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程积民, 男,1955年2月生,陕西蒲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兼任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监测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项目成果验收评审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评估中心生态环境评审委员会长聘专家;国家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审委员会长聘专家;宁夏贺兰山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业务顾问;宁夏六盘山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和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首席科学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科技顾问,陕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植物学会理事,中国草原学会草原生态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程积民研究员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

在科学研究方面,程积民研究员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西部半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历经了连续40年定位试验示范与生态建设,年平均野外工作达180天以上,形成两大基础理论(草原演替与自然更新)和四大技术体系(自然修复、灌草配置、草地建设和规模化养殖),直接回答了国家退耕还林还草与封山禁牧工程实施和黄土高原多年来所面临的退化草地如何恢复利用、人工草地如何建设与布局、草地建设与畜牧业如何协调发展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

在人才培养和推广应用方面,程积民研究员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82人;为地方培养科技人员100余人;他的科研成果多次被政府决策管理部门采纳应用,完成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经济林推广种植7294万亩,创造经济价值超过521亿元。

程积民研究员的先进事迹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陕西日报、宁夏日报和农林卫视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其中新华社视频和文字的头版报道浏览量超过了160万次,同时,7月28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中程积民研究员被选为“每日一星”推荐学习。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5.09-1978.07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系水土保持专业  本科

1978.08-1991.0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林草研究室植被研究组、中科院固原生态站  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站长;

1991.09-1996.0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林草生态研究室植被研究组、中科院固原生态站  副研究员,站长;

1996.09-2003.0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研究部、中科院固原生态站  研究员、站长、硕博士生导师;

2003.09-至今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林草研究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员、教授、硕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

2000.01-2004.12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挂职  科技副县长。

社会兼职: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林草生态研究室主任。

3.《草地学报》、《草业科学》、《水土保持学报》和《水土保持通报》编委。

4.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评估中心生态环境评审委员会常聘专家。

5.国家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委员会常聘专家。

培养研究生情况:

先后培养博硕士研究生82人;为地方培养科技人员100余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从事旱区退化林草生态系统恢复建造。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机理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01-2020.12,150万元。

2. 黄土区生态环境建设定位监测,原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项目,2002.01-2015.12,60万元。

3. 陕西牧草栽培与利用综合试验研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咸阳牧草综合试验站),原农业部,2008.01-2015.12,340万元。

4. 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01-2014.12,100万元。

5. 半干旱黄土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适度利用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009.01-2011.12,115万元。

6. 中西部温带植被区域森林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宁夏,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2011.01-2015.12,80万元。

7. 西北典型区域基于水分管理的森林植被承载力研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1-2013.12,66万元。

8. 中国典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云雾山草原保护区评估,中国科学院野外站联盟项目,2016.01-2018.12,30万元。

9. 宁夏宽谷丘陵区(固原)集水型高效农牧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10.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建造理论与技术研究。

11. 芨芨草种群生态特征及在黄土丘陵区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12. 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区农牧耦合生态系统模式与技术研究。

1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林草地退化及荒漠化定位监测,国家林业局,2001.01-2011.12,主持。

14. 陕西牧草综合试验站,农业部和财政部,2008.06-2013.12,主持。   

科研成果:

程积民教授在黄土高原植被资源与利用、恢复与建设、林草土壤水分与调控及植被演替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提出了一系列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规划布局和建设理论与技术途径,尤其是在黄土丘陵区的干旱阳坡植被建设和草场改良试验研究中有一定创新;建立了我国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的第一个“本氏针茅草原自然保护区”,填补了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空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提出了黄土高原集流灌草优化配置模式和半干旱区林草土壤水分动态特征与调控途径;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及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研究了农牧交错区畜牧业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畜牧业的发展应走“草地牧业与农副牧业”相结合的高效半舍饲养殖道路,为半干旱区及黄土高原的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创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1 中西部温带植被区域森林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 杜盛;程积民;许文强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2 黄土高原草地恢复调控与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程积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 中西部温带植被区域森林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 杜盛;程积民;许文强;关晋宏;金晶炜;时伟宇;吴春荣;王蕾;李国庆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15

4 农牧交错带草畜耦合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王堃;杨允菲;程积民;戎郁萍;邵新庆;李连树;黄顶;穆春生;高文渊;邢福;侯彦;吕进英;刘克思;王瑞成;申霞 中国农业大学 2010

5 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区农牧耦合生态系统模式与技术研究 程积民;阎占卿;万惠娥;黄占斌;王彦辉;高军峡;雍绍萍;胡相明;张晓伟;张万忠;张信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6

6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建造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程积民;万惠娥;马永清;黄占斌;王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6

7 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宁夏彭阳)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刘桓;薛赛光;吴安琪;刘学军;黄占斌;刘平;米超;程炳文;张煜明;赵世伟;陈耀文;刘胜利;蒋正文;辛小桂;王勇;买自珍;罗世武;徐志友;徐洁;杨郁挺;程世清;程积民;李永平;宋刚;罗登科;云生元;辛鹏科;晁建忠;李自达;雍绍萍;万惠娥 宁夏水利科学研究所 2005

8 宁夏南部退耕还林(草)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吴晓民;程积民;李思锋;马齐;任越;党永;刘楚光;王艳;江延安;党蕊叶;王开锋;姬明周;李继光;余令军;张莹;张洪锋;靳铁治;吴永朋;何燕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2005

9 芨芨草种群生态特征及在黄土丘陵区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程积民;黄占斌;王彦辉;马永清;万惠娥;雍绍萍;张晓伟;丁汉福;赵克学;姬秀云;王静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2

10 芨芨草种群生态特征及在黄土丘陵区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程积民;黄占斌;王彦辉;马永清;万惠娥;雍绍萍;张晓伟;丁汉福;赵克学;姬秀云;王静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2

11 宁南宽谷丘陵区(固原)集水型高效农牧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李壁成;程积民;赵世伟;党增春;施立民;刘耀宏;韩仁峰;李永潮;杜社妮;焦峰;杜峰;阎慧敏;李世华;管秀娟;韦洪波;安韶山;刘萍萍;胡光荣;马国忠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0

12 黄土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综合发展与合理布局 彭琳;彭祥林;侯庆春;谢正川;张汉雄;程保成;张锡梅;黄占斌;程积民;刘毓民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0

行业标准、软件著作权:

1. 程积民,金晶炜,杨培志,杨云贵. 豆科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红豆草,NY/T 3131-2017.

2.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技术系统V1.0,2017

3.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信息化技术系统V1.0,2017

4.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牧草基因组学和转基因技术系统V1.0,2017

5.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牧草种质资源的转录组测序技术系统V1.0,2017

6.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的营养价值评价标准系统V1.0,2017

7.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的精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系统V1.0,2017

8.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的精准化质量标准评价体系V1.0,2017

9.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人工草地的建设与配置技术系统V1.0,2017

10. 程积民. 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草地的恢复技术系统V1.0,2017

发明专利:

[1]程积民,杨云贵,杨培志,李伟,邱莉萍,金晶炜,井赵斌. 一种检测青贮饲料霉变的方法[P]. CN103837426A,2014-06-04.

[2]程积民,李伟,井赵斌,金晶炜,邱莉萍,杨云贵,杨培志. 一种黄土区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的简易测定方法[P]. CN103837664A,2014-06-04.

[3]程积民,杨培志,李伟,金晶炜,邱莉萍,杨云贵,井赵斌. 一种黄土高原坡地混播人工草地建植方法[P]. CN103828584A,2014-06-04.

[4]李伟,程积民,金晶炜,邱莉萍,杨云贵,杨培志,井赵斌. 一种黄土区天然草地有毒杂草综合防控方法[P]. CN103828655A,2014-06-04.

[5]程积民,井赵斌,邱莉萍,金晶炜,李维军,李伟,杨云贵,杨培志. 渭北旱塬苹果-红豆草立体配置标准化生产技术[P]. CN103650876A,2014-03-26.

[6]程积民,程杰,井赵斌,呼天明,邱莉萍,金晶炜,赵新宇,史晓晓,白于,李维军,李伟,杨云贵,杨培志. 半干旱区荒山灌草立体配置恢复方法[P]. CN103636379A,2014-03-19.

[7]程积民,杨云贵,杨培志,井赵斌,呼天明,金晶炜,李伟,李维军,白于,姬秀云. 黄土区放牧与半舍饲结合型养殖技术[P]. CN103621468A,2014-03-12.

