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李轩科,男,1963年11月出生,四川泸州人,汉族。现任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本科学位。

1988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1年破格评为教授。

2001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做访问学者。

与英国利兹大学材料系合作于2004年获得Royal Society China Fellow Award,2005-2006年在英国利兹大学材料系工作两年。

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SCIE入选期刊《新型炭材料》学术期刊的编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委863计划项目评议专家。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炭材料导论、新型炭材料、纳米材料与纳米团簇化合物等课程。

培养学生情况:

已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生16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3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新型炭材料的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了十多项国家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及省部项目。

1. 2011-2014,超高温、高导热、非烧蚀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防热和热响应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016003),项目负责人。

2. 2010-2012,炭纤维表面碳化物涂层的熔盐法制备、表征和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50972110),项目负责人。

3. 2010-2012,炭纤维表面碳化物涂层的熔盐法制备和形成机理,(湖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09CDA036),项目负责人。

4. 2007-2009,纳米碳管反应模板在熔盐中制备碳化物纳米纤维及合成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0672070),项目负责人。

5. 2007-2009,碳材料反应模板在熔盐中制备纳米碳化物,(项目批准号207071),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6. 2007-2008,纳米碳管反应模板在熔盐中制备碳化物纳米纤维及合成机理,(项目批准号2007CA013),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7. 2003-2005,催化气相法制备纳米碳管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0272042),项目负责人。

8. 2009-2010,萘中间相沥青的研制,校企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

9. 2009-2010,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干燥技术,校企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

10. 2010-2011,细结构石墨材料的研制,校企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

11. 2010-2014,高导热石墨材料,校科技创新团队基金,项目负责人。

12. 2010-2011,天然石墨基高导热材料制备研究,深圳市热管理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负责人。

13. 2003-2005,利用纳米碳管电极的电容式海水淡化技术,(2002AA302302),国家863计划,与上海大学等单位合作。

14. 2004-2005,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项目,项目执行负责人。

15. 2004-2006,总装备部,国防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预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16. 2004-2005,单壁纳米碳管制备与生长机理研究,Royal,Society,China,fellow英国皇家学会,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

17. 2004-2007,纳米碳管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基金,项目负责人。

18. 2003-2005,碳纳米管和纳米炭包覆纳米磁性粒子吸波性能的研究,(2003Z002),湖北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

19. 2004-2006,功能陶瓷材料的研制,省重点实验室专项预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

1 一种超细金属炭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 刘朗; 李轩科; 沈士德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 2000-12-15

2 模板法在熔岩中合成多形态的碳化物及其合成机理 李轩科 【科技成果】武汉科技大学 2010-01-01

发明专利:

1 一种纳米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李轩科; 袁观明; 张铭金; 吕早生; 张光德; 雷中兴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05-06-29

2 一种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李轩科; 苏勇; 雷中兴; 沈士德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05-10-05

3 一种Fe2O3/Al2O3气凝胶催化剂及用于制备单壁纳米碳管的方法 李轩科; 左小华; 刘静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06-01-11

4 一种Co/MgO气凝胶催化剂及用于制备纳米碳管的方法 李轩科; 左小华; 刘静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06-01-11

5 一种用熔盐法制备碳化钛材料的方法 李轩科; 张少伟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06-01-11

6 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李轩科; 董志军;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06-03-29

7 固定二氧化碳的微藻的制备方法 吴高明; 杨忠华; 陈明明; 李轩科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2009-04-22

8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吴高明; 杨忠华; 陈明明; 李轩科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2009-10-07

9 利用微藻减排二氧化碳的方法 吴高明; 杨忠华; 陈明明; 李轩科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2009-10-21

10 炭材料表面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姜召阳; 李轩科; 董志军; 袁观明; 胡子君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 2009-11-04

11 一种高效转化CO2的光生物反应器 吴高明; 杨忠华; 刘汉杰; 陈明明; 王剑; 李轩科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2-17

12 天然鳞片石墨基高定向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李轩科; 袁观明; 董志军; 邓念; 丛野; 杨忠华; 吴晓琴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10-05-19

13 一种高活性的TiO2基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丛野; 李轩科; 别望望; 董志军; 袁观明; 崔正威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10-08-04

