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管理学家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张书琛,男,1953年12月26日出生,辽宁朝阳人,哲学博士,现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社会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院政法专业(现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5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社会学和哲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9年至1997年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任哲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1月至今在广东商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贸学院和人文与传播学院工作。

1999年任经济研究室主任。

2001年任社会学系主任。

2001年任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兼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5年1月到暨南大学工作,现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任职: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论研究室研究员。

2.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3. 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4. 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

5.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

6. 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生导师。

7. 中国价值观调研丛书编委会副主任。

8. 广州市社会事业研究会副会长。

9. 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10. 广东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社会学概论》、《法社会学》、《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培养学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社会学、哲学及经济学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3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价值观研究。

2、教育部项目:体制转轨时期珠江三角洲人的价值观。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4、新时期华侨高等教育创新研究。

5、网络经济伦理与企业信息伦理建设。

6、通过交叉教育实现教育创新。

科研成果:

1、哲学价值论三题,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合著6部。

出版专著:

1《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8年版

2《体制转轨时期珠江三角洲人的价值观》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4《价值发生论》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召开第二届哲学年会 张书琛 【期刊】哲学动态 1992-12-26

2 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张书琛; 蒋耀建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商学院经贸学院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6-10-28

3 费孝通“珠江模式”的转型路向研究 陈德宁; 刘豪兴;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城市与环境学系;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系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06-28

4 构建信用体系降低信用成本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 广州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02-28

5 社区自治的组织架构及其启动运转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 广州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4-09-30

6 广告活动中的真善美——兼论广告的教育功能 叔翼健;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30

7 论残疾人的功能补偿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州市 【期刊】社会工作 2004-05-15

8 企业管理中的价值问题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现代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9-09-30

9 现代西方一般价值论的兴起和发展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现代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期刊】学术研究 1999-03-17

10 论高等学校的交叉教育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广州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2-09-30

11 一个省际边缘镇的经济开发之路——关于桥头镇旅游资源开发调查与思考 张书琛; 叶淑兰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2-04-28

12 关于价值原始发生过程的考察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2-30

13 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比较评估 张书琛; 陈德宁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1999-10-30

14 生死问题与价值哲学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期刊】哲学研究 2000-04-25

15 进入21世纪的社会科学发展趋势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0-01-30

16 从工厂到市场再到厂市合一: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1-03-30

17 网络经济与经济伦理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1-02-28

18 失业根源及其理论探究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1-08-28

19 广州城镇失业根源的理论假设和计量模型分析 刘纪显; 陈德宁;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 【期刊】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1-08-28

20 学科的两大系统及其转换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 【期刊】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1-07-30

21 文科教改应关注交叉研究和交叉教育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期刊】中国高等教育 2000-06-03

22 哲学物质概念在西方的历史发展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社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4-09-30

23 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张书琛; 巴干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 【期刊】前沿 1994-01-30

24 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公平问题──学习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的几点体会 张书琛 内蒙古社科院 【期刊】前沿 1994-06-30

25 "大公无私"辨析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 【期刊】中华文化论坛 1994-01-05

26 仁义学说主要是一种公正理论 张书琛 【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4-06-30

27 关于人类起源的价值分析─—学习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体会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社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5-09-30

28 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学术座谈会纪要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5-09-30

29 系统工程中的价值分析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期刊】人文杂志 1995-05-05

30 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公平问题 张书琛 内蒙社科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 【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5-07-20

31 从发生学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张书琛 内蒙古社科院 【期刊】学术研究 1995-02-15

32 系统工程中的价值分析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期刊】哈尔滨师专学报 1995-04-01

33 人才市场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期刊】前沿 1995-06-30

34 仁义、公正与市场经济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社所 【期刊】中华文化论坛 1995-01-05

3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发生论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科社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6-03-30

36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考 张书琛 【期刊】中国行政管理 1996-02-15

37 价值是不断被重塑的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现代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7-11-30

38 简论工具系统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现代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期刊】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10-01

39 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动态考察 张书琛 广东法商大学现代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10-30

40 失业保险路在何方? 徐印州; 张书琛 【期刊】社会 1998-04-15

41 关于价值原始发生前提的考察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现代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12-30

42 我国失业保险面临的问题、难点和对策 宁可; 张书琛 【期刊】商学论坛.广东商学院学报 1998-05-15

43 系统工程中的价值哲学分析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现代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期刊】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8-09-30