[8]程积民,井赵斌,邱莉萍,金晶炜,李维军,李伟,杨云贵,杨培志. 黄土高原退化草地自然修复与恢复方法[P]. CN103621288A,2014-03-12.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 程积民(主编). 黄土高原草原生态系统研究—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程积民(主编). 六盘山植物图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程积民(主编).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 程积民(主编).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种子库.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 程积民(主编). 中国黄土高原常见植物图鉴.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 刘钟龄(主编),程积民(副主编). 中国草地资源现状与区域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7. 马有祥(主编),程积民(副主编). 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 Zubaida Yousaf (主编),程积民(参编)Plant Ecology-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Recent Trends,2017.

9. 张英俊(主编),程积民(参编).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0. 张英俊(主编),程积民(参编). 中国栽培草地.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1. Pierre Mariotte(主编),程积民(参编). Grassland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Nova Science Publisher,2015.

12. 张英俊(主编),程积民(参编). 牧草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范.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3. 张英俊(主编),程积民(参编).中国牧草主产区产业发展报告.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14.《中国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发表论文:

1. Guo L., Cheng J.M.*, Luedeling E., Koerner S.E., He J.S., Xu J., Gang C.C., Li W., Luo R.M., Peng C.H. Critical climate periods for grassland productivity on China’s Loess Plateau.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7, 233: 101-109.

2. Jing G.H., Li W.,  Yu K.L., Ratajczak Z., Kallenbach R.L., Cheng J.M.∗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burning, and grazing on plant community in the long-term fenced grasslands. Plant Soil Environment, 2017, 63: 171-176.

3. Su J.S., Jing G.H., Jin J.W., Wei L., Liu J., Cheng J.M.∗ Identifying drivers of root community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semiarid grassland on the Loess plateau after long-term grazing exclusi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7, 99: 13 -21.

4. Cheng J.M., Jing G.H., Wei L., Jing Z.B. Long-term grazing exclusion effects on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soil properti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semi-arid grasslands of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6, 97:170-178.

5. Wei L., Liu J., Su J.S., Jing G.H., Zhao J., Cheng J.M*., Jin J.W. Effect of clipping on soil respiration components in temperate grassland of Loess Plateau.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2016, 75:157-167.

6. Jing Z.B., Cheng J.M.∗, Su J.S., Bai Y., Jin J.W. Changes in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under 3-decade grazing exclusion in semiarid grassl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4, 64: 171-178.

7. Gao Y., Cheng J.M.*, Ma Z.R., Zhao Y., Su J.S. Carbon storage in biomass, litter, and soil of different plantations in a semiarid temperate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 2014, 71(4): 427-435.

8. Jing Z.B., Cheng J.M.∗, Chen A. Assessment of vegetativ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uccession process during three decades of grazing exclusion in a continental steppe grassl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3, 57(8):162-169.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雷威肖,陈巧玲,陈康丽,刘晶,郭梁,金晶炜,程积民,李伟.黄土高原常见蒿属植物对4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J].中国草地学报,2020,42(01):21-30.

[2]郑周敏,罗瑞敏,程积民,郭梁.宁夏云雾山典型草原休眠期气候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8,39(10):656-663.

[3]雷威肖,李伟,郭梁,程积民,张义,郑周敏,赵妮.铁杆蒿枯落物对四种豆科牧草的化感作用[J].草地学报,2018,26(04):818-825.

[4]赵妮,金晶炜,程光庆,程积民.渭北旱塬区不同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03):271-279+288.

[5]赵婷,赵伟,张义,程帅,刚成诚,程积民.2001—2015年北方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0):243-248.

[6]赵伟,张义,赵婷,程帅,程积民,刚成诚.近15年北方6省(区)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0):266-271.

[7]程帅,程积民,张义,赵伟.火烧和刈割对关中地区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07):20-24.

[8]魏琳,程积民,井光花,赵洁,苏纪帅,刘建,金晶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3种优势物种细根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01):252-258.

[9]赵婷,张义,赵伟,程帅,刚成诚,程积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01):9-14.

[10]罗瑞敏,郭梁,程积民.近20 a云雾山草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8,35(01):77-84.

[11]杜宁宁,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半干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05):73-78.

[12]赵洁,李伟,井光花,魏琳,程积民.黄土区封育和放牧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对氮素添加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7,26(08):54-64.

[13]苏纪帅,赵洁,井光花,魏琳,刘建,程积民,张金娥.半干旱草地长期封育进程中针茅植物根系格局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7,37(19):6571-6580.

[14]牛春梅,关晋宏,程然然,李国庆,吴春荣,程积民,杜盛.黄土高原中西部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17,37(15):5049-5058.

[15]易铭,梁嘉俊,史建,李洪建,程积民,焦锋.采用EF-1α序列分析法对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锐顶镰刀菌的鉴定[J].草业学报,2017,26(02):61-68.

[16]刘建,邱莉萍,程积民,张金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5种典型草地群落土壤酶活性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7,25(01):32-37.

[17]刚成诚,王钊齐,杨悦,陈奕兆,张艳珍,李建龙,程积民.近百年全球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6,25(11):1-14.

[18]赵凌平,谭世图,白欣,王占彬,程积民,王清义.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繁殖更新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9):27-34.

[19]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3):109-117.

[20]王玉红,马天娥,魏艳春,魏孝荣,邵明安,程积民,张兴昌.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封育后土壤碳氮矿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7,37(02):378-386.

[21]关晋宏,杜盛,程积民,吴春荣,李国庆,邓磊,张建国,何秋月,时伟宇.甘肃省森林碳储量现状与固碳速率[J].植物生态学报,2016,40(04):304-317.

[22]赵凌平,白欣,王占彬,程积民,谭世图,王清义.火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和繁殖更新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6,25(01):108-116.

[23]高阳,马虎,程积民,安雨,刘伟,陈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J].草地学报,2016,24(01):28-34.

[24]李洪建,李芳红,史健,呼天明,程积民,钱永华,焦锋.陕西省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J].草地学报,2015,23(06):1310-1316.

[25]张宝泉,李红红,马虎,程积民,金晶炜,朱仁斌,程光庆.渭北旱塬区不同年限苜蓿对土壤主要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5,23(06):1190-1196.

[26]井光花,程积民,苏纪帅,魏琳,史晓晓,金晶炜.黄土区长期封育草地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对不同干扰的响应特征[J].草业学报,2015,24(09):43-52.

[27]张燕江,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退耕坡地苜蓿-铁杆蒿群落养分分布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05):211-216.

[28]赵凌平,王占彬,程积民.草地生态系统芽库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5,24(07):172-179.

[29]李红红,张宝泉,程积民,程光庆,赵新宇,高阳.蚓粪对黑麦草和匍匐剪股颖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4,22(06):1270-1275.

[30]金晶炜,苏纪帅,白于,井赵斌,井光花,程光庆,程积民.宁南山区土壤质量对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6):283-289.

[31]苏纪帅,金晶炜,白于,程积民.宁夏油松林细根生物量和土壤特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04):1-7.

[32]史晓晓,程积民,于飞,朱仁斌,赵新宇.云雾山天然草地30年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草种生态位动态[J].草地学报,2014,22(04):677-684.

[33]金晶炜,苏纪帅,白于,井赵斌,井光花,张宝泉,程积民.渭北旱塬区土壤质量对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J].草地学报,2014,22(04):737-742.

[34]刘书娟,陈俊,高宁宁,汪丽平,王文颖,程积民.天然草地与改良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群落结构特征[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06):55-59.

[35]向业凤,罗承德,黄琳奇,高海龙,张兴昌,程积民.六盘山林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05):61-65.

[36]程积民,井赵斌,金晶炜,高阳.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草地恢复与利用过程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44(03):267-279.

[37]赵新宇,李红红,程积民,苏纪帅,朱仁斌.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J].草地学报,2014,22(02):217-223.

[38]程积民,程杰,高阳.渭北黄土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结构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02):15-21.

[39]马正锐,程积民,侯庆春,韩彩萍,殷小慧.六盘山华北落叶松和油松林典型林地生长及固碳速率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01):8-14.

[40]高阳,金晶炜,程积民,苏纪帅,朱仁斌,马正锐,刘伟.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03):639-646.

[41]孙浩,杨民益,熊伟,王彦辉,程积民,曹恭祥,刘千,王亚蕊,于澎涛,徐丽宏,左海军.人为改造措施对六盘山两种典型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06):103-107+157.

[42]杨文权,顾沐宇,寇建村,雷忠萍,程积民.干旱及复水对小冠花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3,21(06):1130-1135.

[43]井赵斌,程积民,张宝泉,李红红.基于454焦磷酸测序法的典型草原土壤真核生物多样性[J].草业科学,2013,30(11):1690-1697.

[44]白于,苏纪帅,程积民.黄土区不同封育时期天然草地的根系生物量分布[J].草业科学,2013,30(11):1824-1830.

