,不可能成为一流的人才。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科学史的发展历程,追寻先辈的成功之路,努力传播这种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张教授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我们既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又应该培养他们光明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怀,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名师”是一种责任

“‘名师奖’给高校的老师们一次认识提高的机会,将名师的标准转化为教师们努力提升的方向:我们要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甘坐冷板凳,不为外界干扰;我们要热爱学生,执著于教育事业,愿意倾注自己毕生的心血;我们要精心于教学,耐心地解决学生的每一个疑问;我们要对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善于教学创新,绝不墨守成规……”

这是张少实教授对名师的理解。他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感到肩上担子的无比沉重。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教育;老百姓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回答这些问题:怎样办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办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大学?怎样办让家长放心的哈工大?怎样做一名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喜爱的教师?”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培养人才是我们的人生价值。”谈起那神圣的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张少实教授说得更多的是“热爱”,是“责任”。“我们的莘莘学子,在他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时来到我们身旁,希望我们给他们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每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看到那一双双渴望获得人类文明的精华、渴望求解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眼睛时,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地讲好每一门课、每一节课?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精心批改每一本作业,精心辅导每一次试验,精心解答每一个问题。我们要创新教育,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智慧活动。”

张少实教授说:“名师,对于集体是荣耀、是光环,但对于个人,完全是一种社会的责任、义务;是一种规范,是一种鞭策;是完善自我,不断改造和提升自我的标准;是教师为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不尽追求。”他说,名师的荣誉属于一个集体,需要在集体中产生,靠集体的力量来铸就。名师不一定都写在光荣榜上,而要深刻在学生的心中。

坐在张少实教授的面前,倾听他风趣的谈吐,感受他和蔼的笑容,你会为他慈祥、睿智、宽容的长者之风所吸引。他会笑言,虽然自己年纪大,但是教龄并不长,应该多向老教师学习;他会告诉你,虽然自己被评为名师,自己的课也有同学逃课,对于这些同学应该根据不同原因区别对待;他会对你说,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他自认为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还在提高,自己还要前进;他会向你谈起他的学生朋友,谈起他向学生请教计算机问题;他会向你强调,教学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果不爱学生,怎么能让学生爱你这门课程,怎么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你会在他的细声慢语、娓娓道来中品味生活的真谛,思索人生的哲理。

来源:《光明网》2010年06月02日

媒体报道二:


我和学生像朋友--记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张少实教授

作为全国100名高校名师之一的张少实教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谦虚、和蔼。2003年9月16日,记者在哈工大材料力学教研室采访了他。

大学毕业当过8年技术员

张少实教授今年60岁了,面对今天取得的成绩,他谦逊地说,他的成功离不开培养他的老师,还有他的工作环境,更离不开他那段当技术员的经历。

张少实上世纪60年代末毕业于哈工大液力传动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肇源变压器厂当技术员。当时的小工厂除他以外没有大学毕业生,很少有人能看懂生产产品的图纸。那时的张少实就开始进行半导体配件的钻研,每天工作8小时后,还要加班,从不计报酬。张少实说,当技术员的经历,对他今后如何对待工作影响很大。

当年是技术员的张少实每天都接触实践,他在搞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然而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那时搞科研的需要,他感到没学过的知识太多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深深地喜欢上了力学方面研究。于是在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考试时,他成为第一批考入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的研究生,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

计算机有问题请教学生

1980年留校任教、有23年教龄的工学硕士张少实说,自己在教学上还是个“年轻”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还要不断探索。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上就要有新观念,培养的学生不仅有个性更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中他和学生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

在张教授的课堂上出现了一名计算机“高手”,这名学生告诉张教授,因为入学时的成绩不够计算机专业的分数,就被分到材料力学专业,他对材料力学的知识怎么也提不起兴趣。张教授私下找到这名学生,告诉他,虽然现在学的专业不是他最喜欢的,但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通的,他在学习材料力学时学的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今后本科毕业后,可以再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这名学生从此便安心地学习材料力学专业,但也从未放弃对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张教授说,现在他只要计算机方面有问题,就会去请教他的学生,张教授微笑着说,那名学生真是个计算机“高手”。

工作之余张少实爱好广泛,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运动,尤其偏爱游泳。他在接受采访时还特别提醒那些想搞科研的年轻人,一定要经得住社会上各种物质利益的吸引,也许开个公司或者进入某个企业工作会赚很多钱,但要真正适合做学问、搞科研的还是高校,因为高校具备做学问的学术氛围。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9-18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