44 失业保险路在何方? 徐印州; 张书琛 【期刊】时代论丛 1998-06-18

45 关于价值原始发生的历史考察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 【期刊】哲学研究 1992-07-29

4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张书琛 【期刊】哲学动态 1993-08-29

4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 【期刊】社会学研究 1993-10-28

48 剖析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张书琛 【期刊】社会 1993-07-30

49 要重视文科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1-04-02

50 “自我设计”辨析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12-26

51 “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之我见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5-07-02

5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哲学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哲学原理专业 研究生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03-02

53 哲学价值论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87-08-29

54 “意识创造客观世界”解析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12-31

55 哲学史上的价值理论举要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7-04-02

56 事实性判断•价值性判断•实践性判断——论辩证思维判断的三种类型和三个发展阶段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8-09-30

57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价值论思想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89-12-27

58 第二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10-01

59 班长要以情感人以法治班 张书琛 安徽电建一公司企管办 【期刊】施工企业管理 1990-03-02

60 哲学价值论三题 张书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1-12-27

61 价值的原始发生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10-01

62 哲学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1-04-02

63 第二届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哲学年会纪要 何一兵 ; 巴干 ; 张书琛 【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2-10-27

64 大公无私:一项基本的行政伦理原则 张书琛 广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会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 2005-08-01

65 价值哲学与唯物史观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会议】中日价值哲学新探论文集 2004-06-01

66 非政府组织与社区社会工作 张书琛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会议】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 2004-12-01

67 确保党员先进性的创新之举 楚吴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建部教授 刘卓红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思教系主任、教授、博导 张书琛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陈学琳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所教授 【报纸】南方日报 2004-10-27

68 要重视排除厚葬习俗的惯性影响 张书琛 【报纸】中国社会报 2000-11-22

69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新探索 本版编辑 陈登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刘小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温宪元 詹天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恒瑞(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陈金龙 刘卓红(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梁宏(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方真(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金炳亮(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彭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杨丹娜(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萧新生(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张书琛(暨南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报纸】南方日报 2007-05-08

荣誉奖励:


1、1999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3、获内蒙古自治区包村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探索价值产生的奥秘——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张书琛教授访谈

张书琛 辽宁朝阳人。1953年12月26日生。哲学博士(导师冯平教授)、硕士(导师赵凤岐、陈良瑾、新思三位教授),法学学士。现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社会学教授、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价值论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当代中国价值观调研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价值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委员,广州市社会事业研究会副会长等十多个社团的职务。

2005年3月至现在,暨大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学所临时负责人。1997年1月-2005年2月,在广东商学院先后任研究室主任(1999年一),社会学系主任(2001-),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2001-)。曾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002年随广东教育代表团15人赴欧洲八国考察。

1989年1月-1997年1月,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先后任社会学室主任(1991-),社会学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曾带队扶贫,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包村扶贫先进个人。

价值哲学研究,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命运是非常独特的。20世纪前半叶,虽有人稍有涉猎,但还没有来得及展开。20世纪50、60、70年代,它是我国学术界的空白,是哲学领土上的荒僻之壤。

近20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对价值哲学的广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价值哲学成为我国哲学发展最快的一个生长点。

我们的哲学原理有一句著名的论断: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人们之所以去劳神地认识世界,费力地改造世界,不过是为了创造价值,创造物质文化财富,以满足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带着对中国价值哲学发展的探寻,本刊采访了我国著名价值哲学专家张书琛教授。

记者:您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书琛教授:我是从一九八O年开始关注价值问题的。当时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又过了五年,考上了硕士生,开始我研究《价值的基础和产生》,写了五万多字,六个分标题。三位导师都让我缩小一下研究范围。于是,我又将题目缩小到《价值的产生》。导师又启示我:能否有自己的特殊角度?要有特色。之后,我经过认真钻研,认为写《价值的原始发生》是一个被哲学界忽视了的,大有文章可作的题目。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了“价值原始发生”这个题目?

张书琛教授:八十年代初,我开始研究价值问题时,也和大多数学者一样,着重研究“价值的基础和价值的本质”这两个“价值论难题”。后来我发现,把二者联系起来的中介环节应该是价值的产生(发生)。这是因为,所谓“价值的基础”,无非是价值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只有在价值产生之后,才会有“价值的本质”问题。因此我认为,只有从价值产生(发生)这个关键性的逻辑环节入手,才有可能解决“价值的基础”和“价值的本质”这两个“价值论难题”。

记者:于是你就开始研究价值发生问题。但你研究价值的发生,为什么从研究价值的原始发生开始?