[45]王绪芳,井赵斌,程积民,余治家,夏固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合理经营密度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0):168-171.

[46]朱仁斌,程积民,张宝泉,赵新宇,班松涛.宁夏4种新记录植物(二)[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09):1930-1932.

[47]程杰,王吉斌,程积民,张耀宏.渭北黄土区人工刺槐林生长与生物量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04):72-79.

[48]吴艳芹,程积民,白于,朱仁斌,陈奥,魏琳.坡向对云雾山典型草原枯落物分解特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3,21(03):460-466.

[49]陈芙蓉,程积民,刘伟,朱仁斌,杨晓梅,赵新宇,苏纪帅.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09):2856-2866.

[50]李媛,程积民,魏琳,陈芙蓉.云雾山典型草原火烧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化学性质变化[J].生态学报,2013,33(07):2131-2138.

[51]苏纪帅,程积民,高阳,仇智虎,曹怀清.宁夏大罗山4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03):626-632.

[52]杨文权,寇建村,雷忠萍,顾沐宇,程积民.小冠花抗氧化保护系统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动态响应[J].草地学报,2013,21(02):316-321.

[53]陈奥,白于,程积民.牛瘤胃液对2种菊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3,21(02):327-331.

[54]张鹏莉,陈俊,崔树娟,程积民.禁牧条件下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结构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02):425-434.

[55]程杰,王吉斌,程积民,罗宗宽.黄土高原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的时空变异特征[J].林业科学,2013,49(01):14-20.

[56]高阳,程积民,赵钰,苏纪帅.黄土区典型人工林草本层生态恢复效应[J].草地学报,2013,21(01):79-86.

[57]赵凌平,程积民,王占彬.持久种子库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的作用[J].草业科学,2013,30(01):104-109.

[58]俞靓,井赵斌,魏琳,程积民.宁南山区本氏针茅自然种群遗传分化的ISSR分析[J].草业科学,2012,29(12):1876-1882.

[59]俞靓,吴艳芹,魏琳,陈奥,井赵斌,程积民.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本氏针茅种群抗旱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2,20(06):1065-1071.

[60]马正锐,程积民,班松涛,赵凌平.宁夏森林枯落物储量与持水性能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04):199-203+238.

[61]魏琳,朱仁斌,程积民,井赵斌,苏纪帅.不同处理对本氏针茅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J].种子,2012,31(07):25-27.

[62]赵凌平,程积民,苏纪帅.土壤种子库在黄土高原本氏针茅草地群落长期封禁演替过程中的作用[J].草业学报,2012,21(03):38-44.

[63]王云霓,熊伟,王彦辉,程积民,于澎涛,徐丽宏,何聪,郝佳,李振华,张晓蓓.六盘山主要树种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03):42-47.

[64]于鲁宁,程积民,李媛,陈芙蓉,魏琳.干旱胁迫对3种针茅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03):33-36+61.

[65]朱仁斌,程积民,刘永进,李维军,魏琳.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草地学报,2012,20(03):439-443.

[66]俞靓,井赵斌,程积民.陕西省本氏针茅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地学报,2012,20(03):512-517.

[67]陈芙蓉,程积民,刘伟,李媛,马正锐,魏琳.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02):105-110.

[68]段旭,王彦辉,程积民.宁夏固原云雾山天然草坡土壤电阻率和含水率的关系及其空间变异[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07):130-137.

[69]王辉,谢永生,程积民,摄晓燕.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典型草原铁杆蒿种群化感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03):673-678.

[70]陈芙蓉,程积民,刘伟,李媛,陈奥,赵新宇.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2,20(02):298-304+311.

[71]井赵斌,俞靓,魏琳,程积民.本氏针茅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J].草业科学,2012,29(02):219-228.

[72]俞靓,程积民,万惠娥.苗期红豆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01):66-70.

[73]俞靓,井赵斌,魏琳,程积民.本氏针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J].中国草地学报,2012,34(01):77-83.

[74]刘伟,程积民,高阳,程杰,梁万鹏.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12,49(01):68-76.

[75]程积民,程杰,杨晓梅,刘伟,陈芙蓉.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2,32(01):226-237.

[76]程杰,呼天明,程积民.黄土高原铁杆蒿群落分布格局对气候的响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06):51-56.

[77]井赵斌,俞靓,魏琳,程积民.国外牧草基因组学和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11):12-25.

[78]朱仁斌,程积民.宁夏4种新记录植物[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2338-2340.

[79]刘鹏,程积民,王继飞.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凋落物储量与分解过程的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1):66-68+70.

[80]何聪,熊伟,王彦辉,程积民,招礼军,于澎涛,徐丽宏,童鸿强,王云霓.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05):112-118+123.

[81]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碳库管理指数[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05):1166-1171.

[82]程积民,程杰,高阳.半干旱区退耕地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土壤水分生态效应[J].草地学报,2011,19(04):565-569+576.

[83]井赵斌,魏琳,俞靓,程积民.转录组测序及其在牧草基因资源发掘中的应用前景[J].草业科学,2011,28(07):1364-1370.

[84]李媛,程积民,于鲁宁,陈奥.火干扰对本氏针茅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28(06):1052-1058.

[85]高阳,程积民,刘伟.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群落学特征[J].草业科学,2011,28(06):1066-1069.

[86]陈芙蓉,程积民,于鲁宁,李媛,吴艳芹.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物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28(06):1079-1084.

[87]刘伟,程积民,陈芙蓉,高阳.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碳储量[J].草地学报,2011,19(03):425-431.

[88]程积民,程杰,杨晓梅.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与土壤固碳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03):401-411.

[89]程杰,程积民,呼天明.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达乌里胡枝子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01):35-40.

[90]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06):123-126+131.

[91]魏婉玲,程积民,高阳,刘伟.渭北旱塬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与通径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05):73-78.

[92]李金芬,程积民,刘伟,古晓林.黄土高原云雾山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特征[J].草地学报,2010,18(05):661-668.

[93]胡秀娟,程积民,杨晓梅,范文娟,孟蕾,韩娟娟.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05):1-6.

[94]韩娟娟,程积民,万惠娥,杨晓梅,孟蕾,范文娟,胡秀娟.子午岭辽东栎群落碳储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05):18-23+156.

[95]胡秀娟,程积民,万惠娥.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油松、柴松群落特征及其枯枝落叶层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04):46-50.

[96]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范文娟.子午岭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储量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03):130-134.

[97]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云雾山不同坡向草地土壤养分的坡面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03):6-9.

[98]程杰,呼天明,程积民.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云雾山封禁草原30年植被恢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0,30(10):2630-2638.

[99]石志芳,姜霞,杨苏文,金相灿,程积民.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05):948-954.

[100]石志芳,姜霞,程积民,金相灿.毒性鉴别评估(TIE)在沉积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05):89-95.

[101]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09):132-135.

[102]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黄土高原天然柴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02):41-45+58.

[103]范文娟,程积民,张继敏,杨晓梅,孟蕾,韩娟娟,胡秀娟.子午岭森林群落中草本植物的结构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02):108-113.

[104]孟蕾,程积民,杨晓梅,韩娟娟,范文娟,胡秀娟.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02):133-137.

[105]程杰,呼天明,程积民.黄土高原白羊草种群分布格局对水热梯度的响应[J].草地学报,2010,18(02):167-171.

[106]杨晓梅,程积民,孟蕾,韩娟娟,范文娟.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土壤有机碳库研究[J].草业科学,2010,27(02):18-23.

[107]何召琬,程积民,万惠娥,熊楚翘,陈莉,韩天丰,杨晓梅.子午岭天然柴松林土壤种子库[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06):85-91.

[108]陈莉,程积民,万惠娥,韩天丰.子午岭辽东栎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04):150-155.

[109]熊楚翘,程积民,万惠娥.子午岭人工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04):42-45.

[110]周秋平,程积民,万惠娥,俞靓.干旱胁迫下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2009,17(04):510-514.

[111]张丽萍,程积民,王继军.黄土丘陵区上黄试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划分及其驱动力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04):24-28+34.

[112]王倩,程积民,万惠娥.环境因素影响草地柠条生长的主成分及典型相关分析[J].草地学报,2009,17(03):321-326.

[113]赵艳云,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六盘山不同森林群落地被物的持水特性[J].林业科学,2009,45(04):145-150.

[114]周秋平,程积民,万惠娥.本氏针茅与柳枝稷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02):129-133.

[115]王倩,杨云贵,程积民,高景慧.生育年限对紫花苜蓿地上部生长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02):47-50+56.

[116]程积民,赵凌平,程杰.子午岭60年辽东栎林种子质量与森林更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02):10-16.