14 一种细结构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李轩科; 邓念; 袁观明; 董志军; 崔正威; 丛野; 杨忠华; 吴晓琴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10-08-11

15 一种硼硅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李轩科; 左小华; 董志军;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武汉科技大学 2010-09-29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27篇。

发表论文:

英文:

1. Xuanke Li, Aidan Westwood, Andy Brown, Rik Brydson, Brian Rand. A convenient, general synthesis of carbide nanofibres via templated reactions on carbon nanotubes in molten salt media. Carbon, 4 7 (2009)201-208

2. Xuanke Li, Aidan Westwood, Andy Brown, Rik Brydson, Brian Rand. The water assisted synthesis of clea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ver Fe2O3/Al2O3 binary aerogel catalyst. New Carbon Materials, 23(4)(2009 )1-4

3. Xuanke Li, Zhijun Dong, Aidan westwood, Andy Brown, Shaowei Zhang, Rik Brydson, Nan Li, Brian Rand. Preparation of a titanium carbide coating on carbon fibres using a molten salt method. Carbon,2008, 46(2): 305-309.

4. Z.J. Dong, X.K. Li, G.M. Yuan, Y. Cong, N. Li, Z.Y. Jiang, Z.J. Hu. Fabrication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itanium carbide-coated carbon fibres by reacting titanium hydride with carbon fibres in molten salts. Thin Solid Films, 2009,517(11): 3248-3252

5. Z.J. Dong, X.K. Li, G.M. Yuan, Y. Cong, N. Li, Z.Y. Jiang, Z.J. Hu. Fabrication of protective tantalum carbide coatings on carbon fibers using a molten salt method.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8, 254(18): 5936-5940

6. Xuanke Li, Guanming Yuan, Aidan Westwood, Hongbo Zhang, Zhijun Dong, Andy Brown, Rik Brydson and Brian Rand. The preparation and CVD densifica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felt synthesised by a catalytic CVD method. Chem. Vap. Deposition, 2008, 14: 40-45.

7. Xuanke Li , Guanming Yuan, Andy Brown, Aidan Westwood, Rik Brydson and Brian Rand. The removal of encapsulated catalyst particles from carbon nanotubes using molten salts. Carbon, 2006, 44 (9): 1699-1705.

8. Dengsong Zhang, Liyi Shi, Jianhui Fang, Kai Dai and Xuanke Li . Preparation and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6, 97( 2-3): 415-419.

9. Xuanke Li, Xiaohua Zuo, Guanming Yuan, Andy Brown, Aidan Westwood, Rik Brydson, Brian Rand. The synthesi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ver an Al2O3/Fe2O3 binary aerogel catalyst .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6 (2006)308 -311

10. ZUO Xiao-Hua,LI Xuan-Ke et al.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ver an Fe2O3/Al2O3 Binary Aerogel.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2006, 22(10):1807-1812.

11. Dengsong Zhang, Liyi Shi, Jianhui Fang, Xuanke Li and Kai Dai.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SHORT COMMUNICATION Materials Letters, 2005, 59(29-30): 4044-4047.

12. Z Aslam, X Li , R Brydson, B Rand, U Falke and A Bleloch. Supported Catalytic Growth of SWCNTs using the CVD Method.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6 (2006)139 - 142

13. Y Li , XK Li , L Liu The production of CNTs by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source gases. New Carbon Mater, 2004, 19 (4): 298-302.

14. Z Aslam, XK Li , R Brydson, et al. The effects of catalyst pr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synthesis temperature on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by the CVD method . INST PHYS CONF SER, 2004, (179): 471-474

15. CM Ke, HZ Wang, W Deng, Y Wang, J Xu, H Duan, MJ Mang, HZ Zhao, XK Li. High solids-content nanosize polymeric microlatexes made by micro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J WUHAN UNIV TECHNOL,2004, 19 (1): 30-4.

16. ZX, Lei, J Liu, JB Wang, XK Li , Wang HZ. The effects of catalyst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n the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NEW CARBON MATER, 2003, 18 (4): 271-276.

17. Li XK , Lei ZX, Ren R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nanohorn encapsulated Fe particles .CARBON, 2003, 41(15): 3068-3072

18. Y Li, XK Li , L Liu.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NEW CARBON MATER ,2002, 17 (4): 53-7.

19. ZX Lei, XK Li , HZ Wang, et al.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encapsulating nanosized nickel particles. NEW CARBON MATER, 2002, 17 (4):67-70.