张书琛教授:价值的发生,有原始发生和现代发生之别。原始发生的前提是不包含价值的纯粹的自然事实,是价值从无到有的过程。价值原始发生的典型例子,是由动物向人转化的过程,由胎儿向人转化的过程。而在价值的现代发生的过程中,既有新的价值的原始发生,又有原有价值的繁衍和重塑;即事实和价值是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的。因此,从价值的原始发生的研究入手,有利于分清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区别,而且在方法上也有特殊的方便之处。

记者:发生学方法是二战以来才推广的新方法。你研究价值的发生,特别是价值的原始发生,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吧?

张书琛教授:价值的原始发生,有个体的原始发生与种系(宏观)的原始发生之别,同时又有个体原始发生向种系发生的过渡问题,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

价值的个体发生涉及许多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球科学的问题;价值的种系发生又需要考古学、文化学、人类学、天文学的知识。其中新发现的关于两套神经系统的理论,对我解决价值原始发生问题非常有帮助。这些知识都需要进行哲学的提升,纳入发生学的知识体系中去。这方面研究的难度相当大,用了几年的时间。我当过几年“赤脚大夫”的助手,对生理学、心理学和中医学有一定的了解。

记者:您在价值发生论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在您的《价值发生论》中,阐述了您价值发生论的主要成果。您能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

张书琛教授:2006年4月,拙著《探索价值产生奥秘的理论:价值发生论》出版。作为1993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创作修改了15年的专著,初步阐述了我初步创立的价值发生学的主要研究成果。这里只介绍其中的三个观点:

第一、价值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

在公元5世纪之前,西方哲学史上只有atere一词,希腊人将atere看作是人的天然本性一好;但没有坏等负面含义。在古希腊城邦制度建立后,希腊人对atere的理解也由天然本性发展到具有价值意义的、表现在行为上的社会品性,英文也将atete译为virtue或Good,从而使virtue或Good同时具有atete的正面和反面的意义。可以看出,atete、virtue和Good最初都具有“价值”一词的涵义。到公元5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才对价值哲学的实质做了一个概括:“价值哲学”(“伦理学”、“实践哲学”)是从价值角度研究社会历史的一种社会历史哲学:是一种源于实践、关于实践、归于实践的实践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的生活意义及其实现方式的生活哲学。

第二、关于价值个体原始发生前提的考察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考察了价值原始发生的前提:“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有生命的个人的初始的存在方式就是个体的生命活动。个体的生命活动有新陈代谢和生物反射这两种基本方式。新陈代谢活动所造成的能量匮乏经过反射活动的感受、反应,就形成了企图消除这种匮乏的心理倾向——需要;而新陈代谢中所释放出的能量则与各种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受需要支配并为各种活动服务的能量——能力。在需要某种东西而又有能力获取这种东西的情况下,个体获取这种东西的外显操作活动就必然会发生。与个体的自然个性的两个方面——需要和能力相一致,通过外显操作活动建立起来的个体对外界的关系也有供需关系和功能关系这两个方面。如果将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那么个体对外界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以能力、工具为中介的需要与对象之间的供需关系;这种关系一般有同一和矛盾两种状态。这种呈现两种状态的关系就是价值原始发生的前提,而人们对待这种关系的一定方式的活动则是价值原始发生的基础。价值就是从人们对待以能力、工具为中介的供需关系的活动中产生的。

第三、关于价值个体原始发生过程的考察

我们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价值原始发生的具体过程:

人最初是从自己的自然个性出发去进行活动的;但在满足需要的活动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为了克服各种障碍。人一方面将“是怎么样”的自然需要转变成“应当怎样”的价值性需要;另一方面又把自己内在的各种能力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外化、延伸为各种工具,从而使障碍的克服、价值的创造成为可能。根据价值性需要和实际的可能,人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克服障碍、创造价值的几种基本的方式,如利用、沟通、改造、创造等方式。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通过克服障碍创造出自己所必需的一系列的东西。而一旦一系列能够满足需要的东西在活动中被创造出来,一个支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就形成了。

价值原始发生原理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论述,在逻辑上和历史上是高度统一的。科学研究的是“特殊”,而作为科学之概括、升华的哲学则是“一般”,是理论的“结晶”。价值哲学要付诸应用,就必须应用前完成由对象系统向问题系统的转换,而解决问题系统的最适宜的模式则是系统工程,在系统工程中,能发挥作用的只能是要素的符合系统要求的功能,其他功能则是受限制的,因此,价值工程原理必须根据系统工程原理来重新构建。

记者:通过价值原始发生的考察,我们知道了价值最初是怎样发生的。那么,与价值原始发生的相关问题还有哪些?