[117]韩天丰,程积民,万惠娥.人工柠条灌丛林下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草地学报,2009,17(02):245-249.

[118]梁剑鸣,周杰,何忠,刘卫国,梁银丽,程积民.黄土高原现代自然降尘的特征——以固原安塞为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01):103-108.

[119]程积民,胡相明,赵艳云.黄土丘陵区柠条灌木林合理平茬期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02):196-200.

[120]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01):84-89.

[121]俞靓,程积民,万惠娥.聚乙二醇和低温胁迫对红豆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06):115-117.

[122]程积民,程杰,邱莉萍,赵凌平.六盘山森林土壤种子库与植被演替过程[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06):187-192.

[123]李鹏远,程积民,万惠娥,彭少邦,景艳.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J].生态学报,2008(10):5161-5165.

[124]赵凌平,程积民,万惠娥.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05):112-118.

[125]赵凌平,程积民,万惠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区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8(05):60-65.

[126]赵艳云,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自然封育对云雾山草地群落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8(05):95-98.

[127]赵凌平,程积民,万惠娥,石绘陆,谭世图.黄土高原草地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特征[J].草业科学,2008(10):78-83.

[128]贾晓妮,程积民,万惠娥.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J].草业学报,2008(04):12-18.

[129]赵艳云,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六盘山林下地被物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08(04):60-65.

[130]胡相明,王希英,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云雾山草地优势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对光强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08(04):33-37.

[131]王丽学,程积民,万惠娥,周梦华,赵凌平,李维军,石绘陆.云雾山天然草地植物生长规律[J].生态学报,2008(07):3168-3175.

[132]胡相明,赵艳云,程积民,万惠娥.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环境因素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07):2964-2971.

[133]胡相明,赵艳云,程积民,万惠娥,刘京涛.云雾山天然草地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8(07):3102-3107.

[134]胡相明,王希英,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云雾山草地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对CO_2浓度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08(03):23-27.

[135]韩新宁,程积民.宁南山区城郊型农村生态建设发展模式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03):67-69.

[136]杨浩,程积民.宁南山区农户经济收入与农业结构调整现状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03):130-133+136.

[137]王之明,程积民.宁南黄土丘陵区农牧结构调整与模式的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03):229-233.

[138]周梦华,程积民,万惠娥,王丽学,赵凌平.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J].草地学报,2008(03):267-271.

[139]贾晓妮,程积民,万惠娥.封育对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8(03):272-277.

[140]张丽萍,程积民,王继军.黄土丘陵固原上黄试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过程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03):232-235.

[141]李军,陈兵,李小芳,赵玉娟,次仁央金,蒋斌,胡伟,程积民,邵明安.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区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J].生态学报,2008(04):1429-1445.

[142]左胜鹏,王会梅,李凤民,程积民,夏传俊.渭北旱塬苜蓿和沙打旺生产力对种间竞争的响应[J].草地学报,2008(02):181-185.

[143]贾晓妮,程积民,万惠娥.DCA、CCA和DCCA三种排序方法在中国草地植被群落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07(12):391-395.

[144]李军,陈兵,李小芳,邵明安,程积民.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07(11):2418-2425.

[145]杜小娟,程积民.西藏当雄县草地退化成因分析及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5853-5854+5944.

[146]宫贵权,程积民,米湘成,陈声文,方腾.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与生境的相关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03):79-83.

[147]李小芳,李军,王学春,赵玉娟,程积民,邵明安.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03):113-119.

[148]赵艳云,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林地枯落物层水文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02):130-134.

[149]高军侠,党宏斌,程积民.黄土高原坡耕地泥沙输移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02):39-42.

[150]景艳,程积民,王倩,李鹏远,贾红勋.关中地区紫花苜蓿生物量累积及土壤水分利用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0):3039-3040+3125.

[151]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坡向坡位和撂荒地对云雾山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01):87-93.

[152]李军,陈兵,李小芳,程积民,郝明德.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J].生态学报,2007(01):75-89.

[153]程积民,万惠娥,王静,赵艳云.芨芨草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S1):13-18.

[154]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黄土丘陵区地形、土壤水分与草地的景观格局(英文)[J].生态学报,2006(10):3276-3285.

[155]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种子库与草地更新[J].土壤学报,2006(04):679-683.

[156]张益望,程积民,贺学礼.半干旱区人工林生长与水分生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6(03):18-22.

[157]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结构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06(03):41-45.

[158]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徐宣斌,古晓林,李维军.短期施水对长期干旱铁杆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6(03):236-241.

[159]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徐宣斌,李鹏远.施水对本氏针茅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02):39-46.

[160]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赵艳云.半干旱区封禁草地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J].生态学报,2006(04):1207-1212.

[161]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J].草业学报,2006(01):29-35.

[162]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重建模式与演替过程研究[J].草地学报,2005(04):324-327+333.

[163]王静,程积民,万惠娥.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04):71-73.

[164]熊伟,王彦辉,程积民,于澎涛.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的比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03):65-68.

[165]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厚穗宾草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分形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5(08):1623-1627.

[166]程积民,万惠娥,雍绍萍.固原地区农牧结构调整与高效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J].水土保持学报,2005(04):152-155.

[167]赵艳云,程积民,王延平,万惠娥,胡相明.半干旱区环境因子对柠条灌木林结构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5(03):10-14.

[168]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刈割对芨芨草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5(06):58-61.

[169]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雍绍萍.半干旱区柠条生长与土壤水分消耗过程研究[J].林业科学,2005(02):37-41.

[170]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水分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5(03):435-438.

[171]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雍绍萍.黄土丘陵区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J].生态学报,2004(12):2979-2983.

[172]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黄土高原芨芨草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干旱气象,2004(04):51-55.

[173]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黄土高原厚穗宾草光合生理特性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03):115-118.

[174]黄占斌,程积民,赵世伟,辛小桂,刘学军.半干旱地区集雨利用模式及其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4(02):301-304.

[175]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布都会.黄土高原芨芨草光合与蒸腾作用的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03(06):47-52.

[176]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雍绍萍.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调控研究[J].草地学报,2003(04):296-300.

[177]程积民.建立县域农牧耦合高效发展模式——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研究进展[J].科学新闻,2003(23):11-12.

[178]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黄土丘陵区山桃灌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与调控恢复[J].土壤学报,2003(05):691-696.

[179]程积民,万惠娥,雍绍萍,王静.黄土丘陵区沙棘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08):1352-1356.

[180]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雍绍萍.半干旱区不同整地方式与灌草配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03):10-14.

[181]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黄土丘陵区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动态[J].水土保持学报,2003(03):70-73.

[182]熊伟,王彦辉,程积民,虎久强,安永平,杨明义.三种草本植物蒸散量的对比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01):170-172.

[183]陈云明,梁一民,程积民.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2(03):339-345.

[184]杜峰,程积民.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析——以吴旗县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1(S2):113-116+120.

[185]程积民.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优良植物——芨芨草[J].草原与草坪,2001(03):31.

[186]程积民,万惠娥,杜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灌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J].林业科学,2001(04):50-57.

[187]程积民.优良水土保持植物——芨芨草[J].水土保持学报,2000(04):117.

[188]程积民,杜峰,万惠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流灌草立体配置与水分调控[J].草地学报,2000(03):210-219.

[189]万惠娥,程积民,雍绍萍.西部旱农区水资源与调控途径[J].水土保持学报,2000(03):75-78+83.

[190]刘萍萍,程积民.植物种间联结关系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0(02):179-184.

[191]杜峰,程积民.科学饲喂原理与方法——如何提高饲料利用率[J].四川草原,2000(01):44-50.

[192]程积民,杜峰.放牧对半干旱地区草地植被影响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1999(06):29-31.

[193]程积民.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草地畜牧业发展论黄土高原草地建设[J].西北植物学报,1999(05):3-5.

[194]杜峰,程积民.植被与水土流失[J].四川草原,1999(02):3-5.

[195]程积民.黄土区植被的演替[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S1):3-5.

[196]程积民.澳大利亚、新西兰访问考察报告[J].水土保持通报,1998(02):3-5.

[197]程积民,邹厚远.封育刈割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1998(01):36-54.

[198]程积民.人工草地优良牧草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8(01):88-96.

[199]邹厚远,程积民,周麟.黄土高原草原植被的自然恢复演替及调节[J].水土保持研究,1998(01):126-138.

[200]程积民,贾恒义,彭祥林.施肥草地群落生物量结构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7(02):23-28.

[201]程积民,贾恒义,彭祥林.施肥草地刈割和放牧利用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7(03):8+10-12.

[202]程积民,贾恒义,彭祥林.施肥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04):124-128.

