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

1 一种直饮水的净化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 郭召海; 杨敏; 曲久辉; 刘俊新; 齐嵘; 雷鹏举; 周全; 刘会娟; 张昱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8-01
2 用于废水处理的一体式膜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李琳; 谢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8-15
3 处理染料废水的生物-电化学组合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曲久辉; 雷鹏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8-29
4 组合式生物降解-吸附分离废气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李琳; 刘会娟; 刘俊新; 曲久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9-19
5 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操作方法 刘俊新; 郭雪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07-02
6 一种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方法 陈梅雪; 刘会娟; 王怡中; 刘俊新; 王菊思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2-06-19
7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夏世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2-10-30
8 固定化生物共代谢脱色的方法 陈梅雪; 刘会娟; 王怡中;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01-29
9 双区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设备 刘俊新; 郑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02-26
10 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04-16
11 一体化双沉淀区立体循环氧化沟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夏世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3-12-31
12 一体式真菌除臭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朱国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4-04-07
13 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和用途 杨敏; 齐嵘; 刘俊新; 魏源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4-07-07
14 推流复合式生物污泥减量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4-07-14
15 折流曝气增压重力出流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刘俊新; 陈少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4-27
16 一种利用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制氢的方法与装置 刘俊新; 蔡木林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5-25
17 竖流复合式生物污泥减量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郭雪松;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6-01
18 气膜-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6-08
19 催化氧化-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贺泓; 张长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06-22
20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好氧启动方法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5-11-02
21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脱氮工艺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5-11-02
22 一体化立体循环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反应器及操作方法 刘俊新; 王淑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11-16
23 推流组合式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11-23
24 一体式复合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5-12-07
25 高盐土质条件下构建生态型水源地的方法 曲久辉; 尹澄清; 刘俊新; 刘萍萍; 张广云; 冯文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1-04
26 滨海区生态型水源地构建的消浪方法 刘俊新; 尹澄清; 曲久辉; 刘萍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1-04
27 清洁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及操作方法 刘俊新; 郭雪松; 魏源送;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4-05
28 安全饮用水的净化方法与净化系统 齐嵘; 杨敏; 刘俊新; 曲久辉; 雷鹏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5-10
29 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6-05-10
30 一种激活、富集亚硝酸盐菌的方法 梁祝;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6-05-10
31 折流式寡毛类蠕虫污泥减量反应器 魏源送;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05-31
32 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制氢的热处理-发酵产氢方法 刘俊新; 肖本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10-25
33 外置式气升循环膜分离设备 刘俊新; 陈少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12-06
34 净化景观水体的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单保庆; 郭雪松; 魏源送; 赵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14
35 净化雨/污水的生物-生态过滤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单保庆; 刘俊新; 郭雪松; 魏源送; 赵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14
36 分散小点源污水处理与分质回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郭雪松;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21
37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及生物除臭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魏源送;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3-21
38 环流式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设备 刘俊新; 李琳; 谢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6-06
39 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复合生物反应器 刘俊新; 谢珊;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6-13
40 循环式双流态污水处理反应器 刘俊新; 张发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7-07-11
41 双反应区一体式废气生物净化反应器及其废气处理方法 刘俊新; 刘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09-17
42 利用活性污泥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 刘俊新; 曲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7-01
43 侧向沉淀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设备及操作方法 郭雪松; 刘俊新; 周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5-06
44 分段进水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刘俊新; 梁瀚文; 魏源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7-01
45 一体式折流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及废气处理方法 李琳; 刘俊新; 刘建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05-20
46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保存氮磷和减排氨气的系统与方法 魏源送; 杨宇;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10-28
4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磷回收的方法 魏源送; 程振敏;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11-18
48 庭院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及处理污水的方法 郭雪松; 梁瀚文;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6-23
49 一种预处理和电化学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氢方法 刘俊新; 魏素珍; 肖本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9-15
50 一种利用太阳能驱动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韩昌福; 梁瀚文; 郭雪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7-28
51 一种多级双层迂回漫流跌水充氧方法及其装置 刘俊新; 邹娟; 郭雪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8-04
52 一种强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双层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刘俊新; 邹娟; 郭雪松; 常会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8-04
53 一种臭味气体原位生物净化方法 刘俊新; 高敏;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09-15
54 一种生物电化学技术筛选高效产甲烷菌群的方法 肖本益; 刘俊新; 李义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1-03
55 处理含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代谢产物污水的系统 刘俊新; 连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2-01
56 一种控制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方法 刘俊新; 欧阳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2-08
57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复合交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刘俊新; 阮晓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1-01-05
58 去除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受控堆肥系统 魏源送; 沈颖;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12-29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
出版专著:
《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村庄整治技术手册)刘俊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年3月
发表论文:
英文:
1. Benyi Xiao and Junxin Liu. Effects of thermally pretreated temperature 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wage sludg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1): 6-12.