张书琛教授:价值原始发生的考察,只是让人们了解:价值最初产生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过程。与此相关的,还有价值的现代发生和价值的重塑。我于1997年第5期《内蒙古社会科学》上,发表的《价值是不断被重塑的》,阐述的就是价值现代发生和价值重塑问题的。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有价值的发生问题,人的活动是追求、创造和享用价值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又是十分宽泛的。因此,研究人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研究价值问题必须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所以,我又研究如何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实现价值的创造,其中搞了一个全国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交叉教育与交叉研究》。

此外,还有价值的个体原始发生向整体发生的过渡即向社会历史过渡问题,等等。

马克思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论证了历史的原始发生:首先,确定历史活动的自然前提;其次,考察历史活动的原始发生;最后,考察自然因素的社会改造,即“自然基础”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的活动所发生的变更。历史就是价值宏观发生的领域,历史活动的原始发生就是价值的宏观发生。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价值发生问题的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关于价值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我除了在《价值发生论》等书中的论证外,还发表了许多文章,如《马克思主义与价值发生论》、《价值哲学与唯物史观》等。

记者:在您的大作中,曾多处提到:“价值哲学是一种源于实践、关于实践、归于实践的实践哲学”。你对这一命题是怎样理解的?

张书琛教授:我在一九八八年五月的硕士论文《试论价值的原始发生》中,就曾论及价值哲学是一种源于实践、关于实践、归入实践的实践哲学。因为价值最初只是一个“应当”怎样的设想,而这个“应当”只有通过实践的操作才能实现。后来读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它在该书中的第六卷第五章专门讨论了“实践智慧”的几个特征:第一,实践智慧只考虑对自身有益的事情;第二,实践智慧是关于如何行为才会对自己有益;第三,实践智慧只考虑比一般原理更为重要的特殊的有益的事情;第四,实践智慧不同于思辨的知识和技艺,而是同人的欲望相关的以实际行动获得的。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实际指的就是价值哲学。因此,总结上述五个特征,也可以得出“价值哲学是一种源于实践、关于实践、归于实践的哲学”的结论。价值哲学有比较多的非理智成分。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对于令人快乐而又被认为不可求取的东西,虽想避免,“但欲望却推我们向前”,对此,“应该听一听生理学的意见”。

记者:既然价值哲学是归于实践的哲学,那就必然涉及价值哲学的实际应用了?

张书琛教授:对。实际上,我在《试论价值的原始发生》一文中,就在论述价值发生时考虑到并且论及价值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而复杂的工作即工程”。所以我将价值哲学的应用称之为“价值工程学”。我的“价值工程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价值创造的四种方式。在该文的第二章第三节中,我就论述了“人类对待事物的方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根据不同情况,将价值的创造方式分为利用式,沟通式、改造式、创造式这四种类型。文中用近7页的篇幅较为具体、详细的论证了价值的创造方式;为价值工程学创立了一个明确而又简捷的研究框架。

二是价值分析的“三大类”问题。现代科学哲学家认为,学问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那么,当前涵盖最广的问题是什么?我根据黑格尔《逻辑学》中关于理论理念、实践理念和绝对理念的思想,将人类面临的问题分为三大类:一是“是怎样”的事实问题,其中包括现象、原因、实质这三个环节:“应怎样”的价值问题,其中包括现实、理想、行动这三个环节:“要怎样”的实践问题,其中包括目标、选择、行动这三个环节。这样,从哲学高度看的三大类问题、九个环节,就将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包括了;通过概念的转换,也使之具体化了;能够实际地应用了。

三是价值工程的系统分析。首先是前提分析,包括需要分析、能力分析、工具分析、对象分析和综合分析:其中每一种分析都可以按性质、类型、层次、能级、序列这五个角度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其次是价值基础分析,包括活动条件、活动意向、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再次是价值结构分析,包括对市场经济中的三重价值——利益、公正、自由。关于市场经济中的三重价值,于1993年创立后很受学界欢迎,曾应邀出席第46届国际系统科学大会并做报告,又在国内进行了十多次专场报告。