[203]程积民,陈国良.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以固原上黄试区为例[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6(03):42-47.

[204]程积民.宁南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6(03):37-43.

[205]陈国良,徐学选,程积民,郭玉孝,赵世伟.宁南山区发展窑窖节水农业的依据与潜力[J].水土保持研究,1996(01):2-7.

[206]陈国良,穆兴民,程积民,韩仕峰,徐学选,高桥,英纪,长尺,彻明.黄土丘陵坡地的水热状况与植被生产力[J].水土保持研究,1996(01):27-37.

[207]程积民.宁南黄土丘陵区立体型高产半人工草地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01):38-44+51.

[208]陈国良,徐学选,程积民,韩仕峰,李壁成.窑窖农业是干旱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新路[J].水土保持研究,1996(01):45-46.

[209]程积民.宁南黄土丘陵区灌木林生产力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01):129-136.

[210]程积民.上黄试区草地资源与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1996(01):146-153.

[211]程积民,邹厚远.黄土高原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J].草业学报,1995(04):17-22.

[212]贾恒义,程浦海,雍绍萍,穆兴民,程积民,彭祥林.黄土高原草地土壤化学元素的特征与生态环境[J].水土保持学报,1995(04):84-93.

[213]程积民.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造林技术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5(04):99-105.

[214]程积民,董建国.上黄试区主要灌木树种蒸腾作用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5(02):22-25+37.

[215]贾恒义,彭祥林,程浦海,雍绍萍,程积民,穆兴民.黄土高原蒿属几种植物化学元素成分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1995(02):167-172.

[216]贾恒义,彭祥林,雍绍萍,穆兴民,程积民.沙打旺、苜蓿对氮磷钾的效应[J].草业科学,1994(05):42-45.

[217]穆兴民,贾恒义,程浦海,程积民,雍绍萍,彭祥林.黄土高原主要草本植物化学元素含量及其聚类分析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4(03):111-119.

[218]贾恒义,程浦海,穆兴民,雍绍萍,程积民,彭祥林.紫花苜蓿、沙打旺对施入营养元素效应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4(03):120-127.

[219]李香兰,程积民.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剖面特征影响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4(03):4-7.

[220]程积民,邹厚远.黄土高原沙打旺草地群落生态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3(04):64-71.

[221]贾恒义,彭祥林,穆兴民,雍绍萍,程积民.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物理性质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3(04):20-25.

[222]董建国,程积民,何增昌.神木试区草场资源现状及评价[J].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整治技术及试验示范研究论文集),1993(02):119-129.

[223]鲁子瑜,关秀琦,程积民,马志仁,刘克俭,郭鹏.黄土丘陵区集流整地造林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3(02):9-17.

[224]贾恒义,陈国良,程积民.固原县上黄村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1993(02):33-37.

[225]程积民,邹厚远,彭祥林,贾恒义.长芒草草地在封育条件下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变化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3(02):48-52.

[226]李香兰,程积民,王淑芝.黄土高原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与材积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1992(04):69-73.

[227]张文军,程积民.草地效益的分解聚类分析与应用软件[J].草业科学,1992(06):31-33+38.

[228]张文军,程积民.不同草地的质量分类分析与决策评价研究[J].草业科学,1992(05):45-48.

[229]程积民,张文军.用TOPSIS方法评价黄土丘陵区草场质量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2(03):35-37+60.

[230]程积民.宁南干旱丘陵区草地利用方向和途径[J].草与畜杂志,1992(03):1-4.

[231]贾恒义,陈国良,程积民.黄土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1992(03):19-22.

[232]陈国良,党增春,程积民.固原上黄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示范总结[J].生态经济,1992(02):20-25.

[233]程积民,李香兰.子午岭植被类型特征与枯枝落叶层保水作用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01):55-64.

[234]李香兰,张成娥,程积民.黄土高原不同林型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性质影响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2(01):64-72.

[235]程积民,张文军.黄土高原草场的效益分析与分类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1991(03):243-250.

[236]邹厚远,程积民,鲁子瑜,韩蕊莲.黄土丘陵区干旱阳坡治理途径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1991(04):33-36.

[237]程积民.黄土高原地区草场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J].草与畜杂志,1991(03):1-4.

[238]程积民.黄土高原地区草场资源与畜牧业的发展战略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1(01):49-56.

[239]程积民.山西省草地资源与开发利用——Ⅱ、开发利用[J].四川草原,1991(01):3-7.

[240]程积民.宁夏南部主要灌木树种的合理利用与布局[J].水土保持通报,1991(01):54-61.

[241]程积民,张文军.运用简单加性加权法评价黄土高原地区草场效益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1(01):24-28.

[242]程积民.山西省草地资源与开发利用 Ⅰ.草地资源[J].四川草原,1990(02):14-17+21.

[243]程积民,张文军.黄土高原地区草场效益多目标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1990(03):50-56+61.

[244]程积民,张文军.ELECTRE法在黄土丘陵区草场类型划分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03):267-272.

[245]程积民,邹厚远.六盘山森林生物量与生态水文作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01):55-63.

[246]邹厚远,鲁子瑜,程积民,黄少华.沙打旺种群地上部生物量的形成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1990(01):49-55.

[247]程积民,邹厚远.宁南半干旱区草原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农林草生态系结构功能定位试验专集),1990(01):44-54.

[248]邹厚远,程积民,鲁子瑜,张鹏,古晓林.沙打旺种群对草原植被演替影响试验研究[J].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农林草生态系结构功能定位试验专集),1990(01):77-83.

[249]程积民.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种草养畜的优势和途径——以定西地区为例[J].草与畜杂志,1990(01):29-31.

[250]邹厚远,程积民,鲁子瑜,黄少华,赵志义,古晓林,张鹏,黄应福.七种牧草改良黄土地区草场的成效[J].水土保持学报,1989(04):88-92+22.

[251]程积民,邹厚远,赵志义,黄应福,张鹏.黄土高原丘陵半干旱区天然草场恢复改良试验研究[J].中国草地,1989(04):42-45.

[252]程积民.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几种牧草蒸腾作用的研究[J].干旱区研究,1989(02):62-66.

[253]程积民.甘肃黄土区的草原植被[J].草与畜杂志,1988(04):17-19.

[254]程积民.子午岭森林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J].中国水土保持,1987(05):10-12.

[255]程积民.治理青砂露面的优良牧草——红花岩黄芪[J].中国草原,1987(01):39-42.

[256]程积民.固原县云雾山草原生物量的研究[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01):21-25.

[257]邹厚远,侯喜禄,程积民,岳光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1985(12):33-37+66-67.

[258]邹厚远,程积民.黄土高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草场植被的分布[J].中国草原,1985(04):53-57.

[259]程积民.程儿山植被类型及生产力的调查研究[J].宁夏农业科技,1985(04):16-20.

[260]邹厚远,程积民,司世凯,赵志义.固原县红豆草冻害初步观察[J].宁夏农业科技,1985(03):34-36.

[261]邹厚远,程积民,赵志义.固原县草地封育试验初报[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4(04):37-38.

[262]邹厚远,刘志高,程积民,李玲.杏子河流域的林草建设方案[J].水土保持通报,1983(06):64-71.

[263]邹厚远,程积民.陕北黄龙山植被保水作用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2(01):20-28.

[264]邹厚远,刘志高,程积民.固原县植被区划的研究[J].中国草原,1981(03):36-39.

[265]邹厚远,刘志高,程积民.固原县植被资源的评价[J].宁夏农业科技,1981(03):43-46+56.

[266]邹厚远,吴淑芳,程积民.关中植物冬季水分状况的生态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1981(04):11-14.

[267]邹厚远,程积民,张玉钧.陕北黄龙山植被保持水土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81(02):39-41.

[268]邹厚远,程积民,张玉钧.陕北黄龙山植被保持水土的研究——森林中枯枝落叶层的功能[J].陕西林业科技,1980(04):35-41+29.

发表会议论文:

[1]程积民,井赵斌,魏琳,李伟,金晶炜.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群落结构与土壤水分变化特征[C]. 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134-144.

[2]程积民,本江昭夫,张继敏,柴虎元. 畜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华池县畜牧养殖坚持走家庭牧场的道路[C]. 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6:104-109.

[3]程积民,万惠娥.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依据与调控机制[C].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460-464.

[4]程积民,程杰,胡相明. 西部半干旱区林草植被恢复建造理论与技术[C]. 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 2004:26.

[5]程积民,万惠娥.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依据与调控机制[C].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 2004:460-464.

[6]黄占斌,程积民,辛小桂,赵世伟. 西北旱地农业集雨利用模式研究[C]. 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 2004:43-46.

