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吴建强,男,1955年7月出生,民盟盟员,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导师,哈工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校基础教学带头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6年3月至1978年3月哈工大夜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毕业)。
1977年11月至1978年9月黑龙江省电工师资进修班学习(结业)。
1978年9月至1980年9月哈工大电工学教研室教师。
1980年9月至1986年9月哈工大电工学教研室助教。
1985年2月至1986年7月哈工大工业自动化学科研究生班。
1986年9月至1992年12月哈工大电工学教研室讲师。
1989年3月至1992年1月电工学教研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
1992年8月至2000年8月哈工大电工学教研室副教授。
1993年8月至1995年1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1995年3月至1999年7月电工学教研室主任。
1999年7月至2002年月电气工程系副主任。
2000年8月至今哈工大电工学教研室教授、教学带头人。
社会任职:
1、中国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黑龙江省电工学研究会理事长。
3、教育部电子科学信息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4、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专家。
5、《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编委。
6、中国东北地区高校电工学研究会理事长。
7、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委员会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书系编委会委员。
8、兰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9、黑龙江东方学院兼职教授。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电工学》。
研究生:《电力电子器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培养学生情况:
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0人。
论文专著:

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7部。
出版专著:
1《数字集成电路应用基础》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2《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哈工大出版社 1998
3《Pspices仿真实践》哈工大出版社 2001
4《现代传动及其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电工学新技术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电工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7《电工学试题精选及答题技巧》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发表中文论文:
1 教学设计在“电工学”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吴建强; 吴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08-15
2 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工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吴建强; 吴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08-15
3 “电工学”课程教学思考 刘桂花; 张继红;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08-15
4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杨威;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08-15
5 基于MTLs弱耦合串扰模型的开关电源传导发射 廉玉欣; 李浩昱; 吴建强; 杨世彦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期刊】电工技术学报 2010-09-26
6 非广延小波熵在电力系统暂态信号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陈继开; 李浩昱; 吴建强; 杨世彦; 寇宝泉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10-05
7 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 徐殿国; 吴建强; 蒋秀珍; 王立欣; 梁慧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及自动化学院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02-15
8 脉冲快放电激励S_2激光器电源的研究(英文) 吴辉; 吴建强; 张志薇; 于俊华; 徐殿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 【期刊】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02-15
9 S_2激光器泵浦源的设计 吴辉; 吴建强; 于俊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期刊】激光杂志 2006-12-30
10 松下PLC与VFOC变频器通信程序设计 刘广萍;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黑龙江 哈尔滨; 黑龙江 哈尔滨 【期刊】自动化博览 2007-02-28
11 松下PLC和触摸屏与VFOC变频器的组合应用 刘广萍;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 【期刊】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2007-06-15
12 硫双原子分子激光器脉冲快放电电源的研究 吴辉;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光电子•激光 2003-03-25
13 模糊神经网络在能量缓冲统一潮流控制器中应用的研究 李浩昱;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10-30
14 Blumlein快放电电路传输线电容和储能电容的研制 吴辉; 吴建强; 于俊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期刊】激光技术 2005-12-28
15 双极性功率脉冲变压器计算模型的建立 吴建强; 远振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期刊】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30
16 能量缓冲统一潮流控制器的协调控制技术 李浩昱;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期刊】电网技术 2004-06-05
17 毛细管放电软X光激光预-主脉冲延时电路 吴辉; 吴建强; 赵永蓬; 王骐; 杨大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10-15
18 基于DSP的视频信号数字滤波器设计 王宇红; 吴建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30
19 非线性电容Pspice模型的建立 吴建强; 李浩昱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9-06-30
20 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改革方案 朱毓芬; 吴建强; 韩明武; 李晓文; 姜三勇; 张继红; 王卫; 毕淑娥; 杨世彦; 贲洪奇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组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1999-02-15
21 面向21世纪电工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吴建强; 朱毓芬; 韩明武; 李晓雯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工学教研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工学教研室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1999-05-15
22 一种新型的氢闸流管HY3202触发系统的研制 吴辉; 吴建强; 郭兴宽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08-15
23 电抗器电感量计算模型建立及应用软件研究 吴建强; 杨世彦; 李习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期刊】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2-15