四是管理中的价值问题。主要把三重价值学说具体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使之进一步具体化。这一研究引起学术界很大的兴趣。除在本校管理学院的演讲外,还在学术研讨会上做过多次报告,并获得首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的一等奖。

企业管理中所涉及的价值主要有三大类:即利益、公正、自由。其中的每一类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有人的生活存在就有人的需要。人要生存下去或生活得更好,就不得不创造自己所需要的价值以满足需要。而一旦通过处理供需关系的活动创造出自己所需的物质价值,利益也就产生了。因此,需要和利益的产生一种“天然必然性”;利益是在人们对待供需关系的活动中必然产生的一种实体价值。“人非利不生”,利益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不可缺少的。对人来说,不存在是否需要利益的问题,而只存在为谁谋利益、需要什么样的利益、如何去获得利益的问题。利益能够使人成功、济事。南宋的陈亮说:“功到成处,便是有理,事到济处,便是有德”。但是,有“理”,并非穷尽“理”;有“德”,并非穷尽“德”。

利益一旦被创造、生产出来,某种利益应如何分配、应归谁所有的利益关系问题,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分配中做到了人人得其所应得,那么这种通过分配所形成的利益关系就是公正、公平的;反之则是不公正、不公平的。因此,公正或不公正的产生是一种社会的必然性;公正是从人们对待利益关系的活动中必然产生的一种规范性价值。没有公正就没有安全、稳定和秩序;因而,与一定的经济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公正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也是必须的;不存在要不要公正的问题。没有一个人或集团会公开申明反对公正,问题只在于究竟什么是公正,需要什么样的公正,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去达到公正。

利益、公正的产生是必然的,但人们对利益体系和公正秩序的选择,以及人们对利益与公正之间关系的处理,却需要有人的自由。没有自由也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不能自觉地创造价值。利益的获得可以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公正秩序的建立可以使人成为“自己社会结合的主人”,但仅有二者还不能使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人”。要使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就必须有自由。人是“自由的存在物,”自由是人的最高的属性和最高的价值追求。

自由的直接含义就是“由自”。它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强、自立、自主。这一意义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就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

自由又与解放同义。它要求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在市场或企业中进行经营活动的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通过放权和分权,使企业和个人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因而我国的经济也走上了越来越健康的轨道。

还应指出,爱因斯坦曾论述了科学的简单性原则。譬如两本书说明了一样的道理,那么十万字的要比三十万字的要好。李昊编著的一本《管理越简单越好》,说的就是管理的简单性原则。

五是关于科学技术原始发生的考察。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个新观点:“科学技术产生于人类克服障碍的活动”。这一思想是和叶剑英的“攻关”思想一致的。我上大学之前是探测绘的,曾写了八万多字的测绘学书稿;因此对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史较为熟悉。这篇文章是价值原始发生学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文章分三部分:一、科学技术赖以产生的根源及科学技术的本质;1、科学技术产生于人类克服生存障碍的需要。2、科学技术是人类克服障碍能力的扩展。二、原始科学产生于原始人类克服各种障碍的活动:1、原始数学萌生于人类克服时空性障碍的活动;2、原始“物理学”起源于人类克服实物性障碍的活动;3、原始医药产生于人类克服生理性障碍的活动。三、原始技术主要起源于原始科学在克服障碍中的应用。这篇发表于1993年的文章,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史资料,从全新的角度阐述了科学技术这类价值的原始发生的机理,受到了科技界人士,如(清华大学吴彤教授)的较高评价。同时,这一研究也为价值工程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关于《学科的两大系统及其转换》。发表在2001年第3期《系统辩证学学报》上。该文分三部分:一是教科书式的“以对象为中心的学科系统”;二是针对和解决问题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系统”;三是从教科书式的问题向解决问题的两种学科系统的转换一“从对象系统向问题系统的转换。”

在1997年5月,在《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动态考察》一文中,曾论及从价值发生学向价值工程学转化的方法——即我创立的“概念转换和操作性定义”的方法。不过,在这里又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从对象系统向问题系统的转换:一是要进行多维研究和交叉教育,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调整;三是最后“实现以对象为中心的科学系统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系统的转换”。这是从价值工程学实际的条件方面论述的。这与概念转换、操作性定义的方法相得益彰。