20. XK Li , L Liu, SD Shen. The influence of starting materials on the structure of ultrafine carbon powders . CARBON, 2001, 39 (15): 2335-2338.

21. XK Li , L Liu, SD Shen, et al . The carbothermal reduction synthesis of Zr(C,O. nanoparticles from binary carbonaceous-zirconia aerogel. J MATER SCI LETT, 2001, 20 (18): 1663-1665.

22. XK Li , L Liu, SD Shen. Structure of ultrafine carbon powders prepared using a carbonaceous gel. CARBON, 2001, 39 (9): 1431-1433.

23. XK Li , L Liu, S Ge, et al. The preparation of Ti(C,N,O. nanoparticles using binary carbonaceous titania aerogel. CARBON, 2001, 39 (6): 827-833.

24. XK Li , J Liu, XR Liu, et al. Preparation of binary carbonaceous-silica xerogel and aerogel precursors. J INORG MATER, 2001, 16 (1): 134-138.

25. XK Li, L Liu YX, Zhang, et al. Synthesis of nanometre silicon carbide whiskers from binary carbonaceous silica aerogels. CARBON, 2001, 39 (2): 159-165.

26. XK Li , L Liu et al. The synthesis of Zr(C,O)ultrafine powders from carbonaceous-ZrO 2 binary aaerogel. J.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01, 2:123-127.

27. XK Li , L Liu, ZH Li, et al.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fine carbon powders by SAXS and Raman spectra. CARBON, 2000, 38 (4):639-641.

28. Xuanke Li and Qingtian Li.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ization of coal-tar pitch. Fuel, 1996, 75( 1):3-7.

29. XK Li, L Liu et al.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aceous-titania binary aerogel New Carbon Materials, 2000, 15(3):57-62.

30. XK Li, L Liu et al. The research on ultrafine carbon powder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using Raman spectra and XRD. New Carbon Materials, 2000, 15( 2):65-67.

31. XK Li, L Liu et al . The influence of starting materials and synthesizing parameters on the yield and properties of aqua-mesophase. New Carbon Materials, 2000, 15(1):57-61.

32. XK Li, L Liu et al. The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carbon powders from carbonaceous sol-gel. New Carbon Materials, 1999, 14(3)1:49-52.

中文:

1 镁碳砖用酚醛树脂合成工艺条件的研究 廖庆玲; 李轩科; 左小华; 袁观明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黄石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01-15

2 4种炭素材料的抗氧化性研究 程文雍; 李楠; 李轩科; 梁峰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耐火材料 2011-02-15

3 碳纤维表面熔盐反应制备TiC涂层 董志军; 李轩科; 从野; 袁观明; 崔正威; 王元骅; 李楠; 姜召阳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表面技术 2011-02-10

4 细粒石墨材料的热压制备 邓念; 袁观明; 别望望; 董志军; 张贵萍; 赵杰;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优科能源(漳州)有限公司; 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0-08-15

5 TiO_2-MWCNT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别望望; 丛野; 董志军; 邓念; 左小华; 赵杰;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黄石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0-08-15

6 熔盐法制备碳化矾涂层纳米纤维 王元骅; 陈芳; 董志军;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0-08-15

7 碳包覆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袁观明; 苏勇; 董志军;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9-02-15

8 TiC涂层碳纤维的熔盐反应制备及其氧化性能 董志军; 李轩科; 李楠; 姜召阳; 胡子君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09-02-15

9 轻质陶瓷隔热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赵杰; 董志军; 袁观明; 胡子君; 别望望; 邓念;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15

10 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TaC涂层 董志军; 李轩科; 袁观明; 李楠; 姜召阳; 胡子君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期刊】材料导报 2009-04-25

11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CO_2的研究 陈明明; 杨忠华; 吴高明; 李轩科;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9-08-15

12 纳米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李其祥; 袁观明; 董志军; 吕早生;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08-15

13 镁碳砖用纳米SiO_2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廖庆玲; 李轩科; 雷中兴; 左小华; 袁观明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黄石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期刊】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9-09-15

14 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吸附特性研究 计道珺; 汪亚琴; 李轩科; 赵惠忠; 汪厚植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9-12-15