24 三电平脉宽调制换流器模糊控制研究 吴建强; 赵龄强; 李兰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期刊】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0-06-30
25 多电平换流器直流侧电容电压模糊控制技术 李浩昱; 张福恩; 吴建强; 王宇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大庆市总机械厂 【期刊】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0-04-30
26 3DWRP中送丝机构位置控制算法的研究 杨世彦; 吴建强; 陈树恒; 王其隆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期刊】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30
27 面向21世纪电工学内容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吴建强; 朱毓芬; 杨世彦; 王卫; 姜三勇; 韩明武; 蔡惟铮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业 【期刊】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1-07-25
28 一种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学习算法 李浩昱; 吴建强; 张福恩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 【期刊】高技术通讯 2001-04-28
29 吸收法抑制高频高压变压器分布电容的研究 吴建强; 吴辉; 郭兴宽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15001; 哈尔滨15001 【期刊】电力电子技术 2002-12-25
30 国家教委课题─—面向21世纪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改革方案的初步设想意见 朱毓芬; 吴建强; 姜三勇; 张继红; 韩明武; 王卫; 杨士彦; 秦曾煌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组;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组; 哈尔滨工业 【期刊】电工教学 1997-08-15
31 一种适用于光栅式位移传感器的数字化细分方法 张晓华; 吴建强; 汪立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期刊】微计算机信息 1997-06-30
32 齿轮测量仪与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 张晓华; 吴建强; 葛运旺; 王卓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期刊】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1992-06-29
33 功率超声换能器机械分量提取方法 吴建强; 张晓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期刊】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1991-10-28
3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思想及具体方案 冉树成; 吴建强; 郑滨; 胡桂珍 【会议】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02-05-01
35 一种新型零电流转换(ZCT)PWM DC-DC变换器的研究 马尊华; 李霄燕; 吴建强; 刘卓 【会议】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 2007-10-01
媒体报道:

激情倾注 情结深深——记省教学名师、电气学院吴建强教授
“吴老师讲课特别有感染力,特别有激情。”“他的课讲得明白透彻。”……学生这样评价,听过他课的教师也这样评价。熟人跟他开玩笑说:“你一站在讲台上就像踩了电门,来劲儿了……”的确,吴建强教授的课堂呈现出的是这样的情形:他,个高,声音大,神采飞扬,激情倾注;学生,专注黑板,心领神会。院里一位“专爱挑毛病”的老教师听完他的课后,曾感慨地说想写点什么。
“讲课有激情,教学效果突出”。教了26年电工学的吴建强教授,一直保持着他的这一特点。1996年校应届毕业生评选“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他在全校145名优秀教师中,排名第一;1997年,他在全校排名第七。学生评教,2003年春季和秋季两学期他分别在全校排名第十六和第十八。多年来,他在电气学院的排名始终在前5名。好的教学效果缘于他全身心地投入。本来已倒背如流的课,他却在讲课前还要重新整理讲义,添上新东西,仔细琢磨怎样把课讲得更深更透。他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举什么样的例子,我都要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几遍。”
电工学是涉及电工电子领域多方面内容的课,吴建强教授把这门课讲得生动活泼。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当堂学,当堂会。他的一些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说,他们掌握的电工学知识不比电类专业的学生知道得少。吴建强教授对教学有着深深的情结,他说:“教师如果把讲课当个事儿去做,真正投入、下功夫了,怎能讲不好呢?”
对于教学,吴教授总是一丝不苟。他感慨的说,虽然“电工学”这门课讲授了不下几十遍,但对于每次授课,从来都不敢马虎,甚至在每次上课之前,还是有一种微微紧张的感觉。一年里总有几次梦到不是课没有准备好,就是上课找不到教室这样的事情。就是这种感觉,促使他对于每次课都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每一次授课,每次讲课都有一种新鲜感、兴奋感。在这样一种感觉下讲课,才能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课程内容常讲常新,才能有所前进, 才能始终保持不衰的精力,才能把最好的教学效果,奉献给学生。
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有赖于优良的教学效果。学生说:“上吴老师的课,可不敢来晚。上实验课如果糊弄,他准能发现,并狠训你一顿。”有人说:“吴建强教授能镇住学生,学生都怕他。”吴建强教授从不取悦学生。教师如果课讲得好,说话口气就硬,学生就服,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他曾把学生一学期内的10次考试成绩、作业和实验成绩统计后综合到期末考试成绩里。一位学生到吴建强教授那里找分,他把电子表格里的统计情况给学生看,学生哑口无言了。他回去对其他同学说:“吴老师下那么大功夫,别找了,找也找不回来分。”
教育学生,吴老师也有自己的方法。他很喜欢孔子的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说,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这段话,对我们把书教好有很大的启示:“愤”,就是要有一种激愤的心情,就是要求学生要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悱”,就是要有疑问,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我们当教师的艺术就是要引导学生能够“愤”和“悱”,在这种状态下,再给予“启发”,还要举一反三,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早一步,是财富。晚一步,是包袱。”这是一位前辈对他说过的话,他一直牢记心中。通过多年的教学得到的经验,他深深地感到,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了,是贡献;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这是累赘。他说,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怎样“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掌握。
曾经有人说,一所好的大学,不在于有高楼,而在于有名师。吴建强教授自1978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以来,从事电工学教学近30年,教学效果优秀,曾获校教学优秀奖、哈工大教学名师奖、哈工大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工作者、黑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教师等奖项和荣誉称号。为加大电工学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他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电工学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研究课题,曾2次获得“黑龙江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建设的“电工学”课程,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主编有“数字集成电路原理及其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PSpice仿真实践”、“电工学试题精选及答题技巧”、“现代传动及其控制技术”、“电工学新技术实践”等多部教材。他主编的这些教材和讲义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激情来自吴建强教授对教师职业的执著。与其说这是一种职业激情,不如说是吴建强对教育事业的痴情。正是30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换得30年的桃李满园;正是他对教学的激情倾注,换得学生对他的课程,对工大的深深情结。
文章来源:《哈工大报》20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