2. XIAO Benyi and Liu Junxin. pH dependency of hydrogen fermentation from alkali-pretreated sludge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4):399-404.
3. Wenzhou Lv, Xiang Zheng, Min Yang, Yu Zhang, Ying Liu, Junxin Liu. Virus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a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6, 41:299-304.
4. Xiang Zheng and Junxin Liu, Dyeing and prin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 membrane bioreactor with a gravity drain[J]. Desalination. 2006, 190:277-286.
5. Yuansong Wei, Junxin Liu. Sludge reduction with a novel combined worm-reactor[J]. Hydrobiologia. 2006, 564:213-222.
6. CHEN Shao-hua and LIU Jun-xi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MBR: Performance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6, 51(23):2831-2838.
7. L. Li, J.X. Liu. Removal of xylene from off-gas using a bioreactor containing bacteria and fungi. [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2006, 58(2):60-64.
8. Xiang Zheng and Junxin Liu.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virus removal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ter Supply. 2006, 6(6): 51-59.
9. XIE Shan, Liu Junxin, LI Lin, QIAO Chuanling. Biodegradation of malathion by Acinetobacter johnsonii MA19 and optimization of cometabolism substrat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1(1):76-82.
10. QU Bo and Liu Junxin. Determination of optimum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butyrate by activated sludge submitted to dynamic feeding regim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1): 142-149.
11. Yuansong Wei, Yawei Wang, Xuesong Guo, Junxin Liu. Sludg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by integrating an oligochaete reactor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3(1): 87-91.
12. Wei Yuansong, Zhu Hui, Wang Yawei, Li Jinfu, Zhang Peixin, Hu Ji , Liu Junxin. Nutrients release and phosphorus distribution during oligochaetes predation on activated sludge[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 43(3): 239-245.
13. Zhu Liang, Junxin Liu*, Jing Li. Decom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aquatic humic substances (AHS) in treating landfill leachate using the Anammox process[J]. Chemosphere, 2009, 74(10): 1315–1320.
14. Lin Li, Chao Yang, Wensheng Lan, Shan Xie, Chuanling Qiao, Junxin Liu*. Removal of Methyl Parathion from Artificial Off-gas Using a Bioreactor Containing a Constructed Microbial Consortium[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8, 42(6): 2136–2141.
15. Liu Jianwei, Liu Junxin and Li Lin, Performance of two biofilters with neutral and low pH treated off-gas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12):1409-1414.
16. Fagen ZHANG,Junxin Liu and Jun SUI. Sludge concentration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UNITANK.[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2):141-147.
17. X.S. Guo, J.X. Liu, Y.S. Wei and L. Li. Sludge reduction with Tubificidae and impact on performanc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3):257-263.
18. Z. Liang and J.X. Liu. Control factors of partial nitritation fo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5):523-529.
19. Zheng Xiang, Liu Junxin. Virus rejiection with two model human enteric viruses in 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Chemistry. 2007,50 (3): 397-404.
20. Lin Li, Changbin Zhang, Hong He, Junxin Liu.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biological and catalytic oxid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o-xylene from exhaust. [J]. Catalysis Today 2007, 126: 338-344.
21. Tinggang Li, Junxin Liu, Renbi Bai. Dieudonne-Guy Ohandja, Fook-Sin Wang, Biodegradation of organonitriles by adapted activated sludge consortium with acetonitrile-degrading microorganisms[J]. Water Research. 2007, 41(6): 3465-3473.
22. Benyi Xiao, Junxin Liu. Biolog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terilized sewage sludge by anaerobic self-fermentation[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8(1):163-167.
23. Jing LIAN, Junxin Liu, Yuansong Wei. Fate of nonylphenol polyethoxylat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four Beij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9, 407(14):4261-4268.