学科的两大系统及其转换,是价值发生学向价值工程学转换,是为了把源于实践的价值真正变成一种最后关于实践、归入实践的哲学。科学价值的实现靠应用。而将书房里的科学应用到实践中,首先必须进行两大学科体系的转换。

还应指出,美国萨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也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结构化的方法”作为该书的两种基本方法,并且在“前言”等多处强调“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体现灵活性和深度”的“创新”。不过,这部与我观点相同的书,比我于2001年7月发表的《学科的两大系统及其转换》晚了两年零两个月。

七是要处理好各种价值之间的关系,还必须了解哲学、科学、艺术、宗教这四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1997年第5期《内蒙古师大学报》发表的,1998年第2期人大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全文转载的《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动态考察》一文中:第一,着重阐明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是一种知性的有限思维,形而上学(最初的哲学)则是一种理性的无限的思维。哲学至少从两个方面超越科学:一是从“形而上学”的角度,二是从价值哲学以至实践哲学的角度。哲学作为先导,先开辟新领域:然后科学再跟上去证实或证伪,扎扎实实占领这一领域。“形而上学是一支先遣队……形而上学并非知识大厦的一部分,而只是建造知识大厦不可或缺的脚手架。”(蔡定锷)。本文充分肯定并阐述了科学、形而上学的特殊作用,同时又指出其局限。第二,本文还探讨了宗教的误区,还首次阐述了将实践意识转化为具体指标的概念转换和操作性定义的独创性的新方法。

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正问题》。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社会公正就是效率与平等在人类活动、社会制度中的统一。”文中有一段直接批判了2002年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点、政策。但又怕因违背中央文件精神而通不过鉴定。后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2月的讲话中采取“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新说法之后,我才于2005年6月结项。这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因为坚持和党的十六大报告相反的观点,觉得很难通过。关于社会公正的观点也是全新的。

九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的研究。参编了一部书,发了几篇文章,共6万多字。主要是在当副科长期间,用价值论解释思想政治工作。

记者:您除了价值发生学、价值工程学的研究之外,还有哪些价值哲学方面的研究?

张书琛教授:主要有价值哲学史研究、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和价值逻辑研究这三个方面。

关于价值哲学史的研究。我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先后发表了西方的价值哲学史、中国价值哲学史的论文十多篇。其中最主要的是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一书,当时是第一部,至今仍是国内唯一的一部西方价值哲学思想史。

通过西方哲学史研究,我了解到,从古希腊至当代的西方哲学,有“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部分。前二者是实质性的哲学,后者是形式的哲学。其中,价值哲学是最重要的,芝诺将它比作“果园里的果实”。亚里士多德、康德认为,“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这里的“伦理学”、“实践理论”指的就是价值哲学。对这一问题,我在《形而上学之后:价值哲学和实践哲学》(冯平、翟振明、<美>G..M.Aparno主编:《价值之思》,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曾做过集中的论述。

关于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我主要搞了两个项目:一是1998年立项的教育部项目《体制转轨时期珠江三角洲人的价值观》(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二是2002年立项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价值观研究》,已完成,正办理结项。文中用美国价值学家培里于1926年提出的八个价值领域(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经济、政治、法律、习俗)、美国价值学家佩珀于1956年提出的八大价值学科(即伦理学、美学、知识理论和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作为理论假设,以凯尔克霍夫斯基的“欧洲价值体系调查”为参照,设计了一个全面而又简洁的指标体系。

在调查中,我们又创造了“概念转换和操作性定义”的调查指标设计的新方法,即将哲学概念严格地转换成科学概念,再将科学大概念分解成小概念,最后对小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设计出具体指标。这一新的方法从概括性强、思维比较全面的哲学概念出发,将哲学概念转换成科学概念,最后设计成具体指标,操作较为严密。

价值逻辑研究,主要是发了一篇《事实性判断•价值性判断•实践性判断》。《价值发生论》上也专用一节讨论。

关于我主要的学术研究,1995年和2003年的硕士、博士论文的专家鉴定中都认为:《价值发生论》“提出了价值发生学这一很有前途的新学科,并勾画了这一学科的基本轮廓”;还在价值工程学的研究中展示了价值发生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科学中国人》2009年11月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847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