15 气体种类对CVD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研究 计道珺; 李轩科; 汪厚植; 洪学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6-01-30

16 用SEM-EDS研究包覆金属镍粒子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 袁观明; 李平和; 李轩科; 张铭金; 吕早生; 张光德; 雷中兴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物理测试 2006-01-30

17 用SEM和FESEM研究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 袁观明; 李平和; 李轩科; 左小华; 苏勇; 廖庆玲; 涂彬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 【期刊】物理测试 2006-03-30

18 GH720Li合金铸锭热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行为 苏勇; 李轩科; 雷中兴; 姚承照; 左小华; 袁观明; 冯志海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国防技术重点实验室; 黄石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国防技术重点实验室 武汉; 湖北黄石 【期刊】材料工程 2006-12-30

19 莫来石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董志军; 李轩科;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武汉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6-07-30

20 莫来石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董志军; 李轩科;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应用化工 2006-06-28

21 莫来石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 董志军; 涂红兵; 李轩科; 袁观明 武汉科技大学; 武钢焦化厂;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当代化工 2006-06-28

22 Fe_2O_3/Al_2O_3二元气凝胶合成高质量单壁纳米碳管 左小华; 李轩科; 袁观明; 董志军; 刘静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黄石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黄石;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期刊】无机化学学报 2006-10-10

23 中间相沥青的应用研究进展 袁观明; 李轩科; 董志军; 赵杰; 陈明明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期刊】材料导报 2008-11-15

24 洁净单壁碳纳米管在Fe_2O_3/Al_2O_3二元气凝胶催化剂上的水辅助合成(英文) 李轩科; Aidan Westwood; Andy Brown; Rik Brydson; Brian Rand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利兹大学材料学院 【期刊】新型炭材料 2008-12-15

25 催化剂微观结构对单壁纳米碳管质量的影响 葛山; 袁观明; 董志军; 赵杰;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15

26 碳纤维表面陶瓷涂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董志军; 李轩科; 袁观明; 李楠; 姜召阳; 胡子君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先进功能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期刊】材料导报 2008-05-15

27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杨忠华; 陈明明; 曾嵘; 李轩科; 刘郭飞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期刊】现代化工 2008-08-20

28 CVD法制备的碳包覆(Fe,Co)纳米粒子的结构及电磁特性 雷中兴; 刘静; 李轩科; 赵惠忠; 阮祥波; 汪厚植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期刊】磁性材料及器件 2003-08-30

29 纳米级高固含量聚合物微胶乳的制备与应用 柯昌美; 汪厚植; 王艳; 邓威;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5-28

30 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杂化材料性能的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刘兴重; 强敏;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塑料工业 2005-06-30

31 MS(M=Pb,Cd)/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柯昌美; 汪厚植; 金义凤; 胡云;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湖北武汉 【期刊】石油化工 2005-03-20

32 纳米CdS/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 柯昌美; 汪厚植; 金义凤; 罗炬;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5-07-25

33 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柯昌美; 汪厚植; 强敏; 刘兴重;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涂料工业 2005-06-01

34 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鲁礼林; 李艳军 ; 赵惠忠 ;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 【期刊】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5-07-28

35 透明的纳米级纯丙微乳液的制备 柯昌美; 汪厚植;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武汉市 【期刊】中国胶粘剂 2005-05-30

36 聚丙烯酸酯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赵惠忠; 强敏; 刘兴重;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5-05-28

37 聚合物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赵惠忠; 强敏; 刘兴重; 李轩科 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30

38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研究 孙少学; 袁观明; 董志军; 刘秀然;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湖北省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30

39 纳米纯丙胶乳制备TiO_2-SiO_2杂化材料的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赵惠忠; 强敏; 刘兴重;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9-28

40 中外新材料研究趋势和热点 计道珺; 李轩科; 赵惠忠; 汪厚植; 洪学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5-09-25

41 制备参数对多壁碳纳米管形貌的影响 计道珺; 李轩科; 赵惠忠; 汪厚植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5-11-25

42 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复合胶乳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赵惠忠; 强敏; 刘兴重;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期刊】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5-07-28

43 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纳米微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强敏; 刘兴重;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5-09-28