24. Tinggang Li, Renbi Bai, Dieudonné-Guy Ohandja, Junxin Liu*. Biodegradation of acetonitrile by adapted biofilm in a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J]. Biodegradation, 2009, 20(4):569–580.
25. XIAO BenYi and Liu Junxin. Effects of various pretreatments o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wage sludg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12):2038-2044.
26. Zhu Liang, Junxin Liu.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with a novel process: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combined with soil infiltr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1(1): 202-212.
27. Li Lin, Wang Saobin, Feng QC, Liu Junxin. Removal of o-xylene from off-gas by a combination of bioreactor and adsorption [J]. Asia-Pac J Chem Eng, 2008, 3: 489-496.
28. Tinggang Li, Renbi Bai, Junxin Liu*,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membrane-aerated biofilm[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135(1): 52–57.
29. Tinggang Li, Junxin Liu, Renbi Bai and F.S. Wong,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acetonitrile wastewater[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8, 42(6): 2099–2104.
30. XU Yiping, ZHOU Yiqi, WANG Donghong, CHEN Shaohua, Liu Junxin, WANG Zijian. Occurrence and removal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by combined anaerobic-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 20(11):1281-1287.
中文:
1 微波辐射作用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氮磷释放特性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10-02-15
2 以河网作为城市水源的污染问题和湿地净化 尹澄清; 苏胜利; 张荣斌; 王为东; 周春东; 刘俊新; 赵洪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嘉兴市水利局; 嘉兴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 嘉兴市水利勘察设计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10-08-06
3 碱处理污泥发酵产氢生物相特征 魏素珍;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10-10-15
4 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微生物气溶胶逸散研究 高敏;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给水排水 2010-09-10
5 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生物群落特征 欧阳科;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2-15
6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热处理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09-02-15
7 酸碱预处理对常压微波辐射剩余活性污泥磷释放的影响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4-15
8 微波-过氧化氢联合作用处理污泥的影响因素 王亚炜; 魏源送;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9-04-06
9 不同通风方式对添加镁盐后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磷保存的影响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4-15
10 磷酸钙法回收污泥中磷的主要影响因素 程振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9-04-01
11 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中原生动物的群落特征 郑祥; 刘俊新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09-15
1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猪粪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沈颖; 魏源送; 郭睿; 徐超一; 张朝晖; 周光漪; 赵鑫;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期刊】环境化学 2009-09-15
13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污水和污泥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参数优化 连静;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化学 2009-11-15
14 碱处理和热处理对污泥发酵产氢途径的影响 魏素珍;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科学通报 2009-11-15
15 不同微波能量输入条件下污泥中碳、氮、磷的释放特性 阎鸿; 程振敏; 王亚炜; 肖本益;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9-12-15
16 污水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碱处理融胞效果研究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6-02-15
17 通风控制方式对动物粪便堆肥过程的影响 常勤学;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6-04-30
18 厌氧-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除磷脱氮工艺中影响厌氧释磷的因素研究 王淑梅;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05-05
19 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的优化控制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06-08-30
20 活性污泥工艺模型在计算机模拟中的建立与应用 张发根; 刘俊新; 隋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 【期刊】给水排水 2006-09-10
2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能及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分布 陈少华;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科学通报 2006-08-15
22 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通量及膜污染控制研究 陈少华;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 2006-12-15
23 清洁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研究 郭雪松; 刘俊新; 李琳; 魏源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7-02-05
24 通风控制方式对动物粪便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的影响 常勤学;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7-05-15
25 利用ASM2D模型分析UNITANK工艺的反硝化行为 张发根; 刘俊新; 隋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 广东广州 【期刊】水处理技术 2007-05-10
26 复合式生物除臭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 刘建伟; 刘俊新; 李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7-07-05
27 MBR对污水中肠道模型病毒的去除效应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期刊】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7-08-15
28 水生生物重金属富集模型研究进展 王亚炜;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8-01-15
29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性质的影响研究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8-02-15
30 某赖氨酸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 胡滨; 刘俊新; 马林; 英培宇; 唐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杰佳洁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杰佳洁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期刊】水处理技术 2008-01-10
31 溶解氧对活性污泥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影响 曲波;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8-12-05
32 颤蚓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研究 诸晖;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8-05-15
33 颤蚓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诸晖; 魏源送;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8-05-06
34 颤蚓污泥减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诸晖; 魏源送; 杨宇;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8-06-15