[7]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雍绍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植被恢复与建造研究[C].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 2003:157.

[8]程积民,万惠娥,雍绍萍,王静. 干旱环境胁迫下草地水分动态与生产潜力[C]. 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2:399-402.

[9]程积民,万惠娥,杜峰. 黄土区草地植被时序演替规律[C]. 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1:297-302.

[10]程积民,万惠娥. 黄土区草地建设与畜牧业发展[C]. 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0:96-99.

[11]程积民,万惠娥. 黄土区退化植被恢复的研究[C]. 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 2000:140.

[12]党增春,李鼎新,刘耀宏,程积民. 马铃薯早熟丰产综合栽培技术效应研究[C]. 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 1996:142-147.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 1996年,被陕西省评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2. 1996年,首批进入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

3. 2000年,获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科技扶贫先进集体,国家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和香港振华科技扶贫个人服务奖。

3. 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二等奖。

4. 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二等奖。

5. 2008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6. 201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7. 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8. 2016年,获中国水土保持科技贡献奖。

9.2019年,“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所获奖励:

1. 2000年,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与平衡  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第4完成人。

2. 2002年,宁夏宽谷丘陵区(固原)集水型高效农牧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2完成人。

3. 2003年,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建造理论与技术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1完成人。

4. 2005年,芨芨草种群生态特征及在黄土丘陵区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1完成人。

5. 2008年,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区农牧耦合生态系统模式与技术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第1完成人。

新华网报道:

白发换青山 花甲槿正荣

——农业科学家程积民扎根宁夏固原40年守望“平凡”

2019-07-28 20:10:14 来源: 新华网

程积民在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植被生长情况。

新华社西安7月28日电 题:白发换青山 花甲槿正荣——农业科学家程积民扎根宁夏固原40年守望“平凡”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姚友明

宁夏固原云雾山区,绿意盎然。

64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程积民将手轻轻从草丛中拂过,就像抚摸孩子的头发。

这里曾经“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耕种山梁峁,刮风浮土跑”。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贫穷就像《西游记》中妖精手里的“捆仙锁”,人们越想挣脱,就越被它紧紧束缚。

程积民(左三)和科研团队成员在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

程积民用40年的朴素坚守,解决了黄土高原林草地建设分区、退化草地恢复、恢复草地利用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他主持的研究成果在宁夏、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示范推广,创造了5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带动30余万贫困户脱贫。

今天的云雾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贫困的帽子和恶劣的生态,逐渐消失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拼版照片:上图为程积民(前右)1985年在宁夏云雾山草原考察(资料照片);

下图为程积民(中)和科研团队成员在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样方调查

初心:把青春献给需要我的地方

择一事,惠众生。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程积民说,自己有一颗“平凡的初心”。

40年前,云雾山区并不像名字那般美好。那时,程积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位于陕西杨陵的水土保持研究所,像家人期望的一样,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1979年夏,参加工作不久的程积民随所里的老师们到云雾山考察,踩着羊肠小道走遍了云雾山周边沟峁塬梁的旮旮旯旯。一天,科考组在野外吃晚饭时狂风大作、黄沙漫天,等大家拿开遮挡双目的手一看,带来的馒头和咸菜已经覆盖了一层黄土。

那顿“沙土饭”,改变了程积民的人生选择,激起了他改变黄土地贫瘠状况的强烈愿望。

走村入户时,程积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天日上三竿,不少群众还都躺在炕上,少有人出门。

“一问才知道,原来农户家穷得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这种情况当时在云雾山区比较普遍。”程积民说。看到当地群众望天喝水、孩子上不起学、没有医疗保障的状况,他心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痛楚。

生态环境恶劣使当地土地贫瘠,土地贫瘠又让农民广种薄收,家无余粮令群众加大开荒和放牧面积,开荒和放牧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困,仿佛是云雾山区祖祖辈辈逃脱不了的“诅咒”,靠天吃饭的日子,仿佛永远望不到头。

“我无法忘记,即便家里可能都没有隔夜粮了,当地群众见到我们时,有一个饼还要分半个给我们吃。”看到老乡们的热情和淳朴,同样出身于陕西蒲城农村的程积民晚上一个人悄悄地躲在角落,抹起了眼泪。

“为什么这里不能像我上学时去过的南方一样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我一定要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改造这里的荒山秃岭。”程积民在日记中写道,“搞农业科学研究不就是要改善群众生活吗?我想把青春献给这片最需要我的地方。”

他和导师邹厚远商量后决定,向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申请,在云雾山区设立一个观测点,长期观测并试验恢复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通过改变当地植被和小气候,带动当地脱贫。

申请很快得到批复,同时在宁夏的科学技术大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从此,程积民将他的心留在了固原。

拼版照片:上图为1995年拍摄的宁夏固原市云雾山区(资料照片);

下图为固原市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根:将科学论文写在黄土高原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理工科出身的程积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里的这句话。

从公元7世纪到20世纪前半叶,黄土高原有记载的大旱灾就达236次。这里的生态之苦在上世纪几乎达到了顶点。

如何恢复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全世界的学者们一直都有分歧和争议。有些学者认为,黄土高原生态不可逆,一经退化就很难再恢复;还有人执念于在裸露的黄土上造林,死一批、再种一批,再死,再种……程积民没有受限于这些做法和观点,而是希望从自己的科学实践中找到答案。

在年降雨量只有430毫米的黄土高原核心区,种什么?怎么种?程积民的科学试验和推广首先要面对的是世俗观念。

程积民在观测点附近找到了一个山头,尝试使用“封山”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观测。很快,他发现没有任何人工活动的地区,草的密度比其他地区高出一倍。有了三年左右的数据,程积民团队决定向当地政府申请,扩大封山面积。

封山禁牧,这个话题对于祖祖辈辈在山上放牧、人口占当地总数一半的回族群众来说,乍听起来无异于“灭顶之灾”。

“怎么能放任这样一个人胡闹?”不少人提出了质疑。

常年在保护区工作的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村民杨启来说:“当时好多干部群众都在骂我,说我胳膊肘朝外拐。我作为本地人都这样被人抱怨,程老师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程积民想去村民家解释自己的工作,却经常吃闭门羹。为表示愤懑和抗议,村民们甚至偷盗程积民放在山上的仪表和仪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日本同行来云雾山考察后诚恳地告诫程积民,想要在这里恢复生态无异于天方夜谭,他们甚至怀疑云雾山区曾是中国试验核弹的地方……不过这些“内忧外患”、冷嘲热讽,都没能将这个脸上写满坚毅的人击倒。

程积民说:“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挑战与磨难。”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1982年,观测点升级为保护区,程积民团队逐渐扩大自己的试验区面积。为了让老百姓接受自己的试验方法,程积民挨家挨户地频繁登门造访,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四次。

“慢慢地,有老百姓开门让我进屋了。再后来,村民给我们泡茶了、甚至做饭了,他们逐渐开始接受我们了。”当群众的观念开始转变的时候,程积民开始谋划改变当地长期以来自然放牧的生产模式。

针对当地每年降水较集中、容易造成土壤流失的情况,程积民对植被覆盖度低于30%的山头采用灌草立体配置技术,就像南方的茶园一样,用一条条柠条带给山系“围脖”,梯次减缓暴雨中地表径流的流速,防止水土流失;对植被覆盖度高于30%的山头,保护区采用自然封禁的方式恢复植被。

如今保护区水土流失面积由每年每平方公里的5000多立方米,减少到现在不到1000立方米。保护区的面积也从最初的3.5万亩,扩大到20万亩,由他创造的灌草立体配置新技术,推广到黄土高原100多万亩土地上。

从杨陵到云雾山有380多公里的路程,其中一半还是山路。在交通落后的年代,程积民需要先坐班车到西安,从西安坐班车到固原,再从固原搭车到乡里,从乡里找车去云雾山,去一趟需要两三天时间。就是这样的路,晕车的程积民平均每年要往返云雾山十几次,扎在点上工作180多天。至今,他已经跑了600多个来回,行程50万公里以上。他用无悔的青春将论文写在了黄土高原的腹地,初步解答了如何在黄土高原恢复生态的难题。

“科学家就要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程积民说,“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研究的动力,农业科学家的论文就应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后,程积民团队在黄土高原上恢复的天然草地和灌草配置基地很快突破百万公顷。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拍摄的宁夏固原民居(资料照片);

下图为程积民(右)向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村民海波了解羊的养殖情况

坚守:40年让贫困山区“换了人间”