44 不同碳源气制备纳米碳管的研究 计道珺; 李轩科; 汪厚植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期刊】光散射学报 2003-04-15

45 微乳液聚合在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粒中的应用研究 柯昌美; 汪厚植; 段辉; 张美杰;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 【期刊】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3-06-28

46 气体流量对多壁纳米碳管形貌和产率的影响 计道珺; 李轩科; 汪厚植; 洪学勤; 杨熹文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钢技术 2003-02-28

47 纳米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 计道珺; 赵惠忠; 李轩科; 汪厚植; 洪学勤; 杨熹文; 陈家唯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钢技术 2003-06-30

48 催化剂结构与形态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 雷中兴; 刘静; 王建波; 李轩科; 汪厚植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新型炭材料 2003-12-30

49 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柯昌美; 汪厚植; 段辉; 张美杰;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30

50 碳包覆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刘静; 雷中兴; 李平和; 左小华; 林希峰;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30

51 碳纳米管的催化热裂解法制备与表征 计道珺; 李轩科; 赵惠忠; 汪厚植; 洪学勤; 杨熹文; 陈家唯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湖北武汉;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9-30

52 纳米碳管形貌和结构的TEM表征 刘静; 雷中兴; 施利毅; 左小华; 林希峰;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上海大学理学院 【期刊】国外建材科技 2003-06-30

53 微乳液共聚自交联印花粘合剂及其应用 柯昌美; 汪厚植; 邓威; 王艳; 徐君 ; 段辉 ; 张美杰 ; 赵惠忠 ;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印染 2004-02-29

54 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改性处理 张登松; 代凯; 方建慧; 施利毅; 李轩科; 雷中兴 上海大学理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上海 【期刊】化学研究 2004-07-05

55 不同原料气催化热解法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 李颖; 李轩科; 刘朗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山西太原; 湖北武汉; 山西太原 【期刊】新型炭材料 2004-12-30

56 透明纳米级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 柯昌美; 汪厚植;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纳米中心; 湖北武汉 43 0 0 81; 纳米中心 【期刊】石油化工 2004-12-20

57 微乳液法合成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 柯昌美; 汪厚植;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1-28

58 聚丙烯酸酯基纳米PbS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柯昌美; 汪厚植; 金义凤; 胡云; 赵惠忠;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30

59 CoO/MgO气凝胶催化剂合成单壁纳米碳管 左小华; 李轩科; 袁观明; 苏勇; 廖庆玲; 雷中兴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与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5-03-25

60 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袁观明; 李轩科; 张铭金; 吕早生; 张光德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05-04-30

61 反应时间对CVD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产率和形貌的影响 计道珺; 李轩科; 汪厚植; 洪学勤; 陈家唯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炭素技术 2002-10-30

62 裂解温度对碳纳米管制备的影响 李颖; 李轩科; 刘朗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山西太原; 湖北武汉; 山西太原 【期刊】新型炭材料 2002-12-30

63 包覆纳米镍粒子的碳纳米管磁性研究(英文) 雷中兴; 李轩科; 汪厚植; 洪学勤; 陈家唯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新型炭材料 2002-12-30

64 由炭质溶胶-凝胶制备超细炭的研究 李轩科; 刘朗; 沈士德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 【期刊】新型炭材料 1999-09-30

65 二元炭质二氧化硅干凝胶和气凝胶制备碳化硅晶须 李轩科; 刘朗; 沈士德; 吴东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系;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硅酸盐通报 2000-10-28

66 水性中间相制备研究(Ⅱ)──混酸(HNO_3/H_2SO_4)氧化过程动力学研究 余高奇; 李轩科; 刘秀然; 马育国; 沈士德; 刘朗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 【期刊】炭素 2000-12-21

67 混酸系(H_2SO_4/HNO_3)制备水性中间相 余高奇; 李轩科; 刘秀然; 沈士德; 刘朗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期刊】炭素技术 2000-06-30

68 原料以及制备条件对水性中间相产率和性能的影响 李轩科; 刘朗; 沈士德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 【期刊】新型炭材料 2000-03-30

69 溶胶-凝胶法制超细炭的拉曼光谱和XRD研究(英文) 李轩科; 刘朗; 沈士德; 吴东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 【期刊】新型炭材料 2000-09-30