35 利用基因工程菌BL21处理有机磷混合农药废水的研究 谢珊; 刘俊新; 李琳; 乔传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环境工程学报 2008-07-05
36 不排泥运行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活性的研究 欧阳科;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给水排水 2008-07-10
37 活性污泥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B的工艺优化研究 曲波;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科学通报 2008-07-08
38 4种预处理对污水厂污泥生物产氢的影响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科学通报 2008-08-23
39 镁盐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环境科学 2008-09-15
40 寡毛类蠕虫污泥减量工艺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 诸晖; 魏源送; 王亚炜;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过程工程学报 2008-10-15
41 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滤池除臭技术 朱国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3-08-17
42 真菌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与影响因素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03-26
43 利用寡毛类蠕虫反应器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06-26
44 真菌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动力学模型研究 朱国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10-26
45 影响MBR脱氮效率的因素研究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10-26
46 pH值对碱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科学通报 2005-12-30
47 国外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魏源送;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研究室 北京 【期刊】工业水处理 2003-01-25
48 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 刘俊新; 夏世斌; 郑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04-28
49 细菌与真菌复合作用处理臭味气体的试验研究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4-03-30
50 生活污水处理为油田回注水的研究 齐嵘; 杨敏; 魏源送; 刘俊新; 丁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设计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02-17
51 处理乙硫醇废气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的初步鉴定 朱国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4-03-26
52 利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中有机质发酵产氢研究进展 蔡木林;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06-26
53 共代谢基质驯化活性污泥降解五氯酚 李萍;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06-17
54 微生物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分析 肖本益; 魏源送;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微生物学通报 2004-06-30
55 厌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不同工艺段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 陈明; 陈少华; 许宜平; 刘俊新; 王子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环境化学 2004-07-30
56 厌氧反应器与好氧MBR组合工艺处理毛纺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4-09-30
57 滨海地区生态型水源地工程的建设 刘萍萍; 尹澄清; 曲久辉; 张广云; 冯文清;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天津泰达自来水公司;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09-17
58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许宜平; 陈少华; 陈明; 刘俊新; 王子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环境化学 2004-11-30
59 重力出流式MBR处理生活污水及毛纺废水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4-12-17
60 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发酵产氢 肖本益;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上海环境科学 2004-12-15
61 膜技术对污水中病原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进展 郑祥; 吕文洲; 杨敏;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工业水处理 2005-01-25
62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蔡木林;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 2005-03-30
63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污水中病毒的试验研究 郑祥; 吕文洲; 杨敏;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科学通报 2005-01-30
64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及在MBR系统中的变化 陈少华;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化学 2005-03-30
65 真菌降解废气中邻-二甲苯试验研究 李琳; 崔福义; 刘俊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期刊】环境科学学报 2005-01-26
66 高浓度氨氮废水亚硝酸型与硝酸型脱氮的比较研究 刘俊新; 王秀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2-06-30
67 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上) 刘俊新; 夏世斌; 王秀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建设科技 2002-03-15
68 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下) 刘俊新; 夏世斌; 王秀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期刊】建设科技 2002-04-15
69 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刘俊新; 丛丽; 王宝贞; J.W.vanGroenestijn; H.J.Doddema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0-12-27
70 斜板沉淀池在一体化氧化沟中的作用 王秀蘅; 孙卫东; 刘俊新; 李玉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1-11-27
71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恶臭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工艺选择 李琳;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1-10-26
72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王秀蘅; 刘俊新; 彭建凤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哈尔滨市南岗区海河路202号 【期刊】给水排水 2001-12-20
73 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夏世斌;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给水排水 2002-06-27
74 废水中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共代谢降解 李萍;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 北京 【期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11-26
75 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郑祥; 魏源送; 樊耀波;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08(O)传真:(010)62 【期刊】给水排水 2002-02-20
76 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经济分析 郑祥; 刘俊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给水排水 2002-03-20
77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工艺特性的研究 刘俊新; 李伟光; 王秀蘅 【会议】’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 2001-06-01
78 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郑祥; 魏源送; 樊耀波; 刘俊新 【会议】’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 2001-06-01
79 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 郑祥; 魏源送; 樊耀波; 刘俊新 【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 2002-05-01
80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工艺特性的研究 刘俊新; 李伟光; 王秀蘅 【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 2002-05-01