如何通过恢复生态撬动村民脱贫?在1989年当地生态初步恢复后,程积民帮助当地打破贫困“诅咒”的攻坚战只算攻克了第一个堡垒。

与我国另外三大高原不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不像是一马平川的地方,一个地方只放一个微型气象站就行。”程积民的学生刘建说,“黄土高原得在山头的阴坡、阳坡和山顶上各放一个,因为不同地方的小环境有很大差异,这样才能测得相对客观准确的数据。另外,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看着很近,但要绕过去路途很远。”

在程积民开始驻扎云雾山的年月里,根本没有如今先进的测量设备,每天,他都要手握一把温度计、湿度计等设备,将其插在不同山头的不同采样点上,然后循环往复地“巡山”,跟踪记录采样点每小时的气温、湿度等变化情况。背着干粮,戴着草帽,每天在外工作12个小时,行走路程超过15公里,这已经成为程积民的工作常态。晚上回到站里,他还要就着煤油灯整理数据,经常工作到后半夜,被煤油灯熏黑了脸。

为了提高农户收入,程积民分析土壤结构,研究推出人工草料种植技术,改春播为秋播,使人工草料产量从最初的亩产300公斤干草,发展到亩产1.1吨。他还通过试验研究,为牲畜精心配置了饲料,这种饲料中,云雾山区的天然草、人工草、玉米秸秆和油渣以5:2:1:1的比例配比,基本保证当地农户每户能蓄养3至5头牛、20只羊,每年每户创收超过4万元。

40年中,程积民扎根在云雾山区的时间有近20年,从青春焕发到年逾花甲,他成了固原市的“荣誉市民”。而云雾山也从过去冰雹多发、“一场大风从春刮到冬”的贫瘠之地,变成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群众的生活也从过去单纯依靠畜牧业,逐步走上了草料、果树种植和畜牧业多种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他把天都改变了,把地都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这样评价这位朴素的科学家。

如今,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村民海波看着自家羊圈中的80多只羊,笑意写在脸上。海波采用程积民研究的规模化放牧与舍饲结合养殖技术,现在每年有50多只羊出栏,收入超过5万元。除了告别了贫困,海波还供女儿上大学,两个儿子也即将迈入大学校门。

在同样位于云雾山区的寨科乡弯掌村,38岁的村民杨学虎这几天正欣喜地盼望着家里的5头母牛尽快产下小牛犊。除了养牛,他还种植了红梅杏、草莓等水果。“过去每天感觉天上下土一样,现在我的家乡空气清新,山头上绿意盎然,生态好了,水分涵养住了,也为我们种植一些经济灌木甚至林木提供了可能。”杨学虎说。

据不完全统计,程积民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宁夏、陕西、甘肃等省区自然恢复植被面积、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和灌草配置基地面积均超百万亩,带动30万贫困户脱贫。据中国农科院经济研究所测算,从1989年至今,程积民团队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21亿元。

程积民在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长芒草的生长情况。

平凡:做群众身边的一颗“长芒草”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程积民说,甘守平凡,默默奉献,让自己这一辈子有满满的幸福感。

他也有遗憾和愧疚:1987年的一天,他在山沟里接到家人3天前发来的电报——“儿子严重发烧,速回!”他慌了,给家里拨电话时,双手都在颤抖。在得知孩子已经退烧并即将出院后,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痛哭。

还有一次,他回家发现老母亲正在从楼下往家里搬蜂窝煤球。“200多公斤的煤,母亲分批往5楼搬,看到她佝偻的背影、吃力的步伐和脸上豆大的汗珠,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家人。”

上世纪90年代,全国的科研经费一度紧张,但程积民觉得每年在云雾山的定期观察不能偏废,如果观测年出现断档,那么整体数据的科学价值就会严重下降。他自费从每年仅4万余元的全家收入中掏出3万余元补贴团队,不给儿子买新玩具,几年不给妻子添置新衣裳,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才有了近40年持续不断的黄土高原气象、土壤方面的珍贵数据。

鉴于程积民取得的成绩,组织上打算提拔程积民回到水土保持研究所内工作,也被程积民拒绝了。他不想坐在办公室里,黄土地、云雾山,那里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在云雾山2000多种植物中,程积民最喜欢“长芒草”。这种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牲畜践踏啃食。等到生态恢复的时候,这种不起眼的草便“隐藏”在植被中,没有山花绚烂,没有白蒿显眼,这像极了低调且不善言谈的程积民:40年完整的草地试验资料,全世界都找不出几份,然而程积民总是能大度地与团队甚至是业内学者共享。

“长芒草”繁殖能力强,程积民对深山的坚守如今也有了众多传承人。他们中曾有人冒雪上山做试验,汽车翻到沟里去,伤愈后继续坚持在一线。更多年轻人像40年前的程积民那样,踏上了探索自然奥秘、造福百姓的漫漫征程。

“我甚至希望自己百年后还能再继续关注着云雾山的变化。40年的时间太短暂,我想看看再过60年这里是什么样子。”程积民说。

程积民(右)和科研团队成员在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查小型气象观测站。

程积民在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灌木柠条的生长情况。

程积民(左二)和科研团队成员在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草地遮雨实验状况。

程积民在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村民海波家中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程积民(左二)和科研团队成员对采集的云雾山植物进行分类整理。

中国科学报报道:

西北农林科大程积民:40年坚守,黄土地披绿装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09-01

上世纪70年代退化草地

草地自然恢复景观

退化草地自然调控恢复试验区

2009年中美草地火烧试验研究

土壤样品保存库

考察甘青针茅群落

指导企业和农户养殖

■本报记者 秦志伟

大风起兮沙飞扬,电影《黄土地》中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而人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黄土高原就是这样的。但经过科学家40年的“雕饰”,如今的黄土高原披上了绿装。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他及其团队历经40年连续定位试验与阶段性专题系统研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退化草地恢复利用两大理论与三大关键技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他用40年的坚守回答了国家退耕还林还草与封山禁牧工程实施以来出现的黄土高原林草地建设如何分区、退化草地如何恢复、恢复草地如何利用等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

截至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在宁夏、陕西、甘肃、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示范推广面积达150万公顷,规模化放牧与舍饲结合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已达到23万户,新增经济效益50.6亿元。

这位科学家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程积民。在他看来,黄土高原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理念。

提出植被调控建设区域方案

当前,植被退化已经是全球性问题,世界上43%的陆地生态系统已发生植被退化。我国拥有各类草地约60亿亩,占国土面积42%,退化和功能失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是制约植被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但经人类长期的掠夺式利用,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区域之一。

程积民表示,鉴于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类型和气候多变形成的脆弱生态环境,植被恢复既不能照搬他地经验,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使草地恢复建设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

为此,程积民团队以退化草地如何恢复、恢复草地如何利用为目标,综合考虑气候环境与植被分布地带性规律,基于植被自然恢复及少量人工干预的恢复途径,从植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景观不同层次,将草地保护和恢复与坡面水分调控及生产力稳定提高,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生境保护融为一体进行综合、系统、创新性研究。

首先要研究确定黄土高原植被调控建设的区域方案。在20世纪70年代末黄土高原7省区230余县64万公顷大规模植被资源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程积民等专家最先提出黄土高原植被分区建设调控方案。

具体方案分为黄土高原中南部、中部和稍偏北部以及北部。如在黄土高原中南部,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森林草原地带,占总面积的11.5%,以发展人工乔木林为主,建立类似于天然植被的林草混交类型、乔灌草复层混交林结构模式,形成沟谷以乔灌混交为主,梁峁坡以灌草立体配置为主的结构模式。

而在黄土高原中部和稍偏北部降水量300~500毫米的大面积典型草原地带,占总面积的59.5%,是该区治理的重点区域,退化草地以自然恢复为主,形成灌草配置结构模式,在沟谷和台、塬、川道水分条件较好的微地域适度发展经济林果,配置稀疏乔灌草结构模式。

此外,在黄土高原北部降水量300毫米以下的荒漠草原地带,占总面积的29.0%,建造以耐旱沙生植物为主的灌草结构模式和防风固沙林体系。提出的黄土高原6个一级区、19个二级区的植被调控建设方案,在7省区110个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农牧业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

“经陕西、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地30多年的生产实践验证,获得了较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程积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在区域规划明确重点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初,程积民等专家率先在黄土高原宁夏固原云雾山建立了以本氏针茅为优势群落的典型草原自然保护区,就是如今的云雾山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植被原覆盖度30%的上与下

接下来,就是根据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不同覆盖度创建植被恢复和重建理论原理,程积民以草地植被原覆盖度30%为指标进行研究。

“对草地植被原覆盖度30%以上采用自然修复技术,严格控制以放牧为主的一切人为的地面活动,让原有地面天然植被自然休养生息、繁殖更新、自我调控。”程积民说。

程积民团队研究发现,草地自然修复时序演替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当自然修复达到26年以上,本氏针茅生长与繁殖更新受草地枯草层的抑制,数量急剧下降,大针茅种群数量巨增,占群落总数的35.5%,具有替代本氏针茅的趋势。