70 二元炭质-二氧化锆气凝胶制备Zr(C,O)纳米粉体 李轩科; 刘朗; 沈士德; 吴东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系;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硅酸盐学报 2001-04-26

71 二元炭质-二氧化硅干凝胶和气凝胶前驱体的制备 李轩科; 刘朗; 刘秀然; 余高奇; 沈士德; 吴东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系;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系;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无机材料学报 2001-02-20

72 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纳米氧化镍气凝胶 刘秀然; 李轩科; 沈士德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30

73 纳米Ni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纳米管合成中的应用 赵惠忠; 李轩科; 计道珺; 汪厚植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2-30

74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NiO-SiO_2二元纳米材料及其结构特征 赵惠忠; 胡守天; 李轩科; 汪厚植; 计道珺; 陈龙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期刊】硅酸盐学报 2002-12-30

75 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及表征 计道珺; 李轩科; 赵惠忠; 汪厚植; 杨熹文; 陈家唯; 洪学勤; 雷中兴 武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会议】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 2001-06-30

76 纳米SiO_2载纳米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碳纳米管合成中的应用 赵惠忠; 李轩科; 计道珺; 汪厚植; 张文杰; 顾华志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会议】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 2001-06-30

77 利用微藻技术减排CO_2的研究进展 吴高明; 陈明明; 杨忠华; 李轩科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安环部;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会议】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8-06-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3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带头人。

2、2004年入选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团队计划项目任项目负责人。

3、2007年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4、多次获得湖北省硕士生和本科生优秀指导老师。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潜心科研 严谨治学

——记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李轩科教授

讲话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态度谦和。这就是我眼前的李轩科教授。

4月3日下午,我打通了李教授办公室的电话。显然他的工作很繁忙,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总算答应了在翌日的中午,挤出一点时间来和我聊聊。

我把采访的地点就选在了李教授的办公室里。

办公室地方不大,摆放了书柜、办公桌之后,再安放两张座椅人的进出就不怎么方便了。环视一周,不仅书柜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料,连桌面上除了电脑、电话、打印机之外,也都满堆着数据表格等各种资料。

“您这里不像是一个办公室,看起来倒更像是个工作室。”我不禁感慨。

“其实就是一个工作室。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一吃完饭,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回到这里来继续上午的工作的。”李教授淡定地说。

李轩科教授198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88年在我校修完硕士。2000年从中国科学院修完博士。2001年破格评为教授,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李教授现任我校高温陶瓷与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SCI入选期刊《新型炭材料》学术编委,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新型炭材料研究领域,李教授已获得了十多项国家和省市项目基金的资助,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十项,目前已获准六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李教授发表的论文篇数已逾100,其中SCI收录的达到了21篇。

自2003年以来,李教授主持和参与了两项国家自然基金、863计划、国防民口配套等项目,获得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团队计划以及多项省市重大项目基金的资助。但是,他没有轻易地满足,因为科研没有止境,没有国界。李教授寻找着机会,想让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升到更高更大的国际平台上去接受检验———他期望看到更辽阔的风景线。

2001年春天,李轩科教授赴英国利兹大学做了三个月的访问学者,李教授富有创新的科研工作,得到Leeds大学Brian Rand教授的赞赏。2004年经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9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C60的发现者之一Harold W Kroto爵士的推荐,通过英国皇家协会组织的多次评议,李教授与Rand教授合作于2004年8月获得英国皇家协会的资助,入选英国皇家协会中国伙伴(Royal Society China Fellow)计划。于是,2005年-2006年李教授赴英工作。在旅英工作的两年间,其在研究工作中不断表现出来的自主创新思路和严谨勤奋的科研工作态度,赢得良好口碑,并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其中SCI收录文章六篇。旅英工作期间的研究成果分别在2005年英国利兹举行的EMAG-NANO 05: Imaging, Analysis and Fabrication on the Nanoscale国际学术会议和2006年7月中旬在苏格兰阿伯丁召开的Carbon 2006国际炭材料会议上作了口头报道。

毋庸讳言,李教授出国工作的经历,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科学视野,丰富了他科研工作的经验,实现了他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升到国际平台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为他日后回国工作积攒了足够的后劲和自信。

说到这次归国回校,学校领导们为改善自己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用心良苦,提供了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时,李教授颇感欣慰。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感激,当然也有了更重的责任。