与此同时,封禁草地随着水分条件的改善,物种组成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陆续出现大量灌木种群及灭绝多年的野生动物和鸟类。

在程积民看来,草地自然修复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土壤细菌多样性随封禁时间呈驼峰型曲线,最高峰出现在封禁的第15年,而长期封禁恢复草地对土壤真核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有不利影响。

由此,程积民在国内首次提出封禁恢复草地适宜管理的“三位一体时间阈值法”,即根据“植物—土壤—微生物”恢复质量,综合确定草地最适管理利用时间,改变以往仅注重植被恢复而忽视土壤恢复的理念。

而对于草地植被原覆盖度30%以下的干旱阳坡地面裸露严重、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程积民认为采用灌草稀疏配置恢复建造技术体系。又通过反复试验与实践,他提出天然植被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植被以“先封后建、先草后灌”的干旱阳坡灌草稀疏配置技术模式。

程积民进一步解释到,对原植被结合封禁措施,根据不同坡度采用水平阶、水平沟或鱼鳞坑等工程整地方法,集蓄地表径流,适度培植灌木,灌(柠条)草(天然草地)配置以3∶7为宜。据悉,相关成果在宁夏、陕西、甘肃等地推广应用面积150万亩以上。

研究表明,柠条灌木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其他依次为封禁草地、人工苜蓿地、放牧草地。“在人工灌木林建设中,柠条灌木是最佳的选择物种。”程积民总结道。

此外,基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区系组成,程积民团队提出了封禁措施是提高半干旱地区退化草地和弃耕地土壤细菌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构建刈割与放牧管理技术体系

事实上,长期封山禁牧,枯草层增厚直接抑制草地自然更新,减少草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牧草质量,程积民认为合理放牧和适度刈割可保持草地稳定生产力及遗传多样性。

程积民团队在揭示恢复草地合理刈割与放牧利用的演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畜牧业发展与恢复草地利用矛盾突出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恢复草地,提出了恢复草地适度利用的时间阈值和全面管理的调控技术。

程积民介绍,在典型草原地带轻度退化草地封禁5~8年、重度退化草地封禁10~15年后,均可合理刈割或放牧利用,适宜刈割频度为每两年一次,刈割时间为9月份。

当草地植被覆盖度在70%以上时可进行放牧,放牧强度和频度为3只羊单位/公顷,每年夏秋季节放牧,通过合理利用调节了草地与牧草生长发育及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后补效应,实现了生态与生产双赢。

此外,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土地结构调整,大面积边远及退耕坡地和盐碱滩地,不宜农作物种植,但具有发展人工草地的优势。该团队开展了以苜蓿、冬牧70、燕麦和玉米为主的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建设,推行“政府 科技 企业 农户”的运作模式。

在人工草地建设上,程积民介绍,在国内率先实施两大关键技术,即改春播为秋播、改条播为撒播,同时提出五种粮草轮作种植模式,并首次提出退耕地苜蓿刈割后茬保膘型放牧利用关键技术。

目前,程积民团队已在宁夏南部、陕西黄河盐碱滩地等开展了以苜蓿为主集中连片大面积生产种植。从品种选择、整地种植、田间管理、刈割晾晒、打捆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并形成了一整套人工草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可为宁夏、陕西乃至我国西部大面积退耕坡地和盐碱地的全面治理提供成熟的技术体系。”程积民告诉记者。

通过多年天然草地恢复和人工草地建设利用定位试验研究,程积民还率先提出半干旱区畜牧业发展应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道路,在合理利用封禁恢复草地和人工草地、充分开发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剩余物的基础上,实施5:2:2:1的饲草科学配置养殖模式。

在舍饲养殖中,程积民首次饲用从优质牧草菊苣中研发出的绿色添加剂,改变了过去饲养管理粗放,经营方式落后的小规模及封闭式经营的养殖业,使养殖出栏的胴体羊饲养周期短、饲料消耗少、市场竞争力强。

据介绍,在50个乡村23万户示范推广,户均养殖规模20只羊、5头牛,每年出栏率维持在10~15只羊单位,户均养殖收入占总收入的48%以上。

“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解决了国家及地方封山禁牧后舍饲养殖中存在的羊只疾病多、肉质差和出栏率低以及长期封禁不利于草地自然更新和持续发展等关键技术问题。”程积民表示,从而突出了区域草畜特色,促进了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

据悉,程积民团队相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5项,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219篇,其中SCI 收录56篇,获专利7项;成果建议被有关政府决策管理部门采纳,并为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持续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报》 (2017-09-01 第8版 专题)

科技日报报道:

一线扎根三十载 誓将荒原变青山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程积民

2017-05-26 13:41:26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史俊斌

本报记者 史俊斌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气候常年干旱,年降水量仅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属于“贫瘠甲天下”的区域。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甚至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如今在固原市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云雾山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年到了春夏季节,一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绿草如茵的景象。这片秀美绿色的背后,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程积民和他的团队坚持三十余年的高原林草生态研究和治理实践。

三十年前的云雾山一片荒凉,植被覆盖率非常低,随处可见裸露的黄土,恶劣的生态环境使这里变成人烟稀少的“无人区”,经常能遇上刮大风,因此在当时有种说法:“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程积民 1978年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水土保持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杨凌的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林草研究室植被研究组,从事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植被建造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刚被分配到林草研究所的程积民,就有幸随山仑、邹厚运、彭祥林等旱地农业和水土保持专家到固原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正是通过这次科学考察,在邹厚远等专家的倡议下,固原县于1982年批准建立云雾山典型草原自然保护区。从此程积民就和云雾山结下不解之缘。

三十多年来,程积民以及研究团队扎根一线,从最初住窑洞、点煤油灯的艰苦岁月,到后来搬进简易楼房、使用日光灯照明;从最初骑自行车、搭拖拉机甚至步行进行野外考察,到后来拥有专门的野外考察车。伴随着科研和工作条件的变化,他们不曾停歇的脚步,在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区的沟、墚、峁、壑上都深深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通过长期的草原封禁、刈割、放牧等试验研究与定位监测,在草原自然修复与演替过程、改良恢复与利用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分生态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使宁夏云雾山成为黄土高原特有的以本氏针茅草原为主的草原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的典范。

程积民教授并不认同云雾山的今天是他一人的功劳,“这是中国科学院水保所林草生态研究室、固原生态站三代人近百余名科学家50多年努力的结果!自己做的工作仅是其中的一点滴而已。”

程教授的同事讲到他有个特点,凡事必亲自动手,三十多年一直如此。每次野外定位监测与调查,他自己一定要参加,而且始终坚持与同事、学生共同进行,从不让别人代替,数据也经常反复验证好几次。

固原当地是回族群众聚居的地区,养殖牛羊成为当地农民的传统产业和主要收入来源,如何在保护好云雾山地区生态的同时,更好地利用草原为当地的养殖业服务,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一直都是程积民研究团队思考、探索与实践的问题。为此,程积民30多年在深入系统研究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规律的同时,也一直努力攻关草地植被恢复与轮封轮牧及适度开发利用的难题。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的定点监测和实验,在揭开了草原演替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云雾山不同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提出可进行合理刈割或放牧利用,不仅可使草地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而且能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良性循环。以此为当地政府制定生态绿色养殖业总体规划,积极鼓励引导农户和村组共同出资筹建生态高效养殖园,采用放牧与舍饲结合的养殖模式。

在研究中,程积民提出畜牧业发展要走“草地牧业与农副牧业”相结合的一村一品规模化生态绿色养殖的道路。放牧主要利用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后已恢复的天然草地,在牧草生长的旺盛季节,即夏季或秋季每年放牧2~3次,控制放牧强度,可形成合理的放牧制度和效果。在生产运行机制上,他则主张建立“科技+政府+公司+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这一指导性建议已经在宁南山区大范围示范推广,形成了农牧耦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模式,成为实现草地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途径。 可以说,程积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回答了国家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及舍饲养殖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草及林草地恢复改良等领域的长期研究中,程教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加编写出版专著6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3项。他说:“写文章不是目的,仅有文章是不能够让荒山变绿、农户致富的,数据采集与论文发表应该是长期科研积累与问题总结的一个重要环节。”

云雾山上生长着一种非常普遍的植物――本氏针茅草,整个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就是以本氏针茅为建群种的草地生态系统,也是此类建群种保留最完整、面积最大、原生性最强的典型地段。正如本氏针茅草一样,程积民扎根云雾山,书写着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的不凡使命。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