旅英期间,面对国外先进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发达的国际科研平台,李教授心心念念的总是母校。比如,他利用自身赴英工作的便利条件,竭诚为武科大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工作牵线搭桥。去年“五一”期间,李教授还亲自陪同利兹大学知名教授Rik Brydson从英伦回到学校来为师生们讲学,并促成了武科大与英国利兹大学科研合作协议的成功签订。李教授本人则抓住时机,与利兹大学的学者共同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和英国EPSRC基金以及国际合作基金,并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卓有成效地开展起了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合作工作,以实际的行动促进着武科大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工作的活跃与发展。今年来我校学习交流的英国利兹大学博士研究生Tom Skid?鄄more,目前正在李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工作。在国内,对本校本院的发展进步,那李教授更是义不容辞,去年化工学院申请“化学工程与工艺”博士点,李教授和他的实验室的同事承担的十几个课题项目,为学院申博成功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教授严谨治学,钟情科研。提到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李教授谈起了自己的切身体验。他说,“搞科研一定得要静心、专心和耐心。科研与种地不同,并不一定就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时候一个研究课题做了好几年都都出不了什么成果。因此急功近利、浮躁的人是搞不好搞科研工作的。他强调,科研工作者首先得让自己修炼成人,因为科学研究是件很艰苦的活计,不能只靠有聪明的头脑就行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兴趣、信心、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搞科研的人要勤于思考,思考时的关键是要捕捉住稍纵即逝的,哪怕一闪念的想法,然后执着一念地,坚持几十次、上百次的试验。说不定你正感到山穷水尽、精疲力竭时,就有了‘踏破铁鞋无觅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这也就是科研工作的魅力所在。”李教授又特别强调说,“很多科研项目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与人协作对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是很重要的。”

谈起他在国外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大感受,李教授说,那就是那里的学术氛围浓厚和学术交流频繁。他说,中国的学生勤奋和聪明两样都不缺,但缺少科研学术的氛围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略显不足。所以,他坚持让他所带的硕士博士每月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他说旨在给大家搭建一个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研讨环境,激发学生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去学会探索思考,学会自主创新,学会发明创造。在研讨会上,他总是很平等地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有时学生们会为一个学术问题,不惜与他争得面红耳赤。而每当这种时候,李教授都会为敢与自己争论不休的学生暗暗窃喜,由衷叫好。

李教授是绝不主张一味埋头做盲目研究的。“出了问题就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有时候甚至化学试剂纯度选用不当,都会导致研究失败,因此要及时反省和总结。”他举了个例子,几年前和同事一起做高纯度纳米碳管,制备出来的样品老是达不到要求,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后来经多次反复检验论证,发现原来是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换了高纯度的试剂后,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李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就拿学生的论文来说,遣词用句是否切意妥帖,甚至标点符号的对错他都会要求得一丝不苟。他的学生史勤恺说,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人为错误,他更是严厉呵斥到毫不留情的地步。在让学生记牢犯错误教训的同时,他又会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去纠正错误。李教授是很爱护自己的学生的。他特别重视学生的人生安全。比如实验室里有很多高温设备,他会经常亲临实验室,查看通风橱是否打开等细节,排查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等等。他时时告诫学生们不要忽略一些看起来是细枝末节的东西。有很多实验,他都是坚持和学生一起做,身体力行。实验设备还经常需要调试,有时仅一个高温炉子就要调试一两个月,很多时候,学生们都还不是太懂,他就得亲自动手,手把手地教。 除了自己的科研外,李轩科教授还指导博士、硕士及本科生毕业研究工作,承担‘纳米材料’的研究生教学工作。至今,李教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名。他的学生左小华、袁观明、苏勇等都已申请国家专利,并在SCI和E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国内许多知名学者都兼任学校或学院的行政职务,他很庆幸自己没有。他笑称:“可能是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不够吧,我更喜欢专心搞好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离开李教授办公室前,他嘱咐笔者,切忌用“国内先进”,“国际领先”等相关字眼形容他的成绩。他始终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在自己领域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罢了。提到专著,他谦虚地说,专著是一个人一生研究成果的结晶,自己这辈子能出一本小册子供同行或爱好者们参考,就已经很是心满意足的事了。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新闻网》2007